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數碼轉型是大勢所趨,企業如不想業績落後,便要盡早開展轉型計劃。不過,對仍未轉型的企業決策者來說,聽上去總有點強加於人、不可不做的感覺,難免抗拒。事實上,根據市場調查公司 IDC 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現時全球已有 66% 企業採用混合雲策略,預計明年更會高達 95%。企業之所以如此踴躍參與其中,全因數碼轉型並非洪水猛獸,而是看中其存取便捷、部署快速、應用服務豐富、付費靈活等優勢。 移雲提升營運彈性 以經營網購為例,一年中總有旺淡季之分,但為了應付高峰期的訂單,傳統企業便需採購相應的基礎硬件設施、收費系統、數據流量等設備,不單只浪費了淡季時的維運成本,遇著代理的產品突然大賣,設備也未必能應付暴增的網站訪問要求,錯過良好的商機。通過數碼轉型,就可藉著各大雲供應商提供的服務,短暫提升設備效能及流量,既可解決問題,控制成本的效率亦大增,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不過,要達到以上的成效,穩定、快速、安全的網絡連接,以及透明度高的管理系統,便成為多雲策略的焦點,只有在可靠的連線及涇渭分明的管理系統下,企業才能放心將重要業務轉移雲端。因此,不少企業都樂於重整基礎設施,以軟體定義網絡(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SDN)架構,發揮多雲策略的優勢。 輕鬆管理基礎設備及雲端應用 軟件定義網絡指的是一種通過軟件介面,直接管理網絡中所有服務及控制流量,而毋須理會硬件接駁的技術。它不單可讓管理者清楚掌握各方面的應用狀況,並透過控制介面因應實際情況,即時調整硬件及流量資源,達到最佳的營運效率。 Singtel 的 SD-Connect 軟件定義網絡服務,便是專為減輕企業雲轉移的負擔而設,讓管理員輕鬆接通跨雲應用,令整個轉型歷程簡單化。有別於其他軟件定義網絡服務,Singtel 在深入了解每間企業的轉型要求及所面對的環境後,才會為客戶度身打造合適的軟件定義網絡架構,無論是單雲或多雲策略,高透明度的 SD-Connect…
Search Results: Cloud (258)
企業數碼轉型的好處多不勝數,誘因包括存取資料方便、雲端應用服務選擇多、部署快速、節省硬件成本開支等等。既然有這麼多好處,自然一窩蜂移雲。不過,不少企業決策者選用雲服務後,才發現情況並非想像中完美,連接公司與雲端伺服器原來並不簡單,同時亦無法把握儲存於雲端的數據安全性。要解決問題,選取合適的雲端存取安全代理 (Cloud Access Security Broker, CASB) 服務是最簡單快捷的方法。 網絡安全客戶有責 大部分企業的數碼轉型第一步,都會由採用 Office365、G Suite 等一站式雲端應用服務開始。當中有企業決策者對這些雲端服務存有誤解,以為供應商必須確保客戶的數據得到保障,可免受黑客攻擊或遭遇私隱洩漏。事實上,使用者與服務供應商存有明確的分擔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概念,使用者亦須採取足夠手段,例如嚴謹的登入帳戶措施、明確的存取檔案權限,去保護存放在雲端上的數據。 要達到網絡安全標準,卻有不少問題要解決,因為單點式解決方案(point solution)無法照顧各應用層面,例如電郵收發、檔案分享、數據存取等;設立 proxy 或 gateway,網絡延時又有可能拖垮工作進度,而編寫 API 亦需要一定的技術人員和時間,反而有違數碼轉型快捷便利的初心。…
