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網絡保安 (208)

    2020 年係選舉年,唔單只美國同台灣選總統,多個歐洲地區議會都舉行直選,因應形勢,微軟今年年初已經喺歐洲推出咗 AccountGuard 網絡安全服務,專幫政治團體、半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智庫、研究所、外交關係協會之類嘅機構搞網絡保安,抵禦一班嚟自伊朗、北韓同埋俄羅斯嘅國家級黑客。 其中特別鎖定嚟自俄羅斯嘅黑客團隊 STRONTIUM(又名 Fancy Bear 或者 APT28),梗係啦,呢個團隊好出名,美國政府曾點名指控佢哋喺上屆總統大選時,參與攻擊民主黨全國委員大會伺服器,之前佢哋亦都入侵過奧林匹克委員會,舊年亦試過大規模感染 Linksys、TP-Link、華碩、D-Link 等牌子嘅路由器,「戰績」幾咁彪炳! 不過,微軟月頭發表報告就話佢哋有新玩法,4 月時發現 STRONTIUM 班友分別連上幾間私營企業嘅 VoIP 電話、打印機同埋影片解碼呢三種 IoT 裝置,三次攻擊入面,有兩次係利用…

    第一日返呢份工,枱頭就有部 30 吋 Apple Cinema Display 同埋 iMac,當時真心好興奮,終於有機會加入蘋果陣營。不過同事靜靜雞提醒,最好都係遮遮個鏡頭,起初都以為佢哋諗多咗,但直到呢單新聞出現,都係轉頭封咗個鏡頭佢啦! 講緊嘅係 MacOS 版本嘅 Zoom,呢個全球有 400 萬用家嘅視像會議軟件,俾網絡保安研究員Jonathan Leitschuh 發現有大漏洞,就係軟件會喺電腦入面安裝一個網頁伺服器(web server),只要 Zoom 用家唔小心打開咗一條邀請參與會議嘅惡意連結,之後黑客就可以喺用家唔知情嘅情況下,自動開啟視像會議,換句話講,即係打開 Mac…

    如果問未來最矚目嘅流動通訊科技係乜,十居其九都會答5G同埋物聯網(IoT),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月初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都話美國佬搞完佢哋嘅5G後,下一個戰場就係物聯網,就知呢兩樣嘢幾咁受全世界重視。 不過物聯網有個好大嘅問題,就係物聯網嘅概念係將所有本來上唔到網嘅死物,都搞到佢哋可以駁晒上網,以前就算只得電腦同埋手機可以上網,要搞網絡保安已經唔容易,而家仲所有嘢都上晒網,黑客要入侵更加易而反掌。 舉個簡單例子,之前聽行家講過,有個中小企客俾黑客入侵,check晒全公司網絡都搵唔到個漏洞,最後結果發現原來佢門鎖係連住物聯網,但係因為要識別員工資料,所以又連咗上公司個數據庫,就係咁出事……試想像一下如果公司有幾樣嘢都用緊物聯網,情況會幾失控。 歐洲一間認證機構digital.security就諗到條橋,幫出品物聯網設備嘅公司做認証,只要產品出廠前俾佢哋做25至30個測試,確保產品無論連接其他物件、互通訊息嘅協定、連接嘅伺服器,以及產品內置嘅應用程式,都唔會有保安漏洞,而成個過程會聘請獨立資訊保安專家嚟評估,通過測試就會喺產品貼上IQS(IoT Qualified as Secured)嘅標誌,為期兩年,兩年後要再拎返嚟重新測試先可以續牌,過程都好嚴格,以後要添置物聯網產品時,就記得睇下有冇IQS標誌先好買!

