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調查報告 (115)

    Android 惡意軟件 BRATA 被發現加入新功能,新增功能包括 GPS 位置追蹤、加入新通訊渠道以及將手機還原出廠設定,對一般 Android 手機用家來說,最損傷慘重的應該是還原出廠設定。不想中招,就要留意幾點。 BRATA 最早於 2019 年被防毒軟件公司 Kaspersky 發現,當時它主要是一款針對巴西用家的 Android 遙距入侵木馬軟件,用於竊取用家在手機內儲存的重要資料。直至去年 12 月,網絡安全公司 Cleafy 便發現…

    上網下載軟件使用,最忌貪快貪方便,因為下載到的軟件極有可能被藏入惡意程式。網絡安全公司 Minerva Labs 最近便發現,有黑客將惡意軟件 Purple Fox 加入特製的 Telegram 即時通訊軟件安裝檔內,再於不同渠道散播,以壯大黑客控制的殭屍網絡 (botnet)。 惡意軟件 Purple Fox 以往主要經釣魚電郵散播,當收件者誤信電郵內容及打開附件,Purple Fox 便能成功入侵電腦,將受感染電腦變成殭屍網絡的成員,供黑客隨時使用,例如用於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 (DDoS) 攻擊,又或於電腦內安裝挖礦 (crypto-mining) 程式。去年…

    2020 年初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各國先後收緊出入境及社交隔離措施,其中一個重大影響,便是導致物流業陷於癱瘓,製造業難以買入原材料應付訂單,但另一方面疫情下網上購物爆炸性增長,求過於供亦令整個供應鏈 (supply chain) 崩潰。不過,業界一項調查發現,利用 AI 預測產品需求的企業,誤差率較其他企業低 33%,代表企業可更準確將生產及庫存控制得更有效率,逆境中保存實力。 歐洲一間供應鏈管理公司 E2open 最近發表一份疫情期間供應鏈對生產貨品的預測表現調查報告,以顯示製造業如何受到疫情的影響,以及 AI 技術協助製造業修正需求預測的表現。發言人指出,疫情初期實施的社交隔離政策,令傳統零售業受到重大打擊,作為供應鏈源頭的生產商便囤積了大量貨品;但在去年四月後,市民陸續養成網上購物習慣,需求一下子大幅上升,再加上物流業仍陷入癱瘓狀態,導致製造業的服務承諾達成率由原來的 99% 大跌至 83%,即使在去年六月至十二月疫情相對穩定期間,仍只能回復至 86% 服務達成率。 E2open 的調查報告又指出,企業為了過度疫境,營運目標紛紛從創新增長轉變為效率增長,即不再冒險開發新產品,而是極盡所能滿足現有訂單以獲得較穩定的收入。不過,能否成功改變為效率增長模式,完全取決於對各種貨品的需求預測,而在這方面,業界整體的預測準確度均較疫情爆發前下跌…

    Nokia 發表 2021 威脅情報調查報告,根據公司的 NetGuard Endpoint Security 工具收集的數據顯示,新出現的銀行木馬病毒數量較去年上半年大增 80%。專家特別呼籲 Android 智能手機用家要小心,因為最成功的銀行木馬病毒,主要都是瞄準 Android 用家。 銀行木馬病毒主要用於竊取受害者的銀行帳戶登入資料,例如登入名稱、密碼等等。而在今次 Nokia 發表的報告中指出,黑客現時竊取資料的手法相當多元化,包括使用屏幕截圖、暗中記錄虛擬鍵盤輸入資料,又或於銀行應用軟件上加添透明層記錄輸入內容等等。不過,由於現時銀行帳戶一般都會要求用家使用雙重因素驗證 (2FA) 功能,即在登入名稱及密碼外,還需額外使用一組經 SMS 或驗證…

    每日都有企業或機構被黑客入侵,到底是網絡攻擊真的無法防備,抑或另有原因?IBM 網絡安全團隊 X-Force 就在最新發表的調查報告內指出,2/3 的雲端資料外洩事件,都可以靠安全政策同設定阻止……即是企業做得未夠好啦! 新冠疫情加速企業數碼轉型,愈來愈多企業或開發者使用公共雲 (Public Cloud) 服務,有關雲端應用的網絡安全問題亦變得火熱。最常被提出來討論的,主要圍繞網絡防火牆、登入驗證、帳戶權限配置、數據加密等方面的功能內容。有安全專家認為,針對雲端服務攻擊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多時與受害機構未能理解雲端應用背後所使用的科技及運作原理,以至未能適當進行安全設定,堵塞存在的漏洞。今次 IBM 安全團隊 X-Force 為 2020 年第二季至 2021 年第二季跟進的雲端外洩事件中作出總結,便認為有 2/3 受害企業如果能制訂堅實的安全政策、為軟硬件保持更新,以及為雲服務作好設定,便可避免慘劇發生。 而在眾多安全問題中,研究團隊指出在採用雲服務後,員工或客戶都會通過應用及各種…

