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data breach (23)

    早前宣布將與網絡安全公司 Palo Alto Networks 加強合作的科技龍頭公司 IBM 發表「資料外洩成本報告」,指出現時處理每宗外洩事故的成本持續上升,平均每宗要花費 488 萬美元,較去年增加 10%,突顯防範網絡攻擊愈來愈重要,企業必須超前部署,否則遭受黑客攻擊時便會後悔莫及。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IBM 強調這份調查報告具有高度參考價值,因為研究團隊一共訪問了 600 多間來自 16 個國家及 17 種行業的代表,可客觀檢視全球不同企業面對的安全問題。 未部署…

    美國著名牛仔褲製造商 Levi’s 成為網絡攻擊的受害者,上星期公司向各州檢察長提交安全事故報告,承認於本月 13 日遭受黑客的憑證填充攻擊,導致超過 72,231 位顧客的私隱資料外洩。不過,官方未有回應會否向受害客戶提供身份監察服務,似乎罔顧了客戶的安全風險。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憑證填充攻擊(Credential Stuffing)的原理是黑客從暗網等地方購買一些外洩事故中的公司帳戶登入資料,利用受害人重複使用相同密碼的習慣,黑客會使用這些被盜取的帳號密碼組合,大規模嘗試登錄同一公司的其他帳戶。為了提升效率,黑客更會操控殭屍網絡(Botnet)大軍實現自動化攻擊。由於入侵難度及所需技術較低,因而廣受黑客歡迎。 根據 Levi’s 提交的報告顯示,黑客便是利用這種方式入侵公司帳戶,並獲取了包括客戶姓名、電郵地址、送貨地址和訂單記錄等私隱資料,而如果客戶在購買時選擇保存支付的信用卡資料,信用卡後四位數字、卡種和有效日期亦有機會被竊取。 雖然官方指目前未有證據顯示這批資料已被濫用,但公司已即時採取措施回應,例如通知受影響客戶須重置密碼,又建議客戶應即時重設其他採用了相同密碼的網上帳戶,以保障不會被黑客使用相同手法入侵。有傳媒向 Levi’s 查詢除了以上補救措施,是否會向受影響客戶提供身份監察服務,不過官方就未有正面回應。 相信不少人都曾聽過身份監察服務(Iidentity Monitoring Service),而事實上大部分人亦正在享用同類型服務而不自知,當中 Google、Microsoft…

    美國跨國娛樂公司 Live Nation 可謂禍不單行,與旗下網上售票平台 Ticketmaster 繼被美國司法部(DOJ)提告後,再遭受黑客入侵。Ticketmaster 承認資料外洩消息,但未有披露細節及受影響人數,而聲稱入侵 Ticketmaster 的黑客則指出,手頭上擁有 5.6 億 Ticketmaster 用戶個人資料,合共約有 1.3TB 數據量。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5 月下旬被美司法部提告 根據傳媒報道,Ticketmaster 的母公司…

    著名電腦製造商 Dell 向客戶發出通告,指由於公司一個網站遭受黑客入侵及發生數據外洩事故,導致約 4,900 萬客戶的個人私隱訊息外洩。Dell 雖然承認部分客戶數據已被放上暗網出售,但卻指受影響客戶面臨的網絡風險並不大,似乎企圖淡化事件。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可藉此發動社交工程攻擊 早前有專門監察暗網消息的安全專家發現,一個名為 Menelik 的會員試圖在 Breach Forums 外洩資料市場上出售 Dell 的數據包,他更表示數據包內含有在 2017 年至 2024 年期間的資料數據。其後…

    曾經在 2021 年遭受黑客入侵的日本科技巨頭富士通(Fujitsu),最近承認多個內部系統遭受黑客入侵,不單內部系統被黑客安裝惡意軟件,更偷去了涉及客戶的機密資料。其實早在上一次事故,官方已宣稱以新的零信任(Zero Trust)架構取代舊有安全技術,莫非依然存在漏洞?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官方稱客戶資料被盜取 貴為全球第六大 IT 服務供應商的 Fujitsu,年收入高達 239 億美元,業務範疇包括伺服器、儲存系統、軟件、電訊設備及多種雲解決方案,而且因為公司提供的服務遍及 100 個國家,當中更跟日本政府組織有密切關連,處理的數據涉及不少重要的政府決策,由此推測,一旦系統發生事故,影響可以好大。不過,Fujitsu 管理層早前就發表事故公告,指內部多個系統遭受黑客入侵,除了系統受到破壞,客戶的數據同時亦在這次事故中被盜取。 根據管理層發表的情報顯示,當公司發現入侵事件後已即時將受影響的裝置進行隔離,並已向日本政府個人情報保護委員會報告及評估這次事件的滲透範圍,不過,暫時就未發現客戶的外洩資料被濫用,至於對傳媒的查詢就一概未有回應,所以實際上的影響有幾大,會否發展成類似 SolarWinds 或 Microsoft Outlook…

