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網絡 (1539)

    12 歲的黑客小天才 黑客界鼻祖 Kevin Mitnick,充滿爭議性的傳奇人物,看完他的經歷,會發覺「第一黑客」稱號,當之無愧。有人形容 Kevin 的上半生猶如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的男主角 Frank Abagnale。Kevin 於 1963 年生於美國加洲的一個猶太家庭,小時候已發揮黑客本色:12 歲時,利用Social Engineering 及 Dumpster…

    Splunk 令人著迷之處是其前瞻力,因此,每年的 Splunk Forum 不只是一次 Splunk 的動向或產品報告,更是一次業界未來報告。Splunk 近年收購了不同技術如 VictorOps(DevOps)、Phantom(Security Orchestration)等,加上 Machine Learning、Cloud 等技術,令 Splunk 於各範疇上進一步強化,今年的 Splunk Forum 就展示了這些技術如何完美地融合。 由 Detective…

    IT 的普及也只是約 30 年歷史,大部在 IT 行業打滾的都是男性。從 Mainframe、UNIX、PC、Web 到手機年代,在科技洪流的衝擊之下,要保持競爭力,實在不簡單。 初入行的 10 年在基本功上的耕耘,很快便會步入下個的關鍵 10 年,若沒有什麼突破,就很擔心進入「逆流大叔」期。一般人對「大叔」的感覺是:學習能力減慢、戰鬥力變弱、創新力欠奉等等… 有點像阻住地球轉似的。若自信心不足,很容易感覺到所謂的「中年危機」,一大堆的無奈,總是天天困擾著自己呢。 假如你有 40 年的工作生涯,首 20 年就像「上山」一樣,慢慢步進工作生涯的高峰。站在高峰的心態應是喜悅,也更應該花點時間在山頂上享受,因為這是經過 20…

    相信大家都收過欺詐電話,要用電話呃人,要花時間與對方溝通,但現今生活節奏急速,很多人都會 cut 你線,要成功得手,絕對唔容易。欺詐電郵就唔同,騙徒首先會對目標人物的背景有所掌握,也會精心製作電郵內容,並以冒充的身份把電郵發出,一般用戶收到這些電郵,都難以判斷真假。 傳統安全方案束手無策 事實上,電郵仍然是現今最大安全攻擊途徑。原因很簡單,發動攻擊成本不大,因為你是不能拒絕攻擊者發送電郵給你。況且傳統的電郵安全方案也好一段時間沒有技術革新,依然側重於防病毒、防垃圾電郵等功能,把懷疑有問題的 Email 隔離就了當。面對更新型的欺詐電郵攻擊,傳統的電郵安全方案缺乏技術及能力處理,可以說是有點手束手無策。 BEC 個案平均損失近百萬港元 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BEC)是近年出現的名詞,指利用欺詐電郵手法(或附有網絡釣魚攻擊)的新型威脅。 BEC攻擊者大多數會冒充公司外國供應商、老闆、公司高層、公司員工、公司律師(會計師)等… 欺詐目標大多數是公司的財務或高級管理人員,最終目的是以不同的藉口要求匯款,令公司蒙受重大金錢損失。據統計,每個案平均損失近百萬港元,這絕對是大茶飯。 期待最新技術杜絕 BEC BEC 之所以難以防止,因為它利用大眾的疏於防範的心理,讓受害者掉入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陷阱。在今天高度透明的商業社會,要找出財務部門(或公司高層)的電郵地址並非難事,這也意味著一個一個精心炮製的欺詐,隨時可以用電郵發動。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網絡安全環境中,我們總不能單單每日叫員工提高安全意識。新一代的電郵安全系統,終於包含了BEC 防護功能,期待最新技術能把這類超級大殺傷力的欺詐電郵威脅徹底清除。

    一般大眾對 Big Four 印象都是專責會計、審計、稅務,而其實 Big Four 業務範圍早已涉足一切企業管理服務,包括 IT Security。PWC 為其中表表者,而且於此範疇有豐富經驗及技術支援,最近不單舉辦 Hackday 比賽,最新研發產品有 Hackbot,不得了。 從審計到資安 「傳統上,PWC 的業務是審計,所以會見到客戶業務的各種問題,因此衍生了不同範疇的顧問服務,包括網絡安全方面的服務。」Samuel 於 Big Four 行頭有二十多年經驗,正是從審計變成資安專家嘅活生生例子。「審計工作其實不只看財務數字,還要看…

    「練習網絡保安技術有如學飛行,要用模擬器練習,因為不可能用真飛機。」Rick Tam 以學揸飛機比喻網絡保安訓練,因為唔會有老闆會畀間公司「教飛」。但問題係:如何練出實戰能力?「因此要有模擬訓練系統 Cyber Range。」 Cyberbit Range 登陸香港 「Cyber Range 是一種實戰訓練方法:提供一個模擬網絡環境,並給予真實攻擊,學員以環境中的工具學習應對的技術。」網絡保安,場場對弈,應變、實戰當然比紙上談兵重要。但成立一個 Cyber Range 訓練中心絕非易事,所以即將於九龍塘開幕嘅 Cyber Range Training Centre,絕對係業界喜訊。「其背後的支援系統,就是以色列的 Cyberbit Range。」…