    網絡安全事故頻生,企業到底對公司的安全性有幾大信心?Trend Micro 最近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話俾大家知,原來有 80% 受訪企業預計未來一年有可能發生客戶資料外洩,情況相當悲觀。而危機憂慮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雖然近月大量發生勒索軟件入侵事故,不過根據 Trend Micro 最近完成的「網絡資訊保安風險指標」(Cyber Risk Index) 報告顯示,企業最憂慮的網絡攻擊是中間人攻擊 (MitM),而勒索軟件只排第二,而第三至第五位順次序為網絡釣魚與社交工程詐騙、無檔案式攻擊及殭屍網絡。今次報告一共訪問了來自全球 3,600 多間企業,其中令企業 CISO 資訊保安長最擔心的弱點共有三項,分別是企業本身的運作和基礎架構風險、數據防護及人為因素,一旦遭受網絡攻擊,可嚴重令企業流失客戶、知識產權損失及業務被中斷。 CISO 的擔憂並非全無根據,因為有 24% 受訪企業曾遭受 7…

    勒索軟件 (ransomware) 已成為最受黑客集團喜愛的攻擊手段,因為不少企業為免有損商譽,或盡早恢復正常業務,都傾向選擇交贖金。而為了逼企業就範,勒索軟件集團亦想出不少連鎖攻擊,例如用 DDoS 進一步癱瘓受害者的網上業務、打電話通知受害企業的客戶等,創意盡出。 先來看一看勒索軟件的現況。網絡安全業內人士估計,勒索軟件今年將會造成 200 億美元損失,單是最近美國能源供應商 Colonial Pipeline,已向勒索軟件集團 DarkSide 繳付約 400 萬美元贖金,再加上聘請專家調查、修復系統、堵塞漏洞、添置新的安全工具,以及對業務停頓所造成的賠償,相信將輕易突破千萬美元大關,因此 200 億美元總損失絕非誇大。正因為易賺錢,因此 CrowdStrike 早前發表的安全調查報告,已指出勒索軟件已佔 2020 年網絡攻擊事件的…

    黑客入侵企業後,平均多久才會被發現?網絡安全公司 Sophos 發表最新一份調查報告,就指出平均須 11 日才能被偵測得到。不過這只針對勒索軟件 (ransomware) 而言,如黑客以搜集機密資料為目標,現形的時間或許會更長。 早前另一間網絡安全公司 FireEye 的研究報告指出,2020 年企業偵測到入侵行為的時間,首次縮減至一個月內,達到平均約須 24 日這個好成績,較去年的 56 日大減約六成。而Sophos的研究報告看似更理想,因為平均時間進一步減至只須 11 日。不過,Sophos 專家卻先戴好頭盔,指快未必一定是好事! Sophos 專家首先指出,他們的數據全部來自企業客戶,而在過去一年中,他們的客戶主要面對的是勒索軟件攻擊,從數字來看,差不多佔了…

    疫情期間,為了讓員工可以在家工作,不少企業都會購入協作平台工具,而在名牌效應下,揀選 Microsoft 365 的企業亦特別多,不過,有調查顯示 Microsoft 365 用家在這段期間發生的電郵外洩事故較其他工具高一倍,15% Microsoft 365 用家更曾發生 500 次數據外洩,遠超其他工具的 4%…… 電郵防護服務供應商 Egress 新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旨在分析 Microsoft 365 電郵服務的安全盲點。調查一共訪問了來自美國及英國的 500…

    IBM Security 發表的數據外洩成本調查報告指出,疫情令不少企業大量採用軟件即服務 (Software-as-a-Service),但相關的網絡攻擊風險亦大增 630%。報告顯示如果企業能夠在 200日內發現及控制外洩事故,平均便可以減少 100 萬美元處理成本,但實際上平均處理時間卻需 280 日……加強SaaS防禦能力,刻不容緩。 IBM Security 發表的 2020 Cost of a Data Breach Report,主要顯示疫情期間企業或機構發生的數據外洩情況及處理效率。由於遙距工作急升,雲應用服務使用率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