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漏洞 (748)

    IT 管理服務供應商 Kaseya 被勒索軟件 REvil 攻擊事件已經發生了兩個幾禮拜,其中一間受害企業早排已經交了 45,000 美元贖金,但就換來一個無法使用的解鎖工具,最慘是 REvil 集團已神秘消失,今次想搵技術支援都無門路喇! Kaseya 旗下的 VSA 管理工具存在漏洞,被勒索軟件集團 REvil 搶先一步利用,一次過令 1,500 個 Kaseya 客戶陷入危機,其中瑞典連鎖超市…

    後疫症年代加速數碼轉型,Orange 集團(法國電信)旗下的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 (OBS) 在2020年就Cloud Maturity 進行調查,發現 70% 公司想將應用程式搬上雲端運作,事實上大部分企業早已邁步上雲,更有 15% 將重要應用程式搬上雲。在數碼轉型的過程中,企業最擔心的是風險及安全問題。全球頂尖互連及數據中心公司Equinix 連同 Orange 推出數碼轉型服務,協助企業安全完成雲遷移,立即了解更多上雲過程及安全須知! 切割core 及 edge 保護數據…

    要搵出應用服務的網絡安全漏洞,有時好難全部依賴員工,Bounty 賞金計劃某程度上就令公司獲得大批有經驗的外援。Facebook 作為一間擁有自家賞金計劃的公司,近日為免因內部調查舉報漏洞的時間過長,引起賞金獵人不滿,重新改善賞金制度,調查時愈長,賞金將會愈多,等得耐都抵啦! Bounty Hunter 賞金獵人是發掘漏洞的好幫手,而且事實亦證明,最熟悉自家應用服務漏洞的人,往往不是自己的員工。以 Apple iOS 為例,揭發得最多嚴重漏洞的人竟然來自 Google 的 Project Zero 安全團隊,而 Apple 亦於去年十月成功將這個最佳 iOS hacker Brandon Azad…

    網絡安全公司 Trend Micro 最新公布的研究指,約一半的公司沒有預防或檢測勒索軟件攻擊的技術,並指出許多機構不具防備勒索軟件攻擊所需要的網絡安全能力,包括未能檢測到網絡釣魚電子郵件、遠程桌面協議 (RDP) 入侵或其他攻擊者在部署勒索軟件活動所用到的常用技術。 該報告警告,許多組織苦於檢測出與勒索軟件及相關攻擊的可疑活動,而這些活動其實是網絡犯罪分子已經破壞他們的網絡的早期證據,企業無法識別跨公司網絡的異常橫向移動,或者無法發現未經授權的用戶,存取公司數據。發動勒索軟件攻擊背後的網絡罪犯,存取數據不只將其加密,更會竊取這些數據,並以發布這些盜取得來的數據作為威脅,迫使受害者支付贖金獲取解密密鑰。 研究亦揭示,企業遭到勒索軟件攻擊後,不到一半能快速恢復過來。即使企業在成為勒索軟件的受害者之後,五分之二的企業,或仍難以有效從中學習,避免再成為勒索軟件攻擊的受害者。研究警告,勒索軟件仍有空間成為更大的問題,如果組織在遇到第一次攻擊時準備不足,當遇到第二次和第三次攻擊,也可能同樣準備不充分。在勒索軟件的運作商業模式被破壞前,將仍然是一眾企業需要防禦的持久威脅。 有關研究對來自美國的中至大型組織的 130 名網絡專業人士進行訪問,建議組織應採取三個網絡安全程序,來防止成為勒索軟件和其他網絡攻擊的受害者,分別是多因素身份驗證 (MFA)、經常修補安全漏洞、離線儲存備份。 其中 MFA 能大大提升防禦,即使網絡犯罪分子確實竊取了密碼,MFA 作為額外的保護,也可以提供有效屏障,雖然網絡釣魚仍可能導致憑據受損,但 MFA 減少了隨之而來的影響。 經常修補安全漏洞則降低網絡犯罪分子,利用已知安全漏洞作為攻擊鏈的部分能力,而離線儲存備份提供毋需向網絡犯罪分子支付獲得解密密鑰,仍可回復數據的方法。 恢復網絡可能是一個漫長而繁瑣的過程,因此避免它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成為勒索軟件攻擊的受害者,但研究亦承認,沒有任何網絡安全策略可完全阻止網絡攻擊,但如果組織有應對網絡攻擊而作準備的策略,能令損害受制和恢復更快。…

