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黑客趁機出動,攻擊一眾實施遙距工作的公司,網絡安全人員疲於奔命維護公司系統安全。有專業人士就提醒企業,應關注網安人員職業倦怠的問題,在確保網絡安全的同時應照顧他們的心理健康。從事網絡安全工作甚具挑戰性,但對於網絡安全專業人員來說,保持健康的工作及生活平衡亦相當重要,以避免精疲力竭。 安全人員的需求在疫情下大增,不同規模的企業都依靠網絡安全團隊,保護用戶和組織免受網絡釣魚、惡意軟件、勒索軟件和其他網絡威脅的侵害。保護網絡避免數據洩露和網絡犯罪分子的入侵相當棘手,但在過去 18 個月內事情變得更加艱難,因為許多網絡安全團隊需要適應遙距工作的實施,而用戶要安全規避線上的威脅就更難。 而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網絡安全人員在家工作的時候,難以將工作與家庭生活劃界區分。在家工作令加班的情況變得普遍,沒有離開辦公狀態。研究亦發現,網絡安全範疇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不斷增加,令他們處於高壓的工作環境。雖然許多安全專業人士認為,這些額外的工作時間,對於保護企業免受攻擊來是必要的,但或許令他們犧牲自己健康作為代價。 Malwarebytes 的 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 John Donovan 向 ZDNet 表示,雖然安全團隊中有一些人能將事情處理好,但即便如此,他們也要記得休息以應對壓力。為了推動建議,人力資源團隊或高級管理人員需要鼓勵員工休息,並確保他們的工作時間不會過長。Donovan 提醒,這不僅是為了網絡安全培訓和意識,還要確保人們能照顧好他們的心理健康,確保人們有充分休息,在休假時,是真正的休假。 小型工作調整或能為安全人員提供幫助,例如對於遙距工作的員工,在行事曆中標記假期、休息時間和午餐時間或會有作用,而實際地發出警報,提醒他們應該離開屏幕一會也有效用。這些措施可以幫助員工更好地分配工作時間和個人時間,不僅有利於網絡安全人員的心理健康,如果他們確實需要對網絡安全事件做出回應,充分地休息並在一個良好的工作地方也會有幫助,因為如果發生重大事故時,人員感到壓力爆煲,應對上就只會更感困難。 資料來源:https://zd.net/3A4b70V
Search Results: Https (2024)
安全意識培訓真係有用㗎!根據 IT 安全公司 F-Secure 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有1/3由員工舉報的可疑電郵,的確內藏惡意行為,例如包含虛假網站連結、帶有惡意功能的附件。萬一有惡意電郵可以繞過防護系統進入收件箱,員工就是一條重要的防線,所以老闆們一定要做好培訓工作呀! 不少調查顯示,九成企業入侵事件是通過釣魚電郵達成,例如員工誤信電郵內容打開帶有病毒的附件,又或被引導至虛假網頁然後輸入公司帳戶資料,另外亦有員工墮入商業電郵詐騙 (BEC) 陷阱,將鉅款匯入犯罪集團的銀行帳戶,令公司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而 F-Secure 最新發表的報告,便著眼於員工舉報可疑電郵的準確度。 研究團隊一共分析了 20 萬封由企業員工於今年上半年舉報的可疑電郵,結果確認 33% 電郵的確帶有惡意行為。最多員工認為電郵有可疑的原因,有 60% 認為當中含有可疑的連結,其次為電郵由可疑或不明人士發送,其他如電郵內有可疑附件或疑似垃圾訊息,都是員工決定舉報的主要元素。另外,研究員又指出,如有「Warning」、「Your funds has」或「Message is…
