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今年七月推出討論文件,探討加強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安全的建議立法框架,以維持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資訊系統、網絡或電腦系統能正常運作,避免遭受擾亂,妨礙社會安全。經營關鍵基礎設施的營運者,應如何為立法做好準備?中小企雖然暫時未受影響,但又可否未雨綢繆作好對網絡安全的規劃?wepro180 訪問了香港寬頻持股管理人及信息安全總裁鄧宏舜(Wilson),以及香港寬頻企業方案助理副總裁 – 銷售工程秦振皓(Alvin),了解法規影響及採用解決方案時需注意的地方等。 關鍵基礎設施包括八大行業 關鍵基礎設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是指包括能源、資訊科技、銀行及金融服務、陸上交通、航空運輸、海運、醫療保健、通訊與廣播等領域,可以想像一旦以上的服務受影響,嚴重是可致社會停頓。 宜及早物色具合規能力供應商 現時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CIOs)所面對的最大挑戰,Wilson 認為是外部供應商如何讓服務符合法規,因為現時許多供應商的服務,仍未或暫欠上述能力,以致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需及早準備,如開始物色足以勝任的供應商,協助並籌備服務。 而現時香港的資訊安全服務供應商,所面對的最大難題是人手,要留住員工就要多考慮改善工作條件,提供穩定工作環境,降低流失率。 Wilson 認為,現時香港資訊安全服務供應商最大難題是留住員工。 不同行業應互相交流經驗 Wilson 又提到,新規例落實一般會有一年至一年半時間才正式實施,政府立法本意是提高網絡安全標準,企業在過程中宜與政府多作溝通;同時電訊、銀行業等,業內甚至是不同行業間都可多作經驗交流,借鏡與監管機構溝通的方法,向政府反映意見。 由於歐盟或國內早已有相關法例,他預料香港這項法規只是第一步,將會陸續有更多法規出台,保護數據及機器設施等。而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可考慮採用一站式解決方案,有助減少漏洞,運作亦相對順暢;反之因為採用愈多不同的服務營辦商,就愈大機會有遺漏的地方。 一站式解決方案 全方位提升網安水平 在此層面上,HKBN Enterprise…
Search Results: 政府 (359)
Sangfor Technologies(下稱 Sangfor)與香港電訊(HKT)簽署諒解備忘錄,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對於政府提出《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不少企業都表示關注或有疑問,甚至擔心未能應對法規要求。Sangfor 和 HKT 均表示,雙方的頂尖網絡安全專家團隊將互相配合,攜手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助客戶達致法例要求。 Sangfor Regional General Manager of Mature Asia-Pacific Region Ringo Yiu 表示,「今次合作希望為企業提供一系統的解決方案,並與 HKT 相互協作,助企業應對上述條例。」HKT Managing…
近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與勞工處副處長(職業安全及健康)馮浩賢親到工地視察,重點了解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孫局長表示:「政府正積極推動業界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環境,包括推動建造業廣泛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進一步提升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及健康。」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密閉空間常常處於黑暗且空間狹窄的條件下,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靈活運用科技設備以提升安全,是市民密切關注的課題。筆者團隊目前為市面上唯一提供便攜性及黑暗環境操作的 4S 管理系統,因此獲邀在工地進行實地操作展示。 這套 4S 管理系統的中央平台,能夠將智能手錶、頭盔、標籤、鎖、空氣質量檢測儀和警報器等設備連接起來,實現全面的監控。工人佩戴的智能手錶或頭盔,可以與系統即時同步,若出現異常狀況,系統會發出警報,並提供緊急救援。 此系統特別為密閉空間環境設計,支援便攜性高且電池耐用的硬件裝備,適合在狹窄空間內輕便搬動及設置。示範場景以黑布模擬黑暗密閉的效果,裝置 2 至 3 個小型鏡頭,確保全方位監測,即使在漆黑中,仍可清楚掌握工人狀況。地下工作空間還安裝了掛牆式攝像頭,以實時顯示工人的施工情況,保障工人安全。 示範中,我們模擬了 3 種情境:(1)工人未佩戴合適的裝備(如沒有背氣樽、沒有使用安全吊帶、沒有佩戴智能手錶或頭盔等);(2)工人雖有合適裝備但未有進入密閉空間的工作許可;(3)工人配備齊全且獲許可進入密閉空間。 在首兩種情況下,工人準備進入密閉環境時,系統即發出警報,且聲音可設置為語音警告,例如提醒工人「請佩戴安全吊帶才可進入密閉環境」。根據不同情況,語音警告可以作出調整,同時系統後台亦顯示警報,通知相關管理人員。 在工人施工期間,智能設備會持續監測其健康數據,如發現異常(如心跳異常、氧氣不足、空氣品質不佳等),系統會自動透過簡訊或手機 App 向負責人或監管人員發送通知,並顯示工人實時位置,以便及時展開救援。…
