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BI (68)

    Tesla 股價近期升到「坎坎聲」,仲要拆股上市,自然會吸引好多人虎視眈眈,尤其係一班黑客犯罪份子,恨不過搵到個機會敲詐 Tesla 一筆。一個俄國公民早前就被揭發,企圖買通一個 Tesla 職員,要佢幫手喺公司植入勒索病毒,應承事成之後會分返 100 萬美金作為酬勞,好彩最後呢個職員「企硬」,主動告發事件,Tesla 先至避過一劫。 根據美國司法部嘅資料,呢名俄羅斯人叫 Egor Igorevich Kriuchkov(下稱克留奇克夫)7 月嘅時候去到美國內華達州 Tesla 超級工廠嘅所在地,搵到一名喺 Tesla 做嘢嘅俄語非美國人,以事後分帳 100 萬美金作為賄款,要佢將勒索軟體放入超級工廠嘅作業系統內入面,打算咁樣去勒索…

    開呢個題,係因為美國最近熱爆討論黑客社群 Anonymous 喺警暴事件上嘅參與,佢哋兩度攻陷州警網站,有網友就延申到正邪黑客之分。我哋之前都曾淺談過 6 種黑客:紅、藍、綠、灰、黑、白,當中以灰帽黑客最具話題性,而 Anonymous 就係表表者。想知紅藍綠嘅定義,請回顧舊文,呢篇深入少少講灰黑白。 早喺 1960 年代,MIT 已經 Hackers 輩出,當其時字義等如電腦神童,同一部電腦,Hackers 可以逼出系統絕對領域,能人所不能。不過當時連電腦概念都未普及,Hacker 只屬小圈子詞匯。到咗八九十年代,黑客傳說開始流入民間,但相關報導大部分同犯罪有關,諸如非法闖入政府系統、轉售個人資料等行為,令大眾對黑客留下壞印像,直至最近資訊保安受到重視,大家開始嘗試全面理解黑客嘅種類。 白帽 白帽黑客透過自身技能,同企業、國家、資訊保安等機構合作,施展混身解數監測堵塞網絡保安漏洞。白帽黑客講求原則,擁有高尚情操,絕不會犯法或惡意攻擊競爭對手,總之道德先決,HackerOne 社群同資安企業 In House…

    成功制止 WannaCry 勒索軟件嘅傳奇黑客,何以會創造銀行木馬 Kronos?講起真係有段古。 有人用折翼天使嚟形容年僅 27 歲嘅天才黑客 Marcus Hutchins,其「天使」部分可以參考舊文,呢篇主要講返佢點「折翼」。已經喺美國接受一年監管嘅 Hutchins,臨被遣返英國前幾日,接受咗《Wired》雜誌訪問,回帶講述 9 至 27 歲經歷,剖白「反叛」嘅青春期。 Mix 喺亞洲好受歡迎,但係純種至上嘅英國社會,天生牛高馬大、一頭天然鬈髮嘅蘇格蘭牙買加混血兒,似乎就格格不入嘞;再加上佢對足球無感呢個原罪,Marcus Hutchins 過住被孤立嘅童年。以為黑客一定好宅?相反運動細胞超卓嘅佢,其實相當好動,細細個已跟住務農嘅業主起樹屋、劈柴、坐拖拉機;成長期愛上沖浪,開始接觸競技性拯溺運動 Surf Livesaving,贏過一大堆國內賽事獎牌。…

