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常」不經不覺已被談論年半,近來市場變化較大,客戶由公司辦公變成在家工作,保安的邊界變得不清晰。特別現在包括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s)等的應用崛起,以互聯網出口作管控的話,技術上開始失效,未能為用戶帶來真正保護。 融合網絡與安全 針對上述問題,其實保安業界早有提升技術應對。其中全稱為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安全存取服務邊緣,SASE)的融合網絡與保安管理的架構,早在 2019 年首次被 Gartner 提出,這個新融合網絡與安全的架構,主要是以雲端形式把服務送致用戶,而市場主要廠商之一 Sangfor 也有提供這項針對新常態的保安服務。 Ringo Yiu強調,Sangfor為少有在本地設立SASE網絡節點服務的解決方案商,目前也正著手建立歐洲與中東的節點,假設將來疫情完畢,各國重新開關,也有能力做到無縫連接。 Sangfor屬全球十大 Sangfor 港澳台新加坡地區業務總經理…
Search Results: 企業管理 (134)
美國燃料公司 Colonial Pipeline 勒索事件被二次利用,黑客以相關新聞作為釣魚電郵主題,「呼籲」收件人點擊安裝電腦系統更新檔案。如果黑客掌握到更多目標企業的內部資料,例如人事架構、IT 部門職員的電郵地址,相信會更易令員工中招! Colonial Pipeline 今年五月初被勒索軟件 DarkSide 攻擊,導致美國東岸城市陷入燃油短缺危機,Colonial Pipeline 為了盡快回復業務運作,被迫繳付約 500 萬美元贖金。停運期間不單霸佔了時事、財經版的頭條新聞,就連其後勒索軟件集團 DarkSide 的基礎設施失守、被俄羅斯政府劃清界線等消失,亦於網上討論區瘋傳,因此以往就算未曾聽過 Colonial Pipeline 的人,現在都會知道它的存在,甚至會主動關心相關消息,作為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 難得有公司登上「全球熱搜榜」,黑客組織自然不會放過機會,網絡安全公司…
歷時經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轉趨緩和,然而疫情催生的打工仔在家工作、遠距辦公等安排已成為新常態。有本地科技公司近日研發了一款以定位科技為基礎的智能企業管理糸統,可讓企業主管掌握在家或者遠距工作的員工,其上下班時間、工作時數等;在辦公室工作期間,亦可隨時隨地發出求助通知,尋找最就近的同事協助處理工作事項。 這套系統名為「H2O」(Home to Office),由隨賞科技(Compathnion)研發。本身主打室內定位技術的隨賞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頗受本地創科界關注,皆因政府用於監察受強制檢疫人士,是否留在指定檢疫地點的「居安抗疫」程式及手帶,其背後的地理圍欄(Geo-fencing)技術方案便是來自隨賞科技。 預先設定工作地點作偵測 自動簽到 公司創辦人陳智銓接受專訪時指出,今次新推出的 H2O 是一款手機應用程式(App)。程式提供員工簽到功能,只要員工預先在平台上設定工作地點(例如辦公室、家中),當系統偵測到員工進入了所設定的工作地點範圍,員工即可利用程式簽到,以及下班時打卡。他強調,員工可以跟僱主商討及設定位置分享時限,「可以是上班半小時、一小時後便關上,亦可以選擇在整個上班時間、朝十晚七地分享。」 H2O 程式利用 Wi-Fi 訊號進行定位記錄,藉以記錄員工上下班時間、工作時數等。(被訪者提供圖片) 隨賞科技的室內定位技術,標榜毋須藍牙信標(Beacon)等硬件支援,主要藉 Wi-Fi 訊號計算位置距離。陳智銓強調,無論是 H2O 抑或居安抗疫程式,均是以用戶手機所接收到的 Wi-Fi 訊號變化,來判斷他有否離開劃定範圍。…
