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公司 Obsidian 發現首個公開記錄的自動化 SaaS 勒索軟件事件!有黑客組織入侵 Microsoft Global SaaS admin 的帳戶,對 SharePoint Online(Microsoft 365)進行勒索軟件攻擊,而毋需從用戶终端入手。換言之,即使不經電腦,黑客也可以植入勒索軟件。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Obsidian 相信,今次攻擊由一個名為 Omega 的黑客組織發起。採用雙重勒索(勒索軟件及盜取數據)的 Omega,最早於 2022 年…
Search Results: securityweek (53)
美國 FBI 及澳洲網絡安全中心 ACSC 警告,勒索軟件集團 BianLian(變臉)再度活躍,背後黑客放棄加密檔案程序,純粹以公開盜取的機密資料進行勒索,最新的攻擊策略是使用有效的遠程桌面協議(RDP)憑證入侵,而這些憑證相信是購自非法商人或通過網絡釣魚取得。兩局同時發表安全建議,在現時不得不使用 RDP 工具的情況下,企業最好盡快因應建議提升安全措施。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BianLian 是一種勒索軟件,它自 2022 年 7 月開始進行入侵活動,集團曾聲稱成功入侵過百個機構,當中主要是美國的重要業務,包括醫療、教育和工程機構。 專家指出 BianLian 是一種使用 Go…
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近日承認,由於人為錯誤,導致超過 200 萬汽車用戶資料或外洩,包括車輛識別號、行車紀錄儀片段等,而錯誤的時間竟然長達 10 年。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為港人熟知的豐田,其實已並非初次發生網絡安全事件。去年 10 月豐田把 T-Connect 服務金鑰公開在 GitHub 上,導致 3 萬名車主郵件帳號外洩;今年 3 月,Toyota Customer 360…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新應用程式上架,不法分子當然都會自製應用程式,乘機混入其中,企圖蒙混過關呃無辜的用戶下載。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Google 最近公布,在 2022 年他們成功阻止了 140 萬個惡意應用程式在 Google Play 上發布,並禁止了逾 173,000 個開發者帳戶,以及避免了價值逾 2 億美元的詐騙與交易。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Google 表示,透過收緊的政策及機器學習,他們改進了應用程式的審查流程,讓他們能自動化阻止違反應用程式商店政策的不良應用程式上架。過去三年對 Android 實施更嚴格的保護措施和政策,並對開發人員加以培訓,令超過 500,000…
早前一間專門提供商業網絡通話、視像會議及訊息傳輸服務的企業3CX遭受入侵,雖然很快已發現是北韓國家級黑客所為,但隨著其他專家參與調查,黑客集團原來亦已入侵了另外四間企業,受害機構分別來自能源基礎設施及金融行業,而且入侵方式與 3CX 基本上一樣,可見這類供應鏈攻擊(Supply chain attack)真是防不勝防。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3CX 入侵事件在今年三月公開,當時負責調查的網絡安全公司 Mandiant 專家,很快已指出事件與北韓國家級黑客集團 UNC4736 有關,估計入侵源頭是因為 3CX 一個員工在自己的電腦上,下載及安裝了一款帶有木馬病毒 VeiledSignal 的 X_Trader 交易軟件。 該軟件由…
