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網絡攻擊 (381)

    網絡安全行業現時非常看重「零信任」(Zero Trust)防禦概念,即對所有網絡連線及活動保持懷疑態度,不再單純依賴已知的病毒資料去預防入侵。與此同時,被視為網絡安全明日之星的 AI(人工智能)技術,卻建基於「可信任」的數據包作為訓練材料,兩者應該如何共存? 將 AI 技術引入網絡安全用途,帶來的好處極多,例如可以快速處理各種安全警報,阻止惡意軟件入侵,減少人力需求。另外,經訓練的 AI 模型還會不斷提升防禦能力。不過,由於 AI 技術非常複雜,持續發展過程到底是否仍能符合網絡安全法規?如缺乏適當的監管,相信業界仍難言可以 AI 完全取代網絡安全專家。 發展 AI 技術的主要障礙之一是數據,更具體地說,是確保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性,畢竟 AI 模型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數據包的質量。基於 AI 的網絡安全系統,在匯入數據方面正面臨種種挑戰: 數據污染:不法人士可以通過操縱…

    網絡安全廠商 Sophos 發布《Sophos 2021 教育行業對勒索軟件形勢分析》,揭示去年全球教育行業遭勒索軟件攻擊的程度和影響,業界正面對最高級別網絡攻擊及最昂貴修復成本!Sophos 指針對教育行業的勒索軟件攻擊漸趨頻繁,例如 REvil 入侵 Kaseya 攻擊紐西蘭學校,以及近日 FBI 與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就勒索軟件入侵校園網絡發警示,而今次研究結果亦反映教育界缺乏防禦網路威脅的能力。 Sophos 這個研究,一共訪問 5,400 位來自 30 個國家或地區的 IT 決策人員,當中包括 499 名教育機構的 IT 管理人員,他們分別來自歐洲、美洲、亞太地區和中亞、中東和非洲等地區。44% 來自教育界的受訪機構表示,於 2020 年曾遭受最高級別的勒索軟件攻擊 (對比跨行業的平均數為 37%);於 2020 年勒索軟件對教育界造成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包括:停機時間、員工時間、設備成本、網路成本、錯失的商機、贖金等,令教育行業平均損失多達 273 萬美元,為眾多受訪行業中之首,較全球平均損失值高出…

    網絡安全公司 Trend Micro 最新公布的研究指,約一半的公司沒有預防或檢測勒索軟件攻擊的技術,並指出許多機構不具防備勒索軟件攻擊所需要的網絡安全能力,包括未能檢測到網絡釣魚電子郵件、遠程桌面協議 (RDP) 入侵或其他攻擊者在部署勒索軟件活動所用到的常用技術。 該報告警告,許多組織苦於檢測出與勒索軟件及相關攻擊的可疑活動,而這些活動其實是網絡犯罪分子已經破壞他們的網絡的早期證據,企業無法識別跨公司網絡的異常橫向移動,或者無法發現未經授權的用戶,存取公司數據。發動勒索軟件攻擊背後的網絡罪犯,存取數據不只將其加密,更會竊取這些數據,並以發布這些盜取得來的數據作為威脅,迫使受害者支付贖金獲取解密密鑰。 研究亦揭示,企業遭到勒索軟件攻擊後,不到一半能快速恢復過來。即使企業在成為勒索軟件的受害者之後,五分之二的企業,或仍難以有效從中學習,避免再成為勒索軟件攻擊的受害者。研究警告,勒索軟件仍有空間成為更大的問題,如果組織在遇到第一次攻擊時準備不足,當遇到第二次和第三次攻擊,也可能同樣準備不充分。在勒索軟件的運作商業模式被破壞前,將仍然是一眾企業需要防禦的持久威脅。 有關研究對來自美國的中至大型組織的 130 名網絡專業人士進行訪問,建議組織應採取三個網絡安全程序,來防止成為勒索軟件和其他網絡攻擊的受害者,分別是多因素身份驗證 (MFA)、經常修補安全漏洞、離線儲存備份。 其中 MFA 能大大提升防禦,即使網絡犯罪分子確實竊取了密碼,MFA 作為額外的保護,也可以提供有效屏障,雖然網絡釣魚仍可能導致憑據受損,但 MFA 減少了隨之而來的影響。 經常修補安全漏洞則降低網絡犯罪分子,利用已知安全漏洞作為攻擊鏈的部分能力,而離線儲存備份提供毋需向網絡犯罪分子支付獲得解密密鑰,仍可回復數據的方法。 恢復網絡可能是一個漫長而繁瑣的過程,因此避免它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成為勒索軟件攻擊的受害者,但研究亦承認,沒有任何網絡安全策略可完全阻止網絡攻擊,但如果組織有應對網絡攻擊而作準備的策略,能令損害受制和恢復更快。…