Gartner 調查發現 30% 至 40% 美國打工仔在後疫情時期繼續遙距工作,後續訪問 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 的調查則反映,因應遙距工作新常態,企業有必要重整資安對策與配套,保障企業資訊不被竊取、定期 備份與災後自動復修,而多數意見認為把 End-point Protection Service 設於雲端最為重要。 速度、規模化、敏捷性 保留沿用的 Legacy Software…
疫情期間,為了讓員工可以在家工作,不少企業都會購入協作平台工具,而在名牌效應下,揀選 Microsoft 365 的企業亦特別多,不過,有調查顯示 Microsoft 365 用家在這段期間發生的電郵外洩事故較其他工具高一倍,15% Microsoft 365 用家更曾發生 500 次數據外洩,遠超其他工具的 4%…… 電郵防護服務供應商 Egress 新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旨在分析 Microsoft 365 電郵服務的安全盲點。調查一共訪問了來自美國及英國的 500…
公司被黑客入侵,好多時都因為員工疏忽,錯誤開啟了電郵內的惡意連結或附件,不過在怪責他們的同時,企業管理者有否反思公司提供的網絡安全訓練是否足夠?內容能否吸引同事細心閱讀?記著以下 5 個要點,才可令同事在培訓課程時專心及上心。 有調查顯示,企業被入侵的原因九成出於員工誤開釣魚電郵,而且隨著疫情下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 變得普及,員工在公司以外環境下工作,防禦力自然更薄弱,因此有必要提高員工的網絡安全意識,於源頭阻截惡意攻擊。不過,有企業管理者會懷疑,明明公司已提供各種網絡安全培訓,為什麼員工就是無法上心?歸根究底,問題可能出在培訓課程之上。不妨留意以下幾點,重新審視安全培訓課程內容,才能讓課程變得有效率及有意義。 1. 內容要專 一個優質的課程,內容必須夠專及到位,必須因應行業特性安排培訓內容,而不是隨便拿取網上的網絡安全培訓樣本使用,以金融業為例,同事可能須更注意各種合規要求,貿易公司則可能面對較多商業詐騙電郵 (BEC) 攻擊,不能一概而論。 2. 真實事例 在準備培訓內容時,必須加入真實事例講解,以釣魚攻擊為例,如只告訴員工釣魚攻擊可令電腦中毒,員工未必意會到有多嚴重。應該清楚舉例說明黑客的攻擊手段,例如會引誘員工開啟惡意附件,或預先架設一個虛假網站套取帳戶登入資料,員工才會理解如何防範。 3. 簡潔說明 這點不難理解,培訓課程的時間不應太長,解說亦要簡潔到位,員工才不會因說明時間太長而失去集中力。如果能夠加入有趣的例子或互動元素,自然更容易上心。 4. 高透明度 公司引入各種網絡安全守則及工具,雖然出發點是為了公司及員工著想,但始終會引來員工疑慮,擔心公司會以安全為名,實則加強監控工作。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詳細解釋安全守則及工具的內容及會收集到哪些資料,讓員工清楚理解不會侵犯其私隱,員工才會樂於按照安全指引辦事。 5. 因人而異 每個同事對網絡安全的認知不一,因此培訓內容也要作出調校,企業管理者可安排員工接受安全測試,因應其安全意識分成不同的小組並提供合適的課程內容,這做法不單可找出高風險員工優先培訓,更不會因課程內容太深或太淺,令員工失去專注力。…
無可否認,去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成為了企業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催化劑。在政府的抗疫措施下,企業無論是為了讓員工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抑或應付顧客網購習慣的轉變,均發現傳統的基礎架構及 IT 工具完全無法滿足營運上的需要,有必要來一次大翻新。 新常態下服務要快 香港系統整合商 Amidas 技術總監 Frieda Cheng 解釋:「傳統的 I&O(Infrastructure & Operations)架構都是內部部署(on-premise),以往企業要開展新計劃,單是購買硬件、軟件及鋪設網絡的 IT 前置工作,起碼也要籌劃半年,完成整個計劃更至少要一年時間,套用在今次疫情上,便會發現傳統 I&O 架構已與實際需要嚴重脫軌。」…
