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數據安全 (84)

    自香港今年年初重新開關,並且撤銷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後,多個行業的業務均見反彈,同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2023 年 4 月至 6 月的失業率下跌至 2.9%,是 3 年半以來的新低。與此同時,旅遊業、零售業、酒店業和餐飲業均面對不同程度的人手短缺,因此僱用兼職員工、承辦商和自由職業者的做法越見普遍。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大型企業和專業服務公司亦相繼聘用外部顧問和合作夥伴來擴充人力,以擴大營運規模、提高彈性並增強競爭力。這些非僱員勞動力,包括服務帳戶、機械人和智能設備等非人類科技,一般亦需要公司網絡和資源的存取權才能運作,這正正為香港 IT 業界帶來新挑戰。 管理非僱員身分的挑戰 僱員身分比非僱員身分較容易管理。簡單而言,企業能更直接控制員工的身分和存取權限- 員工的身分識別生命週期完全由單一部門(例如人力資源部)管理,一般涉及有序管理、追蹤及記錄活動進展,由職位空缺、揀選候選人、錄用、篩選和入職活動、職位晉升或調動,以至終止僱用均包括在內。 相反,從身分管治角度來看,向兼職員工和供應商等非僱員用戶授予適當存取權限便沒那麼直接,甚至可說混亂得多。即使是大型企業,也往往缺乏專為非僱員而設的正式採購審查和身分管理程序。這些相關職責通常散落於不同部門,而現時程序中出現的斷點,加上非僱員身分欠缺透明度,均增加不當存取、過度配置存取權及非活躍帳戶成為被遺棄帳戶的風險。 事實上,非僱員用戶存取權管理不當所引致最顯而易見的負面結果,正是網絡漏洞風險。舉例而言,用戶在企業不知情下,與供應商終止聘約,或者轉而與其他客戶合作,但原本的供應商仍然掌握該企業平台的存取權,大大增加企業所面對的風險。過度配置亦可能導致非僱員擁有過多存取權限,攻擊者可以利用這些存取權限來取得更高級別的特權。 有見及此,採用非僱員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是對付這些問題的關鍵。 開展你的非僱員身分管理旅程…

    每個行業都有數據,能有效地搜索、分析及操作數據,更是現今企業數碼轉型的重點。想抓緊時間、人手及成本,又想妥善有效地管理數據,Splunk Cloud 數據平台服務幫到你!小編整合了使用 Splunk Cloud 的四大關注點,並邀請 Splunk 三位專家詳細解答。 (左起)Splunk 香港、澳門及蒙古區總經理 Barry Wong、Splunk 北亞區資深合作夥伴售前工程師 Daniel Yeung、Splunk 伙伴發展經理 Timothy Lee 關注點 1:部署時間要幾耐?時間就是金錢,企業最怕要停擺,尤其是電子商貿及金融服務業,對服務速度特別重視。Daniel…

    近年 ESG 大行其道,Amazon Web Services(AWS)亦全力支持,更訂下 204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不過,在 AWS 遍布全球的數據中心內,伺服器機架(server rack)跟所有硬件一樣,需要不斷更新,究竟他們如何盡可能地將硬件的壽命延長?如何避免在營運過程中產生廢物?立即帶你到 AWS 實驗室內部直擊!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為了延長硬件的使用壽命,AWS 的「逆向物流計劃」,將數據中心內所有功能齊全、經過資料清除的退役伺服器機架和零組件,發送到逆向物流中心,並安全地進行拆解,具體流程如下: 1.從退役的伺服器中清除客戶資料 伺服器被運送到 AWS 逆向物流中心,AWS…

