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 remote worker,抑或是身兼多職的 slasher,好大機會需要四圍工作,由於不再像傳統工作模式般,網絡安全可獲公司支援,所以更加需要注重「網絡衞生」,避免因不當習慣而遭受網絡攻擊,連累公司、客戶受損,隨時飯碗不保! 電腦加鎖:作為經常要帶著手提電腦或智能手機工作的人,遺失電腦或手機是難以避免的意外,為免工作設備被其他人打開並利用,機主必須為設備啟動保護鎖,例如必須輸入密碼,甚至利用機身上設有的生物特徵信(biometrics)如指紋、人臉辨識解鎖功能。即使設備不幸遺失或遭盜竊,也不用擔心內裏資料會外洩。另外,外置硬碟或USB儲存裝備,同樣需要額外啟動密碼保護,以防萬一。 安裝防毒軟件:沒有公司的防火牆、防毒工保護,在家工作的員工或slasher最低限度都要安裝可靠的防毒軟件,因為它會協助掃描下載的檔案是否藏有惡意軟件,而且亦會阻止你進入釣魚網站甚至打開可疑的連結。雖然以病毒特徵把關的防禦法未能阻截零日威脅,但至少可減少中招風險。 保持更新:黑客經常利用軟硬件的零日漏洞或已知漏洞發動攻擊,前者在廠商發現並推出安全更新檔前,可以話無得防備,但已知漏洞一般已有安全更新升級,如果依然中招,只可以怨自己懶。時刻保持電腦作業系統、各種應用程式及瀏覽器的 firmware 在最新版本,才能減少被攻擊風險。 加強保安:雖然不少人都認為自己家無財物,即使被爆竊也不會有大損失,因而對家宅安全掉以輕心;不過即使你的電腦設備如何「古董」無價值,但內裏儲存的資料或帳戶登入資訊,卻有可能讓賊人乘機入侵你的公司或你的客戶,一旦發生意外隨時可以飯碗不保,所以除了網絡要保安,家居的防盜設施亦不可小! 資料來源:https://bit.ly/38Z3a13
Search Results: 儲存 (327)
WhatsApp 上周宣布,將在今年稍後為用戶提供點對點加密備份,用戶將可選擇使用加密密鑰作為儲存備份的方式。WhatsApp 將提供隨機創建的 64 位數的密鑰,用戶可自行保留這個密鑰作記錄。做法類似於 Signal 處理備份的方式,只需重新輸入密鑰就能恢復備份。 另一種儲存備份的方法是將隨機密鑰儲存在 WhatsApp 的基建內,即是被稱為以硬件為本的安全模塊 (Hardware Security Module-based, HSM) 的備份密鑰庫,用戶可用自行創建的密碼,存取在內的備份。 WhatsApp 在白皮書上列明,WhatsApp、用戶流動裝置連結的雲端服務,或者任何第三方都不知道密碼。密鑰存儲在 HSM 備份密鑰庫中,以便用戶裝置丟失或被盜時,都能恢復密鑰。另外,HSM 備份密鑰庫具備強制執行的密碼驗證,如果猜測密碼至一定次數次失敗後,該密鑰將會永久無法存取內容,WhatsApp…
隨物聯網、雲端運算、新DevOps流程應運而生,既迎來新機遇,亦減低了可見度形成新漏洞,黑客不再只局限於惡意軟件、供應鏈威脅及內部攻擊。為更有效對抗日新月異的威脅,有行業分析師指出採用新興的網絡偵測與回應(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NDR),是企業保障資安的首要任務。 企業想從網絡流量發現異常及加以反應,以往可能需要多種系統,但現今只需採用NDR,即可在單一系統中綜覽網絡上的威脅態勢。所謂NDR,即利用即時側錄或截取的網絡流量,透過機器學習或人工智能機制,加以解析流量的中繼資料(Metadata),從而尋找異常行為。此類新興防護措施,與近年較多企業偏重的EDR(Endpoint Detection and Response)概念相同,同樣要達致「偵測」與「回應」,不過EDR是透過端點的層面下手,NDR則是透過網絡流量。 Arista與SiS攜手合作,為發展NDR 揭開新一頁 因應現代IT環境不斷演變,並非每個異常活動都是惡意,亦並非每個惡意活動都是異常,系統必須具備區分好壞的能力。以「工作如人腦」為賣點的Arista Awake Security與SiS攜手合作,為發展NDR 揭開新一頁,僅在幾秒內即能完成「偵測」及「回應」。Awake Security的NDR系統有如人類思維,利用感官及認知識別危機並做出反應,分析涵蓋「新網絡」,包括數據中心、校園、物聯網、IoT以及雲端工作負載網絡和SaaS應用,解析超過3000個網絡通訊協定(Protocols)並處理第2層到第7層數據。 系統由全球首創的私隱意識安全決策「Ava」支援,結合幾種不同人工智能技術,數據基礎設施比其他現代安全系統能截取、處理和儲存多100倍實時數據,在網絡安全、分散式運算等領域更擁有超過100項美國專利。 獨立機構Tolly Group早前曾測試5種攻擊場景,均是NDR需要應付的主要問題,包括偵測物聯網威脅、數據盜竊和外洩、內部威脅及認證竊取,結果Awake Security能識別所有攻擊場面,惟同類型產品不但只能識別2種,更產生逾50個無效警報,遠比Awake Security僅1個為多。對企業而言,產生過多警報百害而無一利,Awake…
