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TAG (71)

    後疫情年代,科技轉型的需求又急又快,例如 E-Commerce 的冒起,令數據分析,顧客體驗的應用變得愈來愈重要。當「網絡化你的生意」不再只是 #hashtag,而是確確實實的新常態,如何透過提升「Tech Power」搭上這趟科技順風車,令公司加速復蘇,以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就是 2021 年的最大挑戰。 一年一度的SAP TechEd 2020,正好為具備前瞻視野的你,提供一個最佳升級機會。400多場線上演講,由各領域的專家剖析 2020 年科技大趨勢,其中更包括SAP 的長期合作夥伴 Intel,分享如何協助智慧企業發展,提升企業決策品質和速度。 由香港時間 12 月 9 日 1pm…

    疫情下大家都習慣了網上購物,就算以往不熟悉如何網購,現在亦變成格價及集運高手。有大量金錢流轉的地方,黑客又怎會錯過?有網絡安全研究員便發現,黑客正借助網站頁面上的社交平台分享按掣圖標,隱藏惡意軟件的蹤影。只要你在網站上購物,信用卡資料就會同時送到黑客手上! Credit card skimmer 是一種專門入侵電商網站,再於結帳頁面植入惡意程式盜取客戶信用卡資料的攻擊手法。近年這種攻擊日益猖獗,當中 Magecart 黑客集團更是當中的表表者,不少知名網站如 newegg、Forbes 都曾中招。最近荷蘭網絡安全公司 Sansec 的研究員又發現,credit card skimmer 的入侵方法再度變招,而今次就向網站版面上的社交平台分享按掣圖標落手,同時將惡意軟件的組件拆散,從而繞過電商網站所採用的網絡安全工具的偵測。 研究員指出,黑客今次將部分惡意程式碼植入 SVG 格式的圖標內,而且亦用上 facebook_full、instagram_full 等指令,令整段編碼變得更加可信。只要網頁被瀏覽,惡意程式碼就會執行,並且繼續於網站伺服器的其他位置讀取剩餘的程式碼。研究員認為這種斬件式擺放方法有可能瞞過安全掃描器的偵測,因為即使偵測到其中一部分,也未必會發現其可疑之處。其實之前我們也曾報導黑客利用網站擺放於瀏覽器分頁的小圖標 (favicon) ,將惡意程式碼植入其中,並且將惡意程式碼轉成混浠碼(obfuscated…

    世上無聊人何其多,就好似一些網上會議服務,除了黑客會企圖潛入竊取機密資料,還有一批人只為了搗亂,而 Zoombombing 就是專門破壞 Zoom 會議的行為統稱。為了阻止搞事者闖入,Zoom 新推出「At-Risk Meeting Notifier」功能,到底有冇效用? 在社交隔離措施下,不少人都會跟朋友舉辦網上聚會,可能以為聚會同外人無關,所以主持人很少會設定登入限制,而且為求有更多朋友參加,更會在社交平台貼出網上會議的連結。誰不知世界上有一批滋事者,一旦發現這些連結,就會召喚其他「同好」一起踩場,闖入聚會吵罵、發送色情相片,務求會議中斷。雖然認真參加網聚的人不會有什麼實際損失,甚至可另開一個私人聚會,但就浪費不少寶貴時間。美國司法部在今年四月,曾警告會控告這些滋事者,不過阻嚇力明顯不大。 網上會議服務供應商 Zoom 為了阻止這種騷亂,新增一項名為「At-Risk Meeting Notifier」功能,系統會不停掃描各個社交平台或網站,搜尋有否 Zoom 會議的連結,經人工智能分析,例如被多次轉發或貼有跟搗亂有關hash tag,認為有被 Zoombombing 風險,就會向聚會發起人發出電郵,通知對方取消會議,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會議連結,並設定密碼保護、進入等候區、限制匿名進入等安全功能。Zoom 在網誌上提到,如會議發起人希望保持活動開放,便強烈建議用家將活動改為…

    朋友在通訊 App 分享連結時,若果有 Preview,感覺比一條普通連結實在,可以衡量登陸網頁的必要。不過看似窩心的 Feature,原來潛藏資安漏洞,隨時出賣用戶 IP,甚至破壞 End-to-End Encryption(E2EE)加密原則以及用戶對平台的信任。 網頁預覽顯示的初心,絕對方便用家,故大部分通訊 App 都備有此功能,像 Tiktok 與 WeChat 般不設預覽的 App 僅佔少數,向用戶提供預覽選擇的 Signal 與 Wire…

    Work From Home 令打工仔和企業依賴雲端系統及網絡服務,遙距完成工作。Check Point 披露,微軟(Microsoft)成為黑客攻擊的頭位對象,微軟產品和服務所受的黑客攻擊之多,在今年第三季便佔了全球企業品牌網絡的釣魚攻擊近五分之一。微軟在第二季度所受的攻擊排五位(佔總攻擊的7%),一下子躍升至第一位,Check Point分析指,是基於新型冠狀病毒流行,令網絡釣魚者持續攻擊遙距工作族群。 而排在Microsoft之後(佔全球所有網絡釣魚攻擊的19%),依次為貨運公司DHL(佔9%)、 Google(9%)、PayPal(6%)、 Netflix(6%)、 Facebook(5%)、Apple(5%)、 WhatsApp(5%)、Amazon(4%)及 Instagram(4%),而其中 DHL 在今年首次成為遭受釣魚攻擊的前十名。 Check Point 分析亦發現,有44%的釣魚攻擊是以電子郵件傳遞,其次為網絡(43%)及移動裝置(12%)。而受電子郵件模式散播的釣魚攻擊,前三個品牌分別是微軟、DHL和蘋果;在網絡上依次為微軟、Google和PayPal;至於移動裝置,WhatsApp、PayPal 和 Facebook…

