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icon Valley 到 Wall Street,本周熱話均圍繞著 Salesforce 270 億美元天價收購 Slack,投資者對軟件業史上第 2 大併購存有懷疑, Salesforce 股價在消息宣佈後下跌近 5%。作為全球最大雲端 CRM 軟件商,Salesforce 的野望是推翻 Microsoft Office 365…
Search Results: HR (1957)
一個專門攻擊 macOS 電腦設備的木馬病毒 OceanLotus,其變種現正大肆活躍於東南亞,趨勢科技 (Trend Micro) 研究員指出,這款變種透過偽裝檔案格式避過防毒檢偵,而且一經觸發即會於 macOS 內安裝後門,同時更為自動剷除,中毒後便難以被發現。 變種 OceanLotus 的攻擊方式,主要是透過引誘電郵收件者點擊附件,這個附件雖然被標示為 Word 文件檔案,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被壓縮的應用程式,如點擊打開,由於並非 doc 屬性,所以作業系統會選擇執行應用程式,令病毒可以自動執行入侵活動。研究員指出壓縮檔內存在兩個檔案,一個是正常的 Word 檔,用途是令收件者誤以為正在打開電郵內的附件;另一個則為 Shell script,它的作用為刪除檔案的隔離屬性,令變種…
澳門網絡安全法要求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遵守多項網絡安全義務,以保護公司網絡及系統等。企業當然不能怠慢,積極滿足法例要求,但在以快捷而安全的方式達到標準同時,當中有否忽略細節呢?立刻登記參加由 Imperva 及 BlackBerry 舉辦的網上研討會,由專家深入解讀澳門網絡安全法,並了解如何利用相關工具,避免錯過網安法的細節,研討會重點圍繞應用和數據安全,包括:識別登入的用戶身份,保障電腦系統安全的方法;個人資料保護措施;保證數據保密性及完整性的方法;登陸用戶的存取控制;安全審計及記錄等。 名額有限,立即報名! 主題:澳門網絡安全法:網安法中容易被遺忘的細節(for end-user only)日期:2020 年 12 月 15 日(星期三)時間:3:00am – 4:00pm語言:廣東話(含英文術語)網上留位:https://bit.ly/3fIveZb
企業的管理層不單只人工高,就連他們的電郵帳戶亦特別值錢,事關黑客可以從中了解公司運作、客戶資訊,更可以用來「命令」下屬匯款,進行商業詐騙攻擊(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簡稱 BEC)。俄羅斯就有黑客在暗網上出售相關帳戶登入資料,包括CEO、CFO、公司主席、總裁等等,開價由 100 美元至 1,500 美元,都算收得平喎! BEC攻擊主要是透過假冒身份而獲取收件人的信任,用不同的藉口來騙取企業相關資訊或指示員工匯款,或打開惡意軟件等行為。其厲害之處,是可以借助上司的權威,令下屬不敢怠慢,務求盡快幫上司解決問題,例如即使對匯款指示有懷疑亦不敢求證。何解話 100 美元至 1,500 美元都算平?先來看看下列兩宗新聞。 1.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發表的 2020 年首季行動報告,就指出曾發生 153 宗商業電郵騙案,其中一宗更成功令公司員工將 1,800 萬港元匯出。 2. 去年 9…
在 COVID-19 的疫情下,網絡攻擊多如繁星,覷準遙距工作的弱點,承機侵襲由!由 PwC 舉辦的網絡研討會 HackaDay 2020: Cybersecurity Conference – Securing the basics,將會由網絡安全專家,深入講解最新的網絡安全趨勢,剖析企業應如何規劃網絡安全策略和應對新興網絡威脅等。在新常態的環境下,由端點的安全至雲端管理,一一從基本出發,做好保護,反思現時的措施有否不足或做得妥善之處,對抗網絡攻擊。 了解詳情:https://pwc.to/3mbQJnt 主題:HackaDay 2020: Cybersecurity Conference – Securing…
