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數碼轉型 (193)

    Gartner 大神發表最新安全報告,指出 2021 至 2022 年 8 大網絡安全走勢,作為網絡安全業界仝人,點都要睇一睇,或者對轉新工有幫助! 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時不時會發表研究報告,分析不同行業的各種催勢,而在網絡安全界方面,Gartner 主要發表技術趨勢報告,讓同行及企業管理者掌握最新發展。最新發表的安全報告,則分析了 8 大網絡安全走勢。 個人私隱法覆蓋全球 75% 人口 網歐盟 GDPR、美國加洲 CCPA…

    數碼轉型令企業快速成長,同時亦令 IT 部工作量大增,每天要解決數之不盡的疑難,「日日 OT 都搞唔掂」。於是,不少企業都嘗試採用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整合運算、儲存、網絡連接於一身,功能齊全、操作簡單,還可以快速擴展,以解決 IT 部面對的困境。 但很多管理層都擔心公司的規模未能用盡整套 HCI 的效能,做成浪費。有見及此,Tech Data 為企業帶來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PE) Nimble…

    每日都有企業或機構被黑客入侵,到底是網絡攻擊真的無法防備,抑或另有原因?IBM 網絡安全團隊 X-Force 就在最新發表的調查報告內指出,2/3 的雲端資料外洩事件,都可以靠安全政策同設定阻止……即是企業做得未夠好啦! 新冠疫情加速企業數碼轉型,愈來愈多企業或開發者使用公共雲 (Public Cloud) 服務,有關雲端應用的網絡安全問題亦變得火熱。最常被提出來討論的,主要圍繞網絡防火牆、登入驗證、帳戶權限配置、數據加密等方面的功能內容。有安全專家認為,針對雲端服務攻擊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多時與受害機構未能理解雲端應用背後所使用的科技及運作原理,以至未能適當進行安全設定,堵塞存在的漏洞。今次 IBM 安全團隊 X-Force 為 2020 年第二季至 2021 年第二季跟進的雲端外洩事件中作出總結,便認為有 2/3 受害企業如果能制訂堅實的安全政策、為軟硬件保持更新,以及為雲服務作好設定,便可避免慘劇發生。 而在眾多安全問題中,研究團隊指出在採用雲服務後,員工或客戶都會通過應用及各種…

    認真大件事,美國 Dallas 警方在今年四月一次數碼轉移作業中,竟然有 22TB 資料不翼而飛!當中包含大量案件調查的相、片、錄音同口供,雖然最後搵得返 14TB,但仲有 8TB 數據流失。成件事錯在負責轉移工作的 IT 人員未有跟足作業流程,今次點收科? 不少企業都在進行數碼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當中有不少原因需要同時轉移數據 (data migration),例如採用更先進的儲存陣列、由本地數據中心轉移雲端數據庫,又或將應用程式轉移至另一個工作環境等等。不過,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數據轉移只是簡單工作,情況就有如硬碟抄硬碟,㩒幾個掣就等完成。實際上數據轉移工作非常複雜,因為新的基礎架構必定要舊系統有分別,而且在數據轉移前亦必須確認現有數據的完整性,否則在過程中絕對會發生意外,或出現數據轉移不完整情況。業內人士估計,即使只是小企規模,規劃數據轉移的事前作業至少要花一天時間,大型企業更可能要數個月以上,反覆驗證所有流程後,還必須由專業人士嚴格執行,才能確保百無一失。 今次 Dallas 警方的數據遺失事故,便由於執行轉移作業的IT員工出錯。有關部門在今年四月開始,由雲端數據庫轉移至當地數據中心,起初公布的損失數字高達 22TB,當中包括 2020…

    數據分析在企業數碼轉型旅程的重要性,已經不用多解釋,不過採集及管理數據,卻同時為企業帶來極大挑戰。早前由 ICT 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及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 Fortinet 合辦的午餐會,便跟與會人士分享了各自的心得,讓企業管理者能夠有效及安全利用數據創造真正的商業價值之餘,同時又能合規地管理數據,享受數碼轉型帶來的營運效益。 數據應用潛力無限 擬定法例防數據外洩 在企業數碼轉型的旅程中,不同種類的數據都可提升各行各業的市場洞察力。經濟學人首席貿易分析師 Nick Marro 舉例汽車業可利用數據分析為汽車加入自動導航、多媒體娛樂甚至無人駕駛功能,金融業可持續提供新的流動理財、程式盤買賣等服務。大數據分析讓企業能夠預視市場走向,靈活地修正營運方針,享受增加生產力、減少成本等成果,最終達到改善客戶體驗的終極轉型目標。 隨著全球不同國家開始立法管制數據採集, Nick 認為儲存數據及數據跨境問題將會變得非常重要,導致 ICT 服務供應商或客戶不能只採用單一數據管理政策,打後必須「因地制宜」。 不過,Nick 指出收集及管理數據的難度正在與日俱增,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國家正全力就數據管理訂立法例。他以中國為例,2017 年…

