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資料外洩 (128)

    天文台今日清晨時份預告於中午時段發出八號風球,早上繁忙時間人流明顯比平日稀少,相信是由於不少打工仔早一日得知颱風將至,獲公司預先安排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事實上,疫情加速企業數碼轉型的步伐,促使在家工作或遙距辦公成為新常態,不過這類工作模式需要承受較高的網絡安全及資料外洩的風險,只有一人不慎打開缺口,隨時累街坊!即睇 10 大 Work From Home 網絡安全貼士,向黑客講 Byebye。 【打工仔篇】 使用最新的網絡、軟件及應用程式,安裝個人防火牆、抗惡意程式碼軟件、網絡入侵偵測系統和網絡入侵防禦系統,確保所有軟件及固件已安裝最新的修補程式並已更新,防堵任何已知的漏洞避免使用公共 Wi-Fi 網絡處理敏感資料,改為使用安全連線連接至工作環境,例如虛擬私有網絡(VPN)。在家使用 Wi-Fi 時,應確保使用 WPA2 或 WPA3 加密技術,不要使用有漏洞的…

    當員工加入一間企業工作,企業便需要安排員工需使用的應用程式登入憑證,但隨著員工的角色轉變加上時間的推移,會用到的應用程式會增多,權限亦會改變。當公司規模擴大,加上疫情驅動企業數碼轉型,人員數量及應用程式的登入憑證量因而倍增;如果要逐項人手審刻,恐需時甚久,甚至加重本來 IT 人手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員工離職後,如果未有即時處理憑證及權限,更會為黑客提供入侵途徑,造成龐大損失。究竟可以怎樣堵截入侵漏洞? SailPoint Managing Director Simon Tai分享,其解決方案如何解決本地企業在網絡安全(Cybersecurity)及內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的難點。 「大宅管理員」 按身份安排「進出房間」 身份管理(Identity Management)包括登入資料、在個人或公司的系統中的存取權限等,對企業而言最大的威脅是如果黑客取得登入用戶名稱及密碼,會招致難以預計的損失。而引致憑證洩漏的缺口,就是企業在員工離職後未有及時處理其帳戶及權限。身份認證解決方案專家SailPoint 的服務如同為企業管理一間屋的保安,能決定經身份認證進入系統的人士,可以進入哪些「房間」存取資料,按其職權需要作出分配及管理。 讓企業擁完整身份管理及權限處理循環 Simon 形容,數碼轉型下企業使用的應用程式增加,目前企業面對的挑戰是「房間」愈來愈多,而進入「大屋」的人不只正職員工,合約員工或生意夥伴亦有機會需要權限進入。每一個身份憑證都有機會是黑客的入口,但企業有機會連自己有多少個使用中的應用程式都未能掌握,增加遭受網絡攻擊的可能性。SailPoint 的服務便能為企業安排「Right access to the right person」,並讓企業擁有完整的身份管理及權限處理循環,防止因帳戶資料外洩,令系統曝露於危險當中。 而在內部控制方面,企業需避免員工權限過大的問題。Simon 舉例指,在 90 年代時英國投資銀行霸菱(Barings Bank),就因為在新加坡的交易員權限過大,在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投機失敗導致 14 億美元的損失,更令霸菱倒閉。而現時交易需經多重核准,避免越權問題。SailPoint 的解決方案具有 access review 功能,助 IT 審計人員審視有否存在 toxic…

    勒索集團 LAPSUS$ 在今年初開始,多次成功入侵科技巨企如 Nvidia、Microsoft、Samsung,並於網上公開受害企業的領先科技,雖然部分集團成員被捕,但在這一系列事件中,的確曝露出大企業在網絡安全上意想不到的脆弱性,到底有什麼反面教材可成為參考? LAPSUS$ 雖然同樣以勒索受害企業謀利,但集團與其他勒索軟件有明顯分別,因為它專注於竊取科技企業的機密資料,並不熱衷於加密對方的電腦設備或數據,只會要求對方交付贖金,換取機密資料不被公開。由今年初開始,多間科技企業相繼被 LAPSUS$ 攻陷,當中包括 Microsoft 部分應用服務如搜尋引擎 Bing、Bing Maps 及智能個人助理 Cortana、Nvidia 的 LiteHash Rate (LHR)及 DLSS 技術、Samsung…

