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調查】三分一港人曾墮網絡騙局 63%重用或使用簡單密碼

    Google 香港最新調查顯示,網絡用戶傾向高估自己識別網絡詐騙的能力及警覺性,容易墮入網絡騙局。儘管過半(57%)香港網絡用戶表示有信心識別及避免網絡詐騙陷阱,每 3 人就有 1 人(35%)曾成為網絡騙局的受害者。而且 63% 香港網絡用戶承認,習慣使用簡單密碼組合或重用密碼。

    用戶成網絡詐騙受害者三大原因

    不法分子手段日益熟練,利用多種數碼接觸點和形式,來鎖定目標網絡用戶。是次調查發現,每 5 位香港網絡用戶中,就有 4 位(八成用戶)曾遇到網絡詐騙。用戶成為網絡詐騙受害者的三大原因,包括沒有察覺情況是潛在騙局 (35%)、看似有利可圖的交易 (33%) 及好奇去查看優惠 (28%)。受害者表示,他們主要損失包括財務損失、社交或人際關係問題,以及私人資訊洩漏。

    調查亦顯示,不安全的上網習慣,與墮入網絡騙局之間存在關聯。63% 香港網絡用戶承認,有使用簡單密碼組合或重用密碼的習慣,而有這些習慣的人,被網絡詐騙的機率 (41%) 遠高於有較安全上網習慣的人 (25%)。令人憂慮的是,29% 有不安全上網習慣的用戶,承認會在不同網站和應用程式中重用密碼。

    身份盜竊包括未經授權使用信用卡、帳戶、社交媒體帳號、電郵等,是香港受害者最常遇到的網絡詐騙類型。值得留意的是超過八成網絡用戶,會留意網頁瀏覽器或應用程式商店對潛在危險網站或應用程式的警告。不少網絡用戶會按直覺及採取各種方式,如暫停瀏覽和參考不同資訊,以防自己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搜尋引擎是網絡用戶驗證可疑訊息可信性的重要來源之一(34%)。

    Google與社聯合作提供網絡安全培訓

    Google 香港銷售及營運總經理余名德表示,以 Google 搜尋為例,65% 的香港用戶表示其有助他們核實其他來源的資訊。Google 與社聯多年來一直合作,為市民及機構提供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及支援,以助他們應對不斷演變的數碼環境。鑑於近年涉及學校及非牟利機構的資料外洩事故呈明顯上升趨勢,Google 深化與社聯的合作,為 150 名來自非政府組織及社企的員工,提供以網絡安全基礎知識及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為重點的工作坊,讓他們掌握必要的技能,更安全及有效地於日新月異的數碼環境中工作。

    為進一步支援這些機構,Google 與社聯合作,為受訓的非政府組織及社企員工提供 Google Career Certificates 助學金。合資格的機構也可以免費使用 Google Workspace 非營利版,當中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總經理(資訊科技資源中心)何美儀女士表示:「社福界在持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的過程中,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過往與 Google 香港的合作印證其對提升業界的認知及推動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期望此類工作坊能成為長遠的學習資源,讓前線員工持續進修,緊貼不斷演變的網絡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