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化的香港,社區物流不僅是效率的考驗,更是溫情的承諾。對於近郊村屋的長者而言,訂購日常用品本該是簡單的日常,卻往往因狹窄小巷、不平路面與偶爾的雜物阻擋,變成一場體力挑戰。如何讓科技成為這份不便的解方? 早前在「物流科技博覽 2025」期間,一家專注長者服務的社企代表走上前來,分享他們的痛點:「

    今年香港經濟前景未明,儘管第二季度 GDP 增長 3.1%,全年預期僅 2% 至 3%,受國際貿易衝突及本土需求疲弱拖累。失業率更從年初 3% 攀升至最新的 3.9%,裁員潮席捲多個行業。強化補充勞工

    我深信科技不僅改變生活,更能為特殊教育需要(SEN)人士開啟無限可能。對於許多自閉症譜系或具社交溝通障礙的兒童與青少年,與陌生人互動常帶來焦慮與抗拒。機械人雖無情感,卻可作為中性、穩定的中介工具,提供

    香港建築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手短缺問題。尤其在偏遠地區如落馬洲河套區,工人招聘困難,夜間巡查更因安全問題而備受挑戰。與此同時,建築工地的安全要求日益嚴格,傳統的人力巡查模式已難以滿足高效、精準的監控需

    在近年的醫療科技及智能應用發展裡,很多人總以為,技術越新越貴,越複雜越代表專業門檻。但事實是,若我們願意換個腦袋思考,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方案,未必只有大企業、大醫院才能用得起。 最近,筆者在《醫院管理

    香港餐飲業長期面臨「三高」挑戰:高昂的人力成本(廚房每月開支可達十多萬港元)、租金壓力與廚藝人才斷層。AI 炒菜機械人的出現,透過人機協作的管理模式,為行業注入新動力,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更提升效率與品

    早前,筆者有幸受邀前往聖公會聖十架小學,參與「人工智能幸福校園」分享會,探討 AI 機械人如何為教育注入新活力。活動中,分享了機械人在學習輔助及校園互動中的創新應用。同時,探討科技如何將冰冷的技術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