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內藏惡意軟件的 USB 手指,入侵目標人物電腦設備的新聞時有發生,美國 FBI 在最近又再一次向美國企業發出警告,指黑客集團 FIN7 近日瞄準美國軍工企業,將內藏惡意軟件的 USB 手指速遞給其員工,只要有員工不小心連接電腦,惡意軟件都有辦法避過防毒工具攔截進行安裝,並進一步引入 BlackMatter 或 REvil 兩款勒索軟件。 外國有不少案例顯示,網絡犯罪集團經常以 BadUSB 手法,試圖入侵目標人物的電腦系統。因為當對方將 USB 連接電腦,內裏的惡意軟件便可靜悄悄執行。以往的犯案手法除了試過將 USB 手指裝扮成遺失物品,更有黑客會假扮成…
Search Results: USB (40)
有留意私隱外洩嘅新聞,應該都發現唔少個案都係人為疏忽引起,例如唔加密就將啲機密檔案放上網、遺失 USB 手指,甚至成部手提電腦俾人偷咗。視乎外洩嘅資料內容,後果可以好嚴重,企業更有可能因為咁而破產。雖然失竊事件都唔怪得晒當事人,但有無方法可以喺失竊後,阻止到入面嘅機密檔案俾人偷睇呢?呢條 DIY USB 線就可能幫到手嘞。 Linux 嘅系統管理員兼軟件工程師 Michael Altfield,早前突然忽發奇想,希望可以整一條內置自動偵測兼附有毀滅程式嘅 USB 線,只要發現條線同手提電腦失聯,就會自動觸發鎖機或毀滅硬盤內數據嘅程序。結果佢搜尋咗一輪相關資料後,就發現喺幾樣 low-tech 技術配合下,已經可以達成任務。 Michael 將呢條 USB 線稱之為BusKill,製作材料包括一隻 USB 手指、磁力轉接器、USB…
北韓網絡間諜集團 APT37 被發現開發出一種新的間諜軟件 M2RAT,這款針對南韓個人人士的攻擊,特別之處是結合了圖像隱碼術(steganography)及與 C&C 控制中心共享儲存資源,兩者都能減低被網絡安全工具偵測的風險及調查難度。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網絡安全中心 AhnLab Security Emergency Response Center 研究員,在新一份調查報告指出,APT37(又稱為 RedEyes 或 ScarCruft)這次攻擊,使用的是南韓市民常用的文字編輯工具 Hangul 的…
主要針對金融機構發動釣魚攻擊的 Silence 組織,被Cisco Talos安全研究人員發現,近月開始使用 TrueBot 惡意軟件感染目標電腦,受害主機分布在全球多個地方,約有 1,500 部主機遭受攻擊。黑客更會啟動 Clop 勒索軟件,逼使受害企業交贖金。專家指要捕捉到他們的入侵活動相當困難,一齊睇睇他們如何隱藏入侵行蹤。 Silence 並非新出現的黑客組織,事實上,安全機構 Group-IB 在 2016 年已注意到他們曾入侵銀行,不過卻未能成功轉帳,其後他們再次入侵該銀行,並開始暗中監管銀行活動,再以截圖或影片了解銀行轉帳運作。 直至 2017 年,他們才成功從提款機偷取超過十萬元款項。其後多年,Silence 至少從俄羅斯、歐洲、亞洲及南美銀行盜取…
不少企業也有為員工舉辦網絡安全培訓課程,以為做完就安全?可惜事與願違,有調查發現34%員工受訓後依然用紙寫低密碼,60% 員工依然接駁公共 Wi-Fi 工作。其實舉辦培訓都要成本,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運用資源?一齊學習四個要點。 根據 TalentLMS 和 Kenna Security 一項員工網絡安全風險意識調查發現,大部分安全培訓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調查訪問了 1,200 個美國員工,當中 69% 已接受安全培訓,除了上述學完等於無學的例子外,受訪者當中有 61% 未能通過主辦機構提供的基本安全測試。 