    老闆成日同我講,公司budget好緊架,應慳則慳啦,IT嘅嘢夠用就得啦,唔好出大穫嘢就得架喇。於是尋日開會我就索性拎咗單新聞俾佢睇,佢睇完就即刻轉晒軚,話一間公司嘅網絡保安其實好緊要架,仲即時批咗大筆錢落嚟添置新器材。 乜嘢新聞咁巴閉?咪就係英航俾人判罰天價罰款囉!事緣舊年9月,英航俾一個名為Magecart嘅黑客組織睇中,佢哋一向玩慣card skimmer呢個數碼版信用卡讀取器程式,於是搵方法拎到英航網頁嘅登入權限,再將card skimmer 嘅 script 植入俾錢買機票嘅網頁,結果成功喺舊年8月21號到9月5號期間,偷走約38萬客戶嘅名字、電郵地址、信用卡等資料,詳細案情可以睇番我哋舊文(https://bit.ly/2CPy0f7 )。 經過一輪調查之後,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ICO)早兩日就決定向英航罰款1.8億英鎊,係ICO歴來開出最大額罰款,差唔多係英航2017財政年度全球營業額嘅1.5%,諗起都好肉赤!英航行政總裁Alex Cruz當然立即出嚟呼冤,話對ICO嘅決定感到驚訝和失望,英航對偷取客戶資料嘅犯罪行為作出快速反應,並未發現與盜竊相關嘅賬戶存在欺詐行為嘅證據……咁佢哋仲有28日上訴期嘅,或者可以減到罰款都未定。 可能大家會問,點解今次判得咁甘?之前Facebook、Yahoo、Equifax發生嘅事故仲大單啦,點解都係罰50萬英鎊就搞掂?原來係因為舊年5月歐盟通過新私隱條例《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之後,加重咗罰則,最高罰款可以去到全球營業額嘅4%,所以今次英航其實係未去到最高罰款嘅,但撞正事件喺GDPR通過之後先發生就冇法子啦,但亦都俾到教訓各大小企業嘅老闆們,唔好睇少保護客人資料呢樣嘢,唔係分分鐘賺埋都唔夠交罰款! 相關文章:【謎底已經解開!】英航資料洩露案真相大白?

    間間公司 day 1 搞網絡保安,多數都係槍頭對外㗎啦,又防火牆又防間諜軟件又擋 DDoS 攻擊,目的只有一個,就係唔好俾外人入侵到自己個網絡。但實情係,世間上最難防嘅永遠唔係外人呀! Ponemon Institute 早前出過一份調查報告,總共調查咗 159 間公司,結果發現佢哋因為公司員工或外判員工造成嘅網絡入侵,一年內總共損失咗 876 萬美元!雖然大部分係員工刻意所為,但亦有唔少係意外造成,例如員工唔小心將藏有敏感資料嘅 USB 手指漏咗喺餐廳、廁所,又或者返工手痕 click 咗入去條有毒嘅網址之類,單係呢類無辜辜嘅意外,每次平均已令公司損失 28 萬美元,你都咪話唔得人驚。 報告仲話呢類內鬼個案特別難查,平均要用…

    由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分銷商安領國際(Edvance International) 主辦的 Beacon 2019 安全峰會,已於上星期五於 The Mira 酒店舉行。為應付進化不斷的網絡攻擊,相信已令不少網絡安全從業員疲於奔命,企業管理者亦因擔心可能會導致數據洩露,或影響系統穩定而造成財務損失,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面對如此困境,實在不可繼續一味挨打,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所以今次大會的主題便是「Light up the way to fight evolving cyber threats」,通過邀請安全專家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到場演講及作產品示範,讓 200 多位入場人士撥開迷霧,看清匿藏於暗處的威脅,掌握可供使用的武器,於網絡安全戰場上有力轉守為攻。 安領國際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李崇基指出不少企業管理者雖願意投入更新資源在網絡安全之上,但卻因了解不深而無法開展。…

    在科技上持續創新的 IBM,於全球共設有 12 間 IBM 實驗室,專門負責研發不同科技的專利技術;根據 IFI 專利服務公司的統計,截至 2018 年,IBM 在美國已取得 9100 項專利,連續 26 年排名第一,遙遙領先第二位的 Samsung 及第三位的 Canon。IBM 實驗室可說是最高層次的專利生產機,而在這 12…

    近年 IT 行業人材短缺,Cyber Security 網絡安全就更是重災區,人手極度不足;修讀相關課程的畢業生突然變得搶手,不少準畢業生表示將學歷放上 LinkedIn 等職場社交平台,很快就有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找上門。不過,所謂搶手實屬虛火,因為僱主最著重求職者的實際工作能力,要成功受聘,或加入心儀的大公司,還得先展示自己的實力。問題來了,對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如何憑空變出實力證明?參加黑客大賽,就是一個最佳捷徑。 貼地難題取材現實 一畢業就加入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相信是不少準大學畢業生的夢想。三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信息工程學系和數學系的學生梁成悅(Jason)、湯湛飛(Chris)、陳兆俊 (Erwin),就於去年畢業後獲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聘用,成為網絡安全部門的職員。能夠有這項令人葡萄不已的待遇,全因他們去年於「HackaDay 2018」黑客大賽勝出,展示了卓越的網絡安全工作能力。PwC 合伙人顏國定說公司在擬定賽事的題目時,內容非常貼地,都是客戶日常都會面對的網絡安全問題,所以能夠勝出賽事,代表優勝隊伍都非常熟悉相關問題,比起一般面試更能掌握求職者的實力,所以公司會向優勝隊伍提供實習或優先面試的機會。換言之拿著這張直通車票,如無意外都可成為 PwC 的一員,毋須再經人事部篩選,過五關斬六將。 Erwin(右二)、Jason(中)及Chris(左二)去完奪得 HackaDay 2018 賽事冠軍,當時也沒想到真的可以加入 PwC。…