在全球人工智能與機械人技術迅速發展的大趨勢中,香港正積極探索自身的定位與發展方向。近期,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發展計劃,並推出總值達 100 億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展現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決心。此舉不但體現了政府對創新科技的重視,更為香港在機械人領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放眼全球,內地憑藉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數據優勢,在人工智能與機械人應用方面已取得顯著成就。相比之下,香港的發展步伐雖稍顯緩慢,但並不代表香港無法在這場技術革命中找到自身優勢。實際上,香港在專業服務領域擁有獨特的發展優勢。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醫療領域:科技與專業結合 在醫療衛生領域,香港憑藉其高水準的醫療技術與人才,具備發展醫療機械人的優勢。隨着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智能醫療設備需求攀升,香港的醫療機構可以成為創新技術的試驗基地。通過引入機械人技術於診斷、手術、康復等環節,不但能提升醫療效率,也為其他地區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護老服務:智能照護解決方案 護老服務是另一個具有潛力的領域。面對護理人員短缺及高昂的成本,機械人應用能有效緩解此困境。現時的運輸配送、清潔消毒機械人,已能協助護理人員減輕負擔,而隨着機械人互動能力的提升,未來甚至可以為長者提供娛樂和陪伴服務。預計下一階段,機械人將能提供 24 小時的基礎照護,並監測長者的健康狀況,這種服務模式或將成為全球應對老齡化的參考典範。 教育領域:人工智能融入教學 在教育領域,香港具備中西合璧的教學特色。隨着政府推動教師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教育機械人的使用將為傳統教育注入新可能,不但提高教學效率,還為學生創造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表演藝術:創新技術拓展觀眾體驗 作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在表演藝術領域的機械人應用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現時本地的表演場地和藝術團體在機械人應用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通過引入機械人技術於表演、展覽等文化活動中,既可提升觀眾體驗,還能促成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面對挑戰,專注精進 無疑,香港在發展機械人技術時仍面臨種種挑戰。相比內地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數據資源,香港的數據積累和應用場景相對有限。這意味着開發需大量數據支持的人工智能模型時,香港可能會遇到瓶頸。然而,這不應成為阻礙,反而應促使香港在特定領域深耕,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路徑。 隨着「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的推出,政府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援,而完善《版權條例》等配套措施,也將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創造更理想的法律環境。透過專注專業服務、精準定位市場需求,香港正逐步開創屬於自己的機械人發展新篇章,邁向更智慧的未來。 作者:Tobot Soluti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王嘉敏(Jazzy)欲觀看更多…
隨着數碼轉型需求的加劇,IT 服務供應商市場愈加擴展,然而,誠信問題卻成為企業無法忽視的風險。不少企業為了省錢,選擇了表面上可靠的供應商來負責系統開發,但由於對方的「過度承諾」,最終導致專案無法如期或如預期完成,既損失財務,亦浪費寶貴時間。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筆者的一位朋友,最近便遇上了這樣的情況。他的公司計劃開發一套人事管理系統,以提高招聘及管理效率,透過朋友介紹找到了一家看似有實力的 IT 公司。初期洽談順利,該公司承諾按時交付並展示了成功案例,讓朋友充滿信心,簽署合約並支付數十萬港元的訂金。 然而,問題很快出現。首次交付的原型(Prototype)表面上似乎符合需求,但隨後的交付卻與預期不符。經過幾個月反覆修改,成果依然不符合最初承諾,朋友白白浪費了大量時間,加上相關 License 購買成本,總損失超過 40 萬港元。 這類「過度承諾、爛尾不交」的情況,在 IT 項目中並不罕見。很多企業過度依賴供應商的口頭承諾,忽視了合約細節和進度監控,結果掉進不實承諾的陷阱。 在 2024 年施政報告中,政府表示將擴展「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幫助更多中小企業利用數碼化與電商的機遇。然而,雖然這些資助計劃在推動數碼轉型上功不可沒,但潛藏的風險不容忽視。以「TVP 科技券」為例,該計劃自推行以來已批出 58 億元資助,但近日揭發的詐騙案件顯示,超過…
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嚴重,為保障關鍵基礎設施的電腦系統,政府在今年提出《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以確保營運者隨時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除此之外,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為應對相關挑戰,亦正透過網絡安全指引下推出網絡防衛評估框架(CRAF),以加強網絡安全保護及業界營運韌性。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保監局行政總裁張雲正於 2024 香港金融科技周中表示,近年全球網絡騙案數目和涉及金額以倍數增加,主要詐騙手法包括殭屍網絡、惡意軟件及釣魚攻擊等,自己亦曾遇上騙徒,幾乎入錢至詐騙戶口,認為相關網絡風險問題相當嚴重。 保險業監管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於香港金融科技周 2024 發表主題演講(圖片來源:保險業監管局) 張雲正又指出,雖然人工智能是能在吸納客戶、保單核保、顧客服務、申索理賠及偵測詐騙等方面帶來正面效果的強大工具,但必須受到人類監察。因此,保監局的首要任務是落實一個穩健而具彈性的監管框架,推動公平、透明和符合道德地應用人工智能。而有關網絡防衛評估框架已諮詢相關委員會,預計於明年 1 月推出。
