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PII (14)

    美國司法部宣布,結束對地下網絡犯罪市場 xDedic 的跨國聯合調查,並正式向 19 個有份操控這個市場的管理者及服務使用者提出檢控。這宗涉及五年的調查,發現全球合共有 70 萬個伺服器受到入侵,而其實早在 2016 年,網絡安全公司 Kaspersky 已發現其活動,HKCERT 亦發現香港有百多個伺服器在地下市場被出售。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犯罪平台事隔 3 年才被圍堵 時間回溯至 2016 年,當時…

    受歡迎或多人使用的網站及應用程式,經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其原形,推出山寨版本欺騙大眾。近日,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 和 WhatApp 便出現假網站,用來散播剪貼板惡意軟件,專家指出攻擊更是針對中文用戶及加密貨幣。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Google Play 早在 2019 年已首次出現剪貼板惡意軟件,但今次發現的 Android 剪貼板惡意軟件,有兩個首次發現的特點:第一:能嵌入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內;第二:會使用光學字符識別(OCR),來識別儲存在被感染設備上的截圖文本。 ESET研究人員 Lukáš Štefanko 和 Peter Strýček 在分析報告中表示,所有攻擊都是針對受害者的加密貨幣資金,部分以加密貨幣錢包為目標。 其攻擊鏈的起動,由用戶點擊 Google 搜索結果上的詐騙廣告而開始。YouTube 上有數百個可疑頻道,當用戶經 Google 進入時,這些頻道會將他們指向假冒 Telegram 和 WhatsApp 的山寨網站,再透過剪貼板惡意軟件發動不同攻擊,大致可分成四組方法: 1.攔截受害者的聊天信息,並將原本發送和接收的加密貨幣錢包地址,替換成網絡威脅者所控制的地址。 2.利用 OCR 來尋找和竊取加密貨幣錢包的 seed…

    隨著疫情的變化,不少國家逐漸放寬入境措施。黑客又蠢蠢欲動,趁酒店業及旅遊業復甦之際發動釣魚活動。一名被追蹤並命名為 TA558 的黑客,今年更見活躍,專門針對酒店和旅遊業界相關的公司發動網絡釣魚活動。TA558 利用一組 15 個不同的惡意軟件系列作攻擊,通常是遠程訪問木馬 (remote access trojans, RAT),來取得目標系統的存取權限、執行監視、竊取關鍵數據,並最終從客戶竊取資金。 TA558 至少從 2018 年開始就一直活躍,但 Proofpoint 發現,TA558 最近變得更活躍,並與這兩年多因 COVID-19 疫情,而遭限制、最近又開始反彈的旅遊業有關。2022 年,TA558…

    數據洩露經常發生,幾乎每天都聽到相關事故。無論是甚麼行業、部門、地方,受害組織的規模從小型企業,至國際大企業都不能倖免。IBM 估計,2021 年美國公司的數據洩露平均成本為 424 萬美元,當涉及遙距工作,損失平均更增加了 107 萬美元。這篇文章將講解如何檢查自己的資料有否遭外洩及數據外洩的風險等問題。 企業遭遇數據外洩事故,其成本可包括以數百萬美元修復受損系統、執行網絡取證、改善防禦和支付法律費用,還涉及受數據洩露影響的個人客戶流失所致的損失。對於個人而言,損失可能就會變得個人化,損失或可能是工資、儲蓄和投資資金。 數據洩露是如何發生的? 根據 IBM,網絡攻擊者闖入公司網絡的最常見的初始攻擊手段,多數是利用外洩的憑證,這種方法佔了 20%。這些憑據可能包括線上洩露的帳戶用戶名和密碼,可能在單獨的事故中被盜;或是從暴力攻擊獲得,例如以自動劇本嘗試不同的組合,來破解易於猜測的密碼。 其他潛在的攻擊方法包括: Magecart 攻擊:British Airways 和 Ticketmaster 等公司都曾遇過這些攻擊,即惡意代碼被悄悄加入電子支付頁面,以偷取信用卡資料。 在網站…