密碼管理服務供應商 LastPass 披露早前數據外洩事故的調查報告,指出事原因與公司一名工程師的電腦被入侵有關。事實上自疫情以來,不少企業已容許員工遙距工作,不過在端點(endpoint)裝置的保護上卻存在漏洞,安全專家指出,企業必須正視端點防護問題,否則被入侵的事故將會沒完沒了。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不少安全專家均提出,現時大多數網絡攻擊,都是由竊取帳戶登入資料開始,即使是企業最害怕碰到的勒索軟件集團,黑客亦會在地下討論區刊登招聘廣告,邀請擁有帳戶登入憑證的人合作,這種操作一來可以減少入侵難度,二來由於擁有一定帳戶權限,可大大減少被安全工具發現的風險。 早前 Ponemon Institute 的一項調查便顯示,68% 機構在過去 12 個月內,遭受了成功的端點攻擊,而今次 LastPass 的數據外洩事故,便是其中一例,因為入侵的開端,正正是其中一名 DevOps 工程師的個人電腦因感染 keylogger 惡意軟件,讓黑客取得公司帳戶的登入憑證,從而繼續橫向滲透。最終讓黑客提升帳戶權限並取得客戶的機密數據,突顯出端點設備防護的重要性。 不過,端點設備防護的難度在於分散性。專家說,以往員工主要在公司內部網絡工作,IT…
不少 Microsoft .NET 開發人員使用的開源程式套件倉庫NuGet,被發現混入了多個有毒套件,頭三個最多人下載的套件,加起來差不多有 15 萬次,專家認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網絡攻擊,同時亦警告開發人員,必須更小心同類型攻擊手法,在使用開源套件前,必須謹守安全法則。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黑客於開源程式套件倉庫落毒,是近年非常熱門的犯案手法,例如 Javascript 及 Python 電腦程式的開源倉庫 NPM 及 PyPl,就是最常被利用的平台。JFrog 網絡安全研究員卻指出,有黑客成功利用針對 .NET 開發框架的開源倉庫 NuGet…
Microsoft早年引入 Mark-of-the-Web(MOTW)功能,又在去年開始阻止 Office 應用工具執行文件檔案內的 Macro 功能,用家以為可以放心使用?原來細心的黑客又再找到安全漏洞,借助未受保護的 OneNote 協助工具上載包含惡意功能的檔案。漏洞一曝光,黑客集團即爭相濫用!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MOTW 是 Microsoft 於 2016 年引入的安全機制,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下載的檔案追查來源,並為檔案加上一個 ZoneID 標記,如發現這個標記屬不安全,瀏覽器或防毒軟件就會發出警告,而在 Microsoft 未禁止…
元宇宙被視為改變人類生活的革命性科技之一,可接通現實及虛擬世界,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更預計在 2026 年,大約四分之一人口每天至少會花費一個小時在沉浸式的虛擬環境中工作、進行各種娛樂或社交活動。不過,黑客正對元宇宙世界虎視眈眈,用家即興參與,隨時變成炮灰。 由於看好元宇宙前景,全球各國政府及大企業如 Microsoft、Meta、Nike 等,都爭相研發元宇宙應用,而在各國中,中東的杜拜可說走得最前,去年 7 月已啟動元宇宙戰略,更邀請各國體驗正在開發中、結合 VR、AR 及 MR 技術的元宇宙世界,用家可以 Avatar 在內工作、購物及娛樂。 雖然元宇宙前景看似一片美好,但網絡安全專家就警告,元宇宙應用將會製造全新的安全風險,用家貿然參與,如對相關技術及應用感到陌生,很容易犯錯,特別是全球黑客正在引頸以待在元宇宙內狩獵,根據專家分析,用家在元宇宙的安全風險共有以下幾點。 身分盜用:當用家進入元宇宙世界,必須創建一個虛擬身分,由於用家必須利用這個身分進行各種交易,因此必須連結自己的銀行帳戶、電子錢包及其他個人真實資料,因此如這個身分被盜用,將有可能造成龐大的金錢損失,甚至有機會被利用做違法行為。 非法轉帳:用家在元宇由內購買各種加密貨幣、NFT 時,有需要使用電子錢包交易,由於用家不熟悉這類交易,有可能錯誤點擊了一些惡意連結,將錢包內所有資產過戶,這類攻擊在近年時有發生。…
殭屍程式 Glupteba 一直是 Google 致力打擊的對象,去年 12 月,Google 更宣布已跟網絡商及網站代管公司成功瓦解 Glupteba 所使用的伺服器及網址,並向兩個俄羅斯黑客提出起訴。不過,Glupteba 並未就此敗退,安全研究員更發現,它借用區塊鏈交易的特性,令發放攻擊指令的控制中心變得更牢不可破。 根據 Google 的調查發現,Glupteba 是一款專門攻擊 Windows 及 IoT 裝置的殭屍程式,最高峰時全球曾有過百萬裝置受到感染,而且感染速度更以每日數千宗的速度上升。它雖然是一款殭屍程式,可隨時控制殭屍大軍發動 D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