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短訊 (67)

    專偷銀行帳戶資料的 Android 木馬 Flubot 又有新招,今次它會向 Android 用家發出短訊,指手機已感染 Flubot 需要立即跟指示剷除,只要用家信以為真,就會真的將 Flubot 帶入手機!仲唔係賊喊捉賊? 銀行木馬 Flubot 是一種只針對 Android 系統的惡意軟件,只要它能夠成功騙取 Android 用家安裝,便會在安裝時要求用家給予各種手機使用權限,讓它可以讀取其他 app 內儲存的敏感資料並上傳至黑客的控制中心。此外,Flubot…

    疫情下網購成為新常態,黑客自然會與時並進,利用相關付款工具發動釣魚攻擊。最近手法是透過 SMS 發出 PayPal 帳戶受限制的訊息,假扮官方通知用家的帳戶須重新驗證方可使用。PayPal 用家如收到類似短訊,切記直接刪除! 釣魚攻擊 (Phishing) 主要是指透過虛假電郵或訊息,引誘收件人點擊內裏的連結,騙取帳戶登入資料。其中一種方式叫作 SMishing,即以 SMS 短訊為攻擊媒介,早前美國電訊商 Verizon 發表的 Mobile Security Index 2020,便指至少有 17% 的釣魚攻擊源自…

    全球知名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繼英國、韓國、土耳其等地確認發生資料外洩事件後,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證實,近 42 萬香港客戶個人資料受影響,公署已根據既定程序對 LVHK 展開調查,包括事件是否涉及延誤通報。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公署表示,根據 Louis Vuitton Hong Kong Limited (LVHK)所言,其法國總公司於 6 月 13 日發現其電腦系統有可疑活動,其後於 7…

    香港消委會發布由 ICRT 統籌的網絡安全軟件評測,詳細測試 23 款收費和免費網絡安全軟件,評測範圍包括針防衛惡意程式效能、電腦資源佔用及使用方便程度。測試發現,多款免費產品均達 4 星半高評分。其中免費軟件 Avira Internet Security 的防護表現全面,免費版已具高效防毒能力,而且資源佔用低。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是次評測的 16 款 Windows 系統網絡安全軟件中,有 10 款收費、5 款免費,餘下…

    警務處於 6 月 15 日起正式推出「電子交通告票平台」,全面取代以往的紙本交通違例告票。在新系統下,如駕駛者違反交通條例,將會收到經由短訊或電郵形式所發出的電子定額罰款通知。市民可經由警務處的專屬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查閱告票詳情,並繳交罰款。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然而,隨着交通告票系統投入數碼化的步伐,此舉則意味着潛在的網絡詐騙風險可能增加,例如不法之徒向市民發送偽冒罰款通知短訊或電郵,甚至偽冒成虛假的「電子交通告票平台」付款介面令市民落入圈套。故此,市民應時刻保持警覺,並務必以政府相關渠道處理事宜,以減低個人資料外洩風險。 Sophos 東南亞、大中華及韓國董事總經理 Malis Selamat 表示,2024 年香港因短訊及電郵詐騙共損失達 22.6 億港元,並涉及 3,930 宗個案。當中的所涉金額及個案無疑值得關注,而廣大市民亦應加強防範,尤其如電子交通告票系統等數碼服務逐漸變得普及。只要遵守基本網絡安全守則,普羅大眾則可有效保障個人資料,確保網絡安全。 為避免市民誤墮常見詐騙陷阱,Sophos 提出以下 6…

    私隱專員公署近日收到多名市民查詢,指收到自稱為公署職員的來電,聲稱當事人涉嫌觸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要求當事人親身到公署的辦公室協助調查。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私隱專員公署澄清,相關來電並非由公署發出。市民若接獲可疑來電或短訊時,必須保持警惕,主動核實來電者或短訊發送者的身分,切勿隨意透露個人資料或點擊可疑短訊的超連結。 市民若接獲懷疑詐騙來電或短訊,可向私隱專員公署(電話:2827 2827、電郵:[email protected])查詢。市民若發現其個人資料被盜用並涉及刑事罪行,亦應盡快報警。如有懷疑,可透過「防騙視伏器」(https://cyberdefender.hk/scameter/)搜尋可疑的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網址等。

