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經常提醒網民,黑客的網絡攻擊手法與時並進,不斷以創新技巧逃避網絡防護系統的攔截。最近,一場針對 Coinbase 用家的大規模網絡釣魚攻擊,就可以印證網絡安全專家的勸言絕非危言聳聽,出人意料的做法令到眾多用家一夜清貧。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在這次釣魚攻擊事件中,黑客主要針對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的用家發動攻擊,黑客在電郵主題上聲稱用家必須在 3 月 14 日前完成將數碼資產轉移至 Coinbase 的自我保管電子錢包的手續,理由是公司受到法院的要求,必須讓用家自行保管數碼資產,否則將無法再進行交易,催促用家儘快完成轉移。 由於郵件中還附有下載官方 Coinbase Wallet 的教學,令受害者更容易相信其真實性。不過,這次釣魚詐騙的部署並不簡單,因為黑客為了避開電郵防護系統的技術性攔截,以及攻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線,明顯下了不少苦功。 與以往釣魚攻擊策略大相逕庭 首先在對付防護系統方面,黑客利用了一個合法的地址發信,這樣的設置使得郵件能順利通過多重電郵防護機制,包括 SPF、DMARC…
Search Results: 釣魚 (412)
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早前公布,網絡釣魚佔 2024 年全年處理的保安事故總宗數逾六成,情況為五年來最嚴重,而去年惡意軟件數量亦顯著上升,當中大部分更屬於引誘用戶安裝的木馬程式。對企業來說,以上發現反映出端點漏洞仍是黑客偏愛利用的一大保安弱點。致力協助機構推行數碼轉型的 HCLSoftware 就此提醒本港企業,端點安全固然要重視,但數字經濟的急速發展亦令端點類型與數目激增,為企業的 IT 團隊帶來額外沉重的支援和管理壓力。因此,企業引進一個可以跨平台監察、管理和保護各式端點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實在刻不容緩。 綜合管理提升效率保障安全 端點泛指連接到電腦網絡並與其交換數據的實體裝置,除了管理層一般認知的流動裝置、桌上型電腦,其實還包括伺服器,甚至銷售點(POS)系統、數碼顯示屏以及各種物聯網(IoT)設備。若 IT 團隊沒有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協助,需用人手逐一為這些端點進行風險審查和緩解漏洞,費時失事之餘更會令黑客有機可乘。 事實上,由港府「數字政策辦公室」制定的《資訊科技保安指引》(G3)不僅要求政府各決策局或部門在所有伺服器、工作站和流動裝置中部署「端點偵測與回應」解決方案,更已規定各決策局或部門採用風險為本的方法,以「一致及有效的方式」為 IT 系統識別保安風險,訂定應對風險的緩急次序和應對有關風險。換言之,要貫徹風險為本的安全策略,自動化端點管理的常規程序便應結合掃描識別、評估、追蹤和緩解漏洞(包括修補程式管理程序以安裝必要的更新,限定授權軟件安裝,以及調整己置設定)等程序,以確保任何新洞在被利用前得以及時識別和修復,達到增強整體 IT 基礎設施安全勢態的目標。 HCLSoftware 大中華區總經理 Terry Leung…
有 Google 內部人士透露,Google 正計劃淘汰 Gmail 基於發送一次性 SMS 驗證碼進行多重因素驗證(MFA)的做法,改為產生 QR Code 讓用家在登入帳戶時進行驗證。雖然這種驗證手法亦非萬無一失,但卻可提升黑客向目標騙取或攔截 SMS 驗證碼的難度,減少用家帳戶被騎劫的風險。而且有跡象顯示黑客亦似乎正在順應大勢,開始探索濫用 QR Code 的可能性,用家不得不防。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服務供應商轉用其他手法 過往使用 SMS…
