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IE (554)

    近排唔少 IT 公司先後發表 2020 年網絡安全趨勢預測,而作為 IT 巨頭嘅 Microsoft 亦喺早前發表報告,由於佢哋每月掃描超過 4,700 億封電郵去檢測網絡釣魚同埋惡意軟件動向,所以喺預測方面自然好有睇頭,又不妨睇吓佢哋點講? 人工智能攻防戰 運用人工智能去對付黑客,係而家好多網絡安全工具都會應用到嘅技術,不過,Microsoft 指出 AI 亦會被黑客用嚟攻擊,編寫更具破壞力嘅惡意軟件,預計今年會有更多新型電腦病毒出現,令病毒偵測變得更困難。 加強保護供應鏈 有調查指出 2020 年全球將有超過…

    Robocall,即係自動語音通話,真係諗起都𤷪!有調查顯示,美國境內每日都有兩億個電話係由機械人打出,足足佔總電話量嘅三成。Robocall 已經成功登上聯邦通訊委員會被投訴對象嘅第一名,問你怕未? 發生喺美國嘅 Robocall 目的有好多,包括促銷、政治宣傳、詐騙、騙取用戶資料等。美國 Transaction Network Services(TNS)利用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幫助用戶及電信業界對抗垃圾來電。日前 TNS 發表咗一份報告,公佈有關美國滋擾電話嘅調查。 喺報告內,TNS 為美國電信業者億億聲嘅電話進行分類:「高危類」指詐騙電話,目標係盜取個人資料或金錢;「滋擾類」係純粹嘅煩,唔包含惡意攻擊。雖然好似冇害,但單係「煩」就夠死。TNS 更發現,「滋擾類」電話嘅增長比其他高危詐騙電話多 38%,即係越來越多,越來越煩。 另外,TNS 指出自動語音電話「騎劫」個案有兩倍升幅,所謂騎劫,即係 illegal spoofing,來電時會顯示假冒嘅電話號碼,繞過垃圾電話過濾器。TNS 指每 1700…

    上文提到,權要有限。那麼職責呢?要分。權要限、職要分,夠鐘要放工,得閒要睇 wepro180。 在系統中,有一條重要保安原則:職責分離。在系統及流程中,要把重要功能、職責拆開。在流程中,申請新帳號或者IT服務者,與批准者,須是不同的人。又如有 D 公司將一個超級帳號密碼拆開前後兩截,一人管一截(有 D 似古代果 D 虎符)。又如寫程式的人,不可以把程式直接安裝入系統,要透過另一個團隊。以上這些職責分離,目的是要減少差錯及舞弊。文藝一些講:避免監守自盜。 (再文藝一些…在歷史中,這些職責分離比比皆是,例如中國的皇權與相權的分離、唐代的三省制,以至謀與斷的分工、三權分立等,都有古仔可以講。) 講到呢度,就可以明白,保安系統設計要嚴密,須要包括:有各系統權限的人,他們的職責是否有合理的分離。所以,大機構的 SIEM / Log Management 要求完備,因為要有足夠的 Audit Trails 去審計各程交易 (Transactions)…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警方最近拘捕了一名 27 歲的前西悉尼大學學生 Birdie Kingston。警方指控她自 2021 年起多次非法入侵大學電腦系統,進行包括盜取數據、篡改學術成績,甚至用數據勒索學校的行為。這宗案件最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之處,在於涉案黑客最初的動機竟僅僅是為了節省區區泊車費用,嘗到甜頭後就越做越大。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自 2021 年起開始入侵 根據新南威爾士州警方發布的報告,西悉尼大學自 2021 年起便持續遭受黑客入侵,導致大量數據洩露及核心系統受損。初期,黑客活動主要集中於未經授權的系統存取及數據盜竊。去到 2024 年 5 月,大學確認其 Microsoft Office…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急速發展,為企業帶來了革新機遇,但同時也揭示了數據安全和合規方面的挑戰。早前中信國際電訊 CPC(下稱「CPC」) 舉辦的「Managing GenAI Risks with Proactive Cyber Resilience Measures」研討會,便邀請了 Blackpanda、SentinelOne 與 羅兵咸永道(下稱「PwC」)的專家到場,深入探討企業部署生成式 AI 的趨勢,以及分享如何平衡 AI 的應用潛力及其潛在風險,並交流透過 AI-SOC 服務緩解人才短缺及智能高效地應對網絡威脅。…