勒索軟件近期成為傳媒報導焦點,不過,黑客的攻擊手段又豈止一種?如果說勒索軟件是大茶飯,那麼偷用帳戶買點數卡就只算賺零錢。不過,Sophos最近阻止的一宗零錢個案,都睇得出黑客入侵公司網絡,還有更多支線任務。 睇過不少網絡攻擊事故,能否及早阻止黑客入侵,好視乎負責監管網絡活動的人的安全意識,就算安裝了SIEM (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 工具,如果安全專家看不出系統偵測的事件有異常,黑客一樣可以乘虛而入。而今次 Sophos Rapid Response Team 的一個系統管理者在協助客戶監管網絡連線時,就因為發現了該公司其中一些帳戶活動有可疑,突然出現重設帳戶密碼要求,而他並沒有重設密碼後就完事,而是深入追查該重設指示發出的原因,才能識破正有黑客入侵網絡,於是即時隔離被入侵的帳戶,將黑客掃出門外。 入侵事件發生原因,Sophos 專家認為跟 VPN 不設雙重因素驗證 (2FA) 有極大關係,黑客只須取得其中一個員工的帳戶密碼便能順利登入,然後搜尋該員工的電腦上網記錄,查看未有登出哪些帳戶,例如網購平台、電郵等,如網購平台已綑綁了信用卡,黑客便可直接用來購買點數卡;否則亦可查看有使用哪些帳戶,再以未登出的電郵帳戶接收重設密碼通知,奪取使用權。除了攻擊本機電腦,黑客還可透過遙距桌面協議 (RDP),進入其他員工的電腦重複上述動作,隨時山大斬埋有柴。…
就算不是專業球迷,相信都知曼聯自神級領隊費格遜退休之後,一直低沉, 功力再強如莫耶斯、雲高爾或摩連奴都未能引發紅魔本性,現任領隊蘇斯克查接手後,本季聯賽歐聯兩大皆空,球員暗裡質疑主帥領班能力,彼此貌合神離。就在動盪時刻,有黑客再加一腳,早前嘗試入侵曼聯電腦系統,官方發聲明表示:「曼聯確認轄下的電腦系統受到網絡攻擊,球會已即時作出應對,並和專家合作調查事件,會盡可能減少關閉電腦系統後的影響。當時電腦的防禦系統發現受到攻擊,隨即關閉受影響系統,以控制損失和保護數據資料。」聲明沒有透露攻擊手法,但在專家外援協助下,總算抵擋了襲擊,不讓黑客觸碰最寶貴的核心私隱資料。不過,球迷並沒放過揶揄球會的機會,網上留言嘲笑球隊球會貫徹防守漏洞的輸波問題,同時促請球隊管理層效法球會做法,請專業外援解決球隊問題。 黑客發動攻擊翌日,曼聯需在主場迎戰西布朗,幸好球會舉行賽事所需的電腦系統均受到保護,球賽才能如期舉行:「球會對外的網絡渠道沒有受到影響,包括官方網站和應用程式均如常運作,而目前我們尚不清楚球迷和客戶相關的個人資料外洩。不過我們相信奧脫福比賽需要用到的系統仍然安全,對西布朗的賽事將會繼續進行。」 隨著企業擁有更多個人資訊,黑客攻擊對象亦由金融機構等蔓延至體育會,希望借受害者的知名度揚名。曼聯當然不是首個被黑客鎖定的大球會,Information Security Forum 資深分析員 Daniel Norman 提到,黑客視攻擊球會為遊戲,希望藉此成名,所以球迷越多的大球會越危險。今年 2 月 ,西甲班霸巴塞就在歐聯 16 強之際,其 Twitter 帳戶 @FCBarcelona 遭黑客騎劫,不停呼籲球會重新招攬巴西國腳尼馬入陣。黑客組織 OurMine…
企業的系統應用複雜性日增,被入侵機會亦大增,單是管理網絡安全系統本身也有不少難題,尤其是銀行、金融及保險界別的企業,要符合監管機構的合規要求,對網絡安全更不敢鬆懈。部分企業近年引入安全資訊和事件管理(Security Information Event Management, SIEM)方案應對有關問題,SIEM 會蒐集大量網絡和 IT 訊息,即時分析後,向企業保安營運中心(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 SOC)發出警報並解決危機,不過傳統 SIEM 會將所有警報列出,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來處理,新一代 ASOC(Automated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加入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技術,可以將需要即時處理的警報優先列出,而且以 ASOC 即服務(ASOC-as-a-Service)的形式推出,企業能因應自身需求採購合適方案,迎合業務發展。 傳統…
