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導致長者受傷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港 65 歲及以上的社區長者,每年約五人便有一人跌倒,當中更有四分之三長者因此骨折及傷及頭部。傳統的跌倒預防測試,是使用問卷調查及肉眼觀察,前者易因患者的主觀回答導致誤判,後者的精準度存疑。本地初創公司步固(Booguu)因此研發了一套智能防跌系統 Aspire,結合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科技,提供準確可靠的評估方法和指數,辨別長者及中老年人的跌倒風險。 AI收集百分之一秒身體數據 雲端運算分析步姿 Aspire 使用一個輕便的裝置,讓受試者在約 5 分鐘內,完成三組測試動作,包括行走、睜眼及閉眼分別站立 30 秒,及於 15 秒內反覆坐下起立 5 次,AI 在綜合各種因素後,再使用雲端(cloud)計算,最後得出智能評估報告。 步固行政總裁 Gary Jin 表示,很多老人沒有明顯的跌倒症狀,甚至在行山時健步如飛,自己也不察覺有跌倒風險,但…
Search Results: 運算 (138)
為了令受害者誤以為正在登入或瀏覽官方網站,高質素的黑客會盡力將釣魚網站製作至以假亂真的地步。如果要交由防毒軟件識別當中差誤,現有方法較為費時,準確度亦未算高。由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機器學習技術,會自動將官網的程式碼轉變為圖像數據,跟虛假網站進行比對,從而減少所需的運算資源及縮短比對時間,以另類視覺分辦真假。 要分辨是否虛假網站,一般人只能靠肉眼找出可疑之處,以 Office 365 登入頁面為例,網址列、網頁設計、圖像擺位、文字有否文法或串字問題等,都必須小心留意。不過,如果並非專家或老手,單靠肉眼絕不可靠,因而必須借助防毒軟件或網絡安全工具代為分析。然而,大部分安全工具的識別效能除了上述的條件外,主要建基於資料庫上的記錄,例如架設該網頁的伺服器或 IP 位置是否可疑?種種因素令比對工作需要耗用大量資源,因此只能於雲伺服器上進行分析,從而令比對需要一定的時間。 由英國 University of Plymouth 及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的人工智能分析技術,便以創新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人員首先將大量官方網站及虛假網站的程式碼轉換成視覺化的圖像數據,歸納出各自的獨特之處,然後再這套數據模型交由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進一步自行訓練,自行修正當中的差異,演變成一套更成熟的分析系統。為了加強分析工具的可用性,研究團隊刻意選用了一套名為 MobileNet 的神經元網絡系統,它不似得其他神經元網絡需要龐大的運算資源,因而可以在一般電腦設備上運行。研究員指出,現時系統在分析虛假網頁的準確度已達94%,而且還在每日進化中。 不過,現階段新技術仍未可推出市面,因為研究人員正在改良系統操作,讓它成為一套可被普遍使用的工具。研究員更有信心這套系統最終可達 100%…
隨物聯網、雲端運算、新DevOps流程應運而生,既迎來新機遇,亦減低了可見度形成新漏洞,黑客不再只局限於惡意軟件、供應鏈威脅及內部攻擊。為更有效對抗日新月異的威脅,有行業分析師指出採用新興的網絡偵測與回應(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NDR),是企業保障資安的首要任務。 企業想從網絡流量發現異常及加以反應,以往可能需要多種系統,但現今只需採用NDR,即可在單一系統中綜覽網絡上的威脅態勢。所謂NDR,即利用即時側錄或截取的網絡流量,透過機器學習或人工智能機制,加以解析流量的中繼資料(Metadata),從而尋找異常行為。