由此可見,設計網絡安全培訓課程絕不簡單,罐頭式培訓內容未必。網絡安全專家認為安全培訓課程要有成效,不可忽略以下四點。 定期審核:做完培訓班都要有跟進,企業管理者必須安排人手定期進行內部審計,評估員工有否執行課程內容,例如檢查員工電腦有否未經批准使用的軟件、帳戶密碼是否繼續採用易於破解的組合,同時亦可留意員工工作枱上有否隨意擺放敏感度高的文件。如效果未有改善,就有可能要改課程內容或教學方法。 實用淺白:影響網絡安全培訓效率的經典原因是內容大路及充斥大量專業術語。首先如員工未能了解釣魚電郵、社交工程攻擊的意思,根本無法了解自己有可能中招的原因。另外如內容過於大路或理論化,員工亦無法將課程內容應用到實際工作上,因此導師應針對行業實況及公司文化,設計出實用淺白的教程,同時以實例進行分析,確保員工清楚掌握入侵原理。 持續培訓:培訓應定期進行,一次性課程不可能讓員工記住所有內容,最好每次課程有不同主題,加深員工印象。…
第五波疫情大爆發,香港多區都出現確診個案,不少企業都急於為員工居家辦公做好準備。Sangfor Senior Regional Solution Architect Paul Tsang表示,公司針對目前環境,特設應急服務,最快3小時內就可以幫客戶解決問題。 Sangfor旗下產品 Sangfor Access, 市場稱為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ASE)的融合網絡與保安管理的架構,去年進軍香港市場,深受各界歡迎。現時在金融、零售、製造等行業已廣泛使用,由數十,以至數千位員工的公司都能夠覆蓋,現時已大約有100個客戶正在使用。 Paul續指,SASE 有輕資產的特點,如企業選用 SASE 後,不需要在辦公室另置防火牆。而 SASE…
無論你是否 remote worker,抑或是身兼多職的 slasher,好大機會需要四圍工作,由於不再像傳統工作模式般,網絡安全可獲公司支援,所以更加需要注重「網絡衞生」,避免因不當習慣而遭受網絡攻擊,連累公司、客戶受損,隨時飯碗不保! 電腦加鎖:作為經常要帶著手提電腦或智能手機工作的人,遺失電腦或手機是難以避免的意外,為免工作設備被其他人打開並利用,機主必須為設備啟動保護鎖,例如必須輸入密碼,甚至利用機身上設有的生物特徵信(biometrics)如指紋、人臉辨識解鎖功能。即使設備不幸遺失或遭盜竊,也不用擔心內裏資料會外洩。另外,外置硬碟或USB儲存裝備,同樣需要額外啟動密碼保護,以防萬一。 安裝防毒軟件:沒有公司的防火牆、防毒工保護,在家工作的員工或slasher最低限度都要安裝可靠的防毒軟件,因為它會協助掃描下載的檔案是否藏有惡意軟件,而且亦會阻止你進入釣魚網站甚至打開可疑的連結。雖然以病毒特徵把關的防禦法未能阻截零日威脅,但至少可減少中招風險。 保持更新:黑客經常利用軟硬件的零日漏洞或已知漏洞發動攻擊,前者在廠商發現並推出安全更新檔前,可以話無得防備,但已知漏洞一般已有安全更新升級,如果依然中招,只可以怨自己懶。時刻保持電腦作業系統、各種應用程式及瀏覽器的 firmware 在最新版本,才能減少被攻擊風險。 加強保安:雖然不少人都認為自己家無財物,即使被爆竊也不會有大損失,因而對家宅安全掉以輕心;不過即使你的電腦設備如何「古董」無價值,但內裏儲存的資料或帳戶登入資訊,卻有可能讓賊人乘機入侵你的公司或你的客戶,一旦發生意外隨時可以飯碗不保,所以除了網絡要保安,家居的防盜設施亦不可小! 資料來源:https://bit.ly/38Z3a13