雲端科技發展迅速,市場上有著廣泛的雲端服務供選擇,助企業實現數碼轉型以保持競爭力。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高級研究主管 Elias Khnaser 曾表示,選擇正確的雲端服務是 IT 領導者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因為它主宰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世代應用的成敗。要真正成功實現轉型,首要秘訣是在芸芸眾多的雲端服務商中,揀選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借助合適的雲端科技及專才支持其發展目標。不過,選擇的過程可謂複雜困難,考慮因素多,企業宜就供應商的四個方面先了解清楚: 1. 供應商的技術及服務支援能否滿足企業的需要? 雲轉移並非單單將數據或應用程式由公司伺服器搬上雲端,還須各種技術的配合。因為雲端服務供應商採用的硬件架構、技術框架或管理標準各異,與企業本身採用的不盡相同,如兩者存在的差異過大,便難以將企業內部的私有雲與雲端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公共雲接軌;所以在採用合適的解決方案前,必須全面評估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是否能夠理解企業本身需要而作出配合?由雲轉移的資詢、部署到實行的過程中,會否得到相關專才持續向企業提供全面支援及優化建議,加快採用雲端技術和數碼轉型? 2. 供應商的發展藍圖是否符合企業的創新路向? 除了著重當下,企業還需放眼將來。不論是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還是SaaS (Software…
上星期四至日,香港電訊(HKT)於觀塘啟德郵輪碼頭舉辦 5G 科技嘉年華,大包圍式將 5G 科技應用及智慧城市技術曬冷!嘉年華分為七大展區,包括 5G 及智慧城市、企業方案、金融科技、全球網絡、革命性生態系統、流動方案及智慧生活,由生活、教育、個人健康管理等各方面,展示 5G 應用概況。而在眾多網絡科技中,其中一個最令人關注的項目,自然是上月從運輸署手上取得、價值 6.8 億元智能停車收費錶系統合約,預計今年底就會開展工程。作為車主,今次有福。 HKT 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陳紀新表示,有信心工程毋須用盡三年時間,預計可提前數月完成更換 12000 支智能咪錶。 採集大數據靈活應變 香港車多咪錶少,駕駛人士不想繳付昂貴的私營停車場泊車費,唯有駕車不停在街上兜圈搵位,或在設有公眾停車收費錶的位置冒險並排停車,苦候有車主駕車離去。情況快將有變,上月運輸署拍板將價值 6.8 億的智能停車收費錶系統合約,交予 HKT…
早前, (2019.04.04)終審法院在協和小學試題外洩案中裁定律政司敗訴,法庭判了一句:「任何人使用自己的電腦,不涉及取用另一人的電腦,便不干犯『不誠實取用電腦罪』。」這判詞令 Neo 頗生感慨,先此聲明:本人不是藍、黃、紅,亦沒有任何意圖不尊重香港法律界、法官的意思,Neo 亦只是個黃毛小子,未有經過任何法律訓練,以下只是一堆廢話:請不要拉我。 我的感慨在於:甚麽是「自己的」電腦?你付了錢,買了一部有 CPU 有一些 Buttons 的東西回來,就是「自己的」電腦嗎?這個所謂的「自己性」(i.e. ownership) 實在是站在 Asset Ownership 的立場而言,即是說,你大可把這個東西用鐵鎚打爛,因為這是你閣下的財產。私有財產的權利,令你可以對此物有獨佔性的權利,別人不經同意使用、損毁,就是侵權行為,受法律約束。顯而易見,這是站在「客觀財物」的角度看「電腦」。 然而,一部電腦(姑且當它是一個 countable noun)的獨佔性可否成立?在硬體而言,OK。你碰我粒掣、插我個 Port,用它來墊煲,就是侵犯了我的「硬體權」。然而,電腦的「存在感」不在於硬體,更在於軟體,尤其是他的 Operating…
