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保安性極高嘅 Apple Card,推出無耐,已經出現咗首個被盜用簽帳嘅個案喇。受害人 David 打去 Apple 尋求協助,但獲得嘅回應竟然係話佢哋都唔知點解可以發生,而且一張卡同時出現喺兩個地方實在太奇怪。可能你會問,複製咗就得啦好難咩?咁我哋就首先回一回帶,睇吓 Apple Card 有乜咁巴閉先。 Apple Card 分為實體及虛擬卡,鈦金屬製嘅實體 Apple Card ,卡身只係得晶片同埋帳戶名稱,信用卡號碼、CVV保安號碼、到期日以及簽名位完全被消失,所以就算想複製張卡都唔係易事,而且就算俾人執到呢張卡,想用嚟網上購物都唔得。至於虛擬 Apple Card 就收喺 iPhone…
Search Results: 加密 (450)
涉及侵害個人私隱嘅法例推行,會唔會影響到國外投資者信心,以及侵害到國家喺國際上嘅競爭力問題,最近又成為咗澳洲政府獨立安全法監察局(Independent National Security Legislation Monitor,INSLM)檢討緊嘅問題。負責今次調責嘅 Dr Renwick 就話,雖然現時全球政府都面對住加密技術妨礙搜證嘅問題,但如果呢啲侵入性法例會令到公眾懷疑佢嘅安全性,同時會令執法機關行使不必要嘅權力,咁就有機會要修正喇。 方便搜證疑侵害私隱權 講緊嘅係澳洲上年年尾通過咗一條Tele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Legislation (Assistance and Access) Act 嘅修正法例,目的係為咗方便執法人調查罪犯,以防佢哋以加密方式收起犯罪證據,因此建議但凡唔肯向執法人員提供手機同埋手提電腦密碼,有機會被判五年監禁及罰款50000澳幣。 咁都不特止,正所謂魔鬼永遠喺細節度,原來條例仲講明,如果執法機構要求科技公司幫手,解開某人嘅電子設備密碼,而科技公司拒絕配合,分分鐘要面臨約 5000萬港幣嘅罰款!而如果科技公司嘅員工向任何人透露執法機構嘅要求,亦有機會被判五年監!外國公司亦可以用呢條法例,叫澳洲律政部長查你部電腦,睇下有無境外犯法,總之一句講晒,就係條法例好鬼惡啦! 澳洲政府嘅理據係,因為近幾年科技發展太快,影響到執法同埋危害國家安全,所以先打算立呢條法例,新南威爾斯州公民自由委員會副主席Lesley…
識得玩,一定玩 GIF 圖。比起唔識郁嘅相,GIF 嘅創作空間自然大得多。WhatsApp 喺三年前開始支援 send GIF,但原來喺今年 5 月,有網絡安全專家發現 Android 版 WhatsApp 喺玩 GIF 圖方面竟然存在重大漏洞,用家一旦中招,原先開放俾 WhatsApp 嘅權限,亦會同時間送埋俾黑客。不過唔使驚,WhatsApp 用咗接近三個月時間,而家已經修補咗漏洞,大家可以安心繼續玩喇! 新作業系統先出事 唔知大家仲記唔記得,究竟提供咗啲乜嘢手機權限俾…
其實人臉識別技術仍未成熟,但世界各地執法機關已經一致看好,中國就係其中一個?究竟人臉識別技術會令世界更加美好,抑或變得縛手縛腳?背後有何隱憂?最近科技網站 ZDNet 發表咗一篇關於澳洲政府看待人臉識別嘅文章,睇下有乜嘢啟示同借鑑? 反恐為由,硬推人臉識別 唔少政權都喜歡以「反恐」為由去提升國防、安檢權限同技術。昆士蘭州警察局(QPS)於去年黃金海岸嘅英聯邦運動會(Gold Coast Commonwealth Games)推出人臉識別系統,作為防範恐怖襲擊之用。點知轉個頭,已經被警方用來進行一般警務調查;雖然被權限所約束,只能接觸有限資料,但已夠引起大眾關注及不安。 如果話套架生未發展成熟,又未諗到全個配套,貿然上馬絕對不智。昆士蘭大學資訊科技及電機工程學系 Brian Lovell 直斥當局呢個決定 complete failure,徹底失敗。Brian Lovell 指,昆士蘭州警察局完全無喺 deployment 下工夫,完全無認真咁為鏡頭擺位、部署考慮過,而且背後亦無做好基建 support,反而會製造出私隱危機。Brian Lovell…