    隨著繳税季節的來臨,公眾在準備提交稅務申報的同時,網絡犯罪分子亦可能會利用人為疏忽,通過各種網絡平台發起釣魚攻擊和詐騙活動。黑客可能透過偽造的稅務局網站和欺詐訊息,誘使用戶洩露敏感的個人或財務資料。因此,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提醒公眾於繳税季節期間應小心注意網絡安全,尤其對透過釣魚網站要求提供個人數據,或要求立即採取行動的通訊應保持警惕。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經電郵或短訊發送偽造通知 在繳税季節,假冒稅務局的釣魚網站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常用手段。他們可能會通過電子郵件或短訊發送偽造的通知,聲稱你的稅務資料需要更新或存在問題,並要求你立即回應。這些詐騙訊息可能會包含一個惡意連結,將你引導至一個假冒的稅務局網站,要求你輸入敏感訊息,如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訊息等。HKCERT 提醒公眾,稅務局不會通過電子郵件或短訊要求提供此類敏感訊息。 以下是假冒稅務局網站和謊稱來自稅務局的電子郵件的例子: 釣魚網站盜取稅務局標誌、eTax名稱和網址hkataxorevenu[.]com[/]hk。(HKCERT 提供圖片) 釣魚電郵同樣盜取稅務局標誌,以及用 Hong Kong SAR 等字樣來增加緊急性。(HKCERT 提供圖片) 如何識別和防範釣魚詐騙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這類詐騙的侵害,公眾在收到任何自稱來自稅務局的電子郵件或短訊時,應仔細核實發件人的身份和訊息的真實性。切勿點擊任何可疑的連結或下載附件,尤其是來自不明來源的郵件。若對訊息的真實性有疑問,請直接聯繫稅務局或相關機構進行確認。 保護個人訊息和財務安全至關重要,以下是 HKCERT 的一些建議: 不要查閱被瀏覽器標示為可疑的網站和不應點擊任何不明來歷的連結,例如來自搜尋引擎的廣告等。檢查瀏覽器上所顯示的網址域名有否可疑,惡意的網址域名帶誤導性或與所聲稱機構名稱不符。使用瀏覽器的反釣魚功能來幫助阻止釣魚攻擊,這些功能可以分析網址並在偵測到釣魚網站時彈出警告頁面。當收到可疑的電子郵件或即時訊息時,請務必通過官方渠道核實詳細訊息。切勿在不明來源的網站或向未知發件人提供上個人資料或登入密碼。若網站並非使用…

    投資推廣署公布,發現部分電腦系統日前遭惡意勒索軟件入侵,署方已報警並全力配合警方調查,已經通知數字政策辦公室,及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公署)和保安局通報事件。 初步顯示,受影響範圍包括內部客戶管理系統、內聯網、部分投資推廣署網站的運作,仍在調查有否涉及個人資料外洩及影響範圍。署方稱已封鎖有關系統、啟動後備程式並更改相關密碼。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投資推廣署本月 23 日公布,於昨日(22 日)發現一宗資訊保安事故,涉及惡意勒索軟件入侵部分電腦系統。署方發言人指,昨日發現事件後已即時採取行動,加強系統安全措施,防止進一步受勒索軟件入侵,並譴責該等惡意攻擊。 署方正全力配合警方調查,初步顯示受影響範圍包括內部客戶管理系統、內聯網、部分投資推廣署網站的運作(例如經網站聯絡投資推廣署、活動資訊等)。投資推廣署的公眾服務則維持正常,公眾可以繼續透過電話熱線、電郵或會面與投資推廣署人員聯絡。 發言人重申,投資推廣署不會透過電郵、短訊或社交媒體發送超連結,以收集個人資料或要求付款。市民及有關人士應提高警覺,如收到任何聲稱由該署發出的可疑電子郵件或短訊,切勿點擊嵌入的連結、提供任何個人或財務資料(例如信用卡資料),或進行任何付款。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估計,事件可能基於系統有漏洞,多於人為疏忽。他相信加強保安後,能有效阻截攻擊,又指有必要經常進行網絡安全演練,不時更新防毒軟件及作業系統,防止漏洞。