此類新興防護措施,與近年較多企業偏重的EDR(Endpoint Detection and Response)概念相同,同樣要達致「偵測」與「回應」,不過EDR是透過端點的層面下手,NDR則是透過網絡流量。 Arista與SiS攜手合作,為發展NDR 揭開新一頁 因應現代IT環境不斷演變,並非每個異常活動都是惡意,亦並非每個惡意活動都是異常,系統必須具備區分好壞的能力。以「工作如人腦」為賣點的Arista Awake Security與SiS攜手合作,為發展NDR 揭開新一頁,僅在幾秒內即能完成「偵測」及「回應」。Awake Security的NDR系統有如人類思維,利用感官及認知識別危機並做出反應,分析涵蓋「新網絡」,包括數據中心、校園、物聯網、IoT以及雲端工作負載網絡和SaaS應用,解析超過3000個網絡通訊協定(Protocols)並處理第2層到第7層數據。 系統由全球首創的私隱意識安全決策「Ava」支援,結合幾種不同人工智能技術,數據基礎設施比其他現代安全系統能截取、處理和儲存多100倍實時數據,在網絡安全、分散式運算等領域更擁有超過100項美國專利。 獨立機構Tolly Group早前曾測試5種攻擊場景,均是NDR需要應付的主要問題,包括偵測物聯網威脅、數據盜竊和外洩、內部威脅及認證竊取,結果Awake Security能識別所有攻擊場面,惟同類型產品不但只能識別2種,更產生逾50個無效警報,遠比Awake Security僅1個為多。對企業而言,產生過多警報百害而無一利,Awake…
有網上犯罪組織開發出一款專門利用 GPU 執行攻擊的入侵工具,聲稱可避過防毒工具偵測,更成功售予其他犯罪組織使用。不過,這項「破天荒」發明被踢爆原來早於六年前誕生,到底邊個講大話? 上月初,有犯罪組織於地下討論區發文,指現正出售一款可避過防毒軟件偵測、專門利用受害電腦圖像記憶晶片的暫存記憶體內遙距執行程式的惡意軟件,該軟件只可用於 Windows 作業系統,並且已成功於 Intel UHD 620、630 晶片、Radeon RX 5700 及 GeForce GTX 740M 及 1650 等圖像卡上進行實驗,並呼籲有興趣用戶透過 Telegram…
Google 為了設計出自家電腦處理器,出動應用於機械學習的 TPU 處理器。TPU 現時已為多個行業提供演算法服務,包括醫療、網絡安全等等,而 Google 搜尋器及翻譯工具背後的演算法亦是由 TPU 負責,專家估計,TPU 不單可加快設計出自己的下一代,而下一代亦可再設計出後繼處理器……最終咪會變成天網 (Skynet)! 傳統的處理器晶片設計,最大難度在於如何編排晶片上的數百萬個組件,因為處理器的運算速度,直接取決於各種組件的佈局,設計者不單要考慮組件擺放的距離,更要考慮運算過程中所產生的熱力。而且視乎處理器將會應用於哪一種產品,設計亦有很大分別,例如手機處理器會較講究節能,相反數據中心則強調速度優先,因此設計過程往往需要耗用數月以上,才能得出理想的最終電路圖。 而 Google 的研究團隊就利用自家的 TPU (Tensor Processing Unit) 機械學習處理器,將組件規劃的問題交由神經元網絡…
過去兩年我們面對新的工作與生活模式,唯一不變是對互聯網應用的需求從未減退。在商用領域中,Wi-Fi 設備與相關的架設工作一直持續,CommScope Ruckus 香港澳門台灣區域總監程俊邦(Wilson Ching)指出,之前市場曾有錯覺認為 5G 推出後,用戶每日花在 Wi-Fi 的用量會減少,但事實並非如此。目前流動網絡依然主力於室外應用,不過 5G 的架網成本與月費支出未有減少,加上用戶現時設備未必支援這項最新標準,故此 Wi-Fi 依然是日常互聯網連線的主要途徑。 Wilson Ching指出,Ruckus 推出針對 IoT 的 Wi-Fi AP…
