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IA (525)

    勒索軟件肆虐全球,著名的有 WannaCry、NotPetya、Locky、LeakerLocker 等,而 PyLocky 主要於歐洲肆虐,重災區為法國,不過 PyLocky 有英、法、韓及意大利版本,顯示此勒索軟件亦針對不同語系受害者。 透過垃圾電郵散播,能避過沙盒偵測 PyLocky 於去年發現,屬變種 Locky 勒索軟件,散播途徑主要透過垃圾電郵及釣魚電郵,誘騙受害者開始連結,觸發惡意程式。PyLocky 會進入睡眠狀態 999.999 秒或 11 日半(如受害系統記憶容量只餘 4GB 以下),以避過沙盒偵測。PyLocky 以…

    「Hacker 不一定要穿 hoodie,不一定在漆黑中、電腦前不停打 code 的。」卡片上職位是 Senior Associate,其實就是 Ethical Hacker,Monie Sum 專程化個靚妝再襯條裙來做訪問,希望一洗大眾印象,包括自己親朋。「我也解釋了很多次,但總有家人及朋友不太明白甚麼是 Ethical Hacker。」大眾聽見「黑客/Hacker」聞風喪膽,而其實呢,Ethical Hacker 是專業人仕,PwC 就有幾十個,可以在中環 Big Four 會計師樓返工,團隊三份一是女生,更率先享受「靈活工作」計劃,彈性工作時間、衣著、地點,加上市場求才若渴,絕對是職場新貴。 「成黑之路」從「多手」開始…

    12 歲的黑客小天才 黑客界鼻祖 Kevin Mitnick,充滿爭議性的傳奇人物,看完他的經歷,會發覺「第一黑客」稱號,當之無愧。有人形容 Kevin 的上半生猶如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的男主角 Frank Abagnale。Kevin 於 1963 年生於美國加洲的一個猶太家庭,小時候已發揮黑客本色:12 歲時,利用Social Engineering 及 Dumpster…

    Splunk 令人著迷之處是其前瞻力,因此,每年的 Splunk Forum 不只是一次 Splunk 的動向或產品報告,更是一次業界未來報告。Splunk 近年收購了不同技術如 VictorOps(DevOps)、Phantom(Security Orchestration)等,加上 Machine Learning、Cloud 等技術,令 Splunk 於各範疇上進一步強化,今年的 Splunk Forum 就展示了這些技術如何完美地融合。 由 Detective…

    相信大家都收過欺詐電話,要用電話呃人,要花時間與對方溝通,但現今生活節奏急速,很多人都會 cut 你線,要成功得手,絕對唔容易。欺詐電郵就唔同,騙徒首先會對目標人物的背景有所掌握,也會精心製作電郵內容,並以冒充的身份把電郵發出,一般用戶收到這些電郵,都難以判斷真假。 傳統安全方案束手無策 事實上,電郵仍然是現今最大安全攻擊途徑。原因很簡單,發動攻擊成本不大,因為你是不能拒絕攻擊者發送電郵給你。況且傳統的電郵安全方案也好一段時間沒有技術革新,依然側重於防病毒、防垃圾電郵等功能,把懷疑有問題的 Email 隔離就了當。面對更新型的欺詐電郵攻擊,傳統的電郵安全方案缺乏技術及能力處理,可以說是有點手束手無策。 BEC 個案平均損失近百萬港元 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BEC)是近年出現的名詞,指利用欺詐電郵手法(或附有網絡釣魚攻擊)的新型威脅。 BEC攻擊者大多數會冒充公司外國供應商、老闆、公司高層、公司員工、公司律師(會計師)等… 欺詐目標大多數是公司的財務或高級管理人員,最終目的是以不同的藉口要求匯款,令公司蒙受重大金錢損失。據統計,每個案平均損失近百萬港元,這絕對是大茶飯。 期待最新技術杜絕 BEC BEC 之所以難以防止,因為它利用大眾的疏於防範的心理,讓受害者掉入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陷阱。在今天高度透明的商業社會,要找出財務部門(或公司高層)的電郵地址並非難事,這也意味著一個一個精心炮製的欺詐,隨時可以用電郵發動。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網絡安全環境中,我們總不能單單每日叫員工提高安全意識。新一代的電郵安全系統,終於包含了BEC 防護功能,期待最新技術能把這類超級大殺傷力的欺詐電郵威脅徹底清除。

