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指引 (82)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蔚為風潮,逐漸成為不少行業的「得力助手」。近日香港搵律師網推出以 AI 驅動的「求情信生成器」,為有需要的市民撰寫求情信,用戶需填上基本資料、案件資訊及經過、個人背景、最終請求等,60 秒內便可自動生成一封求情信。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如被告人在刑事案件中打算認罪,辯方律師便會呈上求情信,嘗試遊說法官或裁判官輕判。香港搵律師網所推出的「求情信生成器」,由 AI 技術驅動,包括大型語言模型(LLMs)及 GPT,用戶需要填寫的資料如下: 基本信息:全名、年齡、職業、家庭成員 案件信息:罪名、案發日期、被捕時情況 背景信息:成長背景、家庭背景、學業和工作背景等 案發經過:案發時的行為及心路歷程、行為的特定原因或誘因 除了上述資料,用戶亦可以輸入案發後的心路歷程、如何反省自己的行為、未來的改過計劃、對法官的最終請求等。 該求情信生成器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來分析用戶輸入的資料,建立一封度身定造、結構清晰、內容有力的信件,為用戶爭取最佳結果,尤其適合相對缺乏教育背景或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士。 另一新工具 工傷/交通意外賠償金計算機 此外,香港搵律師網亦推出了工傷/交通意外賠償金計算機,為因工傷或交通意外而受傷的人士提供初步的賠償金額估算,特別適合不確定自身法律權益、或索償潛在財務結果的人士。 該計算機根據香港相關法律判例、法定指引及賠償框架作計算邏輯,用戶只需輸入關鍵細節,例如受傷的性質、意外情況及對健康或賺取能力的長期影響,計算機便會處理上述信息,並模擬法律專業人士在賠償談判過程中通常會考慮的因素。 香港搵律師網稱,計算機其主要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更清晰的索償認識,使用戶更有信心和知識進行法律諮詢,惟該結果亦僅作參考,不能代替專業法律意見。…

    近年金融科技領域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尤其是人工智能、區塊鏈及數碼資產的應用更受到政府及企業的高度重視,金融企業紛紛尋求雲端服務、平台服務及基礎設施即服務等技術加快推動轉型,這亦為保護敏感客戶數據增加了困難。DICT 數智通訊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早前舉辦 Enhance Data Security in Today’s Digital Finance Era 交流活動,邀請了業內不同專家分享金融行業最新的科技趨勢和風險,幫助企業做好準備,鞏固網絡安全防線。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數據管理新挑戰 第三方評估接通未來政策 談及香港在金融科技上的發展趨勢,羅兵咸永道(PwC) 數字諮詢合夥人 Alan Chan…

    筆者不久前剛分享過,如何在地下水道及密閉空間實現「4S 管理」,以保障工人的安全。喜見有關當局早前迅速通過了《密閉空間工作守則》的修訂並刊憲,顯示了當局對相關問題之重視。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新修訂的細則中,要求東主或承建商在整段工作期間於密閉空間出入口拍攝視頻,以監督相關人員在執行和遵守安全控制措施的情況,並須保存視頻記錄。此外,更新增了詳細的危險評估表格範本、空氣監測警報設備的設定等要求,進一步強化了對工人安全的保障。 在空氣監測警報設備方面,筆者曾撰文分享方案。簡單來說,業界可善用移動電源的空氣傳感器和藍牙感應器等裝置,配以工人佩戴的智能手錶或頭盔,與智能中央管理系統連結,若出現異樣,系統即時發出警報,及時作出救援。 至於視頻監督設備方面,以下是一些業界在採購時應注意的事項和重點: 1.鏡頭設置:必須覆蓋整個出入口,避免出現監測盲點,有需要時於出入口設置 2 至 3 個鏡頭,以確保全境監測,故應選輕巧的裝置。同時,建議地下空間內亦需要裝置掛牆式的視像鏡頭,能清楚看到工人地下施工的情況,確保工人安全。 2.便攜性:因裝置可能需要經常移動,建議選用一些便攜的裝置,最好是簡單到能在三腳架上設置影像鏡頭,要輕身又易於移動,可由 1 至 2 個工人輕鬆搬動及設置。 3.電池耐用量:這些裝置往往需要長時間運作,故維護電源是工地的一大痛點。有些影像鏡頭裝置主打 All in One,集合了影像鏡頭、路由器、偵測器、警報器於一身,概念雖好,但耗電量大,且裝置體積偏大不利移動。…

