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權限管理 (19)

    一個黑客組織入侵了安全防護系統初創公司 Verkada 的大約 15 萬個聯網內的監控鏡頭,使他們能夠取得多個組織的實時和存檔影片信號,包括生產設施、醫院、學校、警察部門和監獄,更包括 Tesla。據報道指,黑客主義者 Tillie Kottmann 宣稱是事件負責人之一,向 Bloomberg 披露這次資料入侵行動是一間國際黑客團體所為,目的是為了展示無處不在的視訊監控,以及攻入這些系統輕而易舉。此說法引起爭議,專家正權衡如果安全錄像洩露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受害組織可能遭遇的潛在後果。 影片資料洩露可能會導致知識產權盜竊、人身安全威脅、侵犯隱私、敲詐勒索,或許還會受到監管部門的懲罰。更糟糕的是,這些攝像頭採用了面部識別技術,導致了以下問題:攻擊者是否可以真正識別被攝像頭捕捉到的個人,然後將他們作為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schemes)或更恐怖計劃的目標。 Bloomberg 查看被盜的 Verkada 影片,包括據指是上海 Tesla 倉庫的裝配線上的工人圖像。不過,Tesla 後來告訴路透社,這段影片實際上是來自供應商在河南省的生產基地,其上海工廠及展示廳未受影響。不過,Kottmann 表示,他們仍能獲取安裝在 Tesla 工廠和倉庫中的 222 個攝錄影像。根據報道,網絡性能公司 Cloudflare 和身份權限管理服務提供商 Okta,被指也在工作場所使用 Verkada 的服務。…

    今時今日,打仗未必一定要先出動飛機大炮,單是網絡攻擊,已經可以癱瘓一個國家的運作及情報網絡,掃除進擊的障礙物。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市鎮的輸水系統最近就被黑客入侵,黑客試圖將用作調節食水酸鹼度的化學物混合量,調高約 110 倍,如果無及時阻止,15,000 個市民就大件事喇…… 工業控制系統(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CS)掌管國家命脈,以發電網、輸水系統、運輸網絡、核電廠等設施為例,背後都必須有 ICS 管理,所以這些重要設施自然會成為攻擊目標,只要斷水斷電,國家就會陷入一片混亂及恐慌,例如烏克蘭 2016 年全國大停電 7 日,據外界估計就是受到俄羅斯國家級黑客襲擊。而今次發生在佛羅里達州 Oldsmar 市輸水廠的入侵事件,暫時未知黑客的身份及意圖,只知道黑客嘗試將混入食水調節酸鹼度的化學物氫氧化鈉的份量,由每 100 萬單位含 100,調升至 11,100,足足達…

    作為一個雲服務供應商嘅技術支援人員,平時都收到唔少企業客戶投訴,問點解搬咗啲嘢上我哋嚿雲之後,竟然仲俾人入侵到去佢個 database?其實而宜好多企業管理者都以為將虛擬機、應用服務或數據搬上雲,我哋就會幫你守穩大門,唔會俾黑客入侵,但其實條款一早已寫明係「共同責任」模式(Shared Responsibility Model)嚟㗎! 呢個謬誤其實相當普遍,一來個客未必理解雲端服務嘅運作原理,二來幫襯時亦可能遊咗魂無聽清楚我哋提供嘅保障內容。事實上,公司一早已喺服務條款內寫明,只會確保提供嘅基礎架構、服務嘅安全性,而客戶必須負責自己嘅數據防護。 咁樣做絕對唔係「卸膊」,而係因為幫襯嘅客來自各行各業,採用嘅應用方案亦五花百門,試問我哋點可以一個 settings 招呼晒所有客呢?以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為例,e-commerce 平台同一般企業客戶嘅設定已好唔同,前者要考慮準確過濾惡意連線之餘而唔會擋埋正常顧客,後者基本上就只會俾員工訪問數據庫,所以只可以留返俾客戶自己搞。仲有嘅係如果企業員工嘅安全意識不足,唔小心中咗釣魚電郵俾黑客攞到登入帳戶權限(最新鮮例子係 Twitter),雲供應商又點擋到呢啲表面上屬於合法登入嘅入侵? 另一方面,Web Application 同背後用到嘅 API 絕對係對外開放,而最終目的地自然係客戶嘅數據庫,莫講話我哋照顧唔到各企業採用嘅工具同設定,就算係企業自己,亦會因工具同工具之間嘅數據無法溝通,而掌握唔到出入嘅數據有無可疑,試問我哋又點樣幫你守穩門口呢?講出嚟你都唔應該信啦! 所以話,企業喺採用雲端服務嘅時候,態度亦要好似管理傳統…

    資料顯示,預計 2022 年因網絡罪案導致嘅經濟損失達 8 萬億美元,每一宗資料外洩令企業損失近 400 萬美元,企業鬥創意鬥效率鬥專業時,仲要鬥安全,呢方面已經成為各行各業共識,所以資安人才相當渴市,搶人難,管理又煩,而一味靠人搵漏洞,係咪 21 世紀最有效手段?再加埋 5G 帶動 IoT 同埋新冠掀起 Work From Home 潮流,未來嘅資安挑戰只會更大。PwC 最近推出 Ethical Hack…

