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安全意識 (150)

    2022 年快將完結,回顧今年發生的網絡安全事故,可見已與 2021 年與遙距工作模式為主的情況大不同,正式踏入後疫情時代。網絡安全專家就為 2023 年作出 5 大預測,方向包括物聯網、私人裝置工作、國家級黑客、人工智能及安全意識培訓,業內人士不可不知。 物聯網(IoT)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預測,2023 年將有 430 億 IoT 裝置連線網絡,專家認為由於大部分 IoT 裝置的用途都不是用於儲存數據,因此生產商普遍低估其產品的網絡安全風險,證據就是不少裝置在出廠時依然採用低強度及統一帳戶登入資料,例如 admin…

    以色列網絡安全公司KELA發表最新調查報告,指專門出售入侵企業帳戶權限的黑客活動,在 2022 年第三季的數字雖然保持相若,但累計要求的報酬卻大幅上升至 400 萬美元,而且從各種網絡攻擊的數據可見,這些入侵權限最常被利用於勒索軟件攻擊之上,企業管理者應盡快堵塞入侵門路。 無論是勒索軟件或資料盜竊活動,在進行網絡攻擊前,必須先進入企業的內部網絡,例如勒索軟件集團 LockBit,便經常在暗網或地下討論區上刊登廣告,邀請擁有企業帳戶權限的人合作,由對方提供入侵門路,LockBit 則負責入侵、執行勒索軟件、與受害公司商議贖金及收款等工作,事後便會與帳戶權限提供者對分贖金。 出售企業帳戶權限拆家 ( Initial Access Brokers, IAB ),本身也是網絡犯罪世界中其中一門專業,KELA 網絡安全專家指出,他們或許因為缺乏入侵企業內部網絡的技能,又或不願冒上更大被捕風險,因此在取得企業帳戶登入權限,便選擇退居幕後,僅以出售帳戶權限謀利。 而在 KELA 發表的 2022…

    LinkedIn宣布加強安全功能,阻止近年愈來愈多黑客透過平台詐騙。新加入的帳戶驗證機制,以及持續以先進人工智能技術辨識虛假帳戶,均可提高用家的安全意識及打擊假帳戶,讓用家用得放心。 近年不少黑客都透過職場社交平台 LinkedIn 犯案,原因有多方面。首先,由於用家都會樂於上載詳細資料到平台,以便讓潛在僱主找到自己,因此黑客可簡單地利用搜尋功能找到目標,同時亦可訂立更個人化的社交工程攻擊,讓目標上當。 其次是大部分用家都以尋找新工作機遇為目標,因此對於來自大公司的工作邀請,更易上當。詐騙活動近年經常發生,比較著名的有北韓黑客集團 Lazarus 以虛假的工作職位為名,引誘英國、印度及美國等地從事 IT 及媒體工作的職員,打開假扮成職位資料的文件,實際上卻在對方電腦上安裝木馬程式,以便黑客刺探目標公司的內部機密。其他手法還包括引誘對方到其他通訊軟件聯絡,或到訪釣魚網站,盜竊對方的個人及公司帳戶登入資料。 LinkedIn 為了打擊上述詐騙活動,宣布即日起陸續推出新的安全功能。其中之一的「About this profile」,可顯示登記用家是否已通過公司電郵或電話驗證,如黑客要假扮為某間企業員工,並在個人資料上顯示目標公司的電郵地址,便要先通過驗證,否則便不會獲得驗證標記。 新加入的人工智能技術,則會無間斷地偵測所有用家的帳戶使用情況,包括帳戶相片、登入平台後的活動內容,如發現可疑行為,便可能會凍結用家帳戶,或對其他用家發出警告。LinkedIn 強調相片辨識上毋須使用生物辨識技術,即用家毋須先通過人臉辨識,系統也可憑人工智能找出虛假相片。 新加設的 「About this profile」 功能。…