    人工智能(AI)時代來臨,不少企業開始進行數碼轉型,AI 應用日漸普及,與此同時衍生出不少私隱風險。為應對其對個人資料私隱帶來的挑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布《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並涵蓋 4 大範疇,提出建議措施。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指,香港企業多透過生成式 AI 應用於聊天機械人,或文字辨識工具,但機構使用個人資料訓練 AI 時,未必有意識確保個人資料私隱安全。而《模範框架》參照了國際使用人工智能的常規,旨在協助機構在採購、實施及使用 AI 時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並有助規範相關行業,促進 AI 在香港的健康發展。 框架就以下四個範疇提出建議措施: 制定 AI 策略及管治架構:制定機構的 AI 策略及採購…

    在全球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的氛圍下,香港亦積極推動企業實踐 ESG 指引,力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走在前列。近年 ESG 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除了改善環境表現和提升社會責任外,也重視提高企業的透明度和管治水平。而在這個過程中,機械人技術的應用為實現 ESG 目標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持。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香港正積極推動「走塑」政策,以整體減少塑膠污染,許多企業都紛紛尋找創新解決方案務求減少塑膠使用量。酒店業作為政策下首批落實「走塑」措施的行業,最近開始不再免費提供即棄塑膠用品予住客,包括膠牙刷、牙膏、小膠樽裝洗髮露和淋浴露等,住客如有需要必須自行購買這些用品。 然而在實際執行上,許多酒店都面臨挑戰,由於大量客人需要購買這些用品,前台或電話處理訂單的工作量劇增,酒店需要大量人手安排取貨和送貨到客房,既費時又費力。為解決這些問題,已有酒店在大堂設置自動售賣機,提供住客所需的日常用品。雖然這減少了人手需求,但對住客來說並不算便利,因為很多時他們是臨時發現需要某些用品,要特地更衣外出到大堂購買。 於是,越來越多的酒店向我們查詢可對接售賣機的配送機械人。這些機械人可以讓客人在房內通過網上下單,並進行代購和配送。機械人能夠自動導航至客房,將所需用品迅速送達住客手中,提升了住客體驗之餘,也大大減少酒店人手安排的負擔。 配送機械人配合自動售賣機的解決方案,既可提升酒店的服務效率,更在實踐環保政策的同時仍然保持為客人提供便利的服務,因此甚為酒店所樂意採用。筆者相信,很快大家就會在更多的酒店中見到機械人的蹤影。 作者:Tobot Soluti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王嘉敏(Jazzy) 欲觀看更多 Jazzy 撰寫的文章,可按此瀏覽。 唔想成為下一個騙案受害人? 網絡安全公司Green Radar聯同…

    繼機電工程署後,又一政府部門出現網絡安全漏洞!公司註冊處上月披露「電子服務網站」電子查冊系統出現個人資料外洩風險,處方日前(3 日)表示系統已完成維修,證實有 11 萬人的個人資料外洩,私隱專員公署已即時展開調查,資科辦亦要求各政府部門檢視保安措施。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系統出現 3 漏洞致資料外洩 公司註冊處在上月 19 日公布,例行檢查時發現其電子服務網站內的電子查冊系統出現個人資料外洩風險,需要進行緊急維修,並暫停電子查冊服務。事隔兩星期,處方表示電子服務網站已完成緊急維修,堵塞了資料進一步外洩的風險,並已完成調查工作。 調查結果顯示,承辦商在設計系統時,除了提供查冊相關資料,還將額外個人資料傳輸到客戶端電腦。雖然這些額外資料並不會顯示在查冊結果頁面上,但如果查冊者在查冊結果頁面上,利用開發者工具(Web developer tool)或編寫程式(robotic search)查閱資料,便會取得額外的個人資料。公司註冊處在調查中亦發現,以電子方式提交持牌放債人委任第三方的通知書時,也曾出現同樣情況。 公司註冊處向受影響人士致歉 處方表示,是次事件約 11 萬人受影響,外洩資料包括姓名、完整護照號碼、完整身分證號碼、通常住址、電話號碼及電郵。處方稱已分批通知相關資料當事人,向他們解釋有關情況和致歉,又指出正徵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意見,全面檢視事件及進一步加強保障個人資料的措施,以防止同類事件發生。 對於政府部門接二連三出現資訊保安事故,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在社交平台表示高度關注,資科辦已再次向所有決策局及部門首長發出清晰指示,要求部門全面檢視現有資訊保安措施,同時提醒其轄下所有系統和用戶必須嚴格遵守政府資訊保安規例、政策及指引處理敏感及個人資料,不可儲存於公有雲平台上,並要求部門在一星期內向資科辦回覆。…

