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AI (826)

    涉及侵害個人私隱嘅法例推行,會唔會影響到國外投資者信心,以及侵害到國家喺國際上嘅競爭力問題,最近又成為咗澳洲政府獨立安全法監察局(Independent National Security Legislation Monitor,INSLM)檢討緊嘅問題。負責今次調責嘅 Dr Renwick 就話,雖然現時全球政府都面對住加密技術妨礙搜證嘅問題,但如果呢啲侵入性法例會令到公眾懷疑佢嘅安全性,同時會令執法機關行使不必要嘅權力,咁就有機會要修正喇。 方便搜證疑侵害私隱權 講緊嘅係澳洲上年年尾通過咗一條Tele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Legislation (Assistance and Access) Act 嘅修正法例,目的係為咗方便執法人調查罪犯,以防佢哋以加密方式收起犯罪證據,因此建議但凡唔肯向執法人員提供手機同埋手提電腦密碼,有機會被判五年監禁及罰款50000澳幣。 咁都不特止,正所謂魔鬼永遠喺細節度,原來條例仲講明,如果執法機構要求科技公司幫手,解開某人嘅電子設備密碼,而科技公司拒絕配合,分分鐘要面臨約 5000萬港幣嘅罰款!而如果科技公司嘅員工向任何人透露執法機構嘅要求,亦有機會被判五年監!外國公司亦可以用呢條法例,叫澳洲律政部長查你部電腦,睇下有無境外犯法,總之一句講晒,就係條法例好鬼惡啦! 澳洲政府嘅理據係,因為近幾年科技發展太快,影響到執法同埋危害國家安全,所以先打算立呢條法例,新南威爾斯州公民自由委員會副主席Lesley…

    近年推同科技有關嘅產品,只要加人工智能或 AI 字眼,身價即時上升。不過到底點先算係人工智能?然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簡稱ML)功能又係咩嚟呢?擁有機器學習功能就一定有 AI?下面就為大家一次過解答。 要解釋人工智能同機器學習嘅分別,首先就要回一回帶重溫歷史。如果有睇過幾年前《解碼遊戲》呢部戲,男主角 Alan Turing 一直都俾人叫做「電腦之父」,其實佢亦係第一個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嘅人。佢喺上世紀 50 年代寫咗篇論文,用一個簡單測試去分辨機器識唔識得思考。方法好簡單,只要將相同問題搵人同電腦解答,得出嚟嘅答案係分唔到由邊個解答,就代表部電腦能夠思考擁有智慧,後世就叫呢個做 Turing Test。 呢個測試好有代表性,因為佢將人工智能嘅概念規範化,不過直到今時今日,都未有人可以百分百做到一部符合 Turing Test 要求嘅電腦,所以為咗貼地少少,有人就將人工智能定義收窄少少,只要電腦可以自行完成單一工作,而且做得比人類好,就叫人工智能喇!然後喺呢個狹義嘅人工智能定義下,又衍生咗機器學習呢個分類。1959年,當時喺 IBM 做工程師嘅 Arthur…

    被稱為全球現時最嚴厲的私隱保障及安全法規,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DPR) 已實施超過一年。此規則旨在為歐盟公民個人資料的儲存和處理,提供更好的保障,但仍然有許多公司未有對此嚴格遵守,當中包括歐洲以外的知名公司。 例如,美國酒店連鎖巨頭萬豪國際集團 (Marriott International)因駭客盜取了 3.83 億條客人訂房記錄,結果要面對 1.25 億美元巨額罰款;谷歌亦因其用戶意見征求政策,以及未對使用用戶信息進行足夠監管,而被罰款 5,680 萬美元。 儘管以上案件備受矚目,全球任何機構在針對或收集與歐盟成員國家人民有關的資料的行為上,亦必須嚴格遵守 GDPR,只要有任何一個客戶屬於歐盟公民,都要遵守該新法,但香港一些公司仍然以為這法規與其業務運作無關。事實上,歐盟是香港的第二大的貿易夥伴,排名僅次於中國內地;在香港,市面上更有逾 2,200 家來自歐盟國家的公司正在進行業務。 為幫助本地企業遵守 GDPR,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已經找出可造成資料外洩的四種主要網絡攻擊,若採取適當的保安措施,便可以減低其影響。這些攻擊包括: 網絡釣魚攻擊:網絡釣魚是最常見的攻擊手法之一,有很高的騙取用戶憑證成功率。因此,應定期進行用戶意識培訓,以保持工作人員對可疑網站和電子郵件的高度警惕。利用系統漏洞攻擊:實施計劃周全的修補程式更新管理,包括修補程式更新週期,例如在推出到生產環境之前在預備環境進行「用戶接受度測試」(UAT),以及訂立針對終止支援的系統的適當退出計劃,對防止攻擊者通過舊版或未進行修補程式更新的系統損害公司網絡,尤關重要。若企業因一些實際的理由而無法替代舊版系統,便需要一層額外的保護(即防火牆)來控制和監視對它的訪問。來自不可信的網路的攻擊:一旦員工試圖通過公開的網絡(例如互聯網或公共 Wi-Fi)進入公司網絡,資料外洩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例如設備丟失、會話劫持等,所以必須應用嚴格的身份驗證,例如雙重驗證、使用 VPN…