新冠病毒出現之前,大部分企業都採用在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模式,由於員工都在公司內部網絡工作,受到企業級防火牆及其他安全工具保護,因此遭受網絡攻擊的風險較低。不過,在家工作模式下企業急於採用各種 VPN 及雲端應用服務,如因安全設定不足,便為犯罪分子提供入侵機會,通過釣魚電郵及暴力破解用戶名稱及密碼,長時間潛伏在網絡上進行更大的破壞,例如竊取企業機密資料,或使用勒索軟件加密電腦設備或檔案。要防止黑客入侵,企業必須制定完整的網絡安全政策。 採用多重身份驗證(MFA):無論是登入虛擬專用網絡(VPN)、遠程桌面協議(RDP)服務或其他雲端應用服務,員工必須使用帳戶名稱及密碼以外的驗證方法,例如驗證應用軟件或 USB 硬件密鑰,不僅可以阻止黑客入侵,還能在對方嘗試登入時接收警報,讓企業知道自己有可能已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 加密數據:對數據進行加密(encryption),便可防止未經授權者讀取檔案的內容,無論檔案存在於內部網絡、雲端儲存庫或員工的電腦,又或在傳輸過程被截取,黑客也無法讀取或修改內容。 及早更新安全檔:與其他應用程式一樣,及早安裝更新檔可以更好地運行雲端應用服務,同時還可堵塞安全漏洞,減少被網絡攻擊的風險。而且愈早更新,愈能阻止黑客入侵。 採用雲安全狀態管理(CSPM):企業使用的雲端服務愈來愈多,獨立管理或會出現漏洞。使用CSPM工具可以自動地識別和修復圍繞雲中錯誤配置和合規性的潛在安全問題,保護雲基礎設施免受潛在攻擊和數據外洩的影響。 準確設定帳戶權限:雲端服務可能很複雜,但也必須為每個帳戶設定使用權限,令每個員工因應其工作職能,只可接觸指定的檔案或應用服務,可減少其中一個帳戶被竊取所帶來的損失。 持續備份作為應急計劃:一個好的雲安全策略應該包括存儲數據備份和離線存儲,如果發生意外或入侵事故,企業也能使用備份資料恢復運作。 方便員工:企業應該為員工提供最安全的企業雲端服務套件,因為如果它太難用,員工有可能偷偷轉而其他公共雲工具。此問題可能導致公司數據儲存在個人帳戶中,從而產生更大的外洩風險,尤其是在員工的個人帳戶缺乏多重身份驗證或權限控制等安全設定。 企業在享用雲端服務的好處時,亦必須確保擁有安全的雲安全策略,不僅應該使用多重因素身份驗證、加密數據和妥善備份及保護數據等工作,還要考慮員工感受,挑選易於使用及安全的雲端服務,才能吸引員工使用,讓企業上下始終在統一的安全政策下運作。 資料來源:https://zd.net/2VgJPEI
要數到本港最多個人用戶的電郵供應商,相信 Google 旗下的 Gmail 必然是頭幾位。Google Account 當然不只電郵這個功能,其 Google Drive 儲存空間等亦大受歡迎,絕對配得起「大神」這個名字。隨著我們把放在 Google 的資料愈放愈多,要避免被入侵帳戶以至私隱盡失,就要必須學懂管理個人 Google Account。一齊來看看科技達人 Ed Bott 的貼士吧。 Ed Bott 認為,使用…
為了確保帳戶不被盜用,啟動雙重因素 (two factor) 或多重因素安全驗證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機制一向被視為較安全的做法,特別是硬體安全鑰 (hardware security keys) 就更保險。不過,Google Titan 及 YubiKey 系列產品卻被發現可被黑客複製,雖然手續比較麻煩…… 雙重或多重因素安全驗證,一般來說指的是除密碼以外,登入帳戶還須配合其他因素如生物特徵、額外安全編碼等。現時最多人採用的方法以後者居多,而額外安全編碼也可分為透過電郵或短訊接收,或硬體安全鑰認證兩種。早前已有網絡安全專家指出,以電郵或短訊接收安全驗證碼會有危險,因為只要上網裝置如電腦、手機已被黑客入侵,他們就可偷偷安裝惡意軟件,盜取帳戶登入資料並截取安全驗證碼。相反硬體安全鑰則必須在登入帳戶時,插入裝置或以藍牙技術近距離連結,所以安全性會較高。 不過,法國網絡安全研究員 Victor Lomne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