    美國 IT 管理服務供應商 Kaseya 被勒索軟件 REvil 入侵,背後全因其管理工具 VSA 存在致命漏洞。未出事的客戶為求盡快修補漏洞,都急於安裝系統更新檔。網絡安全公司 Malwarebytes 就發現,有黑客利用人性弱點推出惡意軟件,假扮為官方更新檔發出釣魚電郵,幕後黑手,可能同銀行木馬軟件 Dridex 有關…… Kaseya 的 VSA 漏洞事故,受影響企業多達 1,500 間,當中更有不少公司採用了 VSA…

    雖然大家都知道勒索軟件攻擊好易搵錢,但經過上周末美國 IT 管理服務供應商 Kaseya 被黑客發現其 VSA 工具存在漏洞,一次過將其過千客戶的電腦系統鎖死後,先至明白點先稱得上「大茶飯」! 正所謂時間不等人,早前 DIVD 網絡安全研究員向 Kaseya 舉報其 VSA 管理工具存在致命漏洞,Kaseya 證明屬實,於是安全團隊便開始編寫更新檔,堵塞這個零日漏洞。不過,勒索軟件集團 REvil 亦同時間發現了這個漏洞,並搶閘在上星期六執行加密行動,不單 Kaseya 受到影響,其採用了 VSA…

    近日全球各地發生多宗數碼災難,有保險公司旗下牽涉多國的客戶數據資料遭公開,更接連有基建,包括能源公司、醫院、軟件公司等遭受勒索軟件威脅的事故,牽連甚廣,影響民生。面對黑客頻繁出動,企業必須找出現行系統存在的漏洞,加以防範。在疫情之下,遙距辦公或為企業保安系統打開缺口,在員工脫離公司網絡保護下,企業應當如何自保,做好把關呢? 企業日常營運需使用多個不同的系統,諸如財務系統、公司內聯網、雲端數據庫等,使用愈多的系統,便需要記住愈多的密碼,如果偷懶全部用上同一組密碼,一旦遭黑客盜入等同把不同的夾萬之門打開任人竊取財物。Thales 大中華及韓國雲數據保護與軟件授權區域銷售經理任兆雄(Tommy)指出,無論是數據洩漏,抑或是勒索軟件攻擊,其導致原因都有機會是企業大門把關出現問題,太多進入系統的入口,自然甩漏也會更多,被攻擊的機會亦因此增加。企業要修補漏洞,便需監察好每個入口,「加多把鎖匙」,鎖好每一道門。 Thales 大中華及韓國雲數據保護與軟件授權區域銷售經理任兆雄(Tommy)表示,無論是數據洩漏或勒索軟件攻擊,其導致原因都有機會是企業大門把關出現問題。 免卻記密碼及繁複登入步驟 那麼到底如何為系統加設鎖匙?Tommy 解釋,黑客會假裝是企業的員工,使用其登入資料進入系統,而採用多因素驗證方法(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MFA),就是最佳方法:在用戶登入系統時,除了需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需要再作多一次的驗證,例如輸入傳輸至用戶手機的驗證碼,或是再用如指紋、面部特徵等生物特徵作身份確認。坊間有網站提供免費的 MFA 工具,例如會創建一個獨有的 QR Code,作為身份驗證;不過如果有人從其他途徑獲得相關QR code,就有風險被盜用身份,所以使用 MFA 作為身份驗證保安工具時,應檢查所有「大門」,避免遭黑客有機可乘。Thales IAMaaS 解決方案是作為「鎖匙保管者」的存在,讓企業安心阻擋非員工人士進入機密系統,免卻需要記下多個密碼的煩惱,同時也能擁有嚴密的保安措施。 Tommy 笑稱Thales「鎖匙佬」,「一條龍」做好企業系統的所有把關,包括配合客戶需求、客戶服務、維修等,全方位支援客戶需要。而 Thales IAM 雲端方案是一個管理用戶所有登入憑證的服務,方便 end-user 操作,省卻登入須多次輸入密碼的麻煩,登入只需作一次身份確認,即使稍後要進入其他系統,亦毋須不斷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 Thales IAM 雲端服務設有三條防線:第一條防線是在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後,加設多一個驗證因素,以;第二條防線是 Smart Single Sign-on (SSO),即智能單點登錄功能;第三條防線是以零信任 (zero-trust)的機制。 三條防線 智能分析異常用戶行為 Thales IAM 雲端服務設有三條防線:第一條防線是在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後,加設多一個驗證因素,以作身份確認;第二條防線是 Smart…