    近日全球各地發生多宗數碼災難,有保險公司旗下牽涉多國的客戶數據資料遭公開,更接連有基建,包括能源公司、醫院、軟件公司等遭受勒索軟件威脅的事故,牽連甚廣,影響民生。面對黑客頻繁出動,企業必須找出現行系統存在的漏洞,加以防範。在疫情之下,遙距辦公或為企業保安系統打開缺口,在員工脫離公司網絡保護下,企業應當如何自保,做好把關呢? 企業日常營運需使用多個不同的系統,諸如財務系統、公司內聯網、雲端數據庫等,使用愈多的系統,便需要記住愈多的密碼,如果偷懶全部用上同一組密碼,一旦遭黑客盜入等同把不同的夾萬之門打開任人竊取財物。Thales 大中華及韓國雲數據保護與軟件授權區域銷售經理任兆雄(Tommy)指出,無論是數據洩漏,抑或是勒索軟件攻擊,其導致原因都有機會是企業大門把關出現問題,太多進入系統的入口,自然甩漏也會更多,被攻擊的機會亦因此增加。企業要修補漏洞,便需監察好每個入口,「加多把鎖匙」,鎖好每一道門。 Thales 大中華及韓國雲數據保護與軟件授權區域銷售經理任兆雄(Tommy)表示,無論是數據洩漏或勒索軟件攻擊,其導致原因都有機會是企業大門把關出現問題。 免卻記密碼及繁複登入步驟 那麼到底如何為系統加設鎖匙?Tommy 解釋,黑客會假裝是企業的員工,使用其登入資料進入系統,而採用多因素驗證方法(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MFA),就是最佳方法:在用戶登入系統時,除了需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需要再作多一次的驗證,例如輸入傳輸至用戶手機的驗證碼,或是再用如指紋、面部特徵等生物特徵作身份確認。坊間有網站提供免費的 MFA 工具,例如會創建一個獨有的 QR Code,作為身份驗證;不過如果有人從其他途徑獲得相關QR code,就有風險被盜用身份,所以使用 MFA 作為身份驗證保安工具時,應檢查所有「大門」,避免遭黑客有機可乘。Thales IAMaaS 解決方案是作為「鎖匙保管者」的存在,讓企業安心阻擋非員工人士進入機密系統,免卻需要記下多個密碼的煩惱,同時也能擁有嚴密的保安措施。 Tommy 笑稱Thales「鎖匙佬」,「一條龍」做好企業系統的所有把關,包括配合客戶需求、客戶服務、維修等,全方位支援客戶需要。而 Thales IAM 雲端方案是一個管理用戶所有登入憑證的服務,方便 end-user 操作,省卻登入須多次輸入密碼的麻煩,登入只需作一次身份確認,即使稍後要進入其他系統,亦毋須不斷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 Thales IAM 雲端服務設有三條防線:第一條防線是在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後,加設多一個驗證因素,以;第二條防線是 Smart Single Sign-on (SSO),即智能單點登錄功能;第三條防線是以零信任 (zero-trust)的機制。 三條防線 智能分析異常用戶行為 Thales IAM 雲端服務設有三條防線:第一條防線是在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後,加設多一個驗證因素,以作身份確認;第二條防線是 Smart…

    科技發展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常態,企業愈來愈多項目需要透過網絡進行,但由於頻寬有限,用戶經常面對網絡無故變慢或不穩定的狀況,如果企業資訊科技(IT)部門,擁有一套完整的網路應用效能監視與除錯系統(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System),便可快速找出網絡不穩的根源,有助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問題。在這方面,Colasoft 堪稱是專家。 Colasoft 一直致力協助企業客戶掌握網絡系統的健康狀態,所研發的 nChronos 網路應用效能監視與除錯系統,提供 24×7 網絡系統實時監控(24×7 Real-time Network Traffic Capturing and Recording),具有儲存並深度詳細分析 network…

    黑客經常「撈大茶飯」,使用勒索軟件作為破壞企業營運收錢的惡意活動,屢見不鮮。網絡安全公司 Group-IB 最近就發表一項分析,指出勒索軟件攻擊在 2020 年翻了一倍;而 Cyber​​security Venture 甚至大膽預測,在2021 年勒索軟件攻擊,將會每 11 秒發生一次!企業應該如何面對呢? The Hacker News 就提到,企業必須做好準備,提防勒索軟件攻擊所造成的數據損失、服務受阻、營運中斷等情況,並列舉以下五個方法,在中招後應如何恢復過來。 (1)隔離和關閉關鍵系統(Isolate and shutdown critical systems)…