有上過 WeWork 呢類 co-working space 共享工作空間,或實際上已經租咗嚟用,係咪都會覺得喺嗰度做嘢又 chic 又 chill,自己返工都要開始注重下衣著品味同打扮咁呢?但如果話你知喺呢類共享工作空間做嘢,佢哋嘅 Wi-Fi 網絡原來唔多安全,好易俾其他人攔截到傳輸嘅機密檔案,咁你仲會唔會咁安心做嘢呢? 提供共享工作空間服務嘅 WeWork, 今年想透過 IPO 公開集資上市,不過因為經營模式嘅賺錢能力受到公眾質疑,所以 WeWork 已宣布延遲上市。另一方面,WeWork 入面嘅 Wi-Fi…
上次邀請了網絡安全保險專家盧子頴,講解這類保險的保障範圍,以及哪一類企業應該盡快考慮投保。不過,原來並非想買就可以買到,因為保險公司會先評估投保人有沒有做足安全措施,除了影響投保成功投保率,更會左右保費。 三大因素影響投保 網絡安全保險供應商智咨詢集團執行董事盧子頴指出,雖然遇到的個案不多,但間中也會有投保人以為只要有錢就可投保,但其實保險公司也需要核保,評估投保人受到網絡攻擊的風險。「如果店鋪連門鎖也沒有,試問怎會有保險公司受保?」他指出保險公司首先會檢查企業現有的網絡安全措施,例如有沒有裝設防火牆、防毒軟件、登入權限管理、升級硬件及軟件韌體的政策、個人私隱保管政策、遙距登入管制等等,「如果企業完全沒有做,保險公司會建議對方先做好基本的網絡安全措施,之後才考慮投保,因為即使轉投其他保險公司,相信也不會成功。」盧子頴補充說,其實投保不能賺錢,只能減少損失,所以如果站在預防被攻擊的立場,企業都應先做好防禦工作。 除了檢查安全措施,盧子頴表示保險公司還會考慮企業的業務性質,如屬於高風險行業,例如涉及加密貨幣交易,又或處理的個人私隱數據太多,就並非所有保險公司就會受保。另外,一些規模較細的保險公司,如投保企業每年的生意額太高,也可能因為承受不到風險而無法接單,這些因素就與投保企業無關。 上述的考慮因素,不單只會左右投保成功率,同時也會影響保費,「因為全部同風險有關,簡單來說,風險愈高的生意,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就會愈高。」盧子頴解釋跟傳統保險服務一樣,保費高低還要因應保額、墊底費及保障內容計算,如前文提及的增值保障如勒索贖金、外判商失誤等,便會提高投保費用。記者問如企業內擁有考獲 CISSP、CEH 等證書的網絡安全專家,安全度理應較高,是否可成為減保費的因素?他說理論上是,但同時間代表企業的業務複雜性較高,而且亦可能有較多監管要求,所以保費最終也要視乎實際情況而定。 「雖然保險費用很難有參考價格,但視乎選購的保險計劃,保費可低至每年五六千元。」盧子頴建議企業管理者不用想得太多,如認為業務受到攻擊的風險頗高,應邀請保險公司進行評估,之後再考慮是否購買也不遲。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 將會簽署法案,限制執法人員喺隨身拍攝鏡頭內加入人臉辨識技術,有份動議呢項法案嘅成員話,原本裝備呢啲鏡頭有助改善警民關係,但如果人臉辨識技術會破壞信任關係,令人憂慮會變成監控工具,咁就寧願唔好有呢項功能住,所以法案會強制禁止執法機關喺 2023 年或之前安裝人臉辨識,真係令人拍爛手掌。其實唔好話有無人臉辨識,要市民信得過呢啲鏡頭,除咗儲存影片嘅方法具透明度,唔可以隨便攞嚟用或銷毁之外,仲要小心存放,否則就好易洩露市民私隱。 好似 Miami 嘅執法機關就唔係好靠得住,早排 Black Alchemy Solutions Group 行政總裁 Jasun Tate 就喺自己個 Twitter 度報料,話網上搵到條公開連結,係人撳入去都可以睇到晒警方隨身鏡頭嘅影片,數量仲有成 1TB…