    5G 的出現,帶來十倍速流動上網及低延時體驗,令各種智能城市、自動化技術及物聯網(IoT)概念變得可行。不過,5G 網絡同時亦帶來更大的網絡安全風險,因為連網產品愈來愈多,黑客可攻擊面擴大,再加上新技術仍可能存在現時看不見的漏洞。如果沒有絲毫不差的安全計劃,將難以抵禦下一代惡意軟件。 雖然 5G 技術看似雙刃劍,但它帶來的潛力卻令人難以捨棄,因此現時已不是用或不用的問題,而是應確保如何有效率及安全地享受它帶來的效益。特別提到效益的原因,是雖然企業可以引入很多安全工具去保護 5G 網絡,但有可能會令 5G 帶來的效益消失,這樣便有點本末倒置。 任何在 5G 網絡中傳輸的數據、應用程序和工作流程,都必須逐一考慮其安全性及控制方法。以往企業在對待出入的數據時,可能主要依賴防火牆監管數據流量。不過 5G 裝置無處不在,這意味著安全工具亦必須部署在網絡中任何地方,例如區域網域、WAN(如 SD-WAN)、數據中心、雲端平台和物聯網設備;同時必須打通各個層面的解決方案的數據,不能讓它們各自於孤島上運行,否則其可視性便會降低,即使有問題發生,也無法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要解決這難題,首先必須將網絡和安全融合到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中,以創建一個靈活度高、適應性強及可廣泛部署的安全策略。通過將安全性融入網絡的核心,安全系統不僅能夠擴展和適應企業持續的數碼轉型旅程,而且更能以 5G 的速度進行。 統一安全管理平台有各種優勢,第一個是它可提升數據傳輸的透明度,同時可使用一致的安全策略及威脅情報,去管理不同環節的安全工具。它還允許完整地記錄端到端地數據傳輸、工作流程,即使分散在世界上不同地方,也能清晰掌握每個部分,防止漏洞出現。…

    黑客經常「撈大茶飯」,使用勒索軟件作為破壞企業營運收錢的惡意活動,屢見不鮮。網絡安全公司 Group-IB 最近就發表一項分析,指出勒索軟件攻擊在 2020 年翻了一倍;而 Cyber​​security Venture 甚至大膽預測,在2021 年勒索軟件攻擊,將會每 11 秒發生一次!企業應該如何面對呢? The Hacker News 就提到,企業必須做好準備,提防勒索軟件攻擊所造成的數據損失、服務受阻、營運中斷等情況,並列舉以下五個方法,在中招後應如何恢復過來。 (1)隔離和關閉關鍵系統(Isolate and shutdown critical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