    香港重新通關已有一段日子,市面重現熱鬧。數碼轉型繼續成為不同行業的關注,以期望透過全新的線上產品與服務捕捉機遇。然而,數碼化亦代表企業需要面對更大的攻擊面,為駭客大開入侵的大門。如果沒有妥善的防護方案,隨時可導致數碼轉型的戰略功虧一簣。 想睇更多專家意見?立即免費訂閱! 隨著我們步入在後疫情時代,企業勢將面對眾多風險與挑戰。 首先,暗網充斥著從網路釣魚、被洩漏設備以及使用者賬戶中獲取的數據供犯罪份子交易。同時,他們可使用虛假的網站和社交媒體帳戶欺騙受害機構的不同人士,而當他們持有被盜的用戶憑證和敏感數據,如信用卡號碼和個人身份資訊時,便更容易地隱匿身份成正常用戶,以躲避傳統安全方案的監測。 進一步而言,更多進階持續網絡犯罪將會興起。FortiGuard Labs團隊在 2021 年下半年只錄得 5,400 個新的變種勒索軟件,但這數字在 2022 年上半年已達至 10,666 個。訂閱式犯罪服務 Criminal-as-a-Service(CaaS)的增長正正成為的推手,而勒索者亦通過訂閱模式大幅減少攻擊準備時間。 本地過去已有機構遭遇以上情況。去年一間本地高級酒店集團的 Facebook 專頁便遭偽冒,在香港推銷住宿套餐,使該公司的收益和品牌聲譽受到打擊。另一個例子中,一間連鎖酒店披露了一宗數據洩露事件,超過 29 萬名顧客的個人數據遭影響,但該連鎖酒店在入侵者獲得網絡存取兩個月後才意識到情況。…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新應用程式上架,不法分子當然都會自製應用程式,乘機混入其中,企圖蒙混過關呃無辜的用戶下載。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Google 最近公布,在 2022 年他們成功阻止了 140 萬個惡意應用程式在 Google Play 上發布,並禁止了逾 173,000 個開發者帳戶,以及避免了價值逾 2 億美元的詐騙與交易。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Google 表示,透過收緊的政策及機器學習,他們改進了應用程式的審查流程,讓他們能自動化阻止違反應用程式商店政策的不良應用程式上架。過去三年對 Android 實施更嚴格的保護措施和政策,並對開發人員加以培訓,令超過 500,000…

    隨著企業持續邁向雲端,他們需要全新的安全架構應付挑戰,而「零信任(zero-trust)」亦因此應運而生。因此,不少網絡保安服務供應商已開始更積極與雲端方案公司合作,共同建立緊密的生態圈,助不同的客戶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威脅。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 零信任成企業網絡保安浪潮 網絡威脅接踵而至且變得日益精密,促使零信任的概念受到組織的格外關注。在零信任的前提下,沒有任何用戶或程序會預設獲組織信任,他們的每個工作階段均需認證,而每個向網絡發送的請求均被視為潛在威脅,直至請求者的身分獲成功認證。即使在工作階段中,用戶和裝置亦會受檢測,以識別任何能夠引致漏洞的變更。 零信任策略使零信任網絡存取(ZTNA)方案成為主流。藉此,組織可在工作階段開始前驗證用戶及其裝置,從而控制應用的存取。他們亦可透過多因素身分認證,確保用戶真實身分後才提供應用的存取權限。 與雲端供應商合作共創雙贏 在雲端浪潮下,網絡保安服務供應商亦需把方案與不同雲端平台整合,以把安全功能拓展至更多平台,全面地保障客戶的網絡基礎設施。 以Fortinet為例,最近 Fortinet 推出了雲原生防火牆產品,保障客戶在雲端上的應用和數據。日前,Fortinet 在阿里雲平台上推出「私人零信任邊緣方案(Private Zero Trust Edge Solution)」,整合零信任網絡存取、SASE、SD-WAN 及次世代防火牆,保障客戶在阿里雲上的應用和數據安全。從中,他們可充分掌握網絡上的情況,並確保每個應用的工作階段安全,同時為各地的員工套用一致的防火牆政策,以免網絡遭到入侵。 Fortinet 與雲端方案公司合作的其中一個重大意義,在於雙方能夠共建生態圈,並能互相借助優勢,賦予客戶最佳體驗。以是次合作為例,Fortinet 的方案亦能利用阿里雲的全球基礎設施,以及企業應用運算引擎…