僵屍網絡係其中一種黑客最常用嘅攻擊方法,因為受感染及操控嘅僵屍電腦真係好使好用,唔單只可以用嚟發動 DDoS 攻擊,亦可以借用嚟挖礦,每部機借少少運算能力出嚟,黑客幾乎乜都唔使做就有加密貨幣收,而且中招者亦唔易發覺,難怪成為黑客愛用手段。不過,最近一個由黑客控制嘅 Command & Control(C&C) Server,就俾法國警方成功搗破,一下子解放咗 85 萬部僵屍電腦,認真功德無量! 今次事件嘅幕後功臣係防毒軟件公司 Avast 嘅專家,因為佢哋發現咗網上其中一個惡意程式 Retadup 嘅 C&C 伺服器設計上存在漏洞,如果能夠好好利用,就可以將佢由黑變白,遙距移除受害人電腦內嘅惡意程式。 偷襲C&C伺服器 不過,瓦解黑客集團嘅過程都唔簡單,由於 Avast 專家發現…
驚住仔女、年長父母、寵物走失,所以買個 GPS 追蹤器俾佢哋,原意係好,但如果罪犯都睇到佢哋嘅位置,係咪仲唔安樂? 網絡安全軟件公司 Avast 研究員 Martin Hron 發現,估計喺 Amazon 上發售、價錢介乎港幣 200 至 400 蚊嘅 GPS 追蹤器材當中,有大約 60 萬部存在安全漏洞,可以俾罪犯掌握佩戴者嘅即時位置、暗中啟動收音咪,甚至篡改衛星定位位置,令用家誤以為佩戴者喺「安全」地方活動。 Martin 特別指出一系列由 Shenzhen…
雲端應用雖然已大行其道,不過,不少企業管理者仍然無法信任其安全性。最近一份針對亞太地區企業進行的安全調查報告《Data Security APAC 2019》顯示,發展成熟的企業當中,只得 27% 認為公共雲(Public Cloud)有足夠的網絡安全功能。而整個亞洲區的企業中,有 73% 受訪者認為資料外洩是無可避免,這可能跟超過 75% 企業管理者未能了解如何可安全保護業務有關。 增加攻擊難度 企業要提升公共雲的防禦力,可從設定嚴緊的登入措施及加密數據著手。首先企業管理者要釐清各員工的登入權限,可有效阻止未獲授權的員工接觸重要的文件或作業;不過,如登入帳戶資料被盜取,黑客一樣可以登入雲端應用竊取資料,所以企業亦應考慮採用多重因素認證(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機制,例如以 USB、藍牙硬體鎖作為 Security key,員工登入帳戶時必須持有這硬體鎖,這樣即使登入名稱及密碼外洩,黑客亦無法登入帳戶,減少公司機密資料被盜取的風險。 另一方面,雖然公共雲供應商有提供網絡安全措施,但客戶並不能單純依靠對方的防護,因為客戶本身存有分擔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必須採取足夠的手段去保護儲存在雲端的資料,否則亦難以追討賠償。而要確保數據安全,最好便是選用加密技術,例如 tokenisation 或 cyptographic 等工具,將數據亂碼化或以金鑰作保護,即使數據被盜用,或於轉送中褒被攔截,黑客亦難以破解及還原數據的內容。 雖然 MFA 或 Tokenisation 都是非常有效的保護公共雲手段,但在今次調查報告中,企業的採用率都不高,前者少於 50%,後者更少於 20%。隨著全球各地陸續立法管制數據安全,資料外洩已不單只會影響商譽,更有可能為企業帶來災難性的金錢賠償,要避免企業營運陷入困境,由今日開始,就要立即採取措施,守好雲端上的數據。 (article sponsored by Edv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