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SLA (58)

    在新零售趨勢下,企業必須實行數碼轉型,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及市場轉變。但要管理越來越複雜的網絡及雲端,對企業而言亦越來越耗費時間、人力及金錢。由香港電訊(HKT)與 Cisco 合作推出的多元服務 SD-WAN,有效簡化網絡部署,提升營運效率,同時減少成本支出,配合 HKT 的 Enterprise Managed Services(EMS),提供企業一站式服務平台,充當其「IT 全能管家」。 隨著 O2O 營銷模式及 Omni-channel 等冒起,不少企業已將銷售系統(POS)、企業資源規劃(ERP)、客戶關係管理(CRM) 及電子商務,都轉移至雲端,目的是希望讓消費者透過不同渠道,獲得一致及無間斷的消費體驗。而零售業務的新形式,企業在一個銷售點需要多項連接類型,涉及不同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已不可避免。 不過,企業面對 IT 資源及人才短缺,同時想降低資本支出(CAPEX)和營業費用(OPEX)的前提下,要管理不同網絡及雲端,令難度大增,耗時之餘效率亦大受影響。針對以上難題,企業需要一套一站式的網絡託管服務。 簡化網絡部署 …

    Green Radar (劍達(香港)有限公司) 發表 2021 年第四季度的電郵威脅指數 Green Radar Email Threat Index(GRETI),第四季指數顯示為 65.9 分(第二及第三季分別為 63 分及 64.6 分),反映企業面臨的電郵威脅風險維持於高水平並持續上升。根據分析,網絡釣魚和商業電郵詐騙攻擊仍是最常見的電郵威脅,風險級別水平為「高」。今季報告亦發現,近期受到社會熱議的非同質化代幣(NFT)成為黑客的釣魚目標,主要由於其高回報的投資特性,令不少人為賺錢而容易墮進黑客陷阱 。 根據今季 GRETI…

    現今遙距工作 (WFH) 成為新常態,但黑客的活動並没有停下來。近日有 FireEye 公司的 SolarWinds 門事件,不久前 Shopify 已確認發生客戶資料洩露,全世界的運作都因為疫情而慢下來,資訊安全人員卻馬不停蹄的工作再工作,加班再加班,日以繼夜,夜以繼日與黑客抗爭;在寫這篇文章時,看到 WhatsApp 群組上有朋友求救:他們公司的電腦系統被 CryLock 入侵,多部個人電腦的文件被 Ransomware 勒索軟件,事故的原因不是每部個人電腦已安裝了防病毒軟件,群組內大部分的意見是「死於自然」或「醫番都殘廢」、「安裝防病毒軟件是常識」。 群組裡後來談及 SOC 這個話題,有人提出有 SOC 就沒有資訊安全的問題;有人提出 SOC 是公司的核心,不能外判 (Out Source) 第 3 方公司營運;有人提出本地的 SOC 無料到;有人話資訊安全人員很難聘請,有人話 SOC 的收費或運作費用好貴,本地公司不能負擔;有人話…

    疫情下,相信絕大部分企業員工都曾使用視像會議。時至今天,在新常態下,視像會議技術更趨普及和成熟。根據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 (HKIRC) 去年進行香港遙距工作相關調查[1],發現超過一半的企業 (64%) 已採用遙距辦公,有六成受訪者在工作時需使用視像會議 (60%) ,更有四成個人受訪者表示使用了兩種或以上不同的視像會議軟件,反映這類型的協作工具絕對是維持企業業務運作的關鍵之一。為應對企業各自慣用的視像會議工具不同的問題,Cisco 特地與本地公司 TFI Digital Media Limited 聯手,研究跨技術平台視像會議工具集合技術,其中將TFI視頻專利技術與 Cisco Desk Pro 一起使用,用家可以輕鬆體驗兼容各品牌的視像會議平台及結合了智能會議工具的優勢,讓開會從此快捷方便。 Cisco 與TFI 跨技術平台視像會議工具集合技術示意圖…

    新冠疫情不單只加速企業數據轉型,亦同時加速尋常百姓使用網上服務比例,例如網購、線上學習、收睇網上節目、視像聚會等等,網絡攻擊的機會大增,大部分黑客並非採用石破天驚的新手法入侵,而只是稍稍改動現有攻擊方式,又或作出掩護攻擊,例如以 DDoS 攻擊分散安全團隊的注意力,乘機潛入內部網絡安裝各種惡意軟件等。而在疫情爆發的 18 個月期間,大家應該汲取教訓,改變網絡安全防禦的心態。 不少企業被迫使用遙距工作模式,讓員工在家工作,因此針對雲端服務攻擊的頻率愈來愈高。最常見的方法是通過釣魚電郵竊取帳戶登入資料,從而盜取數據及執行勒索程式,這些攻擊都有可能影響業務流程和商譽。員工需要持續的安全意識培訓和更新設備系統,令遙距工作也能得到一定的安全保障。引入機器學習和分析數據傳輸,是維持網絡最佳狀態的必要元素,同時收集到的資料亦有助安全團隊快速因應變化作出反應。 既然企業必須採用雲端應用服務,因此必須為安全遷移做足準備,最基本要保持所使用的應用服務在最新系統版本,以及採用有信譽的服務供應商。而在轉移雲端之前,亦有一些安全建議可以參考。 慎選供應商:確保雲服務供應商將安全放在首位,最好能將現有數據中心安全性擴展到雲端服務。這樣做可以縮短安全團隊的學習時間,減少錯誤發生,並可以在物理和雲基礎架構採用相同的開發和部署策略。 釐清服務協議:就停機時間、修補漏洞和安全更新達成嚴格的安全服務級別協議 (SLA),確保供應商如何處理 DDoS 攻擊或數據外洩,以掌握清晰的處理流程。 加密至上:確保服務供應商支援最高級別的加密及身份驗證技術,有助減少入侵及,而在即使資料外洩,黑客也無法輕易破解。 雖然要阻止網絡入侵,很多時都要依賴網絡安全工具及人工智能技術,不過最有效的安全策略卻是創建網絡安全文化,讓員工領略強密碼和多重身份驗證的好處,才可真正改變他們日常使用密碼的習慣。而在家庭方面,物聯網(IoT)設備極可能是一大弱點,因為一般家庭用家偏用使用出廠密碼,這種習慣將讓黑客可以輕易入侵,造成財物或私隱外洩等損失。 對於投放了各種先進安全工具的企業來說,仍然必須定期審查和更新安全政策以阻止攻擊者找到新的突破口入侵。正因為雲端應用服務是不可抗逆的發展趨勢,要善用雲的靈活性,便必須同時重視雲的安全性。 資料來源:https://bit.ly/3mdlwDm