    法國政府的失業救濟和就業輔導機構 Pôle emploi 表示,其供應商的資訊系統被入侵,導致求職者個人資料外洩,估計約有 1,000 萬人受影響。有安全公司相信今次事件,與近月影響甚廣的 MOVEit 攻擊有關。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是次事件外洩的資料包括個人全名及社會安全號碼,不包括電郵地址、電話號碼、密碼及銀行數據等敏感資料。截至 2022 年 2 月,有 600 萬人在 Pôle emploi 登記,而在攻擊發生前…

    不知道勒索軟件集團 ALPHV(又稱 BlackCat)近日是否被美容品牌 Estée Lauder 激怒,竟在自家爆料網站推出 API,讓從事網絡安全行業的人或傳媒,可以通過 API 得知 ALPHV 新的成功入侵事件,又或跟進已發生事故的後續情況。有業界人士就估計,相信同越來越少受害企業願意支付贖金有關,ALPHV 集團黑客先會熱心推出這項免費服務!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越來越少受害企業繳付贖金 勒索軟件集團會使用多種手法威脅受害企業繳交贖金,最初期會將受害者的電腦、伺服器或資料庫加密鎖死,索取「解鎖費」,到後來由於企業開始做好備份,因此黑客便先潛入企業內部網絡竊取機密資料,再以解鎖及公開資料進行二次勒索,業界統稱為「雙重勒索」 (double extortion)。 如果企業無視威脅,自行恢復檔案,黑客就會進一步威迫受害企業,在互聯網上公開部分敏感資料,又會致電對方的員工或客戶,務求以群眾壓力令對方就範。 而根據…

    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近日承認,由於人為錯誤,導致超過 200 萬汽車用戶資料或外洩,包括車輛識別號、行車紀錄儀片段等,而錯誤的時間竟然長達 10 年。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為港人熟知的豐田,其實已並非初次發生網絡安全事件。去年 10 月豐田把 T-Connect 服務金鑰公開在 GitHub 上,導致 3 萬名車主郵件帳號外洩;今年 3 月,Toyota Customer 360…

    過往三年,醫院、診所和化驗所等醫療機構除了面對人手長期短缺和供應鏈挑戰,還需抵禦疫情。然而,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加劇,醫療機構不得不加緊尋找方法,來保護機密資料和重要技術。 根據 SailPoint 研究報告指出,與身分識別相關的安全漏洞,已成為醫療行業不容忽視的問題,93% 醫療機構在過去兩年,曾遭遇資料外洩。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隨着併購遂增、機構轉向採用雲端和物聯網(IoT)技術,以及急速的數碼轉型,醫療行業所面對的風險和挑戰日益加劇。IBM 報告顯示,在所有行業當中,醫療業已連續 12 年成為平均資料外洩成本最高的行業。 醫療機構現時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非僱員人數越來越多,包括承辦商、供應商、聯屬醫生和專家,以及臨時專業醫護人員。由於這些第三方身分可以存取病人資料,因此需要一套強大的身分安全策略來有效管理,以全面掌握這些人員的存取和許可權限。 最近,香港醫療行業遭受的攻擊越趨劇烈,網絡釣魚電郵和勒索軟件等手法,常用於攻擊具高價值的醫療記錄和關鍵基礎架構。本港醫療業界領袖也意識到病人資料遭意外洩露的危險,並可能導致紀律處分、法律訴訟、聲譽受損和額外營運成本等後果。 SailPoint 報告《身份安全狀況 2023:焦點關注醫療行業》訪問全球 150 家醫療機構,當中 93% 已經實施或已開始實施身分及存取權限管理計劃。然而,96% 受訪者認同,其機構的身分識別相關安全漏洞偵測及預防能力需要改善,因為醫療業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