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惡意軟件 (375)

    在香港地區亦非常活躍的銀行木馬病毒 TrickBot,被發現引入新的勒索軟件 Diavol,不過,Fortinet FortiGuard Labs 研究員發現,Diavol 的入侵程序同另一款勒索軟件 Conti 相似,就連勒索贖金通知亦翻炒另一款勒索軟件 Egregor ……好缺人手? 銀行木馬 TrickBot 最早見於 2016 年,它起初是一款專門攻擊 Windows 作業系統的木馬病毒,功能主要是竊取電腦內的銀行帳戶登入資料。其後 TrickBot 不斷變種,例如變成…

    打機可以發達?無錯,不過係幫人致富。最近一隻名為 Crackonosh 的惡意軟件潛伏於盜版遊戲內,會在受害者電腦內安裝挖礦程式 XMRig,專家估計半年內已有 22 萬電腦中招,為黑客帶來 200 萬美元收入,算唔算另類眾籌? 玩盜版遊戲,好多人都知道要在網絡安全上作出犧牲,問題是要犧牲多少。最近防毒軟件公司Avast 從遊戲論壇上發現與自家產品有關的貼文,有用家指在安裝一款盜版遊戲後,電腦內的 Avast 防毒軟件竟被刪除。Avast 專家於是深入調查,最終發現原來該盜版遊戲內藏有惡意軟件 Crackonosh,它不單會自動剷除電腦內的防毒軟件,更會自行安裝挖礦程式 XMRig,挖掘門羅幣 (Monero)。 專家解釋,Crackonosh 最早可追溯至去年 12 月,黑客將藏有惡意軟件的盜版遊戲,分散放在不同的盜版軟件論壇,等待獵物下載。雖然只出現了半年,但被感染的電腦已多達…

    5G 的出現,帶來十倍速流動上網及低延時體驗,令各種智能城市、自動化技術及物聯網(IoT)概念變得可行。不過,5G 網絡同時亦帶來更大的網絡安全風險,因為連網產品愈來愈多,黑客可攻擊面擴大,再加上新技術仍可能存在現時看不見的漏洞。如果沒有絲毫不差的安全計劃,將難以抵禦下一代惡意軟件。 雖然 5G 技術看似雙刃劍,但它帶來的潛力卻令人難以捨棄,因此現時已不是用或不用的問題,而是應確保如何有效率及安全地享受它帶來的效益。特別提到效益的原因,是雖然企業可以引入很多安全工具去保護 5G 網絡,但有可能會令 5G 帶來的效益消失,這樣便有點本末倒置。 任何在 5G 網絡中傳輸的數據、應用程序和工作流程,都必須逐一考慮其安全性及控制方法。以往企業在對待出入的數據時,可能主要依賴防火牆監管數據流量。不過 5G 裝置無處不在,這意味著安全工具亦必須部署在網絡中任何地方,例如區域網域、WAN(如 SD-WAN)、數據中心、雲端平台和物聯網設備;同時必須打通各個層面的解決方案的數據,不能讓它們各自於孤島上運行,否則其可視性便會降低,即使有問題發生,也無法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要解決這難題,首先必須將網絡和安全融合到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中,以創建一個靈活度高、適應性強及可廣泛部署的安全策略。通過將安全性融入網絡的核心,安全系統不僅能夠擴展和適應企業持續的數碼轉型旅程,而且更能以 5G 的速度進行。 統一安全管理平台有各種優勢,第一個是它可提升數據傳輸的透明度,同時可使用一致的安全策略及威脅情報,去管理不同環節的安全工具。它還允許完整地記錄端到端地數據傳輸、工作流程,即使分散在世界上不同地方,也能清晰掌握每個部分,防止漏洞出現。…

    加密資料一般被認為可以保護資訊傳遞,但事情有正有反,黑客亦可以為攻擊作加密,潛入針對對象的網絡。加密流量攻擊 (Encrypted Traffic Threat) 並非最多人注意的網絡攻擊技術,正正因為被忽視,企業很容易疏於防範,加密技術已成為企業的潛藏危機。根據調查[1],近半的網絡攻擊以加密技術作掩護,有 41% 的企業受訪者更表示,對加密技術被用作為攻擊媒介未有深入了解,甚至不知道為何造成莫大損失。 根據 Google Web Traffic 數據[2],在 2019 年 5 月,94% 的網絡流量已被加密(即HTTPS)[2019 年時,87% 的網絡數據已經被加密,相比 2016…

    瞄準智能手機的惡意軟件攻擊愈來愈多,智能手機用家只能靠防毒軟件及自我安全意識作防護。不過一份新公布的研究卻顯示,17款防毒軟件對特製「變形」惡意軟件的過濾能力,只得 9 款合格。打算安裝手機防毒軟件,就要參考一下。 一份由土耳其 Ada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及巴基斯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聯合研究報告最近出爐,研究員針對手機防毒軟件攔截「變形」惡意軟件的能力進行了一番測試,結果發現攔截能力不似預期,特別是 Android 系統的攔截能力就更弱,原因是 Android 可讓用家決定是否安裝第三方軟件所致。…

