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HTML (92)

    釣魚電郵大家都有收過,而最近網絡安全公司 Sophos 收到的一封垃圾電郵就頗有趣,因為黑客試圖令收件人相信自己管理的社交平台違反版權守則,並恫嚇會在時限後停止帳戶,迫使帳戶管理人於虛假社交平台登入帳戶。安全專家指黑客在電郵及虛假網站上做足功夫,一心急就會上當。 Sophos 安全專家在博客上提到間中會收到來自社交平台的電郵,指有用戶投訴其專頁使用了違反版權的素材,須管理人親自解釋。專家相信投訴事件非常普遍,所以就令黑客有機可乘,發出偽造電郵令帳戶管理人信以為真,心急點擊電郵內的連結登入帳戶了解詳情及解釋。文章中提及,Sophos 在最近真的收到這類恫嚇信,不過作為網絡安全專家又怎會如此容易受騙?專家指由於他檢查了發信人的電郵地址並非來自 Facebook server,而且英文文法差,即時已確認是釣魚電郵。不過,專家再深入研究電郵內容,發現黑客也在多方面下苦功,提升電郵的可信度。 首先電郵內有一個「Continue」字眼的超連結,如以滑鼠浮標移至上面,的確會顯示連結是指向Facebook網站;原來黑客只是登記了一個專頁,並將版面偽裝成 Facebook 的申訴版權頁面,令社交平台帳戶人信以為真,於是點擊頁面上的https://facebook.com/copyright/xxxxx超連結。造假第二步是這條超連結卻使用了常用的 HTML 編碼欺詐手法,顯示出來的超連結卻與實際指向的網站不符。造假第三招是雖然該版面都有取得 HTTPS 認證,但專家指出該認證只是早幾天前才發出,可合理懷疑其造假成份。一旦管理人被以假亂真,便會直接輸入帳戶登入資料,甚至進一步輸入 2FA 雙重因素驗證碼,最終便會被黑客奪去帳戶。 由於黑客造假都夠專業,所以專家勸籲大家在收到電郵時,一定要多方面確認信件真偽,例如要詳細檢查發信人地址、將浮標指向電郵內的超連結,預覽與目標網址是否一致。另外,他警告即時導向網址屬於官方網址,從上例也可見未必一定為官方所開設,所以如果要登入帳戶,最穩陣還是親手於網址列輸入官網,再登入個人版面查看有否相關內容或訊息,就可減少被騙風險。 資料來源:https://bit.ly/2HKQjF6

    一般企業所認知的數碼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可能還停留在採用各種遙距工作工具、雲端應用服務上。新科技固然重要,但如服務供應商沒有充分了解客戶的營運目標,便無法協助客戶成功轉型,回應客戶的需要及拓展業務。早前 ICT 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 )及雲端數據管理備份解決方案供應商 Veeam 便舉辦網上研討會,邀請在今次疫情中成功數碼轉型的企業 Mainetti,分享靠防疫裝備轉型的故事,並在全體員工及服務供應商的支援下,快速而安全地開展新的個人健康用品戰線。 適當科技提升轉型效率 Veeam 早前發表一份 Data Protection Report,合共訪問超過 1,500 間企業,其中一個環節提及數碼轉型的重要性,有 51% 受訪者認為是改變客戶服務。Veeam 香港及台灣高級總監…

    不少人都喜歡用網上設計平台 Canva 來製圖,成品製作過程方便而出品又精美,但是黑客竟然利用 Canva 分享功能,藉以加入釣魚網頁登陸頁面。Canva 允許用家建立 URL,將設計向朋友或同事共享檔案,加入在平台中協作設計,對方只要點擊連結,就會看到整個設計頁面。 而正正就是 Canva 這個功能讓黑客有機可乘!網絡安全公司 Confense 最近公布一份報告指 Canva 面對的威脅因素愈來愈大,指透過 Canva 創建的 HTML 登陸頁面,被利用作將受害者重新導向至虛假登入頁面。報告以一封假裝是 SharePoint eFax…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由於不能離開香港到其他地方出差或開會,除了每天在公司開視像會議開到頭暈之外,還收到不少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商業伙伴的咨詢。他們關心美國政府主動取消《香港關係法》後,美國政府會不會對高科技產品實行禁運,從而不能在香港安裝使用有關產品? 本人從事 IT 行業 30 多年,入口無數高科技產品,近 20 年專注高科技產品的業務, 如 HSM、加密軟件、PKI 軟件硬件、Finger Print 讀卡器等等產品,差不多每個星期都同工業貿易署打交道,或可憑自身經驗爲大家提供些參考。 高科技產品=戰略性產品?? 何謂高科技產品?香港工業貿易署是沒有高科技產品清單的,但通常指來自美國的電子及電訊產品,或稱為戰略性產品 (Strategic Product),當中含有高新科技如集成電路、 加密技術、平行計算的硬件和軟件,包括電子遊戲機如 Sony Play…

    見到手機系統更新提示,諗都唔諗就即刻跟住裝嘅人,都好難唔話你蠢,因為有經驗嘅人都知隨時會「跟車太貼」,新版本反而會有新嘅 bug,睇埋坊間實測先更新都未遲,而家仲多個理由添。網路安全公司 Threat Fabric 就發現,新型木馬病毒 BlackRock 會扮成 Android 系統更新通知,呃用家啟動程式然後入侵手機,最嚴重可以令手機入面多達 337 款 App 嘅資料外洩,當中包括 Gmail 、 Facebook 、 Instagram,甚至好多都係銀行 App 。…