    勒索軟件集團過去兩年間肆虐,各行各業都有受害者出現,有調查顯示,86% 網絡安全管理者,已將勒索軟件攻擊的保護成本列為優先考慮項目,其中主要包括相關的網絡安全保險費用。現時網絡安全保險並非話買就買,如未能提供企業安全狀況指標,對方亦未必受理。究竟企業投保有何難度? 針對企業的網絡攻擊有很多,其中管理者最怕碰到的,便是勒索軟件攻擊,因為一旦成為受害者,除了要按情況決定是否要繳付贖金,善後亦涉及不少費用,例如因客戶資料外洩引致的索償、修復系統、因業務中斷導致未能按時完成訂單的賠償等等。 網絡安全保險的出現,便是為讓企業可買個保障,盡量減少網絡攻擊的損失。根據 SonicWall 及 Sophos 的安全報告顯示,2021 年的勒索軟件攻擊,較上一年度大增 105%,平均贖金雖然只約 17 萬美元,但平均善後費卻高達 185 萬美元,因此現時企業管理者大多傾向投保。 不過可能由於索償過多,美國及英國的保險承包商亦在過去一季,分別調高了 130% 及 92% 投保費用,部分承保商更會拒絕未能提供足夠安全指標的投保企業避險。 調查公司…

    隨著企業增加使用遙距辦公室,並擴大採用混合工作模式的員工團隊,端點因此更易受到攻擊。有個別國家更作出行政命令,指示必須提升網絡安全防禦力,而其中一項目標就是關於提升端點偵測及回應(Endpoint Detect and Response, EDR),可見政府機構及企業在端點防禦上吃了不少苦頭。事實上,企業在數碼轉型或遙距工作模式的大趨勢下,必然要加強端點防禦,所以早前 ICT 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及網絡安全公司 Check Point 便舉辦了一次座談會,由雙方的專家講解部署端點防禦及其所面對的挑戰,並分享提升 EDR 效能的心得。 雲端應用普及 拉闊網絡安全防禦面 「Endpoint = Weak Point」,CPC 戰略和產品開發及管理部高級產品顧問 Sung Liu 一開始已點出了現時企業網絡安全問題的癥結,無論是因為企業的數碼轉型熱潮,抑或受新冠疫情所影響,都令企業採用更多雲端應用服務及遙距辦公工具,大大拉闊了網絡安全的防禦面。 Sung 強調在網絡安全上,人是最難控制的元素,但由於以往大部分企業都會建立一個相對安全的內部網絡環境,包括架設防火牆、入侵預防系統(IPS)等阻止黑客入侵,當員工在公司內使用電腦工作,即使員工疏忽打開可疑檔案或連結,仍有安全工具作為把關防線。「不過,疫情下企業改變成遙距工作模式後,即使部分企業會向員工提供公司電腦,但由於已離開了內部網絡,防禦力被大幅削弱,黑客自然不會放過大好機會,因此EDR 服務便變得非常重要。」 CPC 戰略和產品開發及管理部高級產品顧問 Sung Liu…

    企業經常面對各式各樣的網絡攻擊,因此對能快速回應,同時能應用在 hybrid 工作環境、保護「天上地下」雲端及 on premises的伺服器及系統的解決方案,自然是企業趨之若鶩渴望部署的「守護神」。由英國劍橋數學家創立、擁有領先全球 AI Learning 技術的網絡安全公司 Darktrace,提供精準 AI 分析,為每個客戶作獨立行為分析,持續學習使用行為,以數學計算揪出異常行為,幾秒內快速回應惡意攻擊,甚至能以單一平台,多防線保護企業客戶在雲上、SaaS 應用程式、end-point 裝置、on premise 等的資料的安全,為企業佈下全方位 AI 防護網。 可部署在不同裝置及環境 勒索軟件是其中一種最普遍的網絡攻擊手法,特徵是攻擊快速,能在數秒間將受害企業的資料加密,未作回應已整個伺服器遭黑客鎖上,令企業頭痛非常。Darktrace Country Manager (North Asia) Cyrus Tang 指,其他廠商的產品或只能提醒面臨攻擊,但該公司的 Autonomous Response Module 能偵測及自動嚮應作防禦,應對事故。即使是較複雜、針對跨國企業及跨平台的供應鏈攻擊,Darktrace 的 AI 防禦技術都能提供保護,部署在天上地下的平台。 另一個企業經常面對的攻擊是釣魚電郵,Cyrus 指現時全世界有 94% 的網絡攻擊來自釣魚電郵,而當中最可怕的是偽冒身份的電郵,黑客也會運用 AI 學習企業員工或客戶電郵來往的模式。他舉例指,有客人曾收要求改繳費戶口號碼,但由於過往溝通沒有提及銀行帳戶的行為,因此 Darktrace 的 AI 成功揪出異常之處。 能離線使用 隔離數據不經網絡 以前應對攻擊企業或會採用 Rule-based / Signature-based 解決方案,以攻擊的特徵作記認,依賴前人中招才有記錄並作偵測,但隨著攻擊變種加快,這些傳統技術便不足以應付。Cyrus 指 Darktrace 的 AI 技術,能有效偵測出第一次出現的Zero Day攻擊,攔截異常行為。不過 Cyrus 亦強調,Rule-based…