    千萬不要低估一張相的威力,原來早在今年春季之前,Instagram用家的手機,只要經任何途徑例如電郵、社交平台、即時通訊程式收到一張「加工」相片,不單只可以被奪取帳戶,更可控制你的手機成為監察工具,而且iOS及Android裝置同樣受影響,認真脆弱。 先旨聲明, Facebook 在收到及確認 Check Point 專家 Gal Elbaz 的發現後,已經在今年春季為Instagram推出修補檔案,所以現時大家已不會再因這漏洞遭殃。而出事原因,在於 Instagram 採用的第三方 JPEG 解碼器 Mozjpeg 存有緩衝區溢出(heap buffer overflow)漏洞,當手機相簿內儲存了黑客的特製相片, Instagram 用家又準備上載新相而於…

    Instagram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基本上人人都用,就在大家沉醉於網絡世界之際,詐騙集團亦蠢蠢欲動,不斷侍機找機會騙取用戶資料,例如指用戶違反版權,或者向用戶發出身份認證的藍剔等等,Bleeping Computer聯同 MalwareHunterTeam, 披露在以上兩個程式出現的最新詐騙手法,讓大家加以提防: 1. 假認證釣魚網頁 近期最常見的釣魚網頁是要求用戶輸入包括密碼等登入資料,這類型的詐騙在 Instagram、Twitter 及 Tiktok 均有出現,而網頁中多有 “verify” 和 “badge” 等字眼,所以要當心要求身份認證的連結。 2. 虛假違反版權指控網頁 這類網頁多數「指控」Instagram及Twitter的用戶的貼文違反版權問題,並稱24小時內將會鎖定帳戶,要求他們登入指定網址,以提出版權索償異議。這些釣魚網站會展示用戶的個人頭像,令其像真度提高,在網站內要求用戶輸入電郵資料及密碼,藉以取得受害人電郵帳戶控制權及其他聯絡人的資料。 如果不慎誤中釣魚陷阱並曾輸入個人帳戶資料,切記立即登入自己的帳戶並更改密碼,並且開啟多重認證的功能,以防騙徒進一步盜取其他帳戶資料。 資料來源:https://bit.ly/368VdGl

    雖說現時Apple的iOS 14及Google的Android 11作業系統,已大大增加應用軟件取用手機功能的權限透明度,甚至可讓用家逐次授予使用權。不過,面對著一些合理地取用全球定位功能、卻不合理地使用資訊的app,如用家未有留意細則或用法,便有可能洩露自己的行蹤。最新的例子是不少港人都有使用的運動記錄app Strava,預設功能可讓擦身而過的用家閱覽你的個人資料及經常出沒的運動地點,遇著立心不良的匪徒,隨時有人身安全危機! 作為一隻運動記錄應用軟件,Strava在安裝時,要求取得定位權限,合理至極;而且相信絕大部分用家,為免每次使用app時都要重新授權,都會選擇長期開放取用位置權限,減少麻煩。不過,其中一位Strava用家Seward在Twitter上透露,當他完成一次跑步記錄後,竟發現記錄內tag了一位當日曾與他擦身而過的女跑手,Seward甚至可以細閱這位女跑手的Strava帳戶資料及運動記錄。經深入調查後,Seward發現原來Strava app預設的私隱分享功能非常「無私」,個人資料、運動記錄、團體活動等都設定為可供任何人查閱,而當中Flyby功能便是今次事件的元兇,因為開啟後,系統便會與附近的用家分享運動及位置記錄。雖然這功能用在正途上,或可組織該區的運動愛好者一起訓練,但卻同時洩露了過多個人資訊,包括經常出沒位置及所使用的運動手錶等,匪徒便有可能在路上埋伏,又或借助詳細的個人資料,發動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攻擊。 事件經報導後,Strava即時出面澄清,並表示會通知所有用家有關修改這項私隱設定的方法。用家如希望關閉這項功能,可登入Strava官網,在設定中點選Privacy Control,於Flyby點選「No One」便可。用家亦可同時修改其他私隱設定,例如只跟朋友分享資訊或運動記錄,減少不必要的危險。 資料來源:https://bit.ly/3361ZL2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黑客手法層出不窮的世代入面,各位老闆都想盡辦法保護好自己的資產。Phishing attack﹑Social Engineering 等等濫用人類信任的手法,小編都 cover 過好幾次啦。今日就探討下,現有存在的非人類因素漏洞 — 假冒手段,以及如何利用量子力學解決呢個問題。 而家好多時收貨驗貨都靠一個 QR Code 或者 Bar Code 搞掂。不過隨住 Photoshop 等編輯軟件興起,不法之徒好容易就偽造到一個同原裝一模一樣嘅貼紙,一野就貼喺 D 假貨上面混水摸魚。最多要你打埋個密碼入系統 —…

    https://www.youtube.com/embed/0m4w1cO4CsM?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Container(容器)技術是近年 IT 業界的新寵,其輕量化、共用資源、快速部署等優勢,深得開發者歡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 今年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更顯示,在 2019 年已有 84% 業內人士已採用 Container 技術,比 2016 年的 23% 大增三倍有多。雖然是大勢所趨,不過企業或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