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IT Security (641)

    如果只看文章標題,會以為我想講講 IT 從業員需要大量 OT(overtime),俗稱 IT 狗,有幾辛苦等等……當然不是啦。只是最近碰到一較新的名詞,叫 Operational Technology,簡稱 OT。 IT 與 OT 的分別 在電腦系統未有大量普及前,企業一般都會投放資源去成立 IT 部門,把業務營運轉化為數據(以前更有人會稱為 EDP 部門,即 Electronic Data…

    在周星馳電影《功夫》有一句話說道:「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我就利用這句說話,跟大家分享「唯快不破」的創業心得。 行業變化要快 首先,行業很重要。那些行業變化比較快(當然要對該行業有相當的認識),你的成功機會就比較高。因為這些行業,對大公司來說是沒有太大優勢。畢竟大公司決策需時,在行業環境變化快的局面,人力、財力也不是關鍵。相對來說,一家靈活的初創企業,就可能擁有不少的優勢。行業變化愈快,就對細公司愈有利。10 多年前,我們公司選擇在 IT Security 起步的原因,也是因為 IT Security 在整個IT領域變化得比較快。 行咗先算,怕輸就唔好搞 Start Up 每家 Start Up,都要經歷過前期最艱辛的階段。做出來的 Plan 不是重要(反正到 Execution 時,都跟原來的…

    今早好天氣,一望出街,成群人在低頭捉怪獸。Neo 諗,乜個遊戲仲未死咩?我家對出的地方,平時少外人,但也算係 Public Areas – 公眾地方,原則上屋邨沒有理由趕人走。 前一陣子幫個客寫 Security Policies,寫到差不多,忽然問我:喂,你有沒有考慮 Public Areas – 公共區域嘅 Security 呀?我反問,Public Areas 嘅 Security 唔係保安局以及香港警察負責嘅咩?佢話,大佬,我係講緊企業入面果幾十萬呎地方,平日 D…

    前日,同個老闆飲完,自己去咗瑞安中心一樓嘆咖啡,之後有 D 急,要搵廁所,望住 D 廁所箭咀一路行,推開道門看看,左邊,係女廁,右邊,係一間食肆嘅廚房入口。在這麼一刻,我感到進入了 Nirvana 的境界。但由於仍然很急,我只得回到我的 Dusty City。 上回講到 Smart City。這個話題可以講幾年。上文講到,透過把 Smart City 作系統架構分析,就可以做個 Mapping,將不同的 IT Security 策略以及技術,配對在 Smart…

    Cloud Computing 已經沒有甚麽大不了。令我感歎的,是我越來越不知道甚麽是 IT。在咸豐年代,那些又噪又食電,間唔中有聖誕燈飾感覺的一舊二舊,就是 IT。我記得,果陣要霸地盤,機多就好。眾所周知,之後有 Virtualization,Network 有 Trunking,一部機不等於一部機,一條綫不等於一條綫,what you see is not what you see。後來上晒雲,摶之不得,我返工都唔知做乜。早上一覺起來,要打開個 Portal 睇下美國果便有冇改晒 D Schema,睇下 O365…

    根據威脅情報公司 GreyNoise 發表的報告,針對 Cisco、Palo Alto Networks 和 Fortinet 設備的攻擊行動有規模化趨勢,而且疑似由同一批黑客組織主導。最重要是黑客的試探行動往往較廠方發現零日漏洞的時間還要早,顯示威脅者對漏洞情報的掌握速度遠超預期,甚至可能與漏洞披露前的內部情報洩露有關。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黑客早於 Cisco 官方宣布前行動 GreyNoise 於九月初首次發現黑客開始針對 Cisco ASA 設備進行掃描行動,而這一時間點比 Cisco 官方公布…