在數碼轉型浪潮中,資訊安全的挑戰與日俱增。有市場報告預計在 2025 年,全球會有超過 500 億部設備連接互聯網,可以想像網絡安全的覆蓋面有多廣闊及複雜。不過,只要做好以下四大防護,便可以建立「數碼護城河」,無論是對內抑或對外,都可以阻止攻擊發生。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近年不少調查數據均顯示網絡攻擊的數量及造成的損失都有升無跌,在攻擊數量方面,自從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面世,網路釣魚攻擊便暴增了4,151%!在損失方面,最新統計亦顯示平均每宗資安事件都會造成高達 480 萬美元的損失,較去年上升 10%。企業若要遠離網絡攻擊,便要參考如何做好四大防護工作。 風險管理框架 有效的風險管理框架不僅能夠迅速應對突發事件,還可以主動識別弱點和降低漏洞風險。全面的風險管理策略應以保護關鍵業務和數據私隱為核心,當中必須具備透明度,掌握數據的儲存位置、存取者的身份及適當分配權限,時刻以「零信任」和「設計安全」為原則,持續評估風險和保持靈活的思維。另外,要確保快速應對入侵事件,必須設立事故響應團隊,並清晰指定主要聯絡人及各部門的職責。高層管理人員如 CTO、CIO 和 CISO 須互相協調目標,定期評估資安計劃,良好的溝通和共享威脅情報有助於提高應對能力。…
網絡威脅情報技術的發展,過往一直受制於數據過時及資訊保密的挑戰,但人工智能的興起便有機會帶來新的局面。科技巨頭如 Google、Microsoft 及 OpenAI 正逐步轉型為預警系統,透過監控 AI 平台追蹤黑客集團的行動,準確掌握對方的攻擊目標及策略,防患於未然。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以往網絡安全業界認為將 AI 引入網絡安全工具,主要好處包括可以即時處理大量數據,比人手更快偵測出異常行為並自動執行安全措施。此外,AI 透過行為分析,可有效找出真正的內部威脅,並隨著持續學習新的攻擊策略,增強防禦能力。不過,這些優勢仍是建基於整合現有的安全威脅情報,而在缺乏即時的數據及業界未有積極共享威脅情報的情況下,始終未能帶來預期的效果。 Google、Microsoft 及 OpenAI 發表的安全報告顯示,通過監控其人工智能平台的用家輸入資料,便能夠搶先發現網絡攻擊趨勢,有機會將網絡安全發展成早期預警系統。首先在 Google 的威脅情報報告中便指出,他們發現來自伊朗、中國、北韓和俄羅斯的國家級黑客集團正濫用其 Gemini 生成式…
Orange 的網絡安全專業經營單位 Orange Cyberdefense 日前發布年度資訊安全研究報告《Security Navigator 2025》,提及關鍵基礎設施和公眾信任面臨的威脅持續增加,報告指各機構需加強防禦能力,以應對日益增加、由政治動機驅使的網絡攻擊。 報告顯示,一個著名的親俄羅斯黑客行動主義組織,將歐洲列為主要攻擊目標,96% 由並發動的攻擊集中歐洲,大部分攻擊針對烏克蘭、捷克、西班牙、波蘭和意大利。同時,歐洲是全球受網絡勒索影響第二大地區,受害者數量按年升 18%。受影響最嚴重歐洲國家為意大利和德國(各佔 19%)、法國(16%)、西班牙(13%) 及比利時(8%)。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報告指出,上述親俄羅斯黑客行動主義組織非常活躍,自 2022 年初以來,已發動逾 6,600 次攻擊,主要針對具代表性的歐洲機構。他們越來越了解認知作戰的威力,不但巧妙運用科技干擾造成直接影響,更意圖操控公眾輿論、削弱對機構的信任,並動搖社會信心。 這些組織試圖透過攻擊與選舉相關系統及其他具代表性機構,促使公眾關注其重視的政治和經濟議題,同時製造恐慌、不確定性和散播懷疑。現代行動主義黑客的策略出現轉變,除了針對基礎設施以外,更著重影響公眾認知,為負責保護實體資產和維護公眾信任的機構,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行動主義黑客開始威脅營運科技系統…
中國初創公司 DeepSeek 開發的人工智能模型最近榮登科技界的熱門話題,最大原因莫過於開發商聲稱 DeepSeek V3 的訓練成本只花了約 558 萬美元,佔 GPT-4o 的二十分之一,令人懷疑西方科技公司投放於訓練 AI 的成效。 不過鋒頭一轉,DeepSeek 很快成為被圍攻的對象,例如 OpenAI 指控對方違反使用守則,盜用其數據訓練 AI 模型;網絡安全供應商則深入研究 DeepSeek 的安全性,將其潛在風險逐一揪出,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這種…