    多份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大部分企業都會在明年增加科技投資,不過,到底應該將資源投入在甚麼地方,才能讓公司獲得最大效益?有人認為要從雲端取得優勢,有人認為要善用數據分析,有人認為要了解 Web 3.0,不妨聽聽業界人士點講。 不少企業管理者過去只視雲端服務是大型的網絡硬碟,不太了解實際上還有甚麼作用。事實上,雲端服務各式各樣,例如可讓企業部署虛擬機器、租用運算能力,無論在花費的時間及投入的成本上,都可讓企業獲益。 連鎖超市 John Lewis 的 chief data and insight officer Barry 就認為,管理者都希望能從雲服務取得最大優勢,以自己的公司為例,他們便會將收集到的數據,應用於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等雲服務上,令公司可以即時因應數據而變陣,提升銷量去減低儲存成本。 會計事務所 KPMG 的 global chief…

    早前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3 年企業花費在公共雲服務的投資將較 2022 年大增20.7%,可見全球企業管理者正加速其數碼轉型的步伐。事實上,多雲環境的高靈活性及低成本的優勢已是人所共知,關鍵只是在於企業如何正確部署。DICT 數智通訊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及數據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 Veeam 早前便合辦了一場午餐研討會,分享為何企業必需走上多雲環境之路,並邀請了德勤(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專家,從數據儲存的合規條件上,講解多雲環境的優勢。 全球法規恆常優化 整合資料助客戶訂立發展計劃 全球企業紛紛爭相部署多雲環境,Deloitte 管理諮詢合伙人 Daniel Cheung 認為各大企業均有不同的考量 ,「首先是各大雲服務供應商有各自的技術強項,適合企業發展不同業務,因此企業管理者已不再拘泥於採用單 一供應商,而是會構建出最合符業務發展需要及投資回報率(ROI)最高的組合。」此外,現時網絡安全環境愈趨嚴峻,大多數企業為求減少業務中斷的風險,因而也會制定應急方案,將工作負載部署於不同雲環境。…

    在數碼化的年代,企業面臨的網絡威脅日益增加,然而不少企業卻沒有充分認識網絡安全的重要性,缺乏防範和應對網絡威脅的知識及經驗。「網絡安全資訊共享夥伴計劃」(Cybersec Infohub)正是為促進各行業互相交流網絡安全資訊而成立,讓企業掌握最新形勢,了解其網絡安全需要。早前 Cybersec Infohub 舉辦了周年專業工作坊,表揚過去一年表現積極的成員,並邀得網絡安全專家和成員分享真知灼見。有成員稱,夥伴計劃有助中小企學習如何在經營業務的同時保障數據安全;更有成員積極解答其他機構代表提出的網絡安全疑難,互相幫助,形成共贏社群,共同防禦網絡攻擊。 企業需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工作坊上的座談會嘉賓之一,雲新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江卓謙(Char)(圖右一),亦是 BNIT 資訊科技群組的創始人。他稱部分本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唔知近期有咩新嘅網絡威脅、唔知點預防,出咗事亦唔知點處理」,甚或至誤以為大企業才會成為黑客攻擊目標。 Cybersec Infohub 的 Cybersechub.hk,除了鼓勵成員共享網絡安全資訊,建立跨行業的互信協作網絡外,成員間更會互相幫助解決資訊保安問題,達致共贏。Char 表示,夥伴計劃令他的網絡安全知識增進不少,例如他從中得知不同行業的網絡安全風險及需要,所以其公司為客人提供解決方案時,亦加入相應的網絡保安元素,令整體服務水平提升,勝過同行之餘,客戶對公司的信心亦有所提升,亦令客戶意識到自己有需要部署網絡安全方案,直接或間接有利業務發展。 首個共享協作平台 整合本地威脅情報 另一成員機構代表,達訊電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李家泓(Taylor) (圖左一) 則稱,公司是一站式企業管理方案供應商,加入 Cybersec Info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