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騰訊 (18)

    中國移動國際(CMI)第二屆「mCloud上雲狂歡節」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活動除了展示 CMI 最新的多雲服務以及雲網解決方案,分享行業發展,更提供一系列免費試用機會和超值優惠,企業請僅記於本月 31 日前把握最後機會,掌握雲網時代機遇,加速數碼轉型。 隨著AI、大數據、物聯網及5G 網絡等新興技術湧現,全球企業紛紛加速商業模式轉型,上雲需求激增。藉著全球廣泛的基礎設施,CMI雲網融合解決方案與業界領先雲服務提供者緊密合作,通過將網路服務與雲服務的無縫結合,為企業客戶提供技術賦能,提升業務靈活性,並通過 80 多個雲連接網路節點和 160 多個預先連接線路,為用戶實現快速與便捷的上雲連接。 助逾1.7萬企業用戶加速上雲 有研究表明,超過 92% 企業正通過多雲策略,來優化核心應用的性能、降低成本、提升靈活性、抗逆力和競爭力。然而,多雲服務橫跨多個雲平台和位置,操作複雜,因此企業需要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為其提供一站式多雲管理服務。 mCloud 平台便是專為計畫上雲或已上雲的企業而設的雲網產品,打造供應商中立的整體雲解決方案。2019 年 5 月推出以來,CMI…

    輕鬆上雲,引領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移動國際(CMI)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31日盛大召開年度“mCloud上雲狂歡節”。備受期待的第二屆上雲狂歡節將展示CMI最新的雲網解決方案和多雲服務,分享行業發展,並提供超值優惠助力企業把握雲網時代紅利,加速數位化轉型。 隨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資料、物聯網等新興技術不斷湧現以及5G網路技術發展,企業為擁抱科技紅利紛紛加速商業模式轉型,全球企業上雲需求激增。 依託自身廣泛的全球基礎設施,CMI雲網融合解決方案與業界領先雲服務提供者緊密合作,通過將網路服務與雲服務的無縫結合,為企業客戶提供技術賦能、以及提升業務靈活性。CMI通過80多個雲連接網路節點和160多個預先連接線路,可以為用戶實現快速 、便捷的上雲連接。 豐富的合作夥伴生態賦能高效多雲部署 最近的研究表明,超過92%的企業正通過多雲策略來優化核心應用的性能、降低成本、提升靈活性、抗逆力和競爭力。然而,多雲服務橫跨多個雲平台和位置,操作十分複雜,因此企業需要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為其提供一站式多雲管理服務。 mCloud就是這樣的一個產品,集廣泛的雲合作生態、先進的託管服務和便捷的線上平台於一體,專為計畫上雲或已經上雲的企業而設計,打造供應商中立的整體雲解決方案。自2019年5月推出以來,CMI 雲網解決方案及mCloud 平台已幫助17,000多名企業用戶加速了上雲步伐。 目前,CMI已與亞馬遜雲、阿里雲、百度雲、Google Cloud、華為雲、IBM Cloud、Microsoft Azure、Oracle Cloud、騰訊雲和UCloud等全球領先的10家雲服務提供者緊密合作,憑藉自動化、智慧化的雲網產品mCloud,能夠幫助企業將上雲部署時間從傳統的兩個月縮短至30秒,有效提升了現有雲網服務的管理效率。 客戶可免費試用雲網解決方案並享有特別優惠* mCloud上雲狂歡節期間,CMI還精心定制了一系列免費試用機會和特別優惠,使企業能夠體驗豐富的雲網產品和服務,打造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1. 通過mCloud上雲狂歡節網站註冊的企業客戶將獲得價值最高達1,400美元的多雲服務代金券: • …

    企業在數碼轉型時,經常面對不同的挑戰,當中包括如何有效藉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及營運收益,盡享科技帶來的優勢,同時確保網絡數據安全。全球頂尖互連及數據中心公司 Equinix 夥拍全球資訊科技夥伴—自動系統集團有限公司 (ASL),提供完善和達國際標準的數據中心服務,讓客戶體驗安全、高速互連的多雲應用。ASL 去年開設綜合營運中心(Unified Operation Center, 下稱 UOC),此自家開發的新一代綜合管理平台,貫通 ASL 三大核心業務、行業優勢,為客戶貫穿 DevSecOps,以「即服務」(as-a-Service) 為業務形式,靈活配合客戶整個 IT 生命周期的業務需要,協助全球客戶數碼轉型。 24/7無間斷管理服務 解決 IT 人才短缺難題 應用新興技術時,企業需要大量配備人工智能、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雲計算及網絡安全知識的 IT…

    在新冠炎肺疫情反反復復的情況下,新經濟常常受到衝擊,各地股市市場指數大上大落,疫情受控或疫苗開發有望,舊經濟抬頭,而疫情不受控或疫苗開發,又阻礙新經濟開動。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作為新冠炎肺疫情必須的「網上會議工具」,又有「在家工作受益股」的綽號,有人認為她是比騰訊更騰訊,比 Tesla 更 Tesla 的新經濟公司。Zoom 在 2019 年 4 月在美國 NASDAQ 股票市場上市,IPO 以每股 36 美元上市,疫情下最高價位每股達 588…