    瑞士銀行巨頭 UBS 發生數據外洩事件,其供應商 Chain IQ 遭受黑客組織 Worldleaks 攻擊,約 13 萬員工的敏感資料被洩露,當中更包括 UBS CEO Sergio Ermotti 的私人電話號碼。雖然客戶數據未受影響,但就再次凸顯出供應鏈安全漏洞的脆弱性。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去年美國 97% 銀行曾受第三方數據洩露影響 供應鏈攻擊(Supply…

    網絡安全公司 Sangfor Technologies 日前舉行年度大型活動「Sangfor International Roadshow 2025」香港站,獲 350 名業界人士鼎力支持,場面非常熱鬧。今年活動以「Digital Plus|IT Minus」​為主題,展現 Sangfor 在人工智能(AI)時代下,將網絡安全化繁為簡的重要使命,讓維護網絡安全變得更簡單! 黃志光:擁抱嶄新網安防禦手段 活動於 The Ritz-Carlton 酒店舉行,並邀請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任開幕嘉賓。黃志光致辭時表示,AI 技術是席捲全球的創新浪潮,不單重塑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更全方位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黃指出,在這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代,如何令 AI…

    網絡安全新聞網站 Cybernews 近日報道了一宗涉及 160 億條密碼的「史上最大規模數據洩漏」事件,涉及 Facebook、Google 等主流服務,引起廣泛關注。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稱,香港暫無受影響報告,有外國資深網絡安全媒體則指出,這並非來自近期大規模入侵,實際數字或被誇大。惟無論如何,企業和市民都需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如定期更換高強度密碼。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Cybernews 形容為大規模武器化情報 Cybernews 研究團隊自 2025 年初開始密切監控網絡,發現了 30 個暴露的數據集,每個數據集包含數千萬至超過 35 億條記錄,總計達 160 億條,資料涵蓋多個常用網絡服務平台如…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近日簽署一項全新的網絡安全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目標是加強美國的網絡安全措施,並調整前總統拜登在任時期實施的相關行政命令。業內人士指新命令的重點集中於改進軟件開發安全、後量子安全加密(Post-Quantum Cryptography,PQC)技術的實施、人工智能及物聯網(IoT)的安全,以及防範數碼身分被濫用,將重心聚焦於實質性的安全威脅。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刪除數碼身分政策 基本上,這次特朗普簽署的新行政命令,將拜登於今年 1 月推出的行政命令(EO 14144)進行全面調整,包括刪除及重寫一些章節的內容。根據白宮發布的資料顯示,新命令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明顯的改動: 首先是刪除數碼身分政策,原先的條文提倡在驗證公共福利項目的申請者時接受數碼身分文件,但特朗普政府認為有可能導致欺詐風險,因此決定移除。 其次是簡化後量子安全加密技術的實施路線圖,原本拜登要求與外國政府和行業組織合作推進 PQC 技術,但特朗普就將開發重點放在國內,要求負責單位定期更新支持 PQC 的產品清單,並要求聯邦機構在 2030 年前全面支持 TLS 1.3 或更高版本的通訊加密協議。…

    歷時近 1 年調研評估,Gartner 於 5 月 29 日發布首份《網路檢測與回應魔力象限》報告(Magic QuadrantTM for 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微步在線(ThreatBook)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隨著企業加速上雲和網路攻擊日益複雜化,NDR(網路檢測與回應)技術已成為現代安全營運中心(SOC)不可或缺的底層設施。透過持續監控東西向與南北向流量,有效覆蓋傳統安全設備難以檢測的橫向威脅,結合流量阻斷、主機遏制或聯動 SOAR、SIEM 可實現閉環處置,大幅縮短響應時間,同時支援 IaaS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