    過去兩年我們面對新的工作與生活模式,唯一不變是對互聯網應用的需求從未減退。在商用領域中,Wi-Fi 設備與相關的架設工作一直持續,CommScope Ruckus 香港澳門台灣區域總監程俊邦(Wilson Ching)指出,之前市場曾有錯覺認為 5G 推出後,用戶每日花在 Wi-Fi 的用量會減少,但事實並非如此。目前流動網絡依然主力於室外應用,不過 5G 的架網成本與月費支出未有減少,加上用戶現時設備未必支援這項最新標準,故此 Wi-Fi 依然是日常互聯網連線的主要途徑。 Wilson Ching指出,Ruckus 推出針對 IoT 的 Wi-Fi AP…

    瞄準智能手機的惡意軟件攻擊愈來愈多,智能手機用家只能靠防毒軟件及自我安全意識作防護。不過一份新公布的研究卻顯示,17款防毒軟件對特製「變形」惡意軟件的過濾能力,只得 9 款合格。打算安裝手機防毒軟件,就要參考一下。 一份由土耳其 Ada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及巴基斯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聯合研究報告最近出爐,研究員針對手機防毒軟件攔截「變形」惡意軟件的能力進行了一番測試,結果發現攔截能力不似預期,特別是 Android 系統的攔截能力就更弱,原因是 Android 可讓用家決定是否安裝第三方軟件所致。…

    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炒風熾熱,愈來愈多人參與其中,而要買賣各種加密貨幣,最簡單方法是使用管理 app。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 Sophos 便發現,有黑客集團製作了 150 個以上虛假交易及管理 apps,通過不同手法吸引投資者安裝,從而盜取他們的電子錢包帳戶登入資料。有女投資者便因貪字得個貧,買樓基金一鋪清袋。 要盜取加密貨幣電子錢包帳戶,方法有很多種,比較困難的手法是入侵受害者的電腦,再於電腦的儲存數據內搜尋有關記錄。而今次 Sophos 留意到的手法就簡單得多,專家指黑客會嘗試通過不同途徑,推廣一些管理加密貨幣的手機應用 apps,例如利用社交平台賣廣告、於即時通訊工具內廣發推廣訊息,甚至發動社交工程 (social engineering) 攻擊,先與目標人物建立關係及信心,才引導對方安裝虛假 apps。 為了令目標人物更易上檔,黑客會倣製一些有名氣的手機應用 apps,由版面設計以至使用圖案,均模彷得極度逼真,然後才通過上述方法散播。Sophos 專家經深入調查後,發現當中有超過…

    Gartner 調查指出,2021 年美國企業預計投資超過 1.5 億美元在資安與風險管理技術上,對比上年增長達 12.4%,咁大家就更安全啦…?事實卻是幾乎每星期都有一宗轟動全球的黑客入侵個案 - Radixx、Pulse Security、Trend Micro、Solarwinds、Shopify、CryptoForHealth、Twitter、Tesla…以上例子被 Hack 手法不一,但開支愈大是否等如成效愈大?情況就如添置了空氣淨化器,也要開機才可濾走有害物質,但事實係有不少個案,有工具而閒置。這次想討論的,就是資安效益。 資安效益取決於企業能否抵擋已知與未知的威脅,種種防毒掃毒程式扮演相當重要角色,不過企業大多「買咗當用咗」心態,絕大多數不會測試工具是否暢順運作,盲點由此而生,黑客乘虛而入,機構規模愈大,盲點愈多。既然大家花那麼多時間、精神與資源去寫 Proposal 申請撥款、格價揀 Vendor,到最後買齊所需程式,卻沒有定期測試是否正常運作而遭黑客洗劫?這是需要切腹的結果。 根據 2020 State of…

    智能電視 (smart TV) 是大部分家庭必備電器,但正所謂能力愈大,風險愈高,有國內用家因家中的 Skyworth 智能電視行得慢,於是深入研究內部運作,揭發原來電視每隔十分鐘就會將大量私隱資料上傳,當中包括家中的 Wi-Fi router 範圍內有什麼裝置、這些裝置的連線狀況,換言之手機是否在家,有什麼人曾到訪,全部一清二楚,好離譜! 事發於上月 22 日,有熟悉電腦技術的用家在技術人員討論區 V2EX 發文,指由於家中的 Skyworth 智能電視愈行愈慢,於是就分析背後的運作數據,意外發現內裏有一個程式每相隔十分鐘,便會掃描家中Wi-Fi網絡,收集上述各種數據並上傳到一個名為「勾正數據」(Gozen Data) 的伺服器。由於採集的數據非常多,嚴重侵犯用家的私隱,貼文一出及被轉載至微博後,即時掀起極大風波。 翻查勾正數據網站上的描述,自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