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黑客 (1132)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說話可謂世界通行,有黑客組織早前就在俄羅斯一個地下討論區,以 11.5 萬美元獎金,邀請有才之士提供針對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及攻擊相關技術的可行方法,包括挖礦工具、智能合約及非同質化代幣 (NFT) 等等。比賽將於 9 月 1 日結束,不過主辦方現時已收到不少「學術」研究。 集思廣益是其中一個搵出漏洞的最佳方法,白帽黑客界亦有採用這種方式,當中以 HackerOne 賞金獵人 (bug bounty hunter) 平台最有名氣,旗下擁有約 60 萬會員,成員更來自全球 170 個地區。上年其中一個會員…

    2020 疫情推動遠程工作,無數用戶使用資安漏洞百出的裝置處理公司機密,低成本低技術門檻的 Old School 網絡攻擊成為散戶式黑客 2020 最常用手段,且收穫甚豐。2021 年則由機構型黑客主宰新聞推送,由 Solarwinds 到最近 Colonial Pipeline,關鍵字係 Ransomeware、Infrastructure、天價贖金。資安團隊很忙,所以時間更加要用得其所,洞察黑客的下一步提早佈局。 3 月 Microsoft 揭露中國黑客組織 Hafnium 透過 4…

    黑客出動不需要在「月黑風高的晚上」,日光日白都可以作案,其中勒索軟件攻擊,在疫情之下更見猖狂。在攻勢未有放緩之下,更有新的攻擊趨勢——雙重加密,到底應該要如何提防? 其實雙重加密並非甚麼新鮮事,也不是第一次被發現,所指的是當兩個不同的勒索軟件攻擊群組,同時針對同一受害者行動,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最近,軟件公司 Emsisoft 發現了這種最新趨勢,勒索軟件攻擊群組正在使用多個勒索軟件,來對受害者的數據進行雙重加密。部分受害者收到兩份贖金要求,但有部分受害者在支付了第一筆贖金後,才知道原來受到雙重加密攻擊。 在雙重加密的新趨勢下,恢復數據資料絕對是企業的噩夢;而這個方法對黑客而言,是確保有更高的成功率獲得贖金。另外,使用多種勒索軟件變體亦增加了成功部署攻擊的機會。但更大的問題是,即使繳交贖金後獲得攻擊者所提供的解密器,恢復仍存在挑戰性:遭遇單一加密已有可能面對數據損毁,而在雙重加密的情況下,風險更會增加一倍。其次是解密是一個耗時的過程,而解密工具亦需要手動處理,令事件響應者需在不同的編碼工具中跳轉。 要解決問題,最好是有適當的備份,企業可以選擇從中進行重建,所以保留每個不同時期的備份,對快速從雙重加密勒索軟件攻擊中恢復至關重要,企業亦應就防禦攻擊作策略擬定。 資料來源:https://bit.ly/3yFTDaE

    勒索軟件 (ransomware) 已成為最受黑客集團喜愛的攻擊手段,因為不少企業為免有損商譽,或盡早恢復正常業務,都傾向選擇交贖金。而為了逼企業就範,勒索軟件集團亦想出不少連鎖攻擊,例如用 DDoS 進一步癱瘓受害者的網上業務、打電話通知受害企業的客戶等,創意盡出。 先來看一看勒索軟件的現況。網絡安全業內人士估計,勒索軟件今年將會造成 200 億美元損失,單是最近美國能源供應商 Colonial Pipeline,已向勒索軟件集團 DarkSide 繳付約 400 萬美元贖金,再加上聘請專家調查、修復系統、堵塞漏洞、添置新的安全工具,以及對業務停頓所造成的賠償,相信將輕易突破千萬美元大關,因此 200 億美元總損失絕非誇大。正因為易賺錢,因此 CrowdStrike 早前發表的安全調查報告,已指出勒索軟件已佔 2020 年網絡攻擊事件的…

    Gartner 調查發現 30% 至 40% 美國打工仔在後疫情時期繼續遙距工作,後續訪問 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 的調查則反映,因應遙距工作新常態,企業有必要重整資安對策與配套,保障企業資訊不被竊取、定期 備份與災後自動復修,而多數意見認為把 End-point Protection Service 設於雲端最為重要。 速度、規模化、敏捷性 保留沿用的 Legacy Software…