    一般大眾對 Big Four 印象都是專責會計、審計、稅務,而其實 Big Four 業務範圍早已涉足一切企業管理服務,包括 IT Security。PWC 為其中表表者,而且於此範疇有豐富經驗及技術支援,最近不單舉辦 Hackday 比賽,最新研發產品有 Hackbot,不得了。 從審計到資安 「傳統上,PWC 的業務是審計,所以會見到客戶業務的各種問題,因此衍生了不同範疇的顧問服務,包括網絡安全方面的服務。」Samuel 於 Big Four 行頭有二十多年經驗,正是從審計變成資安專家嘅活生生例子。「審計工作其實不只看財務數字,還要看…

    不好意思,近日 Neo 有喜,潛了水。致歉! 如果眼睛稱為靈魂之窗,臉就是…玻璃幕牆?你的臉本身是一堆物質,但同時反映你的心靈活動。此外,你的臉亦是你的社會存在(Social Identity),所謂認人,其實是認臉,返工亦要睇老闆面色做人。可見,一張臉,是物理世界、心靈世界及人倫世界的交滙點。 我們的臉,可被掃描於政府數據庫之中:不難,現今技術已做到,外遊過關時一定試過。這帶來更好的保安,及加快過關速率。當然會有誤認,但基本上已越來越準。商用也有,刷臉支付、刷臉提款、刷臉進站都有了,所以也出現了「刷臉概念股」:臉與股真的貼在一起了。 但在「一臉通行」的時代,誰真正擁有我的臉呢?明星所關心的肖像權,現在也應該是大家的關心。按理,肖像被他人使用,應該得到肖像權擁有人的同意。坦白講,我日日周街去,咁多攝錄機,我點知我的尊容有沒有被人盜用?Neo曾試過上網搜臉(當然唔用我自己果塊),找到一堆網上照片,有男有女,都幾好笑。與打指摸不同,刷臉可以發生於不知不覺間,當然私隱是一大問題。另外,在我的肖像視頻上,現已可用 AI 改編,製造 Fake Speech,恐怖到笑。我又諗起,如果我塊臉有肖像權,咁我可唔可以放售權利?如果可以,咁我塊面不再屬於我,我早上唔剃鬚,影響肖像,係咪會畀人拉? (Neo按:基本上,我們現代人已經不能 Opt out 刷臉這個「權利」了,除非你用了 Burqa。果然是先知!)

    相信Windows老手多少都聽講過 CCleaner,呢款 Piriform 旗下嘅老牌系統清理軟件,免費又冇廣告,深受大家歡迎,全球有1.3億使用者!但自從 Piriform 被 Avast 收購後,CCleaner 新聞多多:去年9月被 hack 足一個月,227萬用戶受到影響;近期又被 BetaNews 編輯 Wayne Williams 撰文強烈攻擊,指 CCleaner 開始推送廣告,又綑綁 Avast 其它產本;最新版本仲被指出後台自動運行,收集用戶資料而唔畀用戶…

    在我的朋友圈之中,有很多不同界別的人,當中不乏律師、會計師、醫生、金融業等專業人士。有時在閒談中,這些專業人士總是有點羨慕我們 IT 這個行業。 何解?他們感覺:IT 沒有他們的傳統行業那麼沉悶和壟斷,創意比較多,發展空間也比較大。看看全球高增長的新興企業中,大多數是跟 IT 有關的。原來做 IT 都咁令人嚮往,都有點飄飄然的自豪感。 所謂:城外的人想進城,城內的人想出城,有些 IT 界的朋友們,倒是對另有看法。大體上,都是說 IT 行業沒什麼專業認證、沒有保障、行業變化快、每天總是要追上新的科技、停不了的學習等。我有些 IT 朋友甚至不鼓勵子女投身 IT 行業,也可能是做果行厭果行啩。 早 20…

    能夠連續多年獲 Microsoft 欽點為 Best Cloud Partner,KBQuest 絕對是行內數一數二的雲端專家。原來 Cloud 崛起背後的故事源自一場大風暴,且看 Eric Moy 講講如何風雲驟變。 「縮數」變「異數」 要講雲,先講風。08、09 年打了一場風,叫金融風暴、金融危機。「08、09 年金融危機,大企業削減開支,Data Center 冇生意做。不過巨頭如 Microsoft、Amazon 等有大量資源,於是想到一個辦法:分期付款,推出按量、按月收費。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