    新冠病毒加快企業數碼轉型,緊急採用遙距工作工具,結果亦同時令網絡安全事件增加。因為人類無法處理激增的數據點及數據,而擅長識別、過濾和確定威脅警告的優先次序的人工智能 (AI),便被視為網絡安全界的明日之星。 由於大量員工在家工作,以往要處理的數據因而激增,傳統的 SIEM 工具便難以協助安全人員疏理問題。專家解釋,SIEM 只能過濾從 SOC 安全中心發出的數百萬警報,當中必須靠人力找到各種關連,否則只能獨立處理每個警報。人工智能則可以對警報進行分析,找出當中的細微關聯,快速分辦是否誤報,並自動結合威脅報告將警報按風險指數優先排序,安全人員便可將注意力集中在最緊急的問題上,而不用擔心被其他次要問題擾亂。 人工智能不單可分析即時遇到的問題,還可用於整體威脅情報預測,預視組織接下來可能面臨的攻擊時間、地點和類型,例如當系統發現近來針對醫療設施的攻擊加劇,而企業的業務領域又與之相關,便會發出警告,讓安全人員了解瞬息萬變的安全風險趨勢。雖然人工智能看似萬能,但網絡安全專家警告不能完全依賴它的能力,因為它只是整個安全武器庫的其中一部分。 現時最火熱的研究,並非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手監控,而是找出一個正確的平衡點,作出最好的風險管理。專家指出,人工智能亦有可能犯錯,因此不應將所有任務都交由它決定,特別是如相關錯誤有可能導致業務中斷或難以估計的損失,便應交由人手作出決策。人工智能在安全監控過程中,對重要環節應只負責提供安全建議,並將收集得來的底層數據,經整理後交由人類分析。 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人工智能在初期最能顯示其效益的地方,是融入網絡安全架構後的事件監控領域。一旦引入人工智能,便可大幅減少誤報或重複性工作的數量,就算有黑客入侵事件,也能較以往更快發現及作出報告,讓企業能夠更快修正安全風險問題。而要確實發揮人工智能的效力,相關政策、教育和管理的實施亦非常重要。首先,嚴謹的政策將有助於推動和塑造業務流程;其次是必須讓員工得到充分培訓,才能正確地及最大限度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最後,企業亦必須監控和評估人工智能對安全解決方案和整體安全態勢的影響,持續地進行改善,才能令人工智能繼續成長,發揮出更大效能。 資料來源:https://bit.ly/3hj6DfO

    5G 的出現,帶來十倍速流動上網及低延時體驗,令各種智能城市、自動化技術及物聯網(IoT)概念變得可行。不過,5G 網絡同時亦帶來更大的網絡安全風險,因為連網產品愈來愈多,黑客可攻擊面擴大,再加上新技術仍可能存在現時看不見的漏洞。如果沒有絲毫不差的安全計劃,將難以抵禦下一代惡意軟件。 雖然 5G 技術看似雙刃劍,但它帶來的潛力卻令人難以捨棄,因此現時已不是用或不用的問題,而是應確保如何有效率及安全地享受它帶來的效益。特別提到效益的原因,是雖然企業可以引入很多安全工具去保護 5G 網絡,但有可能會令 5G 帶來的效益消失,這樣便有點本末倒置。 任何在 5G 網絡中傳輸的數據、應用程序和工作流程,都必須逐一考慮其安全性及控制方法。以往企業在對待出入的數據時,可能主要依賴防火牆監管數據流量。不過 5G 裝置無處不在,這意味著安全工具亦必須部署在網絡中任何地方,例如區域網域、WAN(如 SD-WAN)、數據中心、雲端平台和物聯網設備;同時必須打通各個層面的解決方案的數據,不能讓它們各自於孤島上運行,否則其可視性便會降低,即使有問題發生,也無法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要解決這難題,首先必須將網絡和安全融合到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中,以創建一個靈活度高、適應性強及可廣泛部署的安全策略。通過將安全性融入網絡的核心,安全系統不僅能夠擴展和適應企業持續的數碼轉型旅程,而且更能以 5G 的速度進行。 統一安全管理平台有各種優勢,第一個是它可提升數據傳輸的透明度,同時可使用一致的安全策略及威脅情報,去管理不同環節的安全工具。它還允許完整地記錄端到端地數據傳輸、工作流程,即使分散在世界上不同地方,也能清晰掌握每個部分,防止漏洞出現。…

