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Apple

    Microsoft 即將為 Office 365 用家提供進階電郵防護服務,用家可以預覽被隔離電郵的內容,系統會抽走一切有可疑的圖像、檔案及追蹤 pixel,確保用家不會因為打開電郵而中招,而發信者亦無法通過 pixel 得知電郵有否被打開,保障用家的私隱。 多項研究發現,9 成以上網絡入侵事故由釣魚電郵發起,因此攔截可疑電郵便非常重要。不過,由於攔截準確度並非百分百準確,加上企業員工因工作需要 (如人事部收到求職信),即使電郵有可疑被隔離,亦必須要打開閱讀,所以在安全上仍然存在漏洞。Microsoft 即將於 Microsoft Defender for Office 365 新增的預覽隔離電郵新服務,便可有助企業版用家解決以上難題。 預覽電郵的運作原理非常簡單,如果用家想打開被隔離的電郵,Office 365…

    要被 Apple App Store 批准上架的門檻到底有多高?用數字來答這條問題,Apple 在 2020 年一共阻止了 100 萬個被評為具有風險或易受攻擊的應用程式進入 App Store,當中 48,000 個是因為應用程式包含隱藏或未記錄的功能,另有超過 150,000 個應用程式被拒絕是因為發現它們是垃圾郵件、涉及抄襲或具有誘導用戶付費的誤導內容等。 Apple 的應用程式審查團隊另拒絕讓超過 215,000 個應用程式上架,涉及開發人員索取的用戶數據超出了他們的需求,或對用戶數據處理不當。…

    電子地圖功能愈來愈多,其中街景功能可讓用戶了解想要搜尋或前往的地方附近的真實面貌,有助提前認路。據了解,蘋果公司正在全球各地進行地景調查,由本月起至 7 月,將會安排街景車及背包系統在香港收集資料,冀改良 Apple 地圖的功能,並製作涵蓋港九新界大部分地區,包括港珠澳大橋的「環視」(Look Around)街景地圖。 蘋果地圖街景車將要收集的資料,包括 2D 靜態街景影像,以及 GPS 軌跡資訊,例如是行車方向、經緯度(位置)、標高等,亦會利用光學雷達(LiDAR)技術,確認建築物的高度、寬度和深度。理解到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公眾或會擔心個人私隱受到侵犯,例如個人樣貌被街景車拍下,蘋果強調,團隊會使用影像模糊技術,遮擋在街景地圖上的人臉及車牌號碼,然而收集到的影像,仍會以未模糊化格式保存 18 個月至 3 年,惟相關影像不會跟第三方共享,公眾亦可向蘋果提出刪除影像的要求。 蘋果又指,街景車會盡量避開在繁忙時間收集資料,其車身亦會有「Apple 地圖」字樣,以資識別。部分街景車無法駛入的地區(例如行人專用區),蘋果則會改以背包系統,藉步行方式收集資料。所有收集到的資料,均會傳輸至蘋果位於美國的數據中心。 私隱專員曾向 Google Maps…

    又到了智能電話市場派發成績表的時候!市場調查機構 Canalys、IDC 及 Strategy Analytics 近周先後發布本年第一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綜合數據顯示,本年第一季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逾 3.4 億部,較 2020 年同期增加兩成多,其中三星手機是大戶,出貨量逾 7500 萬部,拋離排名第二、出貨量介乎 5240 萬至 5700 萬的蘋果 iPhone。不過,若單計香港市場,iPhone 仍然是最得消費者歡心的智能手機系列。 根據 Canalys…

    上星期先將 Apple iOS 更新至 14.5 版本的用家注意,請再次更新上 iOS 14.5.1,事關舊版本 iOS 的 Webkit 引擎存在致命漏洞,只要瀏覽有問題網站,即時可被安裝惡意程式,而且 Apple 警告漏洞正被黑客積極利用,請即安裝! Apple 緊急推出的 iOS 14.5.1,主要是為了修補兩個零日漏洞 (Zero-Day vulnerabilities)。編號為…

    令人聞風喪膽的勒索軟件集團 REvil 又有新受害者出現,REvil 聲稱從台灣電子產品代工公司廣達 (Quanta) 電腦手上取得多間公司的產品設計圖,當中包括 Apple 的手提電腦,以及 Lenovo 的 ThinkPad Z60m!不過,後者原來是 2005 年產品,居然夠膽叫 Lenovo 盡早聯絡,講真,「你咁樣係唔會令我驚㗎!」 勒索軟件集團 REvil 犯案纍纍,貨幣兌換公司 Travelex、電子設備製造商…

    年初 Apple 更改 App Store 政策,要求開發商在 App 詳細資料中加入 Privacy Labels,公開所收集的用戶數據,最尷尬的要數一眾靠用戶數據賺最多錢的 Tech Giant。大家終於明白所謂「免費」有幾貴,網上立即湧現轉用其他平台的號召。一向以安全自居的 WhatsApp 亦在 Privacy Labels 影響下,要用戶同意與 facebook 共享數據,同樣引起極大反彈。靠收割用戶數據暴發成當今市值最大企業之一的 Google,食相絕不會比…

    1 月 WhatsApp 通碟用戶-接受新條款上繳更多個人資料 Or 封號,用戶二揀一。過程橫蠻專制,盡顯「呢度我話事」,激起民憤。一夜間,轉會 Post 洗版各社交平台,Telegram、Signals 的注冊用戶千倍激增,但 WhatsApp 未有收回成命,以延遲 5 月執行新規作為「最大妥協」,承諾不會封號亦不過將封號行為分拆成兩步驟,簡單講,WhatsApp 憑著早著先機、用戶慣性、跨平台、廣泛功能等粘著效應,估算用戶最終不會為新條款舉家移民,適應新平台,Signal 下載量在排行榜高峰回落亦印證了 WhatsApp 估算。眼見 WhatsApp 在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