    釣魚攻擊(Phishing Attacks)是網絡犯罪分子最常用的手段,這種攻擊方式通過偽造電郵和網站來欺騙用家,誘使他們提供敏感訊息如密碼、信用卡資料等。而作為一般用家第一道面向互聯網的應用程式,瀏覽器供應商雖然提供了基本的防釣魚安全功能,但不少用家似乎未有啟動,其實只要用少少時間打開設定,已經可以減少受騙機會。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釣魚攻擊的奧妙之處,在於騙徒通常以看似可信的短訊或電郵,以及一些優惠或有迫切性的內容,引誘受害者點擊內裡的連結。當受害者被引導至虛假網站後,很大機會會繼續按指示輸入個人私隱資訊如帳戶登入或信用卡資料,從而被騙去個人訊息。 對於一些較為注意網絡安全的用家,他們或會為瀏覽器安裝一些可阻隔釣魚網站的擴展工具,但從過往一些安全事故可見,黑客曾試過入侵擴展工具供應商的帳戶,透過合法網站散播他們製作的惡意軟件,而且服務供應商亦未必會第一時間堵塞工具的安全漏洞或發佈更新檔案,所以安裝擴展工具其實也有一定風險,遠不及官方提供的服務安全。 「強化防護」功能設定 以最多人使用的 Google Chrome 為例,瀏覽器內建了反釣魚和惡意網站的保護功能。用家可以通過修改設定來開啟功能,增強自身的防護力。用家可進入設定,選擇「隱私與安全」,然後點擊「安全性」選項,接著用家可選擇啟用「強化防護」便可。 啟用這一選項後,Chrome 會在用家試圖訪問可疑網站時發出警告,並建議用家返回安全頁面,能夠減少用家受騙。另外,其他熱門的瀏覽器如 Firefox、Brave 同樣提供反釣魚保護功能,用家亦可於設定內的私隱與安全性選單內找到功能的開關選項。 不過,安全專家認為瀏覽器雖然提供了多種安全功能來抵抗釣魚攻擊,但最終仍得依靠用家自身的安全意識。在日常上網過程中,用家應該始終保持警惕,對於可疑的電郵和連結要謹慎對待。即使是看似緊急或吸引的內容,也不要隨便點擊。另外,用家亦應該採取更多安全習慣,包括使用強密碼、啟用雙重身份驗證、以及定期更新軟件和瀏覽器,都是增強網絡安全的有效措施。 資料來源:https://www.zdnet.com/article/how-to-protect-yourself-from-phishing-attacks-in-chrome-and-firefox/

    近年騙徒大舉濫用 AI 進行詐騙活動,美國 FBI 新發表了一份防騙建議書,內容不單用上多個實際例子解釋騙徒作案手法及目的,更提供多個實用防騙對策。其中一項更建議市民應與親屬設定暗號,有懷疑就可以驗證身份,估不到同親友傾談,都要好似間諜見面一樣講暗號核實身份。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AI 騙案以前好像離大家很遠,但自從今年初香港有跨國企業員工墮入 deepfake 陷阱,損失2億港元後,大家才醒覺騙徒真的無遠弗屆。而且在這次騙案中,騙徒更一次過偽造跨國公司內多名管理層的影像及語音進行視像會議,所以受騙員工上當都很難避免。 生成式AI內容幾可亂真 FBI 發現騙徒正積極利用生成式 AI 來提升詐騙的可信度和效率,這些新騙局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電話或短訊詐騙,而是演變成更複雜和難以識破的形式。騙徒懂得利用 AI 在短時間內製作出幾可亂真的影像、聲音和文字內容,大大提升詐騙的成功率。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騙徒開始將 AI 技術應用在各種不同類型的詐騙活動中,例如在社交平台創製出栩栩如生的虛假個人檔案,用來進行網戀或投資詐騙。近期更出現一些新的詐騙手法,例如利用生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