    內部威脅 (insider threat) 一向是企業最頭痛的問題,因為員工雖然未必一定有心將公司機密外洩,但卻會因網絡安全意識不足,如開啟釣魚電郵、可疑檔案,親手為黑客打開入侵公司的大門。Microsoft 帶來好消息,旗下 Microsoft 365 將會客戶推出新服務,令 IT 部門更易發現可疑行為,及早制止慘劇發生! 顧名思義,內部威脅指的是企業員工帶來的威脅,它可以是將機密資料外洩,又或「協助」黑客於內部網絡安裝惡意軟件如後門等,不過,員工未必有心做,很可能只是墮入釣魚電郵陷阱,或使用了一些未被允許的影子IT工具,因而令公司蒙受損失。要避免內部威脅降臨到自己身上,企業管理者除了要引入足夠的防護工具外,更需注重員工的安全意識培訓。美國網絡安全機構 CISA 早前亦推出新工具,協助美國私人或公營企業評估自家網絡安全性,由此可見內部威脅情況的確相當嚴重。 最近 Microsoft 就為客戶帶來 Insider Risk Management 新服務,提升…

    調查發現,98% 企業在過去 18 個月至少經歷一次雲端數據外洩事故,而在 200 個受訪的 CISO 或網絡安全部門決策者之中,60%認為自己公司的 IT 架構缺乏透明度及帳戶權限管理及驗證技術,所以出事率高企並非毫無原因。企業理應事前制定各種應變措施,萬一出事,都可以第一時間撲火。 強大的事件應變計劃可以幫助公司快速將業務回復,同時可將事件所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做齊以下七件事,便可確保企業保持在最有效率的應變狀態。 釐清角色:事件響應計劃第一步要做的事,便是確定組織內各單位的負責人角色,而且必須因應人事變動而隨時更新。因為當事件發生後必須出現混亂,如果到時仍要找出涉及事件的負責人,就難以第一時間控制損害範圍。同時釐清角色亦等於釐清責任,負責人才會上心把關。 製作聯繫人清單:如發生資料外洩,除了內部員工,受影響的還包括客戶、合作夥伴,因此必須預先製作一份聯繫人清單,在事發後第一時間聯絡他們,才能令業務保持營運之餘,亦可減少第三方所受到的損失。 制定通訊方法:如遭受勒索軟件攻擊,企業平常所使用的電郵、VOIP等通訊方式將有可能失效,因此企業必須在事前確保公司還可使用其他方法進行內部溝通及外部聯絡,最簡單如第三方技術支援公司的聯絡電話,也應以紙筆記下,以免出事後無法從電腦中搜尋。 記錄和識別: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必須記錄過程中所有細節,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由誰人發現,以及有誰人曾嘗試維修或調查電腦情況,以減少日後搜證及提交報告的難度。 事前培訓:當發生安全事故,員工第一反應可能是關機或嘗試重啟電腦設備,不過這種做法不單無法阻止惡意軟件爆發,更有可能失去入侵記錄。企業應在安全培訓過程中教導員工應如何處理,例如應第一時間插除電腦的網絡連線,阻止病毒蔓延。 系統恢復:當IT團隊完成事件調查後,便可盡早將系統還原,至於能否迅速完成,取決於事前有否做好備份工作。做好的意思是不單只將系統及資料備份,還要定期進行模擬恢復,以確保備份內容準確及可於事後回復。 經驗教訓:經歷過資料外洩或黑客入侵後,企業管理者應吸取教訓,重新審視整個IT架構的弱點所在,及早堵塞才能避免事件再度發生。定期進行滲透測試可令IT團隊發現隱藏的漏洞,如公司缺乏相關人手,應邀請第三方服務供應商進行。 資料來源:https://bit.ly/3AvAMPv

    設置高強度密碼的提醒「講到口水都乾」,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以為然,令自己的帳戶處於危險的狀態,有被入侵的風險。Mozilla 研究在 haveibeenpwned.com 的數據發現,有數十萬人繼續使用自己最喜歡的超級英雄作為密碼,倘因此而遭遇資料外洩,不管是。Batman、Spider-Man 抑或是 Superman 都難以打救。 Mozilla 最新的博客文章提到,以超級英雄作為密碼的情況,在洩露資料數據中出現得愈來愈多。其中 Superman 出現在 368,397 款洩漏資料,Batman 出現在 226,327 項資料中,以及 Spider-Man 被發現出現在 160,030 項資料,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