    在業界吹捧下,數碼轉型已不再是企業要贏在起跑線的策略,現時更已發展成未來能否求存的關鍵。但 Barracuda 最近發表一份名為《Future shock: the cloud is the new network》調查報告卻顯示,現時企業的移雲狀況遠遠落後於兩年前的預估,香港的情況更甚至有約 20% 的偏差,原因是? 兩年時間認清事實 轉碼轉型能為企業帶來的各種好處,相信都不用再詳細解釋,可加可減的彈性部署需求、提升流動性、自動化減省人力資源等,自然令企業管理者躍躍欲試。雲端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Barracuda 於 2017 年曾就公共雲部署意向進行全球研究報告,綜合他們的意見,當時的調查預計兩年後採用公共雲的比率會達至 60.91%,而香港區的發展雖然較慢,但預期採用率也有 51.71%。…

    【企業疫境自救】Home Office無有怕 VPN即時加密全面封關 武漢疫情嚴峻,有企業決定讓員工Home Office工作,減少感染病毒風險,亦有員工被迫滯留其他地方無法返港。不過,欠缺防護裝備,遙距工作除咗增加洩密風險,亦令黑客有機可乘,順勢入侵公司網絡!最有效防禦方法,企業可即時採用虛擬私人網絡(VPN)服務,全面加密員工與伺服器之間傳輸嘅數據,同時防止黑客追蹤員工嘅流動設備,發動其他攻擊。SonicWall嘅Secure Mobile Access(SMA)方案就包含應用層SSL VPN服務,支援多種作業系統,毋須於員工嘅流動設備上作任何維護,只須通過瀏覽器,即可隨時隨地進入公司內部網絡或雲端儲存工作,同時做到中央監控、身份驗證及精密嘅存取權限管理。未來14日係抗疫關鍵期,但網絡安全就一刻都唔遲得,即刻聯絡 SonicWall,一日即可打開企業安全防護罩! 請即聯絡SonicWall香港唯一分銷商:Data World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Ltd.Enquiry: +852 2565 8733查詢:https://bit.ly/385v4pV ============================立即讚好 wepro180睿報,並設定為「搶先看」唔想錯過熱門網絡保安消息,請即訂閱…

    上次邀請了網絡安全保險專家盧子頴,講解這類保險的保障範圍,以及哪一類企業應該盡快考慮投保。不過,原來並非想買就可以買到,因為保險公司會先評估投保人有沒有做足安全措施,除了影響投保成功投保率,更會左右保費。 三大因素影響投保 網絡安全保險供應商智咨詢集團執行董事盧子頴指出,雖然遇到的個案不多,但間中也會有投保人以為只要有錢就可投保,但其實保險公司也需要核保,評估投保人受到網絡攻擊的風險。「如果店鋪連門鎖也沒有,試問怎會有保險公司受保?」他指出保險公司首先會檢查企業現有的網絡安全措施,例如有沒有裝設防火牆、防毒軟件、登入權限管理、升級硬件及軟件韌體的政策、個人私隱保管政策、遙距登入管制等等,「如果企業完全沒有做,保險公司會建議對方先做好基本的網絡安全措施,之後才考慮投保,因為即使轉投其他保險公司,相信也不會成功。」盧子頴補充說,其實投保不能賺錢,只能減少損失,所以如果站在預防被攻擊的立場,企業都應先做好防禦工作。 除了檢查安全措施,盧子頴表示保險公司還會考慮企業的業務性質,如屬於高風險行業,例如涉及加密貨幣交易,又或處理的個人私隱數據太多,就並非所有保險公司就會受保。另外,一些規模較細的保險公司,如投保企業每年的生意額太高,也可能因為承受不到風險而無法接單,這些因素就與投保企業無關。 上述的考慮因素,不單只會左右投保成功率,同時也會影響保費,「因為全部同風險有關,簡單來說,風險愈高的生意,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就會愈高。」盧子頴解釋跟傳統保險服務一樣,保費高低還要因應保額、墊底費及保障內容計算,如前文提及的增值保障如勒索贖金、外判商失誤等,便會提高投保費用。記者問如企業內擁有考獲 CISSP、CEH 等證書的網絡安全專家,安全度理應較高,是否可成為減保費的因素?他說理論上是,但同時間代表企業的業務複雜性較高,而且亦可能有較多監管要求,所以保費最終也要視乎實際情況而定。 「雖然保險費用很難有參考價格,但視乎選購的保險計劃,保費可低至每年五六千元。」盧子頴建議企業管理者不用想得太多,如認為業務受到攻擊的風險頗高,應邀請保險公司進行評估,之後再考慮是否購買也不遲。

    數碼轉型的好處,相信毋須特別多提;不過隨著愈來愈多企業將重要工作或數據轉移雲端,網絡安全的問題亦陸續浮面,例如難以把握的多雲(Multi-Cloud)架構、複雜的存取權限管理,特別是「影子 IT」」(Shadow IT)應用失控,每走一步似乎都可以引發難以預計的洩密風險。既要繼續移雲,但對網絡安全又有大量疑雲,應該如何自處? 發展過快 監管困難 先來看看現時企業管理者面對的難題,愈趨複雜的多雲架構及存取權限問題都較易理解,但到底「影子IT」應用又是什麼一回事?它其實代表未經企業 IT 部門允許的應用軟件。根據最新發表的一份網絡安全調查顯示,企業管理者認為員工使用的雲端應用軟件數量為 452 種,但實際上卻是 1807 種,足足接近 4 倍之多,完全低估了實際使用情況,這些影子 IT 應用既然未被允許使用,企業 IT 部門所採購的網絡安全設備自然難以洞察及堵塞其漏洞,大大增加黑客潛入的門路。 除了雲端應用「失控」, BYOD(B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