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網絡攻擊 (274)

    三月初,一個黑客組織向以色列網站發動大規模網絡攻擊,原本呢次攻擊嘅最佳估算係將勒索軟件植入過百萬個網站之上,逼使中招者俾贖金。不過,一個錯誤嘅指令竟搞到成件事失敗收場…… 今次代號為 #OpJerusalem 嘅網絡攻擊,原定嘅劇本係透過攻擊一個為視障人士提供訪問權限嘅 nagich.com 插件服務,改寫其中嘅代碼,當瀏覽有使用呢個插件嘅網站時,就會自動跳去一個寫住 “#OpJerusalem, Jerusalem is the capital of Palestine” 嘅頁面,同時彈出要用戶安裝 “flashplayer_install.exe” 嘅通知,從而下載勒索軟件。不過,呢次攻擊最終只係按劇本嘅前半部分進行,黑客最期待嘅畫面竟然無出現。 事後據網絡保安專家嘅分析,原來黑客喺編寫惡意程式嘅時候,選擇咗向 Windows 系統用家攻擊,只要程式檢測到係 Windows…

    不少 Microsoft .NET 開發人員使用的開源程式套件倉庫NuGet,被發現混入了多個有毒套件,頭三個最多人下載的套件,加起來差不多有 15 萬次,專家認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網絡攻擊,同時亦警告開發人員,必須更小心同類型攻擊手法,在使用開源套件前,必須謹守安全法則。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黑客於開源程式套件倉庫落毒,是近年非常熱門的犯案手法,例如 Javascript 及 Python 電腦程式的開源倉庫 NPM 及 PyPl,就是最常被利用的平台。JFrog 網絡安全研究員卻指出,有黑客成功利用針對 .NET 開發框架的開源倉庫 NuGet…

    受歡迎或多人使用的網站及應用程式,經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其原形,推出山寨版本欺騙大眾。近日,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 和 WhatApp 便出現假網站,用來散播剪貼板惡意軟件,專家指出攻擊更是針對中文用戶及加密貨幣。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Google Play 早在 2019 年已首次出現剪貼板惡意軟件,但今次發現的 Android 剪貼板惡意軟件,有兩個首次發現的特點:第一:能嵌入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內;第二:會使用光學字符識別(OCR),來識別儲存在被感染設備上的截圖文本。 ESET研究人員 Lukáš Štefanko 和 Peter Strýček 在分析報告中表示,所有攻擊都是針對受害者的加密貨幣資金,部分以加密貨幣錢包為目標。 其攻擊鏈的起動,由用戶點擊 Google 搜索結果上的詐騙廣告而開始。YouTube 上有數百個可疑頻道,當用戶經 Google 進入時,這些頻道會將他們指向假冒 Telegram 和 WhatsApp 的山寨網站,再透過剪貼板惡意軟件發動不同攻擊,大致可分成四組方法: 1.攔截受害者的聊天信息,並將原本發送和接收的加密貨幣錢包地址,替換成網絡威脅者所控制的地址。 2.利用 OCR 來尋找和竊取加密貨幣錢包的 seed…

    以網絡罪案為主題的港產片《斷網》,集合三大金像影帝,劇情講述黑客在網絡世界中洗黑錢,牽涉不少網絡保安技術及用語。橋段在現實中是否可行?還是只是戲劇效果?小編請來業界專業人士、網絡安全供應商Palo Alto Networks香港及澳門地區總經理馮志剛(Wickie Fung),為讀者破解七大迷思! (注意:下文含有劇透) 想睇更多業界訪談?立即免費訂閱 ! 1.安裝 17 個防火牆防禦加倍? 劇情簡介:郭富城為取得罪證而駭入林家棟的電腦,但其電腦卻安裝了 17 個防火牆,令駭入過程相當困難。事實上,安裝多個防火牆,又是否代表防禦力會大幅提升呢? 「如果呢個廠家擋唔住,第二個廠家都擋得住」,Wickie 指這是比較舊有的概念,有不少客戶(例如銀行)以為安裝多重防火牆、獲多幾個廠家保障,分散投資便能有效抵禦網絡攻擊,但實際上是不可行的。 因為防火牆之間可能會 Crash,而且安裝了多重防火牆,也不代表擁有多重防護。以安裝了 17 個防火牆為例,如果偵測或保護機制相類似,這並不是 Multi-layer,反而出事時會令事件更加複雜,「17…