    因為疫情嘅關係,視像會議程式突然變到人人都要識用咁滯,南非外交部長馬沙巴內夫人亦唔例外,早排佢本來要就新冠病毒嘅影響,用Zoom主持一個部門嘅視像會議,不過事與願違,呢個會議最終俾黑客入侵,仲要播埋色情內容,場面令人尷尬。 最慘會議上除咗有部門員工同傳媒之外,為咗提升參與度,會議直情開放俾公眾加入,有意參加嘅人超過400個,相信黑客扮成參與者混入會議,喺眾目睽睽之下播放裸露圖片同色情畫面。 隨住視像會議程式嘅需求愈嚟愈大,相關嘅網絡安全問題亦都成為熱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都點名話,Zoom程式有明顯嘅安全漏洞,已經成為黑客目標,更加指出兩宗黑客成功入侵嘅例子:馬薩諸塞州一間高中用Zoom上堂期間,就俾不明來歷嘅入侵者大聲講粗言穢語,同埋公然講出負責老師嘅住址;州內另一間學校就有入侵者喺鏡頭面前,向與會者展示納粹德軍標誌紋身。FBI提醒市民用Zoom或者同類軟件嘅時候,要確保軟件已經更新到最新版本,亦唔好隨便公布同透露進入網路會議室或網路教室嘅連結。 除此之外,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有份參與嘅研究機構Citizen Lab,早前就揭發Zoom有時會用中國伺服器(servers)供應商發出嘅密鑰(keys),就算係北美客戶嘅 Zoom 會議,都可能用咗嚟自中國嘅密鑰。報告質疑Zoom喺中國有三間公司,有可能令 Zoom面對官方壓力嘅時候,有法律責任要披露加密資料。而Zoom亦喺4月3日承認,因為2月用戶流量急升,誤將幾千個用戶嘅會議流量,分流咗去中國兩個數據中心處理,Zoom無透露受影響用戶有幾多,雖然強調已經盡快修補漏洞,不過事件已經令大眾對Zoom嘅安全性存有戒心。 唔少用戶亦都開始尋求Zoom程式以外嘅選擇,包括:Google Hangouts Meet、Microsoft Teams、Cisco WebEx 、又或者係Skype嘅會議功能,經常有需要開視像會議嘅朋友,不妨了解多啲。 資料來源:https://bit.ly/34KXc0R、https://bit.ly/2ymH9Kz、https://bit.ly/3eutbH7 相關文章:【緊急自救】修改群組政策設定 煞停Zoom 派送Windows登入密碼

    「Best Buy 感謝閣下多年支持!現在附上本公司50 美元儲值禮物卡,可選購指定商品,商品清單可於 USB 手指內查看。」當你收到附有 Best Buy 禮物卡嘅感謝信,你會唔會想八吓有乜嘢換?除非你無幫襯過 Best Buy,戒心可能會大啲,但如果你又係 Best Buy 常客,真係好易中招㗎喎! 美國 FBI 最近發現,國內正流行一種復古欺詐手法。犯罪集團 FIN7 Gang 利用購物卡,利誘對象將裝有惡意程式嘅…

    喺 WFH 模式下,近排好多人都好關注 Zoom 視像會議應用工具嘅安全性,美國 FBI 警告大家最近有好多黑客以 Zoom-bombing 或 Video-teleconferencing hijacking 攻擊嘗試潛入會議,有研究員又發現 Zoom 嘅設計存在 UNC Link 漏洞令與會人士有外洩登入資料風險。為咗加強本地企業嘅安全性,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就喺 blog 上,羅列出一系列安全注意事項俾大家參考。咁多人發聲,都係擔心機密會議內容會被竊睇竊聽;之不過,Home Office…

    一講起美國頭號通緝犯,大家都會以為係拉登呢類恐怖分子……我估直到上個月都可能係,但由今個月開始就有變喇! 事關美國司法部十二月初出咗個新嘅通緝令,通緝俄羅斯一個叫 Maksim V. Yakubets 嘅人,懸紅高達 500 萬美元,500 萬美元算唔算多,我唔敢講,但係今年司法部喺拉登死後通緝佢個仔,都只係出 100 萬美元啫,咁呢位 Yakubets 先生睇嚟份量都有返咁上下! 佢到底做過乜嘢事,要搞到美國政府咁高調通緝呢?原來Yakubets早年成立咗一個叫 Evil Corp 嘅組織,一聽個名就知唔係好嘢,呢個組織由2011年開始,用自家研發軟件Bugat(又叫做 Dridex 同埋 Cridex)入侵目標電腦,取得對方嘅個人資料同埋密碼後,成功盜取佢嘅銀行存款,咁多年嚟大大話話偷咗過億美金(其中7000萬美金嚟自美國),但最令人頭痛嘅唔只係佢哋偷咗幾多錢,而係美國司法當局同…