    PDF 係大家常用嘅文件檔,如果內容包含機密或敏感資訊,都會 set password 保護。但黑客而家有方法修改呢啲檔案,令到擁有解鎖密碼嘅人喺打開檔案嘅同時,傳送多一份解鎖內容俾黑客,做咗解鎖佬都唔知! 用嚟加密 PDF 檔案嘅密碼演算法,本身其實好安全,不過喺整個 PDF 檔案嘅設計上就有破綻出現。一班歐洲網絡安全研究員,指出 PDF 檔案其中一個漏洞係檔案只會半加密,字串內容係受到保護,但檔案嘅結構就無加密可以讀取,所以黑客可以篡改結構內容,將惡意程式注入其中,當檔案被合法打開,就會暗中將內容傳送俾黑客;另一漏洞就係 CBC(Cipher Block Chaining)加密模式,由於本身缺乏一致性嘅驗證,令到黑客可以修改特定區塊內容而唔影響解鎖程序,於是黑客就可以加入惡意程式,暗中盜取檔案內容。兩個漏洞都可達到唔使知密碼,一樣睇到加密 PDF 嘅目的。 呢個被稱為 PDFex 嘅漏洞,經研究員測試後,發現喺…

    其實人臉識別技術仍未成熟,但世界各地執法機關已經一致看好,中國就係其中一個?究竟人臉識別技術會令世界更加美好,抑或變得縛手縛腳?背後有何隱憂?最近科技網站 ZDNet 發表咗一篇關於澳洲政府看待人臉識別嘅文章,睇下有乜嘢啟示同借鑑? 反恐為由,硬推人臉識別 唔少政權都喜歡以「反恐」為由去提升國防、安檢權限同技術。昆士蘭州警察局(QPS)於去年黃金海岸嘅英聯邦運動會(Gold Coast Commonwealth Games)推出人臉識別系統,作為防範恐怖襲擊之用。點知轉個頭,已經被警方用來進行一般警務調查;雖然被權限所約束,只能接觸有限資料,但已夠引起大眾關注及不安。 如果話套架生未發展成熟,又未諗到全個配套,貿然上馬絕對不智。昆士蘭大學資訊科技及電機工程學系 Brian Lovell 直斥當局呢個決定 complete failure,徹底失敗。Brian Lovell 指,昆士蘭州警察局完全無喺 deployment 下工夫,完全無認真咁為鏡頭擺位、部署考慮過,而且背後亦無做好基建 support,反而會製造出私隱危機。Brian Lovell…

    iOS 13 版本更新再更新,不過,獨立安全研究人員就發現一個關乎歷代 iOS 裝置嘅硬件漏洞,就算裝咗最新嘅 iOS 13.1.1 ,都可以輕易玩 jailbreak,之後就可以唔再受 Apple 限制,裝乜 app 嚟用都得喇。 發現呢個漏洞嘅安全研究員 @axi0mX 表示,呢個取名為 checkm8 嘅漏洞,其實對用家嘅安全問題無大影響,因為要破解部機,必須要用實體線連接電腦,啟動 DFU 模式先可以做到,唔可以遙距發生,所以基本上係安全嘅。但問題係…

    很多朋友問我,做黑客要不要領牌 (專業證書 )。答案可以是「Yes」或「No」,綜觀全球著名黑客, 他們大多數都是從大量的實踐中煉成黑客技術, 他們專注研究軟件,從一些細微的弱點發掘出漏洞,嘗試發動攻擊入侵系統, 終於成功奪取權限。相反,修讀 CEH (Certified Ethical Hacker)專業認證資格,則是一門以正統方式把你培養成為一個「道德黑客」的課程。 CEH的EC-Council原來好打得 CEH 是由國際電子商務顧問委員會 (EC-Council)提供的網絡安全認證。CEH 是國際的頂級熱門安全證書,符合美國的 ANSI / ISO / IEC…

    Deepfake 換臉技術嘅專家估計,距離完美造假換臉影片出現嘅時間只得返半年至一年,點解?因為佢睇完內地開發嘅 ZAO app 之後,覺得有修正嘅空間囉。 南加州大學 Computer Science 系副教授 Hao Li 一向係 deepfake 技術嘅專家,最近就為 MIT 科技會議炮製咗示範片段,俾 MIT Technology Review 總編 Gideon Lichfield,喺台上展示即時換臉技術嘅發展去到邊個階段。Lichfield…

    從事網絡安全行業,都知道世界上沒有百分百安全的偵測工具,可以完全阻截黑客的攻擊。如果有,就不會出現零時差攻擊(Zero Day Attack)。 RESEC 網絡安全公司的 Executive Chairman Tal Yatsiv 亦明言,網絡安全只是一場攻防戰,防守方往往處於被動,大部分時間只能見招拆招;相反攻擊者由於了解守方的防禦手法,自然更易鑽探漏洞,想出新鮮的攻擊方法,「所以我們認為最佳的防禦策略,並不是偵測而是預防。」他說傳統防禦概念是以不同的工具去偵測哪些檔案藏有病毒,建立白名單,但前設是病毒特徵資料庫必須先有記錄,否則偵測工具便會放行,換言之都有出錯風險,「因此 RESEC 創辦人及 CTO Oren Shnitzer 當年設立 RESEC 時,其宗旨並非為了攔截有問題的檔案,而是視一切檔案都有問題,並提供安全方法讓用家去開啟檔案。」 安全防禦 拒設白名單…

    有上過 WeWork 呢類 co-working space 共享工作空間,或實際上已經租咗嚟用,係咪都會覺得喺嗰度做嘢又 chic 又 chill,自己返工都要開始注重下衣著品味同打扮咁呢?但如果話你知喺呢類共享工作空間做嘢,佢哋嘅 Wi-Fi 網絡原來唔多安全,好易俾其他人攔截到傳輸嘅機密檔案,咁你仲會唔會咁安心做嘢呢? 提供共享工作空間服務嘅 WeWork, 今年想透過 IPO 公開集資上市,不過因為經營模式嘅賺錢能力受到公眾質疑,所以 WeWork 已宣布延遲上市。另一方面,WeWork 入面嘅 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