    在數碼化的年代,企業面臨的網絡威脅日益增加,然而不少企業卻沒有充分認識網絡安全的重要性,缺乏防範和應對網絡威脅的知識及經驗。「網絡安全資訊共享夥伴計劃」(Cybersec Infohub)正是為促進各行業互相交流網絡安全資訊而成立,讓企業掌握最新形勢,了解其網絡安全需要。早前 Cybersec Infohub 舉辦了周年專業工作坊,表揚過去一年表現積極的成員,並邀得網絡安全專家和成員分享真知灼見。有成員稱,夥伴計劃有助中小企學習如何在經營業務的同時保障數據安全;更有成員積極解答其他機構代表提出的網絡安全疑難,互相幫助,形成共贏社群,共同防禦網絡攻擊。 企業需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工作坊上的座談會嘉賓之一,雲新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江卓謙(Char)(圖右一),亦是 BNIT 資訊科技群組的創始人。他稱部分本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唔知近期有咩新嘅網絡威脅、唔知點預防,出咗事亦唔知點處理」,甚或至誤以為大企業才會成為黑客攻擊目標。 Cybersec Infohub 的 Cybersechub.hk,除了鼓勵成員共享網絡安全資訊,建立跨行業的互信協作網絡外,成員間更會互相幫助解決資訊保安問題,達致共贏。Char 表示,夥伴計劃令他的網絡安全知識增進不少,例如他從中得知不同行業的網絡安全風險及需要,所以其公司為客人提供解決方案時,亦加入相應的網絡保安元素,令整體服務水平提升,勝過同行之餘,客戶對公司的信心亦有所提升,亦令客戶意識到自己有需要部署網絡安全方案,直接或間接有利業務發展。 首個共享協作平台 整合本地威脅情報 另一成員機構代表,達訊電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李家泓(Taylor) (圖左一) 則稱,公司是一站式企業管理方案供應商,加入 Cybersec Infohub…

    網絡釣魚(Phishing)攻擊手法層出不窮,有黑客緊貼市場動向,把握蘋果發佈新品及 NFT 買賣活躍的機會,作出針對性部署。電郵安全公司 Green Radar 劍達(香港)有限公司公布的 2022 年第三季度電郵威脅指數(GRETI)中,季度指數為 68.1 分,比上季 66.5 分為高,反映電郵威脅風險比上季有所提升。網絡釣魚及商業電郵詐騙(BEC)攻擊非常活躍,處於「高」風險級別水平,其中商業電郵詐騙攻擊比上季增長42.2%。 根據 Green Radar 電郵安全監控中心(SOC)統計數據顯示,LinkedIn、DHL和HSBC三大品牌最常被冒充,當中 LinkedIn 超越 DHL 成首位。Green…

    雖然未必每個人都會去「甜相」網站,不過這次由 Cyble 專家發現的網絡攻擊,就借助了 Microsoft Windows 一種下載檔案時的慣常做法,令用家以為只是下載一張無傷大雅的圖檔,結果卻誤裝勒索軟件,而且被加工的檔案幾乎無法還原,就算無交贖金,受害者都一樣頭痛。 圖檔本身其實都有一定危險程度,例如小編以往就曾報道有信用卡資料盜竊集團 Magecart,將 card skimmer 惡意程式碼隱藏在網站圖標 favicon 內,只要有網站用來裝飾,日後網站的客戶如使用信用卡購物,所有資料都會落入黑客集團手上。而這次由網絡安全公司捕獲的攻擊中,專家發現黑客瞄準這些安全意識較差的網民,利用色情相片引誘對方上當授權下載惡意軟件。 專家解釋,黑客集團首先設立一個色情相片網站,再於不同社交渠道宣傳吸引網民瀏覽。當 Windows 用家一進入網站,瀏覽器便會彈出一個授權下載的提示,專家說 Windows 會預設隱藏延伸檔案名稱,所以黑客便將惡意軟件執行檔命名為 SexyPhotos.JPG.exe,讓Windows下載提示只顯示 .exe…

    雖然近年即時通訊 app 的選擇增多,不過,Meta 旗下的 WhatsApp 在用家數量方面始終佔有優勢,因此自然有較多騙徒利用來犯案。網絡安全公司 Cygenta 專家早前便列舉三種熱門詐騙手法,大家不妨同朋友分享,減少被騙機會。 扮熟陷阱:騙徒會假扮成目標的家人或愛人,聲稱因為遺失了電話而暫時用新號碼開設帳戶,經過一輪溝通搏取目標信任後,就會慌稱自己有金錢需要,說服目標轉帳金錢。雖然聽落好似好離譜,不過實際上並不罕有,例如假扮成目標的上司要求買點數卡的案例,就經常發生。 雙重驗證陷阱:為了保障帳戶安全,不少 WhatsApp 用家都啟動了 2FA 雙重驗證功能,登入時必須額外輸入經 SMS 發送的驗證碼,才能登入帳戶。不過,有騙徒在奪取了其中一個 WhatsApp 帳戶後,便會讀取受害者的聯絡人清單資料尋找下一目標,然後利用對方顯示的手提號碼重新登記帳戶,並以「朋友」身份向目標發送訊息,指錯誤將2FA驗證碼發送到對方帳戶,騙取目標提供驗證碼,從而奪取帳戶並重複犯案手法。 限時陷阱:騙徒會向特定目標或漁翁撒網式發出訊息,利用不同藉口引誘對方點擊連結或通過連結安裝惡意軟件。視乎當時社會熱門話題,魚餌或有差別,例如早兩年新冠疫情剛爆發,騙徒會發出感染 COVID-19…