    虛擬化(Virtualization)已成為每間企業的必備 IT 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但一直以來都與網絡保安分開管理。Sangfor 的 HCI 技術,將基礎建設及保安合而為一,加上 7X24 的專家支援服務,為企業達成「人機共治」。 Sangfor 方案顧問黎栢琛表示, 現時社會營商環境不斷改變,「今日可能只係有 100 個用戶,聽日就可能300 個」,增加可擴展性越趨重要。以根據過去經驗,不少企業購買防火牆、Endpoint security 等等設備及製定了防護方案後就以為一勞永逸,未深入了解將來需要的擴展性問題。 而 Sangfor HCI 致力簡化客戶系統架構之餘,亦與保安進行「一體化」,即使公司有新的員工加入,亦易於上手,不用作多層次了解 系統架構;方案更設有坊間少有的備份功能,不需額外找第三方設置。…

    對企業來說,勒索軟件及商業電郵詐騙(BEC)是造成最多金錢損失的網絡攻擊,前者可導致業務停頓,並因數據外洩對商譽造成重大打擊,後者則大多只涉及金錢詐騙,但視乎受害者的職位,被騙金錢也可以百萬美元計。Microsoft 365 Defender 的人工智能技術,卻可在數以百萬計的網絡傳輸中,識別出可疑的活動,大大減低企業的損失。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網絡安全專家指出,由於 BEC 可以完全不用高超的入侵技巧,黑客最多只須購買企業話事人或管理層的電郵帳戶,就可通過社交工程技術,令下屬對金錢轉帳指示信以為真,因此頗受低技術黑客歡迎。 現時 BEC 攻擊的執行難度日漸變得簡單,以往黑客為了提高電郵或訊息內容的可信度,可能要聘請能撰寫目標企業常用語言的人士來幫忙,但在人工智能翻譯的發展下,已可自行完成。 舉例說,BEC 集團 Mandarin Capybara 便利用這項技術,將詐騙電郵的內容翻譯成多國語言,成功騙取多間企業。另外,由於現時幾乎所有人都在使用社交平台,黑客亦更容易通過平台,了解目標企業的架構及人事關係,更精準地以上司身分向掌財務大權的員工發出指示,減低漁翁撒網令企業起疑的風險。 正因現時網絡攻擊愈趨先進及複雜,Microsoft 365 Defender…

    中小企的資訊科技(IT)資源緊絀,亦未必清楚企業的網絡安全狀況,以為自己不會成為黑客的攻擊對象,一旦遭受網絡攻擊,隨時損失慘重。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特別為中小企度身訂造一項「網絡安全驗身」服務,以國際認可網絡安全標準提供全面針對網絡安全的評估服務,讓中小企了解業界網絡安全基準與差距。生產力局並提供一系列「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或培訓建議,協助中小企全面分析企業的網絡安全情況,找出改善空間。 生產力局去年 11 月公布的「HKT 香港企業網絡保安準備指數 2022」調查,總共訪問了 367 間企業,其中逾八成屬中小企。結果顯示,65% 受訪企業過去 12 個月內曾遇到網絡安全攻擊,較前一年上升 24%;此外,48% 企業指欠缺網絡保安支援及管理人手,為最大網絡保安管理挑戰。 逾200評估項目 只需兩天 面對層出不窮的網絡保安挑戰,加上 IT 人手不足的兩面夾擊,中小企必須先了解自身網絡安全狀況。有見及此,生產力局推出「中小企網絡安全及私隱成熟度評估」服務,當中包括四節共 16 小時的一對一評估工作坊,需時約兩天,包含逾 200…