    加密資料一般被認為可以保護資訊傳遞,但事情有正有反,黑客亦可以為攻擊作加密,潛入針對對象的網絡。加密流量攻擊 (Encrypted Traffic Threat) 並非最多人注意的網絡攻擊技術,正正因為被忽視,企業很容易疏於防範,加密技術已成為企業的潛藏危機。根據調查[1],近半的網絡攻擊以加密技術作掩護,有 41% 的企業受訪者更表示,對加密技術被用作為攻擊媒介未有深入了解,甚至不知道為何造成莫大損失。 根據 Google Web Traffic 數據[2],在 2019 年 5 月,94% 的網絡流量已被加密(即HTTPS)[2019 年時,87% 的網絡數據已經被加密,相比 2016…

    企業要搞好網絡安全,最大難題就是預算及網絡安全人手不足。SOAR(Security Oorchestration, Automation and Response)技術就被業界寄予厚望,因為它具備協調、自動化響應能力,可取代大部分人手,提升企業的保安效能。 根據 Gartner 報告,預計在 2023 年 SOAR 市場總值將達 5.5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14.9%,升幅極大。快速增長原因,在於它在面對網絡攻擊時,可因應預設劇本(playbook)快速響應,並協調各種安全工具,改善整體的安全態勢。 傳統的網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賴網絡安全工具及網絡安全專家,前者可因應病毒資料庫去阻擋網絡攻擊,後者則負責為安全工具進行設定。不過,面對日趨複雜的安全威脅,以及聘請不到足夠的網絡安全專家,企業迫切需要尋求其他解決方案。有調查顯示,雖然企業平均擁有 15 種安全防護工具,但中間不懂溝通,如發生安全事故,調查起因及應變時,便全賴安全專家的能力,但人手及經驗不足,卻拖長了應變時間,亦無法優先處理嚴重問題。 SOAR 的主要作用是將所有數據集合在一起處理,減輕組織的負擔,它具備以下各種能力:…

    全球疫情雖然逐漸放緩,但仍有不少外國企業實施遙距工作措施,然而在家工作存在大量危機,有網絡安全研究人員更發現了數十萬個不安全伺服器、端口和雲端服務,可能導致容易被黑客入侵! 因應疫情爆發,令企業組織和員工對雲端服務的需求增加,而這亦導致企業網絡暴露(exposed)於網絡攻擊之中。企業在疫症開始爆發時,急忙推出在家工作的措施,員工因此依賴雲端服務,包括遠程桌面協定(RDP)、虛擬專用網絡(VPN)和 Microsoft Office 365 或 Google Workspace 等應用程式套件。 雖然這種模式允許員工在傳統公司網絡以外的地方工作,但也讓網絡罪犯的多了潛在攻擊面。黑客能夠利用監控水平下降,而成功偷取用於遙距登入雲端服務的個人憑據,藉以入侵企業。 網絡安全公司 Zscaler 的安全研究人員分析了 1,500 間公司的網絡,並在 392,298 個公開的伺服器、214,230 個暴露端口和 60,572 個暴露的雲端實例發現了數十萬個漏洞,並聲稱最大的企業平均暴露…

    https://www.youtube.com/embed/eaGDku9PE5w?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分享FacebookTwitterWhatsAppEmail 隨著雲端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愈來愈多企業將Mission Critical的應用程式,放上不同的Public Cloud及SaaS平台。在強大的功能及便利背後,其他問題亦隨之而生,包括Network Connectivity、Latency、Security等。 有見及此,本地著名IT Solution供應商Multisoft Limited聯同Equinix及PureStorage,推出了一個專為企業而設的「Near Edge」解決方案。 作為全球頂尖數據中心公司,Equinix的最大優勢是擁有超過220個遍佈全球的數據中心,而且大部份都配置了Equinix Fabric技術,可以互聯互通超過1,000間服務供應商。換言之,客戶可以直接連接各大雲服務供應商,大大減低延遲,從而提升應用程式表現。另外,由於Equinix Fabric架構不需要通過公共網絡,可以大大減低網絡攻擊面,將安全威脅降至最低。 Purestorage在企業級儲存方案上一直都領先同行,這次合作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客戶建構一個高效能、低延遲和低成本的Near-Edge資料管理平台。由於Purestorage是Equinix Metal唯一的Storge Solution Partner,因此客戶可以在Equinix平台上應用所有Purestorage的產品,包括FlashArray //X、FlashArray //C、FlashBlade及Portworx等。 另外,Equin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