    近來黑客集團 ShinyHunters、Scattered Spider 頻頻出現於網絡攻擊新聞中,他們針對數百間企業進行一系列的數據竊取及勒索攻擊,受害機構包括 Google、Cisco、Disney/Hulu、Toyota、UPS、Chanel 等知名品牌。最近這批黑客終於展開大型勒索行動,於網上公開至少 39 間企業的敏感數據,除了威脅受害機構支付贖金,黑客甚至要求 Salesforce 為過失負責找數,以防止約 10 億條個人數據被進一步曝光。 專家警告,這次攻擊可能導致身份盜竊、詐騙及法律訴訟等連鎖反應,對受害企業及其客戶來說是一場大災難。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已成功入侵 760 間公司 這次攻擊行動由三大黑客集團 ShinyHunters、Scattered Spider…

    早前 Google 威脅情報團隊揭露了一款名為 Brickstorm 的惡意軟件,這款以 Go 語言編寫的木馬程式功能強大,能充當 Web 服務器、文件操作工具、指令執行平台,甚至作為 SOCKS 代理隧道,將受害者的敏感數據偷偷傳輸至攻擊者的控制中心。 專家指出幕後的黑客主要瞄準美國的軟件開發、技術與法律行業的機構發動攻擊,並警告這類攻擊不僅對個別受害者造成嚴重損失,還可能因攻擊者掌握的資訊被用於開發零日漏洞(0 Day Exploits),進一步危及下游企業。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與 Salesforce 事件屬同類型 供應鏈攻擊近年是黑客慣常採用的策略,貪其成本低效率高,而 Brickstorm…

    隨著身分驗證系統已成為流動網絡裝置如手提電腦、智能手機上的必然配置,黑客要成功入侵目標人物的裝置變得日漸困難。不過,最近 iProov 的威脅情報團隊就揭露了一款專門針對已越獄(jailbroken)iOS 設備的新型攻擊工具,這款可能源自中國黑客的工具專門針對 iOS 15 及以上版本且已越獄的 iPhone,透過影片注入攻擊(Video Injection Attacks)繞過被弱化的生物驗證系統,讓黑客可以順利開啟手機。 對高風險用家如政治家、記者、金融行業人士來說,一旦手機被盜竊,對方便可取得內裡儲存的機密資料,隨時引發國家安全危機。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利用 Deepfake 影片突破防線 簡單來說,這次攻擊的流程是黑客將假冒為機主的深偽(deepfake)影片,通過精密的手法替換成手機鏡頭攝錄的影像,令 iOS 安全系統誤以為正以鏡頭驗證解鎖人的人臉特徵,從而授權讓他解鎖手機,突破 FaceID 的驗證。…

    香港首條網絡安全法例《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下稱《條例》)將於明年 1 月 1 日實施,涵蓋能源、金融、醫療、運輸、廣播服務及資訊科技等八大關鍵行業。面對新例要求,相關營運者需緊急審視現有系統安全措施,避免因違規面臨高達 500 萬港元的罰款!我們今次請來「AI +雲網安」服務供應商第一線 DYXnet 的網絡安全專家鍾而政(Louis)提供行動指南,助受監管的企業或機構了解如何透過一系列的合規評估及措施,實現資訊安全升級。 《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涵蓋八個關鍵行業。 三大核心責任:架構、預防、應變 《條例》清楚要求受監管的營運者履行架構、預防、應變三類責任,Louis 指出:「目的是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系統安全,防止因電腦系統安全事故造成核心營運損害,影響到社會及經濟層面。」他遂指出三類責任的內容細節:首先,針對架構方面的責任,受監管企業或機構須建立完善的電腦系統安全管理架構,設立由合資格人士領導的專責團隊,負責監督關鍵電腦系統的資訊安全運作。其次,在威脅預防與持續評估方面,企業或機構須於法例生效指定日後 3 個月內提交並實施電腦系統安全管理計劃,包括事故應急計劃,並在首年完成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後續每 2 年進行系統審核;若其架構或電腦系統出現重大變更,亦須於 1 個月內通報監管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