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Web (460)

    後疫症年代加速數碼轉型,Orange 集團(法國電信)旗下的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 (OBS) 在2020年就Cloud Maturity 進行調查,發現 70% 公司想將應用程式搬上雲端運作,事實上大部分企業早已邁步上雲,更有 15% 將重要應用程式搬上雲。在數碼轉型的過程中,企業最擔心的是風險及安全問題。全球頂尖互連及數據中心公司Equinix 連同 Orange 推出數碼轉型服務,協助企業安全完成雲遷移,立即了解更多上雲過程及安全須知! 切割core 及 edge 保護數據…

    科技發展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常態,企業愈來愈多項目需要透過網絡進行,但由於頻寬有限,用戶經常面對網絡無故變慢或不穩定的狀況,如果企業資訊科技(IT)部門,擁有一套完整的網路應用效能監視與除錯系統(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System),便可快速找出網絡不穩的根源,有助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問題。在這方面,Colasoft 堪稱是專家。 Colasoft 一直致力協助企業客戶掌握網絡系統的健康狀態,所研發的 nChronos 網路應用效能監視與除錯系統,提供 24×7 網絡系統實時監控(24×7 Real-time Network Traffic Capturing and Recording),具有儲存並深度詳細分析 network…

    加密資料一般被認為可以保護資訊傳遞,但事情有正有反,黑客亦可以為攻擊作加密,潛入針對對象的網絡。加密流量攻擊 (Encrypted Traffic Threat) 並非最多人注意的網絡攻擊技術,正正因為被忽視,企業很容易疏於防範,加密技術已成為企業的潛藏危機。根據調查[1],近半的網絡攻擊以加密技術作掩護,有 41% 的企業受訪者更表示,對加密技術被用作為攻擊媒介未有深入了解,甚至不知道為何造成莫大損失。 根據 Google Web Traffic 數據[2],在 2019 年 5 月,94% 的網絡流量已被加密(即HTTPS)[2019 年時,87% 的網絡數據已經被加密,相比 2016…

    瞄準智能手機的惡意軟件攻擊愈來愈多,智能手機用家只能靠防毒軟件及自我安全意識作防護。不過一份新公布的研究卻顯示,17款防毒軟件對特製「變形」惡意軟件的過濾能力,只得 9 款合格。打算安裝手機防毒軟件,就要參考一下。 一份由土耳其 Ada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及巴基斯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聯合研究報告最近出爐,研究員針對手機防毒軟件攔截「變形」惡意軟件的能力進行了一番測試,結果發現攔截能力不似預期,特別是 Android 系統的攔截能力就更弱,原因是 Android 可讓用家決定是否安裝第三方軟件所致。…

    網絡安全專家於網上發現一個數據量達 1.2 TB 的資料庫,當中包含 2,600 萬個帳戶登錄資料、110 萬個不重複的電郵地址、20 億個瀏覽器 cookies 及 660 萬個檔案,暫時未知屬於哪個組織,但始終已上載 Have I Been Pwned,檢查一下無壞喎。 這個估計從 300 萬部電腦竊取而來的龐大資料庫,由 NordLocker…

    https://www.youtube.com/embed/nkmZDssdLOs?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分享FacebookTwitterWhatsAppEmail 自上年開始,Remote workplace 的大趨勢,令 VDI 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多。用家倍增的同時,問題亦隨之而生。例如在升級系統時,購買不同 components 的複合成本高,整合不同供應商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不同 components 的表現難以統一監測等等。 有見及此,行業龍頭之一的 VMware 推出了一個五合一解決方案 – Advanced Secure Workspace,在 Horizon 的基礎上加入…

    今時今日,任何事情都可以跟人工智能(AI)或大數據扯上關係,咖啡也不例外。有本地咖啡店近日利用大數據,分析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生活質素三方面資訊,嘗試找出未來 40 年社會環境走勢,並推出 12 款呼應不同時代的「Future Drinks」,包括咖啡、雞尾酒及無酒精飲品。 這間名為 Preface Coffee 的咖啡店,本身屬於編程學校 Preface Coding 旗下,一直標榜科技與咖啡結合。Preface Coffee 創辦人盧炳棠表示,今次的「Future Drinks」計劃,主要是分析全球 260 個國家,由 1960 年至…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的應用愈趨廣泛。以電子商貿起家的亞馬遜,旗下的雲端運算業務 Amazon Web Services(AWS)港台銷售總監翁宇強接受訪問時表示,AI 及機器學習科技革新了零售、金融等傳統行業,集團亦力拓相關業務,單是去年,集團已有超過 250 種 AI 及機器學習相關服務新推出市場。 翁宇強表示,集團提供的 AI 及機器學習服務,主要協助企業預測產品市場反應、精準營銷,以至整理非結構化數據(Unstructured Data)、偵測程式碼漏洞等。針對本身已有 AI 及數據專家的企業,集團亦提供不同機器學習工具,讓企業建立、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或者搜尋所需的演算法,藉以加快 AI 系統開發進度。 他續指,以電商起家的亞馬遜其實早於廿多年前已涉足 AI…

    愈來愈多人投身 YouTuber 行列,但有否想過,YouTuber 也可能成為黑客的網絡攻擊對象?近日本港便有 YouTuber 懷疑被黑客入侵帳戶,黑容除了利用其頻道進行直播,更將受害人數以百計嘔心瀝血製作的影片,一一變成不公開。受害人推斷,事件可能跟黑客盜取其 Session ID(工作階段識別碼)有關,但亦有網絡安全專家不明白,系統雙重驗證(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為何未能發揮帳戶保護功效。 懷疑受到黑客攻擊的 YouTuber「希比」,在 YouTube 平台經營個人頻道「HEBEFACE」,經常製作及上傳影片,介紹港產片經典場景,頻道獲超過 6.3 萬人訂閱。希比接受本網訪問時表示,大約一星期之前,他收到粉絲通知,懷疑 HEBEFACE 頻道被入侵,他查看後發現,有人正利用 HEBEFACE 頻道進行以太坊相關的直播,「我於是馬上更改登入密碼,但之後對方仍然可以控制到我的帳戶,我更眼白白看著他將我的影片變成不公開。」希比表示,當時自己依然可以控制帳戶,包括將影片設定回公開,可見對方只入侵而沒有奪取其帳戶,情況相當特殊。…

    勒索軟件 (ransomware) 已成為最受黑客集團喜愛的攻擊手段,因為不少企業為免有損商譽,或盡早恢復正常業務,都傾向選擇交贖金。而為了逼企業就範,勒索軟件集團亦想出不少連鎖攻擊,例如用 DDoS 進一步癱瘓受害者的網上業務、打電話通知受害企業的客戶等,創意盡出。 先來看一看勒索軟件的現況。網絡安全業內人士估計,勒索軟件今年將會造成 200 億美元損失,單是最近美國能源供應商 Colonial Pipeline,已向勒索軟件集團 DarkSide 繳付約 400 萬美元贖金,再加上聘請專家調查、修復系統、堵塞漏洞、添置新的安全工具,以及對業務停頓所造成的賠償,相信將輕易突破千萬美元大關,因此 200 億美元總損失絕非誇大。正因為易賺錢,因此 CrowdStrike 早前發表的安全調查報告,已指出勒索軟件已佔 2020 年網絡攻擊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