    快速充電(fast-charging)技術已經係新推出電子產品嘅必備功能,事關可以喺極短時間內補充足夠電力,大頭蝦就唔使每次出門口時先為手機、手表無電而沮喪。不過,內地網絡安全專家發現,一種叫做 BadPower 嘅技術,就可以利用快叉功能令電子產品著火,好得人驚! 所謂快速充電技術,其實係透過充電器內嘅智能晶片,偵測接駁嘅裝置有無支援快叉功能,如果有就會調整輸出電壓,由一般嘅 5V 推高至 12V 或 20V,令裝置可以快速補充部分電力。不過,日前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XuanWu Lab)就發表報告,證實可以透過 BadPower 技術,無聲無息修改充電器嘅韌體,之後即使接駁嘅電子裝置唔支援快叉功能,都會強行加壓,研究員仲成功示範令電子裝置過熱出煙,絕對唔講得笑。至於攻擊嘅方法,係首先入侵手機、平板或手提電腦安裝惡意程式,當呢啲裝置同充電器接駁時就可以改變充電器內嘅韌體。 為咗顯示呢種攻擊嘅嚴重性,研究員特登喺市面搵咗 35 款支援快叉功能嘅產品返嚟,發現當中 18 個存在可被利用嘅漏洞。研究員話雖然呢啲漏洞都可以通過修補充電器韌體而堵塞,但可惜嘅係,其中 18 款充電器並唔支援韌體更新服務,至於係邊啲廠商受影響呢?今次報告就無開名,建議大家唔好亂咁將一啲唔支援快速嘅電子裝置接駁充電器,同埋充電時唔好離開視線範圍喇。 資料來源:https://bit.ly/2OJSglC…

    到底網絡安全專才有多渴市?先跟大家分享一些數據。根據去年網絡安全機構 ISC2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65%企業或機構缺乏網絡安全專才。報告同時估計,大約需要 407 萬個網絡安全專才,才可以滿足全球企業或機構的需求,但實際上現時只得 280 萬個,反映專才嚴重不足。另一份 IT 行業薪酬調查報告亦顯示,香港的網絡安全專才收入相對較同行高外,亦預期每年可有 30% 增幅,相當有「錢」途。 無盡警報拖垮網絡安全 由此可見,企業或機構管理者正身陷極大窘境,既難以聘請足夠的專才處理網絡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亦擔心員工被挖角,導致網絡安全系統無人管理。事實上,企業高薪聘請網絡安全專才,原本是為了制定更完善的安全政策、定期審核安全架構的合規性等高層次工作,偏偏卻被繁瑣的日常工作所誤,例如一大堆由網絡安全系統發出的警報要處理,需要評估有否誤報、事件嚴重性、調查網絡攻擊手法、影響範圍、選擇處理問題的系統、上報處理建議並等待審批⋯⋯特別是現時不少企業採用混合雲架構,每天從公司內部、網絡、雲端應用匯集的數據極為龐大,警報數量同時大增,不單霸佔網絡安全專才大部分工作時間,令他們無暇進行更重要的工作,有報告更估計,50%安全威脅更會因此而遭忽視,令企業被攻擊的風險大增。 處理事件因人而異 面對著複雜的企業架構及龐大的數據流量,傳統的防毒軟件,或安全資訊及事件管理系統(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 SIEM)已不足以解決問題,因為 SIEM…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雖然有緩和跡象,為保障員工安全,大部分企業繼續彈性安排員工在家工作,或將團隊分為 A、B Team 輪流上班,而會議大都改爲視訊進行。這些安排亦間接加速了企業工作流程的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例如有相關視訊程式的用戶數量就在一星期內錄得 25% 升幅¹。不過,讓員工帶手提電腦回家遙距工作(Remote work),等於離開公司的網絡防護罩,暴露於高風險網絡環境。再加上有網絡罪犯正恣意利用大眾對新型冠狀病毒資訊的需求,以不同手法包括假冒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濫發電郵、假疫情追蹤地圖、爭相登記擬似「新型冠狀病毒」的域名,發送惡意釣魚電郵。形勢之危急,香港及全球企業都難以倖免。企業亦可於即日起至 2020 年 10 月 31 日下午 6 時前申請創新科技署推出的「遙距營商計劃」(D-Biz)²,以獲資助採用科技方案加强網絡安全,確保在疫情期間繼續安全營運。 輕率啟動 遙距工作陷阱重重 在啟動遙距工作模式前,企業或網絡管理者必須充分考慮網絡安全元素,當中包括以下幾點。 數據無加密:在公司內部網絡工作,可依賴防火牆阻擋外界攻擊。如遙距工作沒有採用虛擬私人網絡(Virtual…

    https://www.youtube.com/embed/w2XGqOsUVUQ?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好多人都話要數碼轉型,不過一係就只將啲架生數碼化,一係就只將啲資料數碼化,而其實最完美嘅應該係硬件與軟件一齊革新。科技界巨擘 Splunk 與地上最強跑車廠牌之一保時捷(Porsche)合作,正正係軟件與硬件高手嘅最強組合,利用數據及機器學習,配合精湛造車工藝,打造出全新概念駕駛系統,實踐 Data to Everything 理念,示範數碼真・轉・型! Porsche 早前推出首個全電動量產車款 Taycan,又四門又高性能又環保又有型有款,瞬間震撼車壇,成為熱話,而貴為地上最強跑車廠牌之一,就唔淨止砌部高性能跑車賣就算。Porsche 更關注用戶體驗,講究 luxury mobility,响 Taycan 背後,Porsche 找來 Splunk 幫手,創建緊一套全新概念嘅駕駛系統:由生產全電動車、充電站,到客戶服務、智能駕駛系統到充電系統支援等,硬件到軟件,照顧嘅係整個用戶體驗。最厲害嘅,就係 Pors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