有調查指,全球每 11 秒便有機構受勒索軟件攻擊,平均勒索金額高達 200 萬美金,導致企業平均 downtime 23 日。有駭客甚至針對 backup 及雲端數據展開攻擊,即使有備份都恢復不到數據。 針對一般企業應對駭客攻擊的不足之處,數據保護領域先驅 Veritas 香港及澳門總經理 Willie Hung 表示,由於企業儲存的數據資料愈來愈多,儲存於 premises、cloud 甚至 edge server,因此被駭客攻擊的…
認真大件事,美國 Dallas 警方在今年四月一次數碼轉移作業中,竟然有 22TB 資料不翼而飛!當中包含大量案件調查的相、片、錄音同口供,雖然最後搵得返 14TB,但仲有 8TB 數據流失。成件事錯在負責轉移工作的 IT 人員未有跟足作業流程,今次點收科? 不少企業都在進行數碼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當中有不少原因需要同時轉移數據 (data migration),例如採用更先進的儲存陣列、由本地數據中心轉移雲端數據庫,又或將應用程式轉移至另一個工作環境等等。不過,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數據轉移只是簡單工作,情況就有如硬碟抄硬碟,㩒幾個掣就等完成。實際上數據轉移工作非常複雜,因為新的基礎架構必定要舊系統有分別,而且在數據轉移前亦必須確認現有數據的完整性,否則在過程中絕對會發生意外,或出現數據轉移不完整情況。業內人士估計,即使只是小企規模,規劃數據轉移的事前作業至少要花一天時間,大型企業更可能要數個月以上,反覆驗證所有流程後,還必須由專業人士嚴格執行,才能確保百無一失。 今次 Dallas 警方的數據遺失事故,便由於執行轉移作業的IT員工出錯。有關部門在今年四月開始,由雲端數據庫轉移至當地數據中心,起初公布的損失數字高達 22TB,當中包括 2020…
再有調查發現,愈來愈多黑客利用開源 Python 套件倉庫例如 PyPl 作為散播惡意軟件的工具,所使用的手法包括串字錯誤 (typosquatting)、依賴混淆 (dependency confustion) 或社交工程 (social engineering),開發者如果隨便下載有問題的套件使用,廣大客戶將會受牽連! 供應鏈攻擊 (supply chain attack) 是近年黑客愛用的其中一種網絡入侵方法,因為黑客只須入侵開發者的上游服務供應商,之後就可以感染其客戶及用家,性價比極高。供應鏈攻擊可以分兩種類,一種是非法入侵官方伺服器,利用其服務的漏洞發動攻擊,或將惡意軟件替換成官方的更新檔,借助自動更新功能大規模感染下游客戶的電腦設備;另一種則毋須入侵,黑客可以將惡意軟件偽裝成存放於開享資料庫上的共享套件,再靜候獵物上釣,而今次由 JFrog 網絡安全研究員發現的情況就屬於後者。 專家解釋,開源資料庫一般缺乏自動化安全控制功能,未有詳細驗證用家上載的共享檔案是否含有惡意功能,因此如應用服務開發者未有對共享檔案進行安全檢測就使用,便有可能直接將惡意功能引入自家的軟件中,推出後便有很大影響。JFrog 便在知名…
勒索軟件攻擊在新常態下爆炸性增長,但不少企業未有能力抵禦勒索軟件的加密入侵,隨時令企業蒙受數據被鎖的困境,影響營運效率之餘,得失客戶。雲端數據管理備份解決方案供應商 Veeam 推出最新 Backup & Replication v11 產品方案,具備 4合 1 主要功能:Storage Snapshots、Backup、Replication 及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CDP),保護備份資料,提升保護效益及彈性,配合 IT 企業方案服務供應商 Multisoft 的支援,助企業能以更高成本效益達到保護數據的最佳效果。 隔離外界攻擊 保護備份資料防遭加密 Veeam 台港澳資深總監 Joseph Chan 形容,如何做到無間斷的數據安全保護措施是市場趨勢,而備份及防護措施傾向一體化處理,在遇到勒索軟件攻擊之後,如何極速回復數據及讓備份數據不受攻擊,自然成為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v11 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保護已備份的數據,不被 re-write 及加密,Joseph 形容原理是將數據放進 Veeam immutable storage 內,隔離外間攻擊,Multisoft 稍後舉辦的網上研討會設有demo section 作更詳盡介紹。 CDP技術回復數據極快 停機時間大減 Joseph 特別提到,勒索軟件攻擊是難以防備,只是多少數據遭到加密的分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預先做好備份的工作,而 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v11 的 CDP技術令回復速度極快,其中 Recovery…
