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被稱為 Section 52 的 Azure Defender for IoT 安全研究小組近日發現,物聯網和營運技術(Operational Technology,OT)裝置上,有一系列的記憶體分配漏洞,可用來執行惡意程式。這個目前盛行的漏洞名為 BadAlloc,與不正確驗證的輸入有關,而這個漏洞會導致堆溢出,並最終執行這些代碼。 研究小組在發文指,這些漏洞都源於使用記憶體容易受攻擊的功能,如 malloc、calloc、realloc、memalign、valloc、pvalloc 等。當傳遞外部輸入時,這些函數就會出現問題,因為這些外部輸入可能導致整數溢出或迴繞函數,折回的結果是重新分配記憶體緩衝區。小組又指,儘管折回而分配的記憶體不多,但令與記憶體分配相關的負載,超過了實際緩衝區分配,導致了溢出;缺乏輸入驗證令入侵者開採記憶體分配功能,造成堆積溢位,而令他們可於目標裝置上執行任意程式。 Microsoft 正與美國國土安全部合作,向受影響的供應商發出警報,並修復漏洞。在通報中所示的受影響產品來自 Google Cloud、Arm、Amazon、Red Hat、Texas…
Search Results: Rust (109)
除了 Bill Gates,《槍炮、病菌與鋼鐵》經典名著都警告過大家,別看輕傳染病的破壞力,不過全球精英學者專家,只有寥寥幾位能夠準確預測 COVID-19 下的 New Normal,但 New Normal 伴隨的重大資安危機與未明前景,早已淘汰了一群應變失敗的 IT 管理層。另一方面,具前瞻力的企管人,已經居安思危,正推敲下一個 New Normal 及其生存法則。 2015-2019 年及 2010-2019 年的平均溫度分別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五年平均和十年平均,冰川融化水位上升,1/4 國土低於海平面的荷蘭,很有機會比馬爾代夫更早陸沉,介時被迫難開家鄉的氣候難民,將會加添收容國的資源分配壓力。要說…
雲保安是數碼轉型的一大障礙。除了成本上升,不懂得選擇供應商,以及缺乏網絡保安專才,是企業上雲時要面對的 3 大挑戰。 針對以上痛點,Palo Alto Networks 及 Deloitte 將會聯合舉辦一場 Webinar,以「Secure Cloud First with Zero Trust Mindset」為主題,兩大網絡保安專家會分享不同的企業轉型個案及相應的網絡安全方案。 想了解更多就記得登記報名:https://wepro180.activehosted.com/f/119 主題:Secure Cloud First…
DNS 服務供應商 Cloudflare 推出新的零信任 (Zero Trust) 服務,可讓客戶在一個完全與企業網絡隔離的瀏覽器上,睇網頁或開啟電郵,即使有病毒亦無法突破隔離環境入侵企業的電腦,員工就可安心進行各種網上活動,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零信任防禦策略是網絡安全世界的新趨勢,因為無論採用的安全防護工具如何先進,始終仍會有漏洞存在,而且黑客會千方百計挖掘各種系統的零日漏洞(Zero Day Vulnerability),即使有安全工具亦未必有作為,再加上人為疏忽,因此將一切網絡流量或登入行為視為可疑的零信任防禦策略,便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疫情下不少員工要在家工作,當離開了公司內部網絡,除了網絡保護性較弱,還會因員工需要使用自己的電腦設備工作,從而增加被網絡攻擊的風險。Reboot Online 一份調查報告便顯示,44% 英國企業在遙距工作模式下均曾發生安全事故,較 2019 年大增 20%。 而 Cloudflare 新推出的瀏覽器隔離 (Browser…
一方面,遠程工作、IoTs、網民秒秒遞增;各路黑客的交流平台由 Dark Web 擴展到 Clubhouse 等不同社交平台;裝置網速工具急速演化;雲端、Hybrid Cloud、Edge Platforms 將數據進一步集中,唯獨法規與執法效率追不上時代步伐,國家隊黑客卻諷刺地例外。事實上,企業在資安上一向都靠自己,但在 COVID-19 後擔子史無前例重,2020 年末 Solarwinds 中伏,向其近 2 萬客戶無料放送 Sunburst Malware,幾多人受影響未知,但美國國務院、國防部、軍火供應商、重要電訊商與大學院校均在名單之上,美國政府矛頭指向俄羅斯,是否開打網戰大家不妨買花生,但我們先談談企業資安部署困境。如果這宗事件仍未夠警世,Cybersecutiry Ventures 報告指…