    大企業要面對嘅其中一個網絡安全難題,就係公司嘅網絡、電腦設備太多,閒閒哋幾百部,每當要為其中某種設備進行系統更新,堵塞網絡漏洞,IT 部同事可能都會做到迷晒,做少幾部嘅甩漏情況時有發生;除此之外,為咗達到合規性經營同業界嘅安全框架要求,企業每年都要定時定候遞交各式各樣嘅國際標準報告作審計,耗費大量人力及時間寫報告。到底有無自動化審計及解決方法?答案當然係:有。 正如上面所講,要確保公司內部所有設備都同步 update 到最新系統版本,堵塞漏洞已經好難;如果要喺幾百部設備入面檢查有無漏洞存在就更難,一來要好多人手,二來亦花費時間,特別係當發現內部同時間存在幾種漏洞,如果缺乏網絡安全專家,就好難判斷應該解決邊個問題先。市面上雖然有 scanner 可以協助搜尋所有設備嘅系統版本,但可能你都會發現到,呢啲 scanner 只會負責搵,唔會識得根據全球網絡威脅報告,去評估風險嘅嚴重性,自然提供唔到解決問題嘅緩急建議;另外,如果公司嘅業務涉及金融或電子支付,又或需要達到一啲網絡安全國際認證標準,例如 ISO、PCI 等等,就算有呢啲 scanner 幫手搜集數據,最後都需要專人按各項認證標準嘅要求嚟製作報告,令 IT 部同事疲於奔命。 自動化審計慳人手 其實現時企業管理者應該考慮自動化解決方案,取代人手完成以上作業,唔單只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縮短公司網絡內漏洞存在嘅時間;收集到嘅數據,仲可以因應各種認證標準嘅要求,自動填寫出可以直接遞交嘅報告,慳返嘅人力物力,就可以用喺優化企業安全架框方面。 自動化解決方案仲有啲乜嘢增值功能?挑選呢類工具時有乜要注意?咁你就要報名參加 Edvance Beacon…

    上星期一份針對港台加密趨勢嘅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48%)港台企業認為員工疏忽係數據安全嘅最大威脅。由於員工嘅安全意識不足,就算企業已安裝防火牆、防毒軟件,亦可能只係阻截到外來攻擊,但就未必能阻止員工「主動」製造漏洞,防止機密外洩。 過時防禦策略 唔少企業管理者可能都會問,點解投入咗大量資源喺網絡保安上,都仲係咁唔安全?其實同採用產品嘅防禦策略有好大關係。傳統網絡防禦方法係透過比對病毒數據庫資料,當發現網絡上出現被標記嘅行為,例如有病毒或惡意軟件企圖喺端點電腦進行安裝,又或有大量數據由內部網絡送出,先會觸發保安系統進行攔截。不過,黑客深明當中漏洞,於是透過改變攻擊模式,例如毋須安裝惡意軟件的無檔案惡意程式(Fileless Malware),或以不定時、每次只傳出少量數據嘅傳送模式等,將惡意傳輸隱藏於企業正常嘅網絡活動之中。更重要嘅問題係,當有事故發生,即使網絡保安系統有 log ,要喺短時間內以人肉搜尋方式完成作業,相信就連網絡保安專家都要投降。 分析行為調整防禦策略 其實只要借助 User and Entity Behavior Analytics (UEBA) 自動化記錄分析工具,唔單只可以好快咁搵出端點電腦嘅微細異常行為,更可以將事故發生時每部電腦及登入帳戶正在進行嘅活動,包括睇緊嘅網站、開緊嘅電郵,以及同網絡內電腦嘅互動,全部清清楚楚咁展示出嚟,對防止惡意軟件擴散及預防事故發生,都有好大嘅幫助。喺「Edvance Beacon 2019」安全峰會上,網絡保安專家將會親身示範點樣借助呢啲分析工具,去鎖定有問題嘅網絡活動,無論係內聯絡抑或雲端應用,都可以通過中央介面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人,又或係網絡安全把關者,就要即刻報名參加,喺採用自動化防禦產品前,都可以向人工智能借鑑,留意返一直遺漏嘅地方,緊急調整企業防禦策略,減少保安事故發生! Edvance Beacon 2019日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