數據分析在企業數碼轉型旅程的重要性,已經不用多解釋,不過採集及管理數據,卻同時為企業帶來極大挑戰。早前由 ICT 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及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 Fortinet 合辦的午餐會,便跟與會人士分享了各自的心得,讓企業管理者能夠有效及安全利用數據創造真正的商業價值之餘,同時又能合規地管理數據,享受數碼轉型帶來的營運效益。 數據應用潛力無限 擬定法例防數據外洩 在企業數碼轉型的旅程中,不同種類的數據都可提升各行各業的市場洞察力。經濟學人首席貿易分析師 Nick Marro 舉例汽車業可利用數據分析為汽車加入自動導航、多媒體娛樂甚至無人駕駛功能,金融業可持續提供新的流動理財、程式盤買賣等服務。大數據分析讓企業能夠預視市場走向,靈活地修正營運方針,享受增加生產力、減少成本等成果,最終達到改善客戶體驗的終極轉型目標。 隨著全球不同國家開始立法管制數據採集, Nick 認為儲存數據及數據跨境問題將會變得非常重要,導致 ICT 服務供應商或客戶不能只採用單一數據管理政策,打後必須「因地制宜」。 不過,Nick 指出收集及管理數據的難度正在與日俱增,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國家正全力就數據管理訂立法例。他以中國為例,2017 年…
新冠病毒出現之前,大部分企業都採用在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模式,由於員工都在公司內部網絡工作,受到企業級防火牆及其他安全工具保護,因此遭受網絡攻擊的風險較低。不過,在家工作模式下企業急於採用各種 VPN 及雲端應用服務,如因安全設定不足,便為犯罪分子提供入侵機會,通過釣魚電郵及暴力破解用戶名稱及密碼,長時間潛伏在網絡上進行更大的破壞,例如竊取企業機密資料,或使用勒索軟件加密電腦設備或檔案。要防止黑客入侵,企業必須制定完整的網絡安全政策。 採用多重身份驗證(MFA):無論是登入虛擬專用網絡(VPN)、遠程桌面協議(RDP)服務或其他雲端應用服務,員工必須使用帳戶名稱及密碼以外的驗證方法,例如驗證應用軟件或 USB 硬件密鑰,不僅可以阻止黑客入侵,還能在對方嘗試登入時接收警報,讓企業知道自己有可能已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 加密數據:對數據進行加密(encryption),便可防止未經授權者讀取檔案的內容,無論檔案存在於內部網絡、雲端儲存庫或員工的電腦,又或在傳輸過程被截取,黑客也無法讀取或修改內容。 及早更新安全檔:與其他應用程式一樣,及早安裝更新檔可以更好地運行雲端應用服務,同時還可堵塞安全漏洞,減少被網絡攻擊的風險。而且愈早更新,愈能阻止黑客入侵。 採用雲安全狀態管理(CSPM):企業使用的雲端服務愈來愈多,獨立管理或會出現漏洞。使用CSPM工具可以自動地識別和修復圍繞雲中錯誤配置和合規性的潛在安全問題,保護雲基礎設施免受潛在攻擊和數據外洩的影響。 準確設定帳戶權限:雲端服務可能很複雜,但也必須為每個帳戶設定使用權限,令每個員工因應其工作職能,只可接觸指定的檔案或應用服務,可減少其中一個帳戶被竊取所帶來的損失。 持續備份作為應急計劃:一個好的雲安全策略應該包括存儲數據備份和離線存儲,如果發生意外或入侵事故,企業也能使用備份資料恢復運作。 方便員工:企業應該為員工提供最安全的企業雲端服務套件,因為如果它太難用,員工有可能偷偷轉而其他公共雲工具。此問題可能導致公司數據儲存在個人帳戶中,從而產生更大的外洩風險,尤其是在員工的個人帳戶缺乏多重身份驗證或權限控制等安全設定。 企業在享用雲端服務的好處時,亦必須確保擁有安全的雲安全策略,不僅應該使用多重因素身份驗證、加密數據和妥善備份及保護數據等工作,還要考慮員工感受,挑選易於使用及安全的雲端服務,才能吸引員工使用,讓企業上下始終在統一的安全政策下運作。 資料來源:https://zd.net/2VgJPEI
後疫症年代加速數碼轉型,Orange 集團(法國電信)旗下的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 (OBS) 在2020年就Cloud Maturity 進行調查,發現 70% 公司想將應用程式搬上雲端運作,事實上大部分企業早已邁步上雲,更有 15% 將重要應用程式搬上雲。在數碼轉型的過程中,企業最擔心的是風險及安全問題。全球頂尖互連及數據中心公司Equinix 連同 Orange 推出數碼轉型服務,協助企業安全完成雲遷移,立即了解更多上雲過程及安全須知! 切割core 及 edge 保護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