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港第一條網絡安全法例,《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下稱條例)如箭在弦。在這條例下,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到底有何需注意?有何權利和責任?會否誤墮法網?本地解決方案分銷商 Edvance Technology(下稱 edvance)牽頭舉辦「Cybersecurity Lunch & Learn」活動,邀請法律及 IT 界專家齊齊教路,獲半百客戶踴躍支持。 分享環節由來自 A&O Shearman 律師事務所的執業律師 Anna Gamvros 打響頭炮。Anna 為客戶提供資料保護及網絡安全方面諮詢服務超過 20 年,資歷豐富,她指出條例所針對的是系統的安全而非個人資料,與《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不同,對於不少公司的內部團隊來說,條例可算是相當陌生。 不同意成…
Search Results: 法律 (73)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蔚為風潮,逐漸成為不少行業的「得力助手」。近日香港搵律師網推出以 AI 驅動的「求情信生成器」,為有需要的市民撰寫求情信,用戶需填上基本資料、案件資訊及經過、個人背景、最終請求等,60 秒內便可自動生成一封求情信。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如被告人在刑事案件中打算認罪,辯方律師便會呈上求情信,嘗試遊說法官或裁判官輕判。香港搵律師網所推出的「求情信生成器」,由 AI 技術驅動,包括大型語言模型(LLMs)及 GPT,用戶需要填寫的資料如下: 基本信息:全名、年齡、職業、家庭成員 案件信息:罪名、案發日期、被捕時情況 背景信息:成長背景、家庭背景、學業和工作背景等 案發經過:案發時的行為及心路歷程、行為的特定原因或誘因 除了上述資料,用戶亦可以輸入案發後的心路歷程、如何反省自己的行為、未來的改過計劃、對法官的最終請求等。 該求情信生成器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來分析用戶輸入的資料,建立一封度身定造、結構清晰、內容有力的信件,為用戶爭取最佳結果,尤其適合相對缺乏教育背景或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士。 另一新工具 工傷/交通意外賠償金計算機 此外,香港搵律師網亦推出了工傷/交通意外賠償金計算機,為因工傷或交通意外而受傷的人士提供初步的賠償金額估算,特別適合不確定自身法律權益、或索償潛在財務結果的人士。 該計算機根據香港相關法律判例、法定指引及賠償框架作計算邏輯,用戶只需輸入關鍵細節,例如受傷的性質、意外情況及對健康或賺取能力的長期影響,計算機便會處理上述信息,並模擬法律專業人士在賠償談判過程中通常會考慮的因素。 香港搵律師網稱,計算機其主要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更清晰的索償認識,使用戶更有信心和知識進行法律諮詢,惟該結果亦僅作參考,不能代替專業法律意見。…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企業帶來了無限潛力,但同時也揭示了潛藏的安全風險及法律責任。為應對這些挑戰,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與 Fortinet 早前聯合舉辦了一場名為 「DeepSeek Sparks AI Revolution:Balancing AI Opportunity and Protection in GenAI」的研討會,邀請了來自法律界及網絡安全領域的專家,針對最新的 AI 法規趨勢及安全挑戰進行深入探討,並與業界分享實際應對的建議,幫助企業能夠提前部署,安心享受 AI 應用帶來的優勢。 許杜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近年越來越多犯罪份子透過社交平台搜尋兒童私隱,以進行詐騙、傷害或欺凌等罪案,有鑑於保護兒童隱私權益日益重要,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ICO)宣佈正針對 TikTok、Reddit 與 Imgur 三間網絡平台展開深入調查,如發現未有做好保護私隱工作,就會依法重罰,大開殺戒。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保護兒童個人私隱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更容易受到網絡欺凌、剝削及侵犯等傷害。專家認為如兒童時期因社交平台服務供應商未做好私隱保護,令兒童受到傷害,可能對他們日後的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歐盟的 GDPR 和英國的數據保護法,都對處理兒童個人數據施加嚴格規範。 在歐盟國家,如違反 GDPR 可能導致高達企業全球年營業額 4% 或 2,000 萬歐元的罰款。而在英國,最高亦可罰款 1,750 萬英鎊或全球年營業額的 4%,過去包括 Google、TikTok…