網絡威脅日益增加,甚至有機會影響社會正常運作。政府於今年提出《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下稱《擬議條例》),涵蓋八大產業,尤其是針對電腦系統的安全。近來,針對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的條例草案已經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主要是針對不斷增長的網絡攻擊和網絡罪案,保障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不僅僅是一個單一機構或系統的問題,而是關乎整個香港社會和經濟運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規管範疇甚廣需注意 《擬議條例》下的關鍵基礎設施,包括:為香港提供必要服務的基礎設施,如能源、資訊科技、銀行和金融服務、陸上交通、航空交通、海運、醫療保健、通訊和廣播;以及其他維持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的基礎設施,如大型體育/表演場地、科研園區等亦包括在內。 受規管的機構應及早部署,了解自身網絡安全架構之外,亦可選用合適網絡安全方案,滿足法例要求,避免違規。 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責任 上述營運者在架構、預防、事故通報及應對責任三大類別上,需履行法定責任,如無合理原因下未能符合即屬違規。以下列出部份類別上的營運者責任,對於受規管的機構而言,要在有限的人手下預防網絡威脅、制定電腦系統安全管理計劃,以及發生事故時能迅速應對、通報及提交書面報告,成為符合法規的關鍵要點。 針對條例類別 HKT 提供全面網安方案 雖然大部份基礎設施營運者機構均設有 IT 部門,但要專責處理《擬議條例》合乎要求,所需額外 IT 資源也不能低估。香港電訊(HKT)身為全港最大網絡服務供應商,在網絡層面上具備優勢,能快而準地掌握本地至全球網絡攻擊情報,加上在網絡安全範疇上經驗豐富,無論在《擬議條例》中的架構、預防或制定安全管理計劃方面,均能為企業及機構提供最佳方案,以符合新法例要求。 架構、預防及制管 一 一應對 在架構方面,無論在資金或人手上都需要投放大量資源,企業可採用網絡安全託管服務,將網絡安全工作外判,減輕企業負擔。HKT 透過注入 AI…
網絡連接要穩定及快速,已成為不少企業的「基本盤」。香港寬頻企業方案(HKBNES)近日強勢推出由自家團隊研發的 Aegis Intelligence,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應用於網絡連接,屬全港首創!到底 Aegis Intelligence 有何獨特優勢?為何 HKBNES 會燃起成為「研發擔當」的念頭?今次請來領導此項目的葉智文(Martin)為大家分享一下。 香港寬頻(HKBN)作為全港其中一個覆蓋範圍最廣的電訊及科技服務供應商,旗下的 HKBNES 自然最適合協助企業用戶全面掌握網絡狀態。HKBNES 所提供的網絡監控解決方案 AegisInsight,透過獨有儀表板,可追蹤連接可用性、頻寬使用率、路由器資源和網絡性能。而全新推出的 Aegis Intelligence,正正是將 Gen AI 技術融入到 AegisInsight…
政府早前提出制定《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就加強保護上述電腦系統安全建議立法框架進行諮詢,保安局表示共收到 53 份意見書,並稱因應業界建議,考慮放寬嚴重事故的通報時限,由原本建議的 2 小時改為 12 小時,預計條例將於 2026 年初生效。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保安局在 7 月 2 日至 8 月 1 日諮詢期間,收到 53…
為配合香港政府在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不少企業與學校都紛紛採取不同的減碳措施。筆者觀察到,越來越多學校正積極推動減碳行動,並致力於提升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部分校園已經開始安裝太陽能板,利用再生能源來減少碳排放。不過,這只是減碳的初步階段,隨着科技的進步,校園可以借助人工智能(AI)來實現更智能化的減碳方案。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與物聯網(IoT)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結合,幫助學校更有效地管理能源使用。AI 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各種設備的用電量,例如教室的照明、空調系統,甚至是電腦和實驗室設備,並自動分析它們的碳排放數據。這樣不但可提升數據的精確性,還能幫助學校快速識別節能空間,從而降低碳足跡。 除了提升能源管理效率,AI 還可以融入環境教育之中。透過 AI 技術生成的個性化圖表,讓數據得以「視覺化」,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校園中的能源使用情況,並進一步理解如何通過調整日常行為來減少碳排放。AI 也能創建互動式地圖,展示校園中的綠化設施,如天台花園或生態池,甚至拓展至全港的環境保護數據,幫助學生探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議題。AI 生成的報告還可用於對比分析,例如將學校的碳排放數據與行業的綠色標準作比較,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能源節約的概念。 筆者團隊正在開發的「AI 智能數據平台」也可以在校園中應用,讓學校不再依賴複雜的數據輸入和操作。該平台的結構思維與 GPT-4o 異曲同工,學生和老師只需只需在對話框中說出簡單的問題,例如「學校用電量的分佈」,AI 便會即時生成報告,將複雜的數據轉化為簡單易懂的視覺化內容。這不僅有助於教學,更能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校園的碳排放監測與減碳行動中。 人工智能在學校中的減碳應用,實在潛力無限,且有助推動環保教育。而對企業而言,AI 系統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工具。企業可以按照已制定的減碳指南設立分段目標及長期目標,由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