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個人資料 (146)

    繼 GDPR 之後,歐洲再有安全守則出台,由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為 IoT 訂立全球通用安全標準,旨在提升業界安全防線,保障用戶私隱。 新鮮出爐嘅 IoT 安全標準檔案為 《ETSI TS 103 645》,由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發布,此標準以英國去年就 IoT 安全發表的建議書為基礎,而英國 BSI(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去年已就…

    駭客攻擊固然可惡,但人為的低級錯誤也本應可以避免,預防爆發一些顯而易見的危機。面對外憂內患,企業又應該如何做好資料保護措施,保障用戶個資免受駭客盜取,同時保全公司免觸犯 GDPR 而被開罰? 一、定期更新軟體 最基本的就是定期更新軟體。駭客技術雖然日新月異,但 antivirus(防護軟體)或其他軟體同樣與時並進。每次韌體更新除了一般除錯外,也有很多是為了填補已存在的資安漏洞或防禦新型病毒而進行的。 二、加入多重身份認證或生物認證 Broken authentication 是網路資安問題的第二大主因,而要做好身份認證這一步驟,除了傳統輸入密碼以外,現時已經有很多加強保安的驗證方式,比如雙重認證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 讓用戶輸入密碼後需要加上第二重認證步驟,常見的工具有: TOTP (Time-Based One Time Password):透過時間因素產生不一樣的一次性密碼,像是 Google…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早於 1996 年生效,是亞洲首個全面保障市民私隱的條例,我們,曾經很先進。「但那是二十年多前的事。其他後來者如日本、新加坡則與時並進,不斷修訂,而香港就原地踏步,猶如在用二十年前的電話,很落後。」莫乃光從事資訊科技及電訊業二十多年,見證業界發展,作為立法會議員, 開口埋口都是政策。「政府要改變做事方法,要知道今日的網絡世界如何,要更新政策,拖延下去絕非香港之福。」 香港,未 ready 「香港現在面對的網絡安全問題,基本上與全世界都一樣,其實重點是應對的準備是否足夠,而我覺得香港未足夠。」莫乃光所講的準備,是預防事故發生、準備程度、警力、法例、罰則等。「單是政策及法例,已經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現在很混亂,例如政府可以用那條法例檢控網絡入侵呢?《電訊條例》用過一兩次,檢控不法偷用電視機頂盒訊號;《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呢?只能用於本地執法部門,不適用於其他罪犯。再問下去,『不誠實取用電腦』又範圍太闊,實際拘捕最多的可能是偷拍裙底的罪犯。」莫乃光指出,香港現行法例並沒有一條具針對性。檢控方面未完善,至於阻嚇及預防方面,亦有不足。 條例修訂困難重重 私隱條例訂立至今未有大改,原地踏步,尤其對照歐盟 GDPR 更見分野。「GDPR 對個人資料有新定義,香港的定義仍然沿用二十年前的;GDPR 罰則嚴厲,可達公司全年收入的 4%,具阻嚇作用。另外,香港私隱專員的權力、檢控權都很薄弱,都必須檢討。」可喜的是自從國泰等事故之後,政府承諾會在第一季檢討相關政策,研究修訂條例。「不過,過程亦困難重重,凡是會提高成本的條例,商界很多時就本能地反對。而似乎政府害怕商界的反對聲音,多於緊張對市民或消費者的保護。」以往不少條例如商品說明、競爭法等的推動都停滯不前,比其他地方明顯特別落後,是有其原因的。 莫乃光,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 政府要支援企業 莫乃光認為政府應該做的另一樣事情,是對企業的支援。「政府投放於創科的金額可以過千億,但沒有任何資助用在網絡安全上。中小企雖然可以申請科技劵,但資助用於改善系統以增強競爭力,就沒有資源做好網絡保安,所以政府應該開出特定的金額,幫助他們做好網絡保安的工作。」莫乃光對政府的評價也並非全盤負面,對警察的執法能力就相當肯定。 支持警方擴軍,籲增透明度 「我覺得警方具備了足夠的能力應對網絡罪案,警方特別擴充部門,成立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人手亦每年遞增,我絕對支持。」近年網絡罪案數字不斷上升,加強警力非常合理。「我相信罪犯都明白,今時今日在網上犯案搵錢很容易,風險亦較低。唔通仲揸支槍去打劫?」莫乃光認為唯一的不足,是部門的透明度很低。「其實我沒有足夠資料去討論細節,因為透明度很低。我認為警方可以多與業界及專家交流,讓大眾對警方更有信心。」 網絡安全立法有其利弊…