DeepSeek 的橫空出世,無疑在全球科技界掀起了一陣波瀾。儘管其宣稱的超低開發成本 560 萬美元,實際僅為模型訓練成本,而非總開發費用,但其在短時間內利用相對落後的硬體資源,打造出功能強大的 AI 系統,且訓練成本遠低於業界平均水平,這無疑是一項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這一成就不僅為科技產業帶來了成本效益與創新思維的深刻啟發,更讓創新科技公司意識到,即使資源有限,技術創新依然可實現。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筆者與團隊正全力投入 AI Workflow 大模型(Deep Workflow Orchestrator – DWO)的研發與訓練,目標是打造一款能夠深度理解,並預測工作流程的智能系統。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升級,更是在培養一位能夠跨領域運作的「智慧助手」。透過多模態融合、靈活性擴展與自訂資料訓練,DWO 將能夠整合文字、圖像、表格資料及記憶體數據,精準預測與分配工作流程,為使用者提供實用的建議與解決方案,從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決策品質。 系統具備高度靈活性,能夠根據不同行業的需求進行調整。在工程領域,DWO 可被訓練為「初級機電工程師」,負責收集與管理電壓、電流、流量等參數,以優化大廈的能源使用。這不僅能提升能源效率,更能減輕工程師處理繁瑣數據的重複性工作,讓他們專注於更具價值的分析任務。 而在金融行業,DWO 則可化身為「金融風險分析師」,實時監測全球市場動態,整合市場數據、財務報表、新聞資訊與歷史交易記錄,從而預測市場趨勢、評估投資風險,並提供投資組合優化建議。…
網絡威脅情報技術的發展,過往一直受制於數據過時及資訊保密的挑戰,但人工智能的興起便有機會帶來新的局面。科技巨頭如 Google、Microsoft 及 OpenAI 正逐步轉型為預警系統,透過監控 AI 平台追蹤黑客集團的行動,準確掌握對方的攻擊目標及策略,防患於未然。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以往網絡安全業界認為將 AI 引入網絡安全工具,主要好處包括可以即時處理大量數據,比人手更快偵測出異常行為並自動執行安全措施。此外,AI 透過行為分析,可有效找出真正的內部威脅,並隨著持續學習新的攻擊策略,增強防禦能力。不過,這些優勢仍是建基於整合現有的安全威脅情報,而在缺乏即時的數據及業界未有積極共享威脅情報的情況下,始終未能帶來預期的效果。 Google、Microsoft 及 OpenAI 發表的安全報告顯示,通過監控其人工智能平台的用家輸入資料,便能夠搶先發現網絡攻擊趨勢,有機會將網絡安全發展成早期預警系統。首先在 Google 的威脅情報報告中便指出,他們發現來自伊朗、中國、北韓和俄羅斯的國家級黑客集團正濫用其 Gemini 生成式…
中國初創公司 DeepSeek 開發的人工智能模型最近榮登科技界的熱門話題,最大原因莫過於開發商聲稱 DeepSeek V3 的訓練成本只花了約 558 萬美元,佔 GPT-4o 的二十分之一,令人懷疑西方科技公司投放於訓練 AI 的成效。 不過鋒頭一轉,DeepSeek 很快成為被圍攻的對象,例如 OpenAI 指控對方違反使用守則,盜用其數據訓練 AI 模型;網絡安全供應商則深入研究 DeepSeek 的安全性,將其潛在風險逐一揪出,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這種…
網絡安全是一個充滿變動的行業。新趨勢、新技術以及新手法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著整個行業的格局,這也使得跟上時代的步伐變得極具挑戰性。邁入 2025 年,應用程式和 API 安全的重要性從未像現在這樣明顯。2024 年,API 鞏固了其作為數字創新核心支柱的地位。然而,API 採用率的激增也擴大了攻擊面,其中有 27% 的 API 攻擊針對業務邏輯漏洞,比前一年增加了 10%。作爲現代企業營運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數據保護也將繼續成為 2025 年企業的首要關注點。 數據安全展望 全球數據隱私法規趨勢 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統計,目前全球 80% 的國家已經制定或正在推動數據保護與隱私相關法規。這些法規要求數據必須在特定的管轄範圍內儲存和處理,以應對與國際執法相關的風險。雲服務供應商和企業必須遵守當地的數據主權法律,同時企業必須在新系統和應用中做到「隱私保護融入設計」。比如,2024…
蛇年來臨,對企業和數碼領袖而言,現時不斷演變的數碼環境,無疑帶來了無限的機會,如何應對未來挑戰,以充分發揮新技術的潛力,亦是至關重要。Equinix 香港區董事總經理韓祖恩分享了 2025 年影響香港科技基礎設施的四大趨勢,並指出私有 AI、網絡安全、邊緣運算及混合多雲,將成為 IT 策略的關鍵。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趨勢一:採用混合模式進行AI部署 結合私有AI基礎設施 香港政府積極推出多項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的公共服務,包括使用本地訓練的生成式 AI 處理文件,同時確保重要文件經人工審核;亦推出 30 億港元的 AI 資助計劃,以推動和發掘 AI 在香港的潛力。 公有雲中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AI 普及為黑客提供全新的攻擊手段。Palo Alto Networks 香港及大灣區董事總經理馮志剛 Wickie 表示,2024 年由 AI 所引發的網絡攻擊數字急增,未來企業必須更加重視這些潛在威脅,他同時預測,網絡從業人員於 2025 年面臨的五大趨勢,以及不可不知的安全威脅。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Wickie 指出,這些趨勢旨在幫助機構為未來的穩定發展做好準備,並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當中包括: Deepfake 成為主流威脅 在亞太地區,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已被用作於不法用途。曾經有騙徒利用 Deepfake 技術,在視訊會議中假冒香港工程公司的高層,欺騙其職員匯款,導致損失數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