好多香港人用的 WhatsApp 有新功能,之前開始供部分用家測試的訊息自毁功能,現在已開放讓所有用家使用。不過,建議大家熟讀六大使用條款,否則訊息將不會在 7 天後消失,絕對無保密功能可言。 不少即時通訊軟件已經有訊息限時毁滅功能,而 WhatsApp 為了留住用家,早於今年三月已推出 Android 試用版。公開版現正陸續推出,無論是個人或群組都可使用。啟動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對話版面點選對方或群組名稱便能進入設定畫面,再點選限時訊息功能便可啟動。留意這項功能只有開或關兩個選項,不設時間選擇,所以所有訊息將需 7 天才會消失。而使用限時訊息前,用家必須了解當中存在很多變數…… 群組只得管理員可啟用,否則訊息不會消失即使已啟動限時訊息,如接收者啟動了作業系統的訊息預覽功能,而在 7 天內又未有打開該訊息,則訊息內容仍會被保留在接收者的訊息預覽內如回覆時引用了訊息,該訊息有可能在7天後繼續存在當訊息被轉發至其他沒有啟用限時訊息的個人或群組對話,該訊息將不會消失當圖片、檔案或影像被發送至啟動了自動下載功能的用家,該檔案將會繼續保留在接收者的手機內 由於限制甚多,所以如不確定使用規則,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隨便使用,或只抱著「總好過無」的心態,否則到時後悔就太遲。 資料來源:https://bit.ly/3nRzCYm、https://bit.ly/3nRRpyE
當屋企內存在愈來愈多智能裝備,被不法份子暗中監測的風險就愈來愈高。早前已有很多潛在風險案例,包括智能喇叭、Webcam、智能電視等等。最近研究又發現,不少港人愛用的小米吸塵機械人RoboRock一樣可以變身偷聽器,關鍵竟然是機身的光學雷射(Lidar)裝置! 小米吸塵機械人身上的光學雷射裝置,原本應用於測量空間的大小及偵測前方有否障礙物,實際上應該跟聲音無關?不過,它卻可以透過接收反射光束,進而分析與物件之間的距離、物料,以及物件表面的振動變化,所以只要光學雷射裝置能持續向同一點收集數據,便能計算出令物件振動的音頻,再還原成為聲音。以為好高科技?原來在20世紀中期的冷戰(Cold War)期間,以被情報部門應用於偷聽技術,而當時光學雷射裝置是靠著記錄房間內玻璃窗戶的振動而偷聽。 光學雷射科技發展急速,過往達軍用級別的識別技術,近年已大量應用於不同民用產品,而由University of Maryland及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就嘗試利用附有光學電射裝置的小米吸塵機械人,還原上述的竊聽技術。團隊今次不只分析玻璃面反射,更收集了紙、塑膠袋、衣料等家居經常出現物品的反射數據,結果顯示還原準確度高達90%。研究團隊更指透過分析聲音,可描繪出發聲人的性別、政治取態等個人圖譜,那就可以進行更有指向性的竊聽行動。 不過,研究團隊澄清今次測試純屬學術研究,叫小米吸塵機械人用家不用恐慌,因為要達成竊聽必須滿足多項條件。首先是要成功入侵並安裝惡意軟件控制機械人,因為如機械人不停轉動,便無法讓雷射集中投放在同一位置,收集回來的數據便無法還原為有意義的聲音。要阻止這種竊聽行動,研究團隊建議生產商除了要做好網絡安全工作,亦可考慮當機械人停止轉動時,可將光學雷射組件關上,這樣就能防止相關竊聽行動發生。 資料來源:https://zd.net/3pNUu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