    唔知大家仲記唔記得,舊年10月美國《華盛頓郵報》沙特阿拉伯裔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入咗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後下落不明,最後證實被殺呢單新聞?你可能會話,呢單嘢同資安界好似冇乜關係,不過隨住呢單案進入審訊階段,愈來愈多細節披露出嚟,先發現原來做開資安嘅公司係有另一條財路! 正常嘅資安機構,最多咪做下防毒軟件,擋擋黑客同埋病毒程式之類,但係有部分嘅業務就複雜好多,好似NSO Group、Gamma Group、Hacking Team(呢間今年四月啱啱同另一間公司合併成為Memento Labs)等等,佢哋係專為各國政府提供軟件,偷取目標人物喺網上嘅所有數據(沙地記者當然係目標人物之一啦),雖然佢哋呢類生意唔多公開,但從唔同渠道獲得嘅資料顯示,呢盤生意查實幾和味! 先舉NSO Group為例,佢聲稱自己2018年嘅總收入係2.5億美元,但係今年二月,一間英國私募基金Novalpina Capital收購咗佢大部分股權,作價就超過10億美元,可想而知,佢哋生意應該超過佢報出嚟個數啦!要了解佢哋盤生意點解咁大,當然要先知道客人係邊個啦,咁佢哋實唔會自己爆響口嘅,但又好衰唔衰,2015年一次大型數據外洩事件,其中部分數據就咁啱見到Hacking Team嘅客戶名單,當中包括沙地阿拉伯政府、FBI、馬來西亞反貪部門,同埋位於非洲尼日尼亞嘅巴耶爾薩州政府,一睇都知個個係尊貴客人,就解釋到生意額點解會咁大。 呢類生意唔係今時今日先有架喇,自從2013年發生斯諾登事件,全世界知道美國有個咁完善嘅電子監察系統,其他國家當然都想有個咁正嘅系統,於是出得起錢嘅政府,一係就請私人資安機構幫手,一係就索性高薪挖晒西方情報組織嘅前員工,希望洞悉各種加密技術同埋解拆方法,之前《紐約時報》就獲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間叫做DarkMatter嘅公司嘅人事部文件,發現佢哋請咗好多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嘅前員工,就懷疑係後者嘅做法。 你話咁樣偷取個人資料到底合唔合法,條界線就真係好模糊嘅,因為就算上到法庭,都唔知點先可以舉證,就以最近一單為例,有個同埃塞俄比亞有連繫嘅美國人,懷疑埃國政府搵人監聽佢同埋佢嘅家人,但最後法庭都以監聽活動唔係喺美國發生為由,冇受理到單案件,從中可以見到舉證嘅困難。雖然陸陸續續都有人想施加壓力,例如十一月就有美國參議員提出議案,話要調查一下NSO Group,有冇做出危害美國國民嘅事,不過就算真係通過,查得嚟都蚊瞓,照目前情況睇,都應該未有乜嘢事可以威脅到呢類機構繼續賺大錢架喇!

    寫關於網絡安全事故嘅新聞,每日都要面對一個心理關口:想篇文多人like多人share,當然要單料夠爆先得,但見到發生嘅災難規模以幾何級數咁膨脹,又真係唔想佢發生,好矛盾! 點解突然間咁感觸?係因為今次呢單事故真係好恐怖,有成 12 億人嘅資料外洩,其實而家全世界人口都只係得 70 幾億,即係話差唔多每 6 個人就有 1 個人嘅資料,喺今次事件中外洩,聽落都幾得人驚!咁到底洩漏咗乜嘢呢?原來總共外洩咗 4TB 嘅資料,有齊晒受害人嘅電郵地址、Facebook、Twitter 同埋 LinkedIn 戶口,不幸中之大幸,係入面完全冇密碼同埋信用卡等敏感資料,否則就更加冇眼睇! 發現呢件事嘅,係網絡安全專家 Bob Diachenko 同埋 Vi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