Microsoft 剛釋出一項針對 Office 漏洞的緩解方法,稱黑客可向目標用家發送一個特製 Office 文件,引誘對方打開然後利用該漏洞,將惡意軟件下載至電腦設備。由於現時未有更新檔案提供,企業 IT 部門必須手動堵塞漏洞。 今次 Microsoft Office 漏洞由多個安全專家共同發現,其中一個屬於威脅監測公司 EXPMON 的專家 Haifei Li 指出,由於他偵測到有黑客嘗試利用一個高精密的零日漏洞嘗試攻 Microsoft Office 用家,才會發現相關漏洞。該項被標籤為…
Bleeping Computer 報道,勒索軟件組織 REvil 用於操作勒索軟件的暗網伺服器,在關閉近兩個月後,突然重新啟動,暫時未知該組織是「回歸」,抑或是執法部門正打開該伺服器。 今年 7 月 2 日,開發網路、系統與資訊科技基礎設施託管軟體的Kaseya,其 Kaseya VSA 遠程監控和管理平台被發現遭 REvil 勒索軟件攻擊者攻擊,並針對多個託管服務提供商 (MSP) 及其客戶發起供應鏈攻擊,REvil 利用系統中的零日漏洞,對大約 60 間託管服務提供商…
隨物聯網、雲端運算、新DevOps流程應運而生,既迎來新機遇,亦減低了可見度形成新漏洞,黑客不再只局限於惡意軟件、供應鏈威脅及內部攻擊。為更有效對抗日新月異的威脅,有行業分析師指出採用新興的網絡偵測與回應(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NDR),是企業保障資安的首要任務。 企業想從網絡流量發現異常及加以反應,以往可能需要多種系統,但現今只需採用NDR,即可在單一系統中綜覽網絡上的威脅態勢。所謂NDR,即利用即時側錄或截取的網絡流量,透過機器學習或人工智能機制,加以解析流量的中繼資料(Metadata),從而尋找異常行為。此類新興防護措施,與近年較多企業偏重的EDR(Endpoint Detection and Response)概念相同,同樣要達致「偵測」與「回應」,不過EDR是透過端點的層面下手,NDR則是透過網絡流量。 Arista與SiS攜手合作,為發展NDR 揭開新一頁 因應現代IT環境不斷演變,並非每個異常活動都是惡意,亦並非每個惡意活動都是異常,系統必須具備區分好壞的能力。以「工作如人腦」為賣點的Arista Awake Security與SiS攜手合作,為發展NDR 揭開新一頁,僅在幾秒內即能完成「偵測」及「回應」。Awake Security的NDR系統有如人類思維,利用感官及認知識別危機並做出反應,分析涵蓋「新網絡」,包括數據中心、校園、物聯網、IoT以及雲端工作負載網絡和SaaS應用,解析超過3000個網絡通訊協定(Protocols)並處理第2層到第7層數據。 系統由全球首創的私隱意識安全決策「Ava」支援,結合幾種不同人工智能技術,數據基礎設施比其他現代安全系統能截取、處理和儲存多100倍實時數據,在網絡安全、分散式運算等領域更擁有超過100項美國專利。 獨立機構Tolly Group早前曾測試5種攻擊場景,均是NDR需要應付的主要問題,包括偵測物聯網威脅、數據盜竊和外洩、內部威脅及認證竊取,結果Awake Security能識別所有攻擊場面,惟同類型產品不但只能識別2種,更產生逾50個無效警報,遠比Awake Security僅1個為多。對企業而言,產生過多警報百害而無一利,Awake…
有網上犯罪組織開發出一款專門利用 GPU 執行攻擊的入侵工具,聲稱可避過防毒工具偵測,更成功售予其他犯罪組織使用。不過,這項「破天荒」發明被踢爆原來早於六年前誕生,到底邊個講大話? 上月初,有犯罪組織於地下討論區發文,指現正出售一款可避過防毒軟件偵測、專門利用受害電腦圖像記憶晶片的暫存記憶體內遙距執行程式的惡意軟件,該軟件只可用於 Windows 作業系統,並且已成功於 Intel UHD 620、630 晶片、Radeon RX 5700 及 GeForce GTX 740M 及 1650 等圖像卡上進行實驗,並呼籲有興趣用戶透過 Telegram…
