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技術的出現,推動企業加速數碼化,更進一步實現真正全球化。發展至今,雲端已經不再是個選項,而是必然。Sereno Cloud 成立的理念,就是幫助客戶突破資源及地域限制,將業務帶到世界每個角落。 善用雲端,衝出香港 「我們原本主要做 SI,為客戶提供傳統 IT 服務。」Wing Yee 本業是 SI(System Integrator),於 2013 年見到各種雲端技術相繼出現,覺得可以真正幫助客戶衝出香港,於是成立 Sereno。「Sereno 是 Cloud Enabler,或者叫做 Cloud Brokerage。我們提供…
Search Results: Tor (512)
「Hacker 不一定要穿 hoodie,不一定在漆黑中、電腦前不停打 code 的。」卡片上職位是 Senior Associate,其實就是 Ethical Hacker,Monie Sum 專程化個靚妝再襯條裙來做訪問,希望一洗大眾印象,包括自己親朋。「我也解釋了很多次,但總有家人及朋友不太明白甚麼是 Ethical Hacker。」大眾聽見「黑客/Hacker」聞風喪膽,而其實呢,Ethical Hacker 是專業人仕,PwC 就有幾十個,可以在中環 Big Four 會計師樓返工,團隊三份一是女生,更率先享受「靈活工作」計劃,彈性工作時間、衣著、地點,加上市場求才若渴,絕對是職場新貴。 「成黑之路」從「多手」開始…
12 歲的黑客小天才 黑客界鼻祖 Kevin Mitnick,充滿爭議性的傳奇人物,看完他的經歷,會發覺「第一黑客」稱號,當之無愧。有人形容 Kevin 的上半生猶如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的男主角 Frank Abagnale。Kevin 於 1963 年生於美國加洲的一個猶太家庭,小時候已發揮黑客本色:12 歲時,利用Social Engineering 及 Dumpster…
Splunk 令人著迷之處是其前瞻力,因此,每年的 Splunk Forum 不只是一次 Splunk 的動向或產品報告,更是一次業界未來報告。Splunk 近年收購了不同技術如 VictorOps(DevOps)、Phantom(Security Orchestration)等,加上 Machine Learning、Cloud 等技術,令 Splunk 於各範疇上進一步強化,今年的 Splunk Forum 就展示了這些技術如何完美地融合。 由 Detective…
相信Windows老手多少都聽講過 CCleaner,呢款 Piriform 旗下嘅老牌系統清理軟件,免費又冇廣告,深受大家歡迎,全球有1.3億使用者!但自從 Piriform 被 Avast 收購後,CCleaner 新聞多多:去年9月被 hack 足一個月,227萬用戶受到影響;近期又被 BetaNews 編輯 Wayne Williams 撰文強烈攻擊,指 CCleaner 開始推送廣告,又綑綁 Avast 其它產本;最新版本仲被指出後台自動運行,收集用戶資料而唔畀用戶…
權限(Access Rights)是一件很好玩的東西,在電腦系統中,處處可見其身影。例如,你登入你的網上銀行,你只能見到你的資料,見唔到我的資料,這就是你的「權」的「限」。理論上,系統中的一切活動,都需要夠權。不夠權,就睇唔到、改唔到、用唔到(此即上文的 C/I/A)。所以,世上所有黑客,都想抵達一個超高權限的境界,有如系統 Administrator 所有的特權咁高。如此,佢就乜都睇到、乜都改到、乜都用到(理論上)。 對於 Administrator 呢一類特權帳號(Privileged Accounts),係要好好管理的。但係……點管呢?因為佢係特權帳號,佢所有活動紀錄都可抹去、一切對佢設限嘅手段都可以被他撤去,反過來,佢可以更改所有其他帳號,叫其他人奈佢唔何。咁又問,可唔可以取消呢 D 特權帳號,人人平等呢?咁又好危險,因為電腦成日壞,在緊急關頭要救機,唔通仲要圍十條友用十個帳號做十樣嘢咩?一定要用特權帳號,bypass everything,救到個系統再算。 (如果你再問我,點解系統會故障、點解要救機,你可以打去消費者委員會問。) 以前,管理這些特權,唯有由政策入手,再加信封。政策上講清講楚,冇人可以有特權帳號嘅密碼,要用的話,拆信封讀密碼,兩個人一齊做嘢,然後再改個新密碼入信封,再將信封鎖入夾萬。幾十年過去,好多機構仍係咁做。 以上這些,行家好清楚,煩親大家唔好意思。 現在係講真話時間。在塵世上,多數會出現以下情況: 特權帳號一地都係。有 D 秘密特權帳號,唔係叫 root…