    最近看到網絡媒體報道有一個知名國產電子產品製造商,所開發的一個應用程式,會過度收集手機使用者個人資料, 據報自 2016 年 12 月發佈以來,已在谷歌商店上被下載逾 1,000 萬次。 其實電話程式出現係幫助電話使用者獲得更理想嘅使用體驗,而收集一些輔助性資料以作出更貼身的資訊服務配套,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但魔鬼的細節就此出現了,因為使用該有關程式而收集到的個人資訊,是否單純作為其所聲稱的唯一用途,卻是無從確實。因為由資料被收集的那一刻(可能你也沒有察覺,有關程式何時開始收集及哪些資料正在被收集),到資料被作相關用途之後,資料被存放到哪裡?會存放多久?哪些人可以取存?多久之後會被刪除?期間有關資料是否有合理的保護(如加密)?相關資料是否以安全的方式被傳送?這一切一切都是我們需要知道及有權利知道的重點,否則盲目允許這些程式收集個人資訊,就等於將這些資料無條件雙手奉上予不知名的人士或機構。 套用香港借貸廣告中的標語 — 咪比料中介。手機程式可能只係中介,將你嘅資料轉發畀第三方,從而獲得金錢或其他利益。

    新加坡航空於其 Facebook 發帖,警告客戶小心詐騙網頁利用 WhatsApp 訊息,聲稱贈送免費機票,實為惡意網站以套取個人資料。 該訊息假扮新加坡航空公司,以慶祝其周年紀念為名,向客戶進行問卷調查,客戶只需完成問卷並各親友分享訊息,即有機會贏取免費機票。 心水清嘅讀者,一睇就知唔對路。好明顯,用戶 Click 入「Claim Tickets」或 「WhatsApp」,就會引導去一個釣魚網站,目的就係套取用戶個人資料及信用卡資料。暫時知道此訊息只於 WhatsApp 流傳並只於手機瀏覽器運作,現時該釣魚網站已停止運作。新加坡航空呼籲客戶小心提防類似訊息。如發現同類詐騙訊息,可到以下網站舉報:http://singaporeair.com/en_UK/feedback-enquiry/ 此類惡意訊息老是常出現,經典例子莫過於 adidas 送波鞋。迎排國泰航空經常擺烏龍賣平價頭等機票,如果被不法份子利用作惡意訊息,肯定好多人中招。各位務必謹慎小心,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 資料來源:http://bit.ly/2sufW2k

    自 Facebook 被爆 5.33 億用戶數據洩漏,LinkedIn 亦被爆發生洩漏事故!一個據稱包含 5 億個 LinkedIn 個人資料數據存檔,在一個知名的黑客論壇上出售,該貼文的作者又洩漏了另外 200 萬條記錄,作為驗證的樣本。四個洩露的文件包含 LinkedIn 用戶的信息,包括其全名、電郵地址、電話號碼、工作場所等。CyberNews 提供檢查網站(https://cybernews.com/personal-data-leak-check/),讓用戶可檢查有否中招。 在該黑客論壇上,用戶可用大約值 2 美元的論壇積分,查看洩漏的樣本,但黑客似乎正在以拍賣形式處理逾 5 億名用戶的數據庫,並將價格定位為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