企業在數碼轉型時,經常面對不同的挑戰,當中包括如何有效藉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及營運收益,盡享科技帶來的優勢,同時確保網絡數據安全。全球頂尖互連及數據中心公司 Equinix 夥拍全球資訊科技夥伴—自動系統集團有限公司 (ASL),提供完善和達國際標準的數據中心服務,讓客戶體驗安全、高速互連的多雲應用。ASL 去年開設綜合營運中心(Unified Operation Center, 下稱 UOC),此自家開發的新一代綜合管理平台,貫通 ASL 三大核心業務、行業優勢,為客戶貫穿 DevSecOps,以「即服務」(as-a-Service) 為業務形式,靈活配合客戶整個 IT 生命周期的業務需要,協助全球客戶數碼轉型。 24/7無間斷管理服務 解決 IT 人才短缺難題 應用新興技術時,企業需要大量配備人工智能、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雲計算及網絡安全知識的 IT…
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最近分享一個警世故事,有企業被勒索軟件攻擊後選擇交付數百萬美元贖金換取解密金鑰,修復後但未有檢討根本問題,結果兩星期後,又再被同一黑客組織以相同招數入侵。雖然故事主角的遭遇非常悲慘,但的確好難忍笑…… 根據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最新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2020 年勒索軟件 (ransomware) 黑客組織至少賺取了 3.5 億美元贖金,較 2019 年大增 311%。雖然不少企業管理已認清勒索軟件問題的嚴重性,但仍然心存僥倖,以為自己未必會成為目標,結果中招後只能乖乖交付贖金。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最近一篇貼文就顯示,即使企業不幸中招,都不會痛定思痛找出被入侵的根本問題。 安全專家指出,受害企業在第一次被勒索軟件攻擊後,由於未有做好數據備份及修復工作,結果決定交付約 650 萬美元贖金,冒險從黑客組織手上換取解密金鑰。幸好黑客組織提供的金鑰有效,否則企業便會白交贖金。不過,專家說該企業解鎖系統及檔案後卻未有認真找出漏洞所在,似乎認為業務營運已回復正常,結果同一黑客組織再度上門,以相同手法將企業的系統及檔案再度上鎖,而由於該企業未有汲取教訓,所以專家相信對方只能再次交付贖金。 相信這次事件不單只花生友覺得不可思議,就連該勒索軟件黑客組織應該都有相同感覺,因為錢實在太過易賺喇!而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專家就呼籲受害企業如不想再被同一招數打垮,必須盡快找出漏洞所在,並將各種作業系統、軟硬件的韌體保持在最新版本,同時引入雙重 (2FA) 或多重身份驗證 (MFA) 工具,便可第一時間堵塞漏洞,而且被取得帳戶登入資料時亦不易成功登入系統。另外亦要加密儲存的數據,做好數據備份及回復準備,即使被黑客盜取數據及加密系統,也不用考慮再交贖金,因為對方無法以公開數據進行二次勒索,自己亦可完全復原數據,便毋須屈服於對於的淫威之下!…
Tesla 上月被新入職職員偷走公司重要機密,據講資訊內容相當於 200 個員工的一年工作成果,而且更可看到 Tesla 未來的創新路線圖,價值難以估計。通過今次事件,亦顯示到 IAM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管理工具的重要性! Tesla 股價連升不斷,雖然不少投資者都質疑公司是否有如此價值,但其電動車技術及發展路線被睇高一線,就肯定毋須討論,所以商業間諜絕對會用盡各種方法去盜取公司的技術檔案。而就在上年 12 月,Tesla 新聘請一位軟件工程師 Alex Khatilov,才上任不到三日已經出手,私下將公司 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