    勒索軟件攻擊毫無疑問是最常見的網絡攻擊之一,一般來說不法分子會將數據加密,並要求受害人如要獲得解密密鑰,必須支付贖金,他們還會竊取數據,並威脅在未收到贖款時將之公諸於世,甚至還會發動雙重勒索攻擊。任何被盜的數據都可能對勒索軟件團體有用,但根據網絡安全公司 Rapid7 的研究人員對 161 宗已披露的勒索軟件事件作分析,當中某些數據被認為比其他數據更有價值,究竟是哪些呢? 根據 Rapid7 報告,金融服務行業是最有可能暴露客戶數據的行業,82% 的事件涉及勒索軟件團體存取數據,並威脅要公開這些數據,因為不法分子深知金融機構最重視的是聲譽,竊取和發布敏感的客戶資料會嚴重破壞消費者對他們的信任。因此有些商業機構的主管可能認為支付贖金,是避免數據洩露事故進一步受損害。 在針對金融服務公司的勒索軟件攻擊中,洩露最多的檔案是員工個人身份資料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和與人力資源相關的數據,佔受害者的 59%。透過針對這些資料,攻擊者可能會破壞員工對其僱主的信任,特別是如果他們認為其個人資料最終會被網絡犯罪分子公開發布及存取,並被用於欺詐和其他網絡罪案。 另一個常發現自己成為勒索軟件團體目標的行業是醫療及製藥業。他們的內部財務和會計數據是勒索軟件攻擊中最常洩露的數據,佔 71% 事件。客戶和病人的資料也經常因勒索軟件攻擊中被洩露,研究人員估算佔 58%…

    以色列國防技術出口控制機構剛發出通告,內容是指會加強監管出售網絡監控技術及工具,暗示可減少被惡意應用於竊取私隱的風險。這次通告原來事出有因,因為最近多個美國傳媒都刊出報導,指控以色列科技公司 NSO Group 曾利用其手機破解技術,取得至少 11 個美國駐烏干達國務院官員的機密資料,所以才有這個洗白通告…… 根據以色列一份報章報導,以色列 Defense Exports Control Agency 最新向客戶發出一份通告,指日後其他國家必須簽署一份新的「最終客戶聲明」,確認不會將這些工具用來對付異見人士或組織,同時只能用於反恐及嚴重罪案調查上,才能採用以色列國內的監控科技。這份洗白通告相信與近來以色列政府的窘態有關,因為它被多國指控侵犯人權及竊取各國機密資料有關,特別是上月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和美聯社的一份報導更指出,即使是以色列政府自己的間諜機構,也使用這些技術入侵六名巴勒斯坦平權人士的智能電話。 其實早在 11 月初,美國商務部指控以色列公司 NSO Group 及 Candiru 等科技公司,透過監控軟件及破解手機為政權服務,竊取其他國家領導人及高官機密訊息,以及打壓敵對勢力及民運人士,因此決定制裁兩間公司,阻止對方取得美國相關技術及工具的使用權,並下令深入調查…

    網絡安全行業現時非常看重「零信任」(Zero Trust)防禦概念,即對所有網絡連線及活動保持懷疑態度,不再單純依賴已知的病毒資料去預防入侵。與此同時,被視為網絡安全明日之星的 AI(人工智能)技術,卻建基於「可信任」的數據包作為訓練材料,兩者應該如何共存? 將 AI 技術引入網絡安全用途,帶來的好處極多,例如可以快速處理各種安全警報,阻止惡意軟件入侵,減少人力需求。另外,經訓練的 AI 模型還會不斷提升防禦能力。不過,由於 AI 技術非常複雜,持續發展過程到底是否仍能符合網絡安全法規?如缺乏適當的監管,相信業界仍難言可以 AI 完全取代網絡安全專家。 發展 AI 技術的主要障礙之一是數據,更具體地說,是確保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性,畢竟 AI 模型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數據包的質量。基於 AI 的網絡安全系統,在匯入數據方面正面臨種種挑戰: 數據污染:不法人士可以通過操縱…

    網絡私隱問題一直令人擔心,但若放在社交媒體的資料被錯誤利用,又該如何處理?早前求職社交平台 LinkedIn 有 88,000 名美國企業主的完整數據庫,被發布在黑客論壇中,逾 12 億項資料經數據抓獲曝光。就在針對 LinkedIn 的數據抓取事故被發現幾天後,一個黑客論壇出現證據,而這些資料正被整理和完善以識別特定目標,意味著或將有針對 LinkedIn 用戶的攻擊發生。 威脅者在 RaidForums 的地下市場,發布了含有 7 億份 LinkedIn 用戶文件的個人資料作兜售,因而揭發數據抓取事件。發現事件的 Privacy Sha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