移動支付(e-Payment)在疫情爆發前已開始盛行,而在疫後新常態下,為了減少接觸,網購、無現金交易更大行其道,零售商紛紛尋求嶄新移動支付方案,以方便客戶購物,創造商機。科傳零售系統有限公司 (TT Retail Solution Limited) 推出SaaS 移動支付方案,支援 Alipay、WeChat Pay、FPS 及銀聯雲閃付結算服務,滿足使用不同支付方案的客戶。 「方案有助簡化業務營運及資金管理,大幅提升銷售收益」。科傳首席顧問廖浩生先生 簡化業務營運 打造全渠道零售方案 科傳零售系統有限公司是中國最主要的零售信息化管理供應商之一,為大量國內外知名企業提供全面、完善的全渠道零售管理解決方案。科傳首席顧問廖浩生先生分享,憑著多年零售管理與項目實施經驗,科傳 SaaS 移動支付服務融合多種支付模式,協助商戶迅速開通廣大移動支付、技術接口開發、店舖收銀實施改造,營銷活動等全渠道 O2O 生態鏈服務,「方案有助簡化業務營運及資金管理,大幅提升銷售收益」。 科傳首席顧問廖浩生先生表示,科傳SaaS移動支付方案有助客戶應付高交易吞吐量。 科傳…
VMware 早前發現伺服器管理工具 vCenter Server 的擴充程式存在漏洞,緊急在 5 月 25 日推出修補檔被呼籲企業客戶更新系統,不過事隔接近 20 日,專家發現依然有接近 5,000 個系統未被更新,當中約 19% 更屬於已停止支援的舊版本,所以話,企業有時出事都唔怪得人。 VMware 是雲端運算及虛擬化技術龍頭供應商,不少企業及開發商也有採用他們的產品。當中一站式伺服器管理工具 vCenter Server 更是必用工具,因為它有助…
數據外洩威脅急劇上升,保護數據庫變得日漸重要。現時網絡安全界已使用多種技術來保護數據,複雜性也在不斷發展,例如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混入假數據等等,無非都是為了阻止黑客入侵。 最簡單的保護數據庫方法之一,是將數據資料分開儲存。研究人員只可以讀取第一個數據庫,具有完整資料的數據庫就會儲存於其他地方,檢查數據時必須利用演算法去還原完整數據,免除研究人員遺失數據的責任。同態加密是比較複雜的保護數據方案,系統會將敏感資料完全加密,研究人員要調用真實數據時,系統便會進行同態運算,令數據在毋須解密下都可被搜尋。十多年來,IBM 一直在為同態加密技術作出貢獻,例如提供適用於 Linux、iOS 和 MacOS 的工具包,以及安全儲存和處理數據的雲端環境。不過,同態加密還未成熟,因為需要太多運算,拖慢檢索速度,如要在大型數據庫使用便難以負荷。 現時數據保護服務供應商採用的加密方法,主要是加密數據庫內的資料,不過並非全面加密,而是平衡保密與共享原則,只向研究人員透露非私密訊息,減低運算負荷。一般的做法是加密姓名、地址等個人敏感資料,只有獲得演算法密鑰的特定人員可以訪問,其他用戶只可讀取未加密的部分。單向函數密鑰(如 SHA256 hash 算法)是最常用的演算技術,如欠缺這條密鑰,攻擊者便無法逆轉計算出原來的數據。 將假數據混入數據庫也是另一種常用手段,因為隨機噪音(random noise)可令識別個人記錄變得困難。Google最近便將名為 Privacy-on-Beam 的內部工具變成開源技術,用戶可以將噪音混入數據庫,然後才儲存到 Google Cloud 數據庫。不過當噪音資料被混合在數據庫內,有可能令資料準確度出現問題,因此最近微軟亦提供了一個與哈佛大學科學家合作開發的差異私隱(Differential Privacy)工具包,它可被應用於訓練人工智能或分析營銷活動數據,而不被噪音影響準確度。…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的應用愈趨廣泛。以電子商貿起家的亞馬遜,旗下的雲端運算業務 Amazon Web Services(AWS)港台銷售總監翁宇強接受訪問時表示,AI 及機器學習科技革新了零售、金融等傳統行業,集團亦力拓相關業務,單是去年,集團已有超過 250 種 AI 及機器學習相關服務新推出市場。 翁宇強表示,集團提供的 AI 及機器學習服務,主要協助企業預測產品市場反應、精準營銷,以至整理非結構化數據(Unstructured Data)、偵測程式碼漏洞等。針對本身已有 AI 及數據專家的企業,集團亦提供不同機器學習工具,讓企業建立、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或者搜尋所需的演算法,藉以加快 AI 系統開發進度。 他續指,以電商起家的亞馬遜其實早於廿多年前已涉足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