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Mac (155)

    一講起 Splunk,大家的印象可能是一間提供日誌收集 (Log Collection) 和 SIEM 解決方案的公司。一路以來由安領科技舉辦的「安領科技盃」七人足球賽將於明天正式開波喇! 為了增加比賽趣味性,大會今年聯同SIEM 解決方案龍頭 – Splunk為大家提供每場球賽數據分析。 6大重點數據收集 Splunk 具備極大彈性的精彩的圖表,能讓數據作出多元化的可視化分析,讓安領足球盃的球員數據,能以更清今屆「安領科技盃」總共由12隊球隊進行21場賽事。大會將於每場比賽收集重點數據,包括:控球率 (Possession)﹑射門次數 (Shots) ﹑中框率 (On Target Ratio) ﹑角球數字 (Corner Kicks) ﹑成功攔截次數 (Tackles)…

    IT 人才華揚溢,工作上經常「一腳踢」,為公司解決問題。若然 IT 人走到足球場上,又會「踢」出什麼呢? 網絡保安公司安領科技(edvance)為團結 IT 業界,提升同業之間凝聚力,去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安領科技盃」七人足球賽,以足球會友,在球場內、外提供更多交流和合作機會。 疫情下,要舉辦有規摸的足球賽並不容易,但去屆有賴主辦方及各球隊積極配合及參與,令這項盃賽能順利安排舉行,一方面為同行「打打氣」,又可以讓大家透過競技運動強身健體。雖然球賽屬友誼賽性質,但各隊都拼盡全力,施展渾身解數,最終由 HKBN(香港寬頻)勇奪冠軍。上屆 15 場賽事共錄得 87 個入球,球員絕無欺場,球迷大飽眼福。 參賽隊伍由 8 隊增至 12 隊 主辦方歷史性舉辦「安領科技盃2020」,賽事在業界獲得迴響,而「安領科技盃 2022」,亦定於…

    數碼時代下,企業應用雲技術已成為大趨勢。雲端應用及大數據科技公司 Splunk,舉辦了自疫情爆發約兩年以來,最大型的一次實體峰會,吸引過百名企業客戶參與,Splunk 及其合作夥伴代表,分享如何有效採用雲端技術的技巧及工具。Splunk 亞太區首席技術顧問 Dan Brassington 稱,數據將協助改變商業的未來,公司的使命是將數據轉化為行動,並消除兩者間的障礙。 是次 Splunk Cloud Summit Hong Kong 2021,於上周五(19日)在尖沙嘴凱悅酒店順利舉行。 峰會上,多名業界專家和代表,包括雲端服務供應商 AWS (Amazon Web Service,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Solutions Architect…

    企業經常面對各式各樣的網絡攻擊,因此對能快速回應,同時能應用在 hybrid 工作環境、保護「天上地下」雲端及 on premises的伺服器及系統的解決方案,自然是企業趨之若鶩渴望部署的「守護神」。由英國劍橋數學家創立、擁有領先全球 AI Learning 技術的網絡安全公司 Darktrace,提供精準 AI 分析,為每個客戶作獨立行為分析,持續學習使用行為,以數學計算揪出異常行為,幾秒內快速回應惡意攻擊,甚至能以單一平台,多防線保護企業客戶在雲上、SaaS 應用程式、end-point 裝置、on premise 等的資料的安全,為企業佈下全方位 AI 防護網。 可部署在不同裝置及環境 勒索軟件是其中一種最普遍的網絡攻擊手法,特徵是攻擊快速,能在數秒間將受害企業的資料加密,未作回應已整個伺服器遭黑客鎖上,令企業頭痛非常。Darktrace Country Manager (North Asia) Cyrus Tang 指,其他廠商的產品或只能提醒面臨攻擊,但該公司的 Autonomous Response Module 能偵測及自動嚮應作防禦,應對事故。即使是較複雜、針對跨國企業及跨平台的供應鏈攻擊,Darktrace 的 AI 防禦技術都能提供保護,部署在天上地下的平台。 另一個企業經常面對的攻擊是釣魚電郵,Cyrus 指現時全世界有 94% 的網絡攻擊來自釣魚電郵,而當中最可怕的是偽冒身份的電郵,黑客也會運用 AI 學習企業員工或客戶電郵來往的模式。他舉例指,有客人曾收要求改繳費戶口號碼,但由於過往溝通沒有提及銀行帳戶的行為,因此 Darktrace 的 AI 成功揪出異常之處。 能離線使用 隔離數據不經網絡 以前應對攻擊企業或會採用 Rule-based / Signature-based 解決方案,以攻擊的特徵作記認,依賴前人中招才有記錄並作偵測,但隨著攻擊變種加快,這些傳統技術便不足以應付。Cyrus 指 Darktrace 的 AI 技術,能有效偵測出第一次出現的Zero Day攻擊,攔截異常行為。不過 Cyrus 亦強調,Rule-based…

    企業將系統及數據搬上雲端已是常態,但當中的管理及分析、網絡及數據隱私安全,亦成為「系統搬家」的一大難題。市場上的雲端管理方案一般以「買斷」的形式出售,且產品功能單一;如若尋得解決方案,亦未必能聘用到適合的專業人才去管理;即使有人才,亦未能作24小時監察,無法將解決方案效益最大化。 有見及此,Resolve提供了 ASOC(ASOC-as-a-Service)方案,方案結合管理網絡安全的 FortiSIEM(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安全資訊和事件管理方案、控制應用程式及管理容器(Container)的 CWP(Cloud Workload Protection),並配合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商業影響分析系統,集三大功能加上 7/24 團隊,讓客戶可以一站式處理雲端的管理、安全及分析問題,一次過解決系統遷移的痛點,盡情享受使用雲端的好處。 ASOC Overview Resolve 的創辦人兼 Consultant Leo Wong 表示:「現在很多銀行及金融業都考慮將系統搬到雲端,但不知從何入手。我們的…