網絡安全是一個充滿變動的行業。新趨勢、新技術以及新手法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著整個行業的格局,這也使得跟上時代的步伐變得極具挑戰性。邁入 2025 年,應用程式和 API 安全的重要性從未像現在這樣明顯。2024 年,API 鞏固了其作為數字創新核心支柱的地位。然而,API 採用率的激增也擴大了攻擊面,其中有 27% 的 API 攻擊針對業務邏輯漏洞,比前一年增加了 10%。作爲現代企業營運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數據保護也將繼續成為 2025 年企業的首要關注點。 數據安全展望 全球數據隱私法規趨勢 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統計,目前全球 80% 的國家已經制定或正在推動數據保護與隱私相關法規。這些法規要求數據必須在特定的管轄範圍內儲存和處理,以應對與國際執法相關的風險。雲服務供應商和企業必須遵守當地的數據主權法律,同時企業必須在新系統和應用中做到「隱私保護融入設計」。比如,2024…
踏入 2025 年,主導科技發展的技術估計仍是人工智能(AI),雖然 AI 有助提升網絡安全的格局,但亦為網絡罪犯帶來更強大及方便的力量,對企業和機構造成莫大威脅。而在 AI 帶來的網絡安全威脅中,專家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管理者必須及早認清弱點,防患於未然。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首先在勒索軟件方面,專家指在 2025 年,這種攻擊手法不再局限於加密數據或勒索金錢,而是逐漸演變為一種系統性破壞的工具。未來的攻擊還可能會專注於刪除或篡改機密數據,破壞數據的完整性,例如黑客有可能篡改醫療記錄,或者跨國銀行的財務數據等,比起單純導致金錢上或營運中斷所帶來的損失,新的攻擊方法還會危害生命,又或令公眾對金融機構失去信任,造成更大的威脅。 而在攻擊方面,去年勒索軟件出現了許多新技術,大大提升攻擊的複雜與多樣化,例如新的攻擊已顯示黑客會濫用合法工具,並在最後階段才引入惡意軟件,而這些攻擊都可以透過 AI 和自動化技術,實現更快及精準的攻擊。 另一個 AI 帶來的影響,在於黑客可用來設計高針對性的網絡釣魚攻擊、開發先進的惡意軟件,以生成式 AI 為例,早前香港一間跨國企業的員工便遭受深偽技術(deepfake)所騙,令公司損失兩億港元,專家警告這種技術將會發展得愈來愈成熟,讓網絡罪犯可以輕易繞過身分驗證系統,或散播錯誤訊息。 第三個…
2024 年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處理的保安事故總數,已經超過 12,000 宗,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私隱專員公署與生產力促進局聯合公布的「香港企業網絡保安準備指數」卻顯示,本地企業的網絡安全準備,平均僅維持於「具基本措施」級別 ,可見各行業普遍未有足夠決心防禦日益猖獗的網絡攻擊。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AI)的應用日漸普及,全球企業在 2025 年,將要面臨更大的網絡安全風險,所以環球雲端交付及網絡安全平台 Akamai 提醒各界在防範網絡攻擊措施方面,必須有更周全的考慮和更嚴格的執行。 GenAI令網絡攻擊更高效 Akamai 行政總裁兼聯合創始人 Tom Leighton 在早前的國際傳媒訪問中指出,目前仍屬發展初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對網絡安全的潛在影響力,已首先體現在攻擊者一方。黑客現可借助系統,訓練開發出非常複雜的惡意軟件和相關變種,成功逃避目標機構的防禦措施。此外,GenAI 還令非常逼真的深偽技術橫行,讓黑客輕易偽造聲音、影像和文字去假冒別人身分,並透過電郵、視像通話等不同媒介欺騙目標,提升攻擊的滲透率和影響範圍。 據 Akamai 專家團隊的預測,利用這類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