    幾時都話,用短訊或電郵做 2FA 雙重驗證唔係絕對安全。雖然 Google 今年初先加強咗 Android 系統嘅 2FA 驗證漏洞,阻止第三方應用軟件開發公司擅自讀取 SMS 或通訊資料。不過最近已經有研究員發現有 Android 惡意軟件可以繞過此防線,繼續盜取一次性密碼 (OTP, One-Time Password)。 研究員 Stefanko 喺早前發現,一款冒充土耳其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BtcTurk…

    全球疫情雖然逐漸放緩,但仍有不少外國企業實施遙距工作措施,然而在家工作存在大量危機,有網絡安全研究人員更發現了數十萬個不安全伺服器、端口和雲端服務,可能導致容易被黑客入侵! 因應疫情爆發,令企業組織和員工對雲端服務的需求增加,而這亦導致企業網絡暴露(exposed)於網絡攻擊之中。企業在疫症開始爆發時,急忙推出在家工作的措施,員工因此依賴雲端服務,包括遠程桌面協定(RDP)、虛擬專用網絡(VPN)和 Microsoft Office 365 或 Google Workspace 等應用程式套件。 雖然這種模式允許員工在傳統公司網絡以外的地方工作,但也讓網絡罪犯的多了潛在攻擊面。黑客能夠利用監控水平下降,而成功偷取用於遙距登入雲端服務的個人憑據,藉以入侵企業。 網絡安全公司 Zscaler 的安全研究人員分析了 1,500 間公司的網絡,並在 392,298 個公開的伺服器、214,230 個暴露端口和 60,572 個暴露的雲端實例發現了數十萬個漏洞,並聲稱最大的企業平均暴露…

    網絡安全專家於網上發現一個數據量達 1.2 TB 的資料庫,當中包含 2,600 萬個帳戶登錄資料、110 萬個不重複的電郵地址、20 億個瀏覽器 cookies 及 660 萬個檔案,暫時未知屬於哪個組織,但始終已上載 Have I Been Pwned,檢查一下無壞喎。 這個估計從 300 萬部電腦竊取而來的龐大資料庫,由 NordLocker…

    勒索軟件攻擊近期愈見猖獗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並為最具潛在破壞力的流行惡意類型。現時勒索軟件似乎是黑客團隊的謀取暴利的手法,知名的黑客團體如 Maze、Neflim、Clop 和 DarkSide,其中 DarkSide 最近便透過攻擊美國燃料供應,從 Colonial Pipeline 勒索了 440 萬美元。 如果遭勒索軟件攻擊的系統,通常會遭受文件被加密、用戶被鎖定的狀況,黑客會要求受害企業繳交贖金(通常為加密貨幣),以換取解密密鑰。在勒索軟件應用程式最新的發展趨勢,黑客甚至會在攻擊期間繼續竊取資料,並威脅會在暗網發布這些資料或將其出售,逼使受害者繳付贖金。 Cyber​​security Ventures 預測,到 2031 年時,全球因勒索軟件造成的損失或超越 2650 億美元,因為這類網絡罪案發生頻率達到每幾秒鐘就發生一次,令企業和消費者同時遭殃。近期有網絡安全機構,按勒索軟件攻擊的按年同比增長達 30%…

    除了因疫情而趨化的遙距工作,企業亦開始實施隨處皆可工作(Work Anywhere)或混合辦公(Hybrid Workplace)的模式,令工作變得更加靈活和有彈性。因此,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步伐,因而對軟體即服務 (SaaS)等雲端服務需求大增。企業上雲是近年大趨勢,而科技為工作帶來的良好體驗,亦能讓僱員工作時更得心應手,一個完善、易於管理的雲端服務平台,就顯得更為重要。 實施混合辦工模式,意味著要讓身處不同地方的員工,隨時獲得不中斷的存取權限以完成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數據流量的安全性自然成為隱憂,在混合辦工的常態之下,用戶需要以不同的端點裝置設備(Endpoint devices)進入公司伺服器工作,舊有的堡壘式資安保護(Perimeter-based Security Protection)已不足以應付,甚至因為流量大增令閘口不勝負荷!而連線的安全亦是另一考量,稍一不慎隨時讓駭客有機可乘,企業該如何在網絡安全和工作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呢? Gartner預測:2023年將有40% 企業採用混合辦工架構 Gartner 的調查指出, 直到 2023 年將會有 40% 企業採用實體及虛擬架構混合的營運模式,以提升工作效率,同時讓企業員工支援身在任何地方的客戶。 因此提出安全存取服務邊緣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SASE)的新興概念 ,一種將不同的存取與網路安全方法匯聚至一個共同平台的服務,可更彈性地簡化網絡與安全基礎架構,有效減低成本。SASE 主要採取零信任網絡存取(Zero-trust Network Access, ZTNA)策略作身份驗證, 讓用戶無論身處何方,都能簡單快捷地對適當應用程式、網址網絡或公司數據作出安全存取。網絡範圍也可擴展至不同用戶、裝置及應用程式等,毋須再面對太多用戶使用 VPN 連線,致等候時間過長的問題,以降低安全風險。Gartner 亦預測到 2024 年,至少有 40% 的企業會明確採用 SASE 的策略,高於 2018 年底的不到 1%,故企業必須為邁向SASE而鋪路。 檢測所有流量及用戶體驗 一滴不漏抵禦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