    雲端安全方案供應商 Barracuda 發布《2021 年的應用程式安全狀況》全球研究報告,顯示針對企業的網絡攻擊問題依然嚴重,有高達六成受訪港企反映,在過去 12 個月內曾因應用程式漏洞而遭到至少一次網絡攻擊,當中以零日漏洞(Zero-day vulnerability)最為常見。 調查在本年三及四月期間進行,一共訪問了 750 名負責應用程式開發及網絡安全的企業 IT 決策者,他們所屬的企業均是員工人數達 500 名或以上的大企,至於來自本港的受訪者則有 50 人,當中六成人(30 人)表示,公司在過去 12 個月內,曾因應用程式漏洞而遭到網絡攻擊;在這 30…

    網絡詐騙層出不窮,其中投資騙局相當常見,騙徒利用社交平台或者即時通訊軟件設立投資群組,發放所謂投資貼士誘騙受害人入市,最終令受害人蒙受巨大損失。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今日透露,該會上月曾經在網上登載多個投資相關的網頁橫額,藉以「假扮」騙徒,「誘騙」網民點擊入內,結果在三個星期內,有超過 2.4 萬人「中招」。 證監會指出,2.4 萬名曾經點擊該網頁橫額的網民當中,有 31% 屬於 25 至 34 歲年輕組別,其次是 55 至 64 歲,比率為 23%,之後依次為 18 至 24 歲(19%)、35…

    果然危機隨時都會出現!有分析 Android 應用程式的研究人員發現,嚴重的雲配置錯誤,引致潛在超過 1 億用戶數據洩露,證明惡意的應用程式入侵,不是手機上唯一的安全問題,配置錯誤都令用戶面臨極大風險! 網絡安全公司 Check Point Research (CPR)週四發布一份報告表示,23 個受歡迎的應用程式包含各種「第三方雲服務的錯誤配置」。現時線上服務和應用程式都已使用雲服務,疫情進一步推進遙距工作模式。雲端上作管理、存取和處理數據都非常方便,但一次存取或授權出錯就有機會造成資料公開或洩漏紀錄。由其是應用程式多以實時數據庫集成,需在跨平台存取和同步數據,但某些在今次檢查的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無法確保身份驗證機制有正確配置。 CPR 的調查中所檢查的 23 個 Android 應用程式,包括的士召喚應用程式、徽標製作、屏幕記錄器、傳真服務和占星軟件,需當中所洩漏的數據,則包括電子郵件記錄、聊天訊息、位置訊息、用戶 ID、密碼和圖像。其中 13 個例子是敏感數據存放在不安全而且是公開的雲設置,這些應用程式的下載量介乎…

    美國最大燃油供應商 Colonial Pipeline 早前遭勒索軟件(Ransomeware)突襲,要啟動應急方案,暫停所有的管道作業。這宗影響美國東岸 45% 燃料供應的網絡攻擊,驚動美國政府,運輸部當日(5 月 9 日)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總統 Biden 需親自回應事件。而經 FBI 調查後,揭發幕後黑手為 2020 年 8 月組團的 DarkSide,後者除了滲透 Colonial Pipeline…

    近日先後有燃油管道營運商及保險公司等跨國大企,受到勒索軟件攻擊,連位於香港的子公司同樣受到牽連。眾所周知,勒索軟件經常跟釣魚電郵「拍住上」,黑客透過釣魚電郵,誘使受害人下載勒索軟件,因此,若果大家能夠精明地辨識出郵件真偽,揪出惡意郵件,受到勒索軟件攻擊的機會便有望大大降低。其實黑客發送的釣魚電郵蛛絲馬迹可識破,wepro180 請來電郵防護網絡保安公司 Green Radar 銷售高級副總裁(Senior Vice President, Sales)馬偉雄(Kenneth Ma),講解釣魚電郵特點,教大家辨別電郵真偽,防範勒索軟件來襲。 留意寄件者電郵地址 特殊字符有古怪 Kenneth 表示,要判斷收到的電郵是否釣魚電郵,第一步是查看寄件者的電郵地址,皆因黑客為了規避一般電郵系統的網域認證檢查,經常會利用一些特殊字符,例如是 ƒ、ⱺ、ṛ 等,來假冒他人網域,如果收件人一時大意,將假冒域名「rnicrosoƒt.com」誤當成「microsoft.com」,便會中招。 假冒網域混淆視聽 文法錯誤露馬腳 「另一種常見的黑客假冒手段,就是在惡意網站的主域名前,加上假冒對像的網域名。」Kenneth 以「microsoft.happy123.com」為例,指出收件人收到這個電郵地址發出的郵件後,容易以為這是微軟所發送的正常郵件,「但其實『happy123.com』 才是主域名。」除了留意寄件者電郵地址,Kenneth 亦提醒,很多釣魚電郵的內容都是系統自動生成,因此經常會出現錯字,例如「Your」變成「You」,「大企業的電郵很少出現這些低級錯誤。」 馬偉雄(Kenn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