有調查指,全球每 11 秒便有機構受勒索軟件攻擊,平均勒索金額高達 200 萬美金,導致企業平均 downtime 23 日。有駭客甚至針對 backup 及雲端數據展開攻擊,即使有備份都恢復不到數據。 針對一般企業應對駭客攻擊的不足之處,數據保護領域先驅 Veritas 香港及澳門總經理 Willie Hung 表示,由於企業儲存的數據資料愈來愈多,儲存於 premises、cloud 甚至 edge server,因此被駭客攻擊的…
黑客無孔不入,招數亦愈來愈高明,究竟本地企業能否招架得住呢?電郵安全公司 Green Radar日前發表本港首份電郵威脅指數報告,與坊間以全球數據作為基礎的報告不同,Green Radar 半年前籌劃一份針對香港電郵威脅狀況的報告,當中的數據以Green Radar 的 電郵安全監控中心 (SOC) 每日收數以百萬封電郵配合 AI 分析數據,從而得出指數(相關報道:https://bit.ly/3kjSK1a)。 GR 的電郵威脅指數 Green Radar Email Threat Index(GRETI)集中分析釣魚電郵(Phishing Email)、商務電郵詐騙(BEC)及惡意軟件(Malware)的攻擊,Green…
P2P 殭屍網絡 Mozi 兩年前曾引起廣泛關注,即使其開發者據稱已被捕,但 Mozi 殭屍網絡仍持續蔓延,其影響性仍存在。Mozi 於 2019 年尾被 360 Netlab 發現,在此後的兩年已從一個小規模發展成為一個殭屍網絡,被形容「佔物聯網流量高峰期極高比例」。據 Netlab 表示,Mozi 已佔領超過 150 萬個受感染節點,當中大部分(830,000 個)來自中國。 Mozi 是一個使用…
美國網絡及基礎設施安全機構 (CISA) 發出非常危險行為注意目錄,呼籲企業或機構必須特別提防及避免讓員工犯錯,今次小編就帶大家一齊睇睇,當中有邊幾個項目要盡快達標。 近年勒索軟件事故頻頻發生,特別是美國企業及機構就經常受到攻擊。雖然近來勒索軟件集團的氣焰稍為放緩,不過美國的 CISA 未有放下戒心,反而全速製作一份高風險行為手冊,讓企業或機構能按著手冊內的重點,重新審視現時採用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夠,以減少美國企業或機構遭受攻擊的機會。當中有三項行為被列為超高風險: 單因素驗證:即在登入帳戶時,IT 系統只要求員工使用其用戶名稱及對應密碼登入。由於大部分人為了貪方便,都傾向採甪簡單的密碼組合及與其他帳戶共用同一密碼,因此只要黑客使用暴力破解 (bruteforce) 便能輕易入侵;而後者亦容易因員工其中一個帳戶登入資料被外洩,繼而引發公司帳戶被入侵。研究發現,如採用多重因素驗證 (multi-factors authentication) 已可阻止 99% 帳戶入侵事件,因此企業或機構應盡快採用。 弱密碼:基本上比起採用單因素驗證更高風險,因為員工如自設的密碼夠強,例如採用無意義的英文字串,加插大小楷及數字符號,黑客要暴力破解也不容易。但如員工採用 password、12345678 或偶像英文名作為密碼,黑客便能瞬間破解。解決辦法是鼓勵企業採用多重因素驗證之餘,可讓員工使用密碼管理器,這樣員工才不會因要記住複雜密碼而頭痛,亦可令他們更易接受為每個帳戶採用不同密碼。 過期軟硬件:又一嚴重危險行為,如企業所使用的軟硬件已停止生產,而製造商或開發商亦停止繼續為產品提供支援,屆時如被發現安全漏洞,企業也不會得到任何保護,而黑客便可利用漏洞大舉入侵。企業應盡早做好升級準備方案,如已知悉產品將被停止支援,便應即時跟進。 資料來源:https://zd.net/3jDVv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