零日漏洞是黑客入侵的途徑之一,隨著網絡犯罪分子不斷尋找新的攻擊方式,他們變得愈來愈先進。有研究人員表示,勒索軟件團體已有足夠金錢購買零日漏洞以發動攻擊。以前零日漏洞是國家級的領域,但現在犯罪團體也有資金購買,看來攻擊將會變得更頻繁也更難抵禦。 零日漏洞和利用這些漏洞的知識,一直在地下論壇上索價不菲,犯罪分子能以這些漏洞謀取更大利益,特別是涉及網絡安全研究人員不知道的零日漏洞,潛在受害者就更難以安全更新來防禦攻擊。例如在今年 Microsoft Exchange 漏洞被披露後的幾周內,網絡犯罪分子就爭先恐後地利用這個漏洞,以便在更新廣泛應用之前作攻擊。 零日漏洞以往多由資源充足、有國家支持的黑客行動部署,但 Digital Shadows 網絡安全研究人員的分析,詳細說明了在暗網留言板上有關零日犯罪市場的討論愈來愈多。Digital Shadows 解析,這是一個極其昂貴且競爭激烈的市場,通常是由獲國家支持的威脅組織所擁有的特權,但某些知名的網絡犯罪組織在過去幾年大賺特賺,財力已足夠購買這些漏洞並分一杯羹。 Digital Shadows 的威脅研究員 Stefano…
現時很多企業都在實行數碼轉型,過程中會遇到不少難題,於 App Modernization 的過程中,會出現 Multi-Cloud 管理及 Compliance 等難題。 VMware Senior Solution Architect Eric Wong 表示,實際操作上,最令人頭痛的問題包括在…
今年初,歐洲刑警成功摧毁 Emotet 的基建設備及拘捕集團多個成員,同時更利用 Emotet 的 C&C 控制中心,為受感染電腦設備剷除病毒。以為一代銀行木馬王朝殞落?錯喇,多個安全研究員均發現,Emotet 正透過另一款木馬程式 Trickbot 散播病毒,隨時準備回歸。 Emotet 在過去十年間,一直是最令人頭痛的銀行木馬病毒,它的魔掌亦曾延伸至香港企業,去年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 (HKCERT) 就曾發表報告,指 Emotet…
再有一個 hacker-for-hire 集團曝光,專家發現這個估計與俄羅斯黑客集團 Fancy Bear 有關連的集團 Void Balaur,已經暗中提供了五年服務,全球現在至少有 3,500 個電郵地址已成為受害者。而在對方提供的服務中,更會出售特定目標的機密資料,而每個目標收取的價錢由 21 美元至 124 美元不等,性價比可謂相當高。 最先發現…
Google 的威脅分析小組 (Threat Analysis Group, TAG) 透露,有黑客正利用 macOS 中以前未公開的漏洞或零日漏洞,來監視針對香港網站瀏覽者,並捕捉用戶的按鍵和屏幕截圖等動作。Google 未透露攻擊所針對的網站,但指出當中包括香港媒體機構和民主派的勞工和政治團體。 大約在 Google TAG 研究人員發現該漏洞被利用一個月後,Apple 在…
由於遙距工作的需要,VPN 在疫情期間突然成為企業熱搜工具。不過,網絡安全專家指出企業加速引入 VPN,但 IT 員工卻未必熟悉它的運作,導致有漏洞而未能發現。最重要是黑客已看透了這情況,因而爭相利用漏洞入侵。 新冠疫情下不少企業加速數碼轉型步伐,特別是為了讓員工可以在家工作,因此急就章引入各種遙距工作應用服務,以及架設虛擬私人網絡 (VPN),加強遠端網絡連線安全性,一心以為可以減少數據外洩風險。不過,網絡安全公司 Mandiant 的事故回應顧問 Bart Vanautgaerden 在歐洲舉辦的 Black Hat 座談會上,就指出這些公司的…
Nokia 發表 2021 威脅情報調查報告,根據公司的 NetGuard Endpoint Security 工具收集的數據顯示,新出現的銀行木馬病毒數量較去年上半年大增 80%。專家特別呼籲 Android 智能手機用家要小心,因為最成功的銀行木馬病毒,主要都是瞄準 Android 用家。 銀行木馬病毒主要用於竊取受害者的銀行帳戶登入資料,例如登入名稱、密碼等等。而在今次 Nokia…
一項調查顯示,80% 企業管理者表示有限的數據透明度,令他們無法確實掌握員工的應用軟件使用狀況,意味著即使有內部威脅 (Insider threat) 存在,他們也難以發現,令企業置身於被入侵的高風險之中…… 隨著企業踏上數碼轉型旅程,採用雲端應用服務的比重亦愈來愈高。雲端應用服務雖然有靈活及增加生產力的優點,但由於工作流程由以往的內部網絡轉移至外部,如企業沒有足夠的網絡安全管理,一旦員工的操作發生錯誤,或安全設定出現漏洞,便很容易發生網絡入侵事故。為了解企業的網絡安全狀況,CyberArk 早前便進行了一項全球企業問卷調查,收集 900 多間企業網絡安全管理者的回應。結果發現,約有 80% 企業表示過去一年曾發生員工誤用或濫用應用軟件的情況,而有 48% 企業表示主要原因與數據透明度有關,導致網絡安全監測出現盲點。 從調查中可見,70% 企業表示每個員工平均會使用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