    繼消委會、數碼港、芭蕾舞團等大型機構發生資料外洩事故,輪到教育機構中招!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周一(5日)報案,指學校伺服器受網絡攻擊,約 7,400 名人士受到影響。目前無證據顯示任何人士的薪金、銀行戶口資料或香港身分證號碼外洩。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港大教育學院的電腦伺服器,於 1 月 30 日遭受網絡攻擊,校方發現後即時確保伺服器連結中斷。至 2 月 2 日,教育學院檢視相關日誌檔案後發現,學院一些內部文件,包括課室預約記錄、內部指引、系統管理文件,及自 2012 年起的會議議程文件和會議記錄,有機會已外洩。 目前無證據顯示銀行戶口或身分證號碼等資料外洩 經初步評估,檔案可能涉及的個人資料,包括約 400 名訪問學者的資料、約…

    由編寫研究報告到譜出詼諧詩篇,AI 人工智能贏得了科技愛好者、企業主管與消費者的心。但該技術亦引起了黑客與保安專家的關注。Forrester 研究指出,近 80% 的網絡安全決策人員預期,AI會增加網絡入侵的攻擊規模和速度。 AI — 網絡安全的雙刃劍 對企業和入侵者而言,AI 在改變行業遊戲規則。在企業嘗試使用 AI 來推動數碼業務時,入侵者亦利用AI來強化網絡攻擊。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 工具現時成本很低又易取得,令攻擊者能夠快速發動「社交工程攻擊」,例如偽冒企業在社交媒體上進行詐騙銷售活動破壞企業聲譽、又或利用超現實網絡釣魚方式偽造企業通訊。AI 可令攻擊自動化,加速處理被盜的數據,亦能更快發動攻擊。對入侵者而言這是一個加快網絡攻擊的理想工具。如果企業只利用現有技術及工具,偵測和阻檔攻擊將更困難。 企業是時候利用 AI 來革新網絡安全,加強防禦策略。為協助企業充分採用人工智能技術,中信國際電訊 CPC 最近推出了…

    要防範身份盗用及濫用特權帶來的威脅,特權帳號管理(Privileged Access Management,PAM)實屬企業的不二之選。然而,PAM 技術引入香港逾 10 年來,企業應用仍頗為兩極化。網絡安全公司Green Radar銷售執行副總裁馬偉雄(Kenneth)表示,企業一般會根據有否需遵從的框架、有否足夠的預算及人手,決定是否選用 PAM,而人才短缺往往是企業最大的挑戰。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基於法規或指引,香港不少大型企業已採用 PAM,特別是金融服務業。至於中小企,Kenneth 則認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已了解 PAM 技術,但基於人手及預算而未有選用,另一類則是不清楚 PAM 技術,「甚至可能仍用紙張寫下或用 Excel 儲存 Password」。…

    近年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蓬勃,各種應用服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過,人工智能可說是一把兩刃劍,如落在黑客手上,便會帶來非常強大的破壞力。有見及此,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作為企業的 TechOps 信息安全賦能者,早前便舉辦了一場 CyberSecurity ReDEFINED 研討會,以人工智能重新定義信息安全為主題,邀請嘉賓分享人工智能攻防心得,讓業界及早為部署及提升整體防禦做好準備。 人工智能開拓企業商機 專才短缺引發安全風險 今次研討會的主題是重新定義信息安全,而當中人工智能技術更是不可或缺。經濟學人智庫總監 Edward Chui 指出,在過去的這一年,大家都親身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由以往相對簡單的應用如 Siri 智能助手、Netflix 的影片推薦功能,到過去一年的 ChatGPT 及各種生成式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