Gartner 預計企業於 2020 年的雲端開支將達 1 萬億,其時 9 成企業均會使用雲。企業將 IT 運營轉向雲託管的數據和服務已經是必然,下個關口就是,究竟上公共雲還是私有雲?尤其是中小企業,資源有限,是否等於一定用 公共雲 呢? 公共雲 與私有雲又有何不同呢?下決定前,就得先了解比較一下。 雲上的日子 雲端運算就是將電腦運算及儲存透過互聯網外判給第三方,主要的吸引力,在於建立、維護及管理成本,以及雲端可提供的可擴展性。同時,大部份雲端服務都提供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及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特權帳號管理方案領域上,CyberArk 絕對是龍頭,去年就繼續被 Gartner 欽點評為 Leader 了。最近,CyberArk 特別舉辦了 CyberArk Refresh,從 Endpoint、Cloud、DevOps 等不同角度介紹 CyberArk 強大功能,幫助用戶更好地發揮手中利器。 CyberArk 活動由 Jack Poon 揭開序幕,Jack 指出 Gartner…
以為資料庫保安好嚴密?其實盲點處處!去年資安事故中不乏大公司資料外洩,除證明黑客攻擊越趨嚴重,更證明「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再大嘅團隊都有盲點。其實,不少資安事故屬於可避免的,本文內容節錄自與 IBM 香港資訊安全業務經理 Ricky Ho 嘅訪問,教你認清 5 大資料庫保安盲點,Ricky 更就 5 大盲點提供相關建議,協助大家防患於未然,學嘢喇。 5 大資料庫保安盲點。 盲點一:安全方案訊息七國咁亂 不少企業 IT 都面對一個典型狀況:IT 環境及訊息不斷變動及擴展,今日出個 App,聽日又話搞 IoT,後日就來…
最近在不同的電車站,都看到「為香港・搏到盡」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原來這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雲計算平台阿里雲最新的宣傳主題。公司自 2014 年以來已在本港設立兩個數據中心,多年來大力推動香港企業數碼化轉型,這輯宣傳展示了幾個本地知名企業的應用實例 ,包括英皇金融集團及香港快運航空。 「在我們看來,金融跟物流業是支撐香港經濟的中流砥柱,在全球也處於領先地位,這兩家香港本地企業,在各自領域都做得非常出色,而同樣都選用了阿里雲的安全產品。阿里雲亦希望通過我們的雲端和 AI技術為行業客戶帶來業務裨益。」 安全不僅僅是針對雲端,而是整個業務流程 劉彬星指出,現時大部份客戶採用雲端跟 AI 技術時,都非常關注技術的安全性。「安全不僅僅是針對雲端技術,而是不同企業本身的整個業務流程,有沒有安全可控的解決方案。」阿里雲服務範疇涉獵甚廣,從網絡、服務器、應用、業務安全到安全管理服務一應俱全,為企業提供 Anti-DDoS、WAF (網頁應用系統防火牆)等解決方案,同時亦有團隊專責進行全面的滲透測試,更在全球多個地區設立大流量的 DDoS 雲清洗中心,服務極之全面。「其實概念很簡單,上雲就等於你把錢放在銀行的保險箱,我們的防衛能力一定比客戶自己構建的更牢固、更可靠,才能讓客戶信任我們。 」 劉彬星,阿里雲港澳及韓國區總經理:阿里平台每天都抵禦非常多的網絡攻擊, 確保幾億消費者放心愉悅地使用服務,所以說「十年攻防,一朝成盾」。阿里雲將阿里巴巴集團內的最佳實踐方案,商業化推送至客戶。 十年攻防,一朝成盾 「以英皇金融為例,作為一個交易網站,講求的是彈性擴充的能力,我們的 Elastic…
根據全球知名的資安組織 OWASP (Open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Project) 定期公佈的十大網路資安風險報告,去年最新報告中,「失效的身份認證 (Broken Authentication) 」高踞第二名。另外 IBM 今年四月公佈的《X-Force Threat Intelligence Index 威脅情報指數》報告中則指出,跟雲端基礎建設設置不當相關的資料洩露就比前一年大幅增加四倍,而且絕大多數是人為錯誤。至於資安業者 Palo Alto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