VPN 服務為網路流量進行加密,最早是用來幫助跨國企業連接世界各地的辦公室,讓不同地方的員工都可以進入公司內聯網,執行高權限的任務,並透過 VPN 連線,讓過程中傳輸的資料得到保護,安全傳輸。現時 VPN 使用普及,在疫情之下在家辦工成為趨勢,而使用 VPN 工作也相當普遍,但 VPN 技術如果沒有相應地提升,亦會帶來不少安全問題。黑客會利用 VPN 漏洞入侵企業內聯網,洩漏 VPN 用戶名稱和密碼時有發生,所以應作出適當的防護措施 。 今次研討會將介紹如何利用 Safe-T,透過採用 Software Defined Perimeter (SDP) 技術和 MFA 雙重驗證降低風險,以安全地遙距工作。 探討的議題包括: · VPN 的安全挑戰,包括身份驗證之前的訪問,橫向移動等 · VPN 的營運挑戰,包括遠程用戶的擴展問題,高營運支出等 · 如何利用現有基礎架構簡化操作達至 Zero Trust Network Access (ZTNA)…
BleepingComputer 披露,在本月初發現一款新型釣魚電郵活動,其附件含有以摩斯密碼掩藏的惡意 URL,繞過電郵安全過濾,由於過去未有同類以摩斯密碼作案的例子,因此事件被視為新型的混淆技術。這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呢? BleepingComputer 2 月 2 日在外國知名論壇 Reddit,發現首則關於使用摩斯密碼的釣魚電郵,並發現大量上傳到 VirusTotal 的攻擊樣本。這次網絡釣魚攻擊,以冒充受害公司發票的電子郵件,並以 “Revenue_payment_invoice February_Wednesday 02/03/2021” 為題;電郵中含有一個 HTML 附件,其命名方式模彷受害公司的 Excel 檔發票,命名為 “[company_name]…
如果有人問你,你有做好保護自己在網上的個人隱私嗎?有採取甚麼措施去保護私隱?你會如何回答呢?美國數據隱私公司 Entrust,早前在世界國際數據隱私日(Data Privacy Day 2021)公布一項在英美兩國進行,與數據隱私相關的調查結果,發現這班擁有智能電話受訪者,有近 8 成人認為自己關注個人資料數據,但只有少數人有為保護私隱改變習慣。看來身處地球另一端的我們,也該反省一下是否有誤判自己在保護私隱時的力度。 Entrust 的調查訪問了 500 名英國人及 500 名美國人,有 83% 人認為自己有積極維護自己的數據,但是卻連最基本的保護措施也沒有採取,這個結果反映他們缺乏相關保護隱私的教育,但其對防護私隱的信心值卻沒有下降。調查更發現,有64%的人願意為了更方便地使用重要服務,而分享個人資料,更有高達 83% 的人表示,他們接受讓應用程式或第三方身份驗證系統(例如機場的應用程序)等,來儲存生物特徵資料。 雖然他們關注數據隱私問題,但亦不代表一眾受訪者會採取必要行動,來保護自己的資料。即使 82% 人認為自己至少在維護數據隱私方面有些主動,但有…
後疫情催生無限危與機,資安界都有無數「不容錯過」Buzzword,當中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SASE)獲 Gartner 等資安權威平台加持,原因同企業雲端化熱潮息息相關。科技資訊分析機構 Canalys 統計,雲端化企業數目在 2019 年增長 30%,資安平台 IDG 則大膽預測相關增幅在 2021 超過達 50%。 雲端化優點相信大家相當清楚,但於企業與雲服務平台間、資安責任誰屬上,暫時難以統一區分,黑客間接有機可趁,尤其企業發展猛迅的情況下,情況越兇險。幸而,在客戶資料外洩、非授權登入、介面漏洞等問題上,SASE 能夠靈活應對,有 SASE…
數據加密與高速資訊儲存,從來就像水溝油,沒有並存空間。 科技界這一大困局,最近就由 Multisoft 聯同 Thales 及 PureStorage 攜手打破。數據加密與儲存系統的兩大科技界龍頭,合作推出簡稱 CTE的解決方案,CipherTrust Transparent Encryption – Efficient Storage,首創在點對點加密的環境下,仍可維持高壓縮比率,令用家同時做到防止數據洩漏及節省 Storage 成本。 CTE 背後的原理是甚麼?實際環境下可為企業節省多少成本?操作上是否很複雜? 想知道更多有關 C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