    如果只看文章標題,會以為我想講講 IT 從業員需要大量 OT(overtime),俗稱 IT 狗,有幾辛苦等等……當然不是啦。只是最近碰到一較新的名詞,叫 Operational Technology,簡稱 OT。 IT 與 OT 的分別 在電腦系統未有大量普及前,企業一般都會投放資源去成立 IT 部門,把業務營運轉化為數據(以前更有人會稱為 EDP 部門,即 Electronic Data…

    上兩期都是環繞着「白帽黑客」(White Hat)這個題目,心想如果在港可以舉辦一個較大型的黑客 CTF 大賽,讓多一點本地及鄰近地區的「白帽黑客」能夠參賽及交流,那倒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發現樂趣,創造奇蹟 過去十年,黑客的意義有所改變,但是精神是一樣的。黑客們的共通點,是想知道和理解事物如何運作,在深層次研究後,他們可以創造超乎想像的奇蹟,並在其中發現樂趣。然而黑客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如果黑客發現某軟件存在漏洞並報告給相關企業,那麼企業對其進行快速修補,便會避免此漏洞帶來的危害。 「我們的」黑客大賽,培育本地人才 DEFCON 是國際知名的黑客 CTF 大賽,被譽為黑客界的「奧斯卡」,堪稱是殿堂級的安全盛會,黑客和安全專家都會慕名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去年參加人數更超過兩萬。我們也決定試一試,暫定於今年 10 月,在港舉行由我們公司主辦的首屆黑客大賽,希望培養業界人士對發掘網絡安全漏洞的興趣,從而提升本地的網絡安全水平。 高手相助,同場切磋 舉辦黑客大賽,我們還缺乏經驗。所以近月我也忙於跟參與過黑客 CTF 大賽的高手們請教。一提到舉辦黑客大賽這個構思,一班高手們非常樂意出手相助,運用他們過往的參賽經驗,為我們籌備一個高水平的大賽。初步構思是先舉辦初賽,給本地參賽者在線上比併。在初賽勝出的前三名會進入精英賽,再與鄰近區域的高手一起在現場一較高下。 美國取經,10 月見 雖然有高手幫忙籌劃,我亦不敢怠慢,並計劃在…

    今早好天氣,一望出街,成群人在低頭捉怪獸。Neo 諗,乜個遊戲仲未死咩?我家對出的地方,平時少外人,但也算係 Public Areas – 公眾地方,原則上屋邨沒有理由趕人走。 前一陣子幫個客寫 Security Policies,寫到差不多,忽然問我:喂,你有沒有考慮 Public Areas – 公共區域嘅 Security 呀?我反問,Public Areas 嘅 Security 唔係保安局以及香港警察負責嘅咩?佢話,大佬,我係講緊企業入面果幾十萬呎地方,平日 D…

    上一期講過甚麼是「白帽黑客」(White Hat),是指在完全合法的情況下對系統進行攻擊,以求找出安全漏洞,令對方作出修補的黑客。我上個月剛與一位國寶級的白帽黑客見過面,並對網絡安全作深入交流。 這位高手是來自北京的陳宇森,現年只是 26 歲,臉上還有一點稚氣,但跟他溝通,卻感覺到他是非常成熟和有目標的。他除了近年在中國區的各類黑客大賽勇奪各項大獎之外,在 2016 年的全球 DEFCON CTF 黑客大賽獲得第二名,以及在 2017 年另一個全球大型黑客大賽 Pwn2Own,獲得世界第三名。年紀輕輕已在國際大賽打響名堂,實在殊不簡單。但他跟我說:往後應不會再參與同類型的比賽了。畢竟已獲過獎項,可以說是得到業界對他技術能力的肯定。 最令我欣賞的是這位年輕白帽黑客,在 2014 年已成立了安全技術公司,運用自身的專長,開發了一些高端安全產品,來應付日益複雜的黑客攻擊,並獲得一些在中國的大企業所採用。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以黑客的思維制訂安全方案去對付黑客攻擊,從邏輯來說,應會更有效。 除了安全產品外,陳宇森也有一套獨特的技術人員培訓計劃,可以說是比較實戰型。點解?一般網絡安全培訓機構都比較學術性,市場上的安全證書如 CISSP、CISM 等,也比較着重理論。但陳宇森所提供的是一套「網絡攻防實訓平台」,內裡包括模擬訓練、線上比賽、線下實訓等。在快速多變的網絡安全領域裏,我個人也認同實戰比證書更重要,也正考慮如何把這套實戰平台引入,來提升本地網絡安全人才應對網絡攻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