近年常常聽到「人工智能」一詞,好像潮語一樣,並代表著「高科技」的意思。一些產品含有自動調節功能,就以誇張宣傳手法說是「人工智能」,這根本不符合「人工智能」的定義。 「人工智能」已有幾十年歷史,早在八十年代初,電腦科學家便開始設計能學習和模仿人類行為的程式。在電影裏,如《Terminator》、《Matrix》或《Ex Machina》所描述的「人工智能」,都擁有觀察和感知能力,並可以做到推理和解決問題,這類可稱為「強」人工智能,但是現今技術水平仍未有效實現。 目前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集中在「弱」人工智能這部份,並取得重大突破。智能是從何而來呢?讓我們先理解「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區別和關係。 「人工智能」的領域中,「機器學習」是其中一種方法;在「機器學習」的技術中,通過使用大量樣本作訓練而積累的智能,就稱為「深度學習」。 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大家會不知不覺地留下大量數據及電子足跡,這給予「深度學習」在訓練時所需之用;此外,系統運算速度的提升,令「機器學習」時間大大加快。綜合這兩個主要因素,終於令「機器學習」成熟起來,在「人工智能」的應用邁進了一大步。 同樣,近年一些高端網絡安全產品也採用「機器學習」去處理大量電腦使用者的日常行為,並作深入分析。即使黑客成功盜取了用戶的帳號及密碼,保安系統也會跟用戶日常使用方式作出對比,如發現有明顯偏差,就會發出警示或作出攔截。一幕幕兵賊鬥智(人工智能)的場面,已在網絡安全領域中展開。
又是深宵夜機。望下機場跑道,一閃一閃的指示燈,想起白馬過隙之凡世。又望下黑漆漆的夜色,想想,以大小論,我們的地球,比起銀河系,就有如一粒細菌比起地球咁細。以時間來說,悠悠百歲光陰,比之於宇宙歷史,就等於在一生人中洗半個面咁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地球人者,細菌之洗面乎? 想到自己咁渺小,只好攞部手機出來 Fing 下。Fing 下 Fing 下之際,想想,手機知唔知我喺度 Fing 緊佢?梗知啦,部手機有感應器嘛。跟住又諗,有乜嘢感應器呢?睇下,大概有以下的感應器,正在收集緊我 Fing 手機的情報: 喺邊度 Fing:Magnetometer 知道你的方向,GPS 知道你的位置,還有 Proximity Sensor 知道你有沒有咀部手機; 點 Fing:Gyroscope…
香港科技園公司位於科學園內的智能生活協作空間 InnoCell 正式開幕,將為合資格本地及海外創科專才提供超過 500 個宿位。 InnoCell 由政府向科學園斥資8億元興建,以「Work. Live. Play. Learn」及「可負擔」為宗旨,為創科專才提供類似商務酒店的住宿服務,以及大量Public Area和Co-Working Space配套作交流之用。房租是按市價6成計算,每月7千元至10萬元,目前已有租戶試住。 邊做邊玩邊識人的IT生活圈 InnoCell 主打「Work. Live. Play. Learn」文化,提供3萬平方呎的公共空間,鼓勵創科專才在住宿期間利用不同的協作空間多多交流意見。現場所見,每層都有不同主題區域,打開房門,就即刻可以見到會議室及演講廳,多走幾步便可以使用Party Room、健身室、酒吧、BBQ場、打機房,甚至連Band 房都有,有已入住設施的IT從業員稱,這種私人空間和社交空間如此緊密的生活風格,是近年不少年青創科專才所追求。…
香港嘅 startup 唔算多,金融科技範疇嘅,更屬罕見。AdvSTAR 由 Joe Chan 帶領,成功將研究院項目變成實際應用,叫好又叫座,當中嘅成功關鍵、經驗絕對值得借鑑。 防到一次 attack,已經極之好 Cyber Security 嘅有趣之處,就係「做咗好似冇做」,feel like yesterday。而冇事發生,就係最好,尤其係金融銀行業。「因為有一啲消息、資訊、本地情報、特定 APT、盲點、新型 attack 等,係佢地未必睇到,或者有某啲限制做唔到。對佢地來講,只要防到一次 attack 都已經極之好。」AdvSTAR 嘅誕生,正正針對金融、銀行及大企業特性,度身設計,揉合不同技術及程式,進行收集、發放、驗證、分析及配對資訊,同時提出專業建議、技術分享等。甫推出即獲各金融、銀行及大企業樂意採用,究竟成功關鍵係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