    網絡安全公司 KrebsOnSecurity 早前收到讀者報料,指收到一封非常高質素的釣魚電郵,黑客假借 PayPal 帳戶發出電郵,同時內附 PayPal 帳單,幸好收件者及早意識到是騙局,無依從指示安裝遙距支援軟件,否則就會拱手送上電腦控制權,後果不堪設想。 俗語說久病成醫,每日都收到大量釣魚電郵,按道理應該可以減低中招風險。不過,如果面對的是高質攻擊就好難講。對於一般人來說,分辨釣魚電郵的方法首先是憑感覺,例如根本沒有Amazon帳戶而又收到對方發來的電郵,代表欺詐成分愈高。其次是留意電郵內容,看看有沒有串錯字、文法不通,又或使用了低像素的公司標誌圖案。更進階的方法會查看發送地址及電郵憑證,如做齊以上步驟,應該已可過濾七至八成釣魚電郵。 而在 KrebsOnSecurity 這次接獲的舉報中,讀者面對著這封由 PayPal 發出的電郵,已經做齊上述各種安全檢查,甚至利用預覽功能檢查電郵內的連結,亦證實全部都指向P官網,就連電郵內聲稱要打開的帳單連結,亦是寄存在 PayPal 網站內。讀者於是先放心點擊連結查看帳單,而帳單內的圖片及格式亦要 PayPal 發出的沒有分別,似乎有一定可信性。由於帳戶內指收件人有一宗 600 美元交易有可疑成分,於是讀者便跟指示打至客戶服務中心。不過,接聽電話的人很快便要求這位讀者安裝遙距控制軟件,讓客服可更快協助他確認是可疑交易,幸好讀者安全意識夠高,當下便拒絕要求,再從官網登入帳戶檢查,結果發現根本沒有收到可疑交易通知,確認差點受騙。 不過,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KrebsOnSecurity…

    元宇宙(Metaverse)是當今科技界及商界的熱門話題, 雖然絕大多數企業都難以預測它的潛力和未來發展走向,但若不把握機會,待其成型才投入資源,恐怕會被競爭者早著先機。DICT 數智通訊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及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 Fortinet 早前便合辦了一場午餐研討會,邀請了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 以下簡稱 PwC)專家,一同分析企業及早參與元宇宙的優勢,並提出需要關注的問題,確保企業能夠在摸索階段就善用資源。 摸索元宇宙應用 經驗有助開拓創新服務 如何透過元宇宙概念為業務帶來創意,是現時企業最關心的問題,PwC 顧問季瑞華先生(William Gee)說見到不少大品牌紛紛通過元宇宙推廣其產品,亦有企業和機構用於舉辦虛擬會議及設立產品展示區,更會配合穿戴式設備,例如 VR 眼鏡、體感裝置等,為客戶帶來更嶄新的體驗。他認為這些都是一些探索性的做法,因為眾所周知現時整個技術正處於起步階段,元宇宙的未來發展仍待探究。William 更以 SMS 短訊傳呼技術為例:「當年大家都覺得短訊傳呼技術很厲害,可以隨時隨地將訊息傳送給對方,所以一時之間有很多傳呼服務供應商湧現。大家也會隨身帶備傳呼機,秘書台服務亦成巷成市。但其實傳送訊息只是 SMS…

    不少人為了提升瀏覽器的使用經驗,都會為瀏覽器安裝延伸工具,例如即時翻譯、屏幕截圖等。不過,黑客亦會利用這途徑竊取目標人物私隱資料,例如北韓黑客集團便透過魚叉式釣魚電郵攻擊鎖定攻擊目標,誘使對方打開惡意附件化身為延伸工具後,便可利用儲存的登入憑證隨意進入 Gmail 帳戶,神不知鬼不覺。 網絡安全公司 Volexity 為客戶提供威脅情報服務及電腦搜證服務,而在提供鑑證服務時,便經常在受感染電腦內發現這款被稱為 SharpTongue 的惡意軟件,安全專家指它與北韓黑客集團 Kimsuky 有關。SharpTongue 入侵工具的詳細分析早於 2021 年出現,這個黑客集團專門針對美國、歐洲及南韓的企業及機構,特別是該機關與調查北韓事務、核技術、國防武器,更會成為頭號入侵對象。 不過,Volexity 在近來的調查發現,背後的黑客集團正開始使用一款專門用來盜取電郵內容的惡意瀏覽器延伸工具 SHARPEXT,相比起 SharpTongue 以盜取帳戶登入資料為目的,SHARPEXT 在安裝到瀏覽器後,便會利用受害者儲存在瀏覽器內的雲端電郵帳戶登入 sessions,進入受害者的電郵信箱內搜集所需資料及下載有用的電郵附件。由於帳戶已在早前經驗證登入,因此電郵服務供應商難以發現帳戶正被入侵,從而增加偵測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