    2020年,金融科技(Fintech)這個詞應該可算是街知巷聞,但好多人對於金融科技的認識,還是 2008 年中本聰創立的比特幣。如果金融科技只是比特幣,這亦太低估了金融科技的力量。金融科技過去十年迅速發展,本來金融科技只是一小撮人的玩意,今天已經發展到能夠對金融服務業產生重大影響。對於金融科技的定義有很多,其中 Morningstar 晨星提出一個比較好的定義,指金融科技是利用科技為消費者和企業創造更好甚至是創新的金融服務,這包括各類財務管理、保險、支付、資產管理、退休管理等等,當中當然包括使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等技術。 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幫助銀行管理客戶關係,人工智能以及機械人投資顧問介入,幫助投資者作出理財決定,保險業的自動化和新技術支援,使保險公司做到快速承保理賠。金融科技正在一步一步擴展至支付平台、借貸平台以及更多不同金融領域,其核心目標是降低交易、服務成本,拓展尚未開發或新的市場領域,服務舊有金融系統服務群眾,以前這些服務及這些群眾是成本高昂、不切實際、不經濟的,而今天的科技配合規模經濟,更多群眾能夠被服務,中國的螞蟻金服正是一個好例子。 螞蟻金服的主要收入,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支付寶外,其實有差不多一半的收入是來自「數字金融科技平台」,當中的主要業務是花唄及借唄,花唄以及借唄都是與消費相關的無抵押信貸產品,信貸建立於信用紀錄,花唄最低信用額度 20 元人民幣,借唄最低信用額度 1,000 元人民幣,分期 3 至 12 個月,貸款日利率 0.02% 至…

    快速充電(fast-charging)技術已經係新推出電子產品嘅必備功能,事關可以喺極短時間內補充足夠電力,大頭蝦就唔使每次出門口時先為手機、手表無電而沮喪。不過,內地網絡安全專家發現,一種叫做 BadPower 嘅技術,就可以利用快叉功能令電子產品著火,好得人驚! 所謂快速充電技術,其實係透過充電器內嘅智能晶片,偵測接駁嘅裝置有無支援快叉功能,如果有就會調整輸出電壓,由一般嘅 5V 推高至 12V 或 20V,令裝置可以快速補充部分電力。不過,日前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XuanWu Lab)就發表報告,證實可以透過 BadPower 技術,無聲無息修改充電器嘅韌體,之後即使接駁嘅電子裝置唔支援快叉功能,都會強行加壓,研究員仲成功示範令電子裝置過熱出煙,絕對唔講得笑。至於攻擊嘅方法,係首先入侵手機、平板或手提電腦安裝惡意程式,當呢啲裝置同充電器接駁時就可以改變充電器內嘅韌體。 為咗顯示呢種攻擊嘅嚴重性,研究員特登喺市面搵咗 35 款支援快叉功能嘅產品返嚟,發現當中 18 個存在可被利用嘅漏洞。研究員話雖然呢啲漏洞都可以通過修補充電器韌體而堵塞,但可惜嘅係,其中 18 款充電器並唔支援韌體更新服務,至於係邊啲廠商受影響呢?今次報告就無開名,建議大家唔好亂咁將一啲唔支援快速嘅電子裝置接駁充電器,同埋充電時唔好離開視線範圍喇。 資料來源:https://bit.ly/2OJSglC…

    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統稱為 BAT)這三巨頭正努力把自己定位成為 Smart City 解決方案領導者,並希望打造自身為──自動駕駛、語音對話式 AI、面部識別技術、預測性醫療保健方面等的全球領導者。 BAT 的優勢 BAT 有資金和資源,除了積極擴展到亞洲其他國家,正努力招募外國人才,並投資外國的 AI 創業公司,形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再加上中國市場有得天獨厚的 AI 應用的條件,包括人口龐大、數據量大、科技人才湧現、廣泛電子商貿應用,更有大量物聯網設備也在中國生產。綜合起來,會給予 BAT 在打造 AI 平台的優勢。 BAT 面臨的最大挑戰…

    傳統的網絡保安業,美國已壟斷了一段日子。主要原因是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資源,把軍用的技術慢慢發展成民用的網絡保安技術,例如 GPS 全球定位技術最初亦是軍事用途。 以色列也是軍事強國,再加上地緣政治原因,所以在網絡保安這個領域亦大力發展,也佔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至於俄羅斯和英國,在網絡保安市場中也有點成績。 要發展網絡保安產業,其實有個重要元素, 就是需要國家的支持。中國近年也視網絡保安為國家重要的發展項目,大力支持國有化的產品,網絡保安產品和技術已經大大提升。有很多國內的網絡保安品牌一點都不比國際品牌遜色,一些新的安全技術更達到世界領先的水平。 美國又怎可能沒留意到中國開始發力呢?所以對中國的安全技術進行打壓,亦不希望中國的網絡保安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在貿易上加強國家保護,中美現處於貿易冷戰時期。 作為投資者,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中國的網絡保安技術公司,前景仍然是十分樂觀,關鍵在於中國能否打破這個貿易壁壘,開拓海外市場,在國際市場爭取一席位,說不定很快有另一家阿里巴巴或騰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