    網絡安全研究員捕獲一種針對一小撮特定人士的水坑攻擊,該攻擊瞄準身處中國瀋陽及日本名古屋對北韓有興趣人士,並入侵了一個支持北韓的網站,再注入木馬程式 WhiskerSpy 等目標到訪,當對方授權安裝偽裝為影片解碼插件就會中招。雖然這次攻擊未必與你有關,但都可以引以為鑑。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簡單來說,水坑攻擊(Watering hole)是一種等運到的網絡攻擊方式,黑客會針對目標人物的喜好,推測他們經常訪問的網站,再佈下陷阱。雖然手法看似隨機,但由於黑客針對特定人士的興趣,在特定網站注入惡意軟件,又或架設一個惡意專題網站,讓對方搜索到來,因此仍有不錯的命中率。 這次被網絡安全公司Trend Micro捕獲的 WhiskerSpy 就屬於其中一種,研究員說背後的黑客組織 Earth Kitsune 自 2019 年已採用類似手法,但這次的攻擊方法,則由去年年尾才啟動。由於黑客鎖定的對象,是中國及日本特定地區對北韓感興趣人士,因此他們首先入侵了一個支持北韓的網站,等待目標到訪。 當目標人士進入網站,黑客注入的惡意編碼,首先會偵測對方的 IP,如確認為上述地區人士,瀏覽器便會彈出一個要求安裝影片解碼插件的錯誤訊息,讓對方誤以為必須安裝解碼插件,才能收看網站上的影片內容。一旦對方授權安裝,偽裝為解碼器的 MSI 視窗執行檔便會觸發一連串的…

    網絡攻擊者不斷尋找及利用新漏洞發動攻擊,規避檢測的手法更層出不窮,令目標避無可避。為協助企業解除各種威脅,網絡安全公司 Palo Alto Networks 推出最新版 PAN-OS 軟件 PAN-OS® 11.0 Nova,不但能阻止多 26% 零日惡意軟件,偵測多 60% 植入攻擊,更增加逾 50 項創新功能,大幅提升網絡安全保障。想領先攻擊者一步,記得參加 3 月舉行的網上或實體活動,未雨綢繆應對零日威脅。 是次活動將於 3 月…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客的招數也是層出不窮。近年,網絡攻擊者已從以往試圖獲取端點控制,轉向獲取使用者憑證與帳戶存取權,即接管帳戶攻擊(Account Takeover)。這令到使用者在機構內的身分,變得比使用者的端點存取權更加重要。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 目前,接管帳戶攻擊已成為最常見而有效的黑客攻擊手段。攻擊者主要透過商品資訊竊取器,以及企業內部數據進行入侵,並從營運上收集到的資訊,以繞過多種因素認證(MFA)來竊取使用者身分。 而隨着雙重驗證廣泛被使用,MFA 疲勞攻擊(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Fatigue)變得更常見,而一次性密碼(OTP)亦更容易受到社交工程攻擊(Social Engineering Attack)。 MFA 疲勞攻擊的手段,是利用使用者的「驗證疲勞」去騙取多重因素驗證碼。例如黑客會假扮成公司的 IT 部門員工,假借要更新系統或重新驗證帳戶為名,向目標員工發訊息要求輸入獲取的驗證碼。由於黑客會鍥而不捨向對方進行訊息轟炸,有員工會不堪受擾而大意地交出驗證碼。 對於 MFA 驗證疲勞,筆者認為很多時候是使用者忽視了驗證帳戶之要求屬真屬假,故一眼看到系統發出要求,便輕易誤信並提交了驗證碼資料。要解決問題的核心,企業機構需要建構一個方案,既可省卻系統以驗證帳戶來核實使用者身分,同時亦可讓機構辨明使用者真偽。 筆者早前研發了名為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