    假扮網絡公司或政府機構公共 Wi-Fi 熱點 SSID 名稱、等待受害者自動連線的詐騙手法,大家應該都聽唔少,而部分 Wi-Fi 產品供應商如 Apple、Google、Microsoft 都有對應方法,阻止裝置連接虛假 SSID。不過,新的 SSID Stripping 攻擊就利用裝置先睇到的隱形文字,成功繞過攔截機制,聽落都幾匪夷所思。 專門提供無線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 Aireye,早前在以色列科技學院研究員協助下,發現 Windows、macOS、Ubuntu、Android、iOS 等作業系統的電子設備,都有可能受到 SSID Stripping 攻擊。SSID…

    人工智能可取代大量人力工作,但與此同時好多人最驚 AI 連人力市場都一併取代。到底廣泛使用AI會否增加失業率,還是可以提高個人生產力?就要視乎雇主同僱員點樣應對這種變化。 軟件開發商 InRule 最新一項調查發現,隨著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應用愈趨普遍,近三分之二的企業決策者擔心工作不保。他們不僅擔心輸給機器人,同時亦憂慮人工智能可能存在數據分析缺陷或判斷錯誤,導致他們使用了錯誤的分析作決策,有可能被追究責任。研究員認為這種想法源自決策者對人工智能的誤會太深,他們仍以為人工智能必須由數據科學家等專家才能駕馭,同時仍從取代人類勞動力去評估AI的「危險性」,因此打從心底對AI存有戒心。事實上,人工智能並不一定擔當淘汰人力的壞角,它可以幫助組織各級員工,提高他們的生產力。 SymphonyAI 的專家 Pradyut Shah 說,當企業或組織決定引入人工智能時,它不可能一開始便懂得自己要做什麼事,反而須由人去教懂它。這方面數據科學家將承擔大部分責任,但打後人工智能便會交由低級別員工管理,擔起重複性及無聊的任務。在已經受到 AI 影響的員工中,75% 的人表示 AI 正在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且不少人認為人類和 AI 合作,雙方都會獲得提升。專家認為單純為了減少人手而部署 AI…

    雲端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Barracuda 公布「Spear Phishing: Top Threats and Trends Vol. 6 」報告,探討黑客的策略及目標對象,揭示對魚叉式網絡釣魚攻擊的最新趨勢,以及為機構提供最新保護措施。報告亦發現黑客的魚叉式網絡釣魚攻擊並非只針對企業的高管,所有員工亦需隨時防備。 報告重點包括: 機構平均每年受到超過 700 次社交工程攻擊77% 的商務電子郵件入侵(BEC)攻擊針對非財務和行政職位的員工43% 黑客冒充 Microsoft 進行網絡釣魚攻擊 研究報告指出,一般員工是多種網絡攻擊的目標,黑客現時更會採用熱門的魚叉式網絡釣魚攻擊方式繞過受害者的防禦。報告亦為機構提供建議如何抵擋這類攻擊的最佳方式和技術。…

    VMware 早前發現伺服器管理工具 vCenter Server 的擴充程式存在漏洞,緊急在 5 月 25 日推出修補檔被呼籲企業客戶更新系統,不過事隔接近 20 日,專家發現依然有接近 5,000 個系統未被更新,當中約 19% 更屬於已停止支援的舊版本,所以話,企業有時出事都唔怪得人。 VMware 是雲端運算及虛擬化技術龍頭供應商,不少企業及開發商也有採用他們的產品。當中一站式伺服器管理工具 vCenter Server 更是必用工具,因為它有助…

    數據外洩威脅急劇上升,保護數據庫變得日漸重要。現時網絡安全界已使用多種技術來保護數據,複雜性也在不斷發展,例如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混入假數據等等,無非都是為了阻止黑客入侵。 最簡單的保護數據庫方法之一,是將數據資料分開儲存。研究人員只可以讀取第一個數據庫,具有完整資料的數據庫就會儲存於其他地方,檢查數據時必須利用演算法去還原完整數據,免除研究人員遺失數據的責任。同態加密是比較複雜的保護數據方案,系統會將敏感資料完全加密,研究人員要調用真實數據時,系統便會進行同態運算,令數據在毋須解密下都可被搜尋。十多年來,IBM 一直在為同態加密技術作出貢獻,例如提供適用於 Linux、iOS 和 MacOS 的工具包,以及安全儲存和處理數據的雲端環境。不過,同態加密還未成熟,因為需要太多運算,拖慢檢索速度,如要在大型數據庫使用便難以負荷。 現時數據保護服務供應商採用的加密方法,主要是加密數據庫內的資料,不過並非全面加密,而是平衡保密與共享原則,只向研究人員透露非私密訊息,減低運算負荷。一般的做法是加密姓名、地址等個人敏感資料,只有獲得演算法密鑰的特定人員可以訪問,其他用戶只可讀取未加密的部分。單向函數密鑰(如 SHA256 hash 算法)是最常用的演算技術,如欠缺這條密鑰,攻擊者便無法逆轉計算出原來的數據。 將假數據混入數據庫也是另一種常用手段,因為隨機噪音(random noise)可令識別個人記錄變得困難。Google最近便將名為 Privacy-on-Beam 的內部工具變成開源技術,用戶可以將噪音混入數據庫,然後才儲存到 Google Cloud 數據庫。不過當噪音資料被混合在數據庫內,有可能令資料準確度出現問題,因此最近微軟亦提供了一個與哈佛大學科學家合作開發的差異私隱(Differential Privacy)工具包,它可被應用於訓練人工智能或分析營銷活動數據,而不被噪音影響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