    除了因疫情而趨化的遙距工作,企業亦開始實施隨處皆可工作(Work Anywhere)或混合辦公(Hybrid Workplace)的模式,令工作變得更加靈活和有彈性。因此,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步伐,因而對軟體即服務 (SaaS)等雲端服務需求大增。企業上雲是近年大趨勢,而科技為工作帶來的良好體驗,亦能讓僱員工作時更得心應手,一個完善、易於管理的雲端服務平台,就顯得更為重要。 實施混合辦工模式,意味著要讓身處不同地方的員工,隨時獲得不中斷的存取權限以完成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數據流量的安全性自然成為隱憂,在混合辦工的常態之下,用戶需要以不同的端點裝置設備(Endpoint devices)進入公司伺服器工作,舊有的堡壘式資安保護(Perimeter-based Security Protection)已不足以應付,甚至因為流量大增令閘口不勝負荷!而連線的安全亦是另一考量,稍一不慎隨時讓駭客有機可乘,企業該如何在網絡安全和工作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呢? Gartner預測:2023年將有40% 企業採用混合辦工架構 Gartner 的調查指出, 直到 2023 年將會有 40% 企業採用實體及虛擬架構混合的營運模式,以提升工作效率,同時讓企業員工支援身在任何地方的客戶。 因此提出安全存取服務邊緣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SASE)的新興概念 ,一種將不同的存取與網路安全方法匯聚至一個共同平台的服務,可更彈性地簡化網絡與安全基礎架構,有效減低成本。SASE 主要採取零信任網絡存取(Zero-trust Network Access, ZTNA)策略作身份驗證, 讓用戶無論身處何方,都能簡單快捷地對適當應用程式、網址網絡或公司數據作出安全存取。網絡範圍也可擴展至不同用戶、裝置及應用程式等,毋須再面對太多用戶使用 VPN 連線,致等候時間過長的問題,以降低安全風險。Gartner 亦預測到 2024 年,至少有 40% 的企業會明確採用 SASE 的策略,高於 2018 年底的不到 1%,故企業必須為邁向SASE而鋪路。 檢測所有流量及用戶體驗 一滴不漏抵禦攻擊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的應用愈趨廣泛。以電子商貿起家的亞馬遜,旗下的雲端運算業務 Amazon Web Services(AWS)港台銷售總監翁宇強接受訪問時表示,AI 及機器學習科技革新了零售、金融等傳統行業,集團亦力拓相關業務,單是去年,集團已有超過 250 種 AI 及機器學習相關服務新推出市場。 翁宇強表示,集團提供的 AI 及機器學習服務,主要協助企業預測產品市場反應、精準營銷,以至整理非結構化數據(Unstructured Data)、偵測程式碼漏洞等。針對本身已有 AI 及數據專家的企業,集團亦提供不同機器學習工具,讓企業建立、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或者搜尋所需的演算法,藉以加快 AI 系統開發進度。 他續指,以電商起家的亞馬遜其實早於廿多年前已涉足 AI…

    面對數碼轉型,企業要破舊革新,無可避免要擴充 IT 基礎建設。然而,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有多少企業能擁有足夠的空間設立一座又一座的大型 IT 基建? 有見及此,IBM 於近期推出了外型輕巧的 NVMe Storage —— IBM FlashSystem 5200(下稱FS5200),以入門級的價格定位,提供企業級的效能及功能,讓香港企業能在多變的 IT 現代化路途上,可以無負擔地進行技術轉型,簡化資料管理,令公司運作更有效率。 體積雖小 效能強大:速度達 150 萬 IOPS FS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