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漏洞足以令整個電腦系統死機,網絡安全專家一早提醒有 patch 快補,切勿讓威脅者有機可乘。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 (CISA) 提醒所有人都應修補軟件漏洞,並在一周之內將 75 個常遭入侵漏洞增至「必須修補(must-patch)」列表中,當中包括 Microsoft Silverlight plug-in 和 Adobe Flash Player 中的一些較舊的程式缺陷。 CISA 在其已知被利用的軟件漏洞列表中,添加三批必須修復的錯誤。第一批涵蓋 21 個漏洞,第二批涵蓋 20…
Search Results: SAP (124)
一款於去年夏天出現的銀行木馬 Aberebot,最近被網絡安全專家發現推出升級功能測試版,新惡意軟件亦改名為 Escobar,網絡犯罪集團更於地下討論區刊登廣告,指現正招收新客戶,五個新客戶將可以優惠月費 3,000 美元使用服務,而且更可享用三日免費試用,早買早享受。 Aberebot 是一款專門盜取受害者銀行帳戶的木馬軟件,當網絡罪犯誘使受害者安裝軟件後,便可透過在指定的銀行網上理財 app 上覆蓋一層透明頁面,暗中將受害者輸入的帳戶登入資料上傳至黑客的 C&C 控制中心。而在今年二月,有記者發現該犯罪集團於俄羅斯語系的地下討論區上刊登廣告,指即將推出一款功能更強的 Escobar 銀行木馬,預計在正式推出時會以 5,000 美元月費租借給客戶使用。而集團現正推出測試版本,將會接受最多五個客戶申請,試用月費為 3,000 美元,成功申請的客戶更可享用三日免費試用期,率先體驗新功能的威力。來到今年三月初,MalwareHunterTeam 便首次捕獲到 Escobar 的病毒樣本,研究員指它偽裝成防毒軟件…
Microsoft Store 再有遊戲被發現藏有木馬病毒,Check Point 網絡安全專家指一款喚作 Electron Bot 的惡意軟件已悄悄感染不少正版遊戲,Windows 用家一旦安裝,它便會暗中開啟一個隱藏的瀏覽器視窗,執行一系列的惡意功能。最新功能是可盜取用家的社交平台包括 Facebook 等的帳戶登入資料,估計已有 5,000 電腦用家中招。 Electron Bo t最早被發現於三年多前,當時這款惡意軟件隱藏於 Google Photos 應用軟件中,用家在安裝軟件後便會受到感染,變成協助黑客賺取廣告費的點擊機械人。它在過去數年雖然不斷作出演變,例如進行 SEO…
上星期,我們的黑客吹水 WhatsApp 群組中,有人提到 IKEA 電腦系統 Down 了,線上線下的營業停頓。之後,有客戶問我知不知道原因,我猜想不是 DDOS 攻擊就是勒索軟件 (Ransomware) 攻擊;後來停一停,再想一想,如果是 DDOS,我個 ISP 老友文公子,一定在 FB 公布香港這幾天的 Internet 流量分析,說明應該不是 DDOS,所以我猜應是勒索軟件作祟。在疫情新常態下經濟下滑,很多公司會收縮投資或減少開支,IT 部門常成為被開刀的對象,網絡犯罪組織在疫情也要吃飯,WFH 帶來的資訊安全風險增加,在限聚令和配合政府的呼籲下,很少公司會在疫情期間,安排 Security Awareness Training…
針對企業發動的網絡攻擊日趨激烈,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下,企業倉卒採用各種雲服務及讓員工在家工作,一時之間令安全運維(SecOps)面對更多挑戰。團隊不單要趕在網絡犯罪集團活用安全漏洞前加以堵塞,敏感行業亦要兼顧法規(compliance)要求。如何才能在資安人手短缺的窘境下兼得魚與熊掌?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管理工具,以及交由專家找出痛點所在。今次就請來企業軟件公司 VMware 及系統整合商 Amidas的專家,分享解難心得。 疫情加重安全管理難度 早前 Google 發表安全調查報告,指 40% 在雲端平台部署的 instances,在 8 小時內便會被黑客發現及入侵,當中最快紀錄更只需 30 分鐘,可見今時今日企業採用雲端服務的嚴竣環境。Amidas 高級售前規劃顧問 Antonio 說:「雖然近年企業願意在維護網絡安全上投入更多資源,但大部分都投放在偵測漏洞方面,維護方面卻不足夠,導致運維團隊即使知道系統有漏洞存在,也未必能即時應對及修補,一旦受到網絡攻擊,企業營運便會被癱瘓,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 SaltStack可以跨作業系統進行漏洞評估,最適合配置了多種作業系統的企業使用,快速掌握系統的安全風險現況,優先處理緊急問題。 VMware…
現今遙距工作 (WFH) 成為新常態,但黑客的活動並没有停下來。近日有 FireEye 公司的 SolarWinds 門事件,不久前 Shopify 已確認發生客戶資料洩露,全世界的運作都因為疫情而慢下來,資訊安全人員卻馬不停蹄的工作再工作,加班再加班,日以繼夜,夜以繼日與黑客抗爭;在寫這篇文章時,看到 WhatsApp 群組上有朋友求救:他們公司的電腦系統被 CryLock 入侵,多部個人電腦的文件被 Ransomware 勒索軟件,事故的原因不是每部個人電腦已安裝了防病毒軟件,群組內大部分的意見是「死於自然」或「醫番都殘廢」、「安裝防病毒軟件是常識」。 群組裡後來談及 SOC 這個話題,有人提出有 SOC 就沒有資訊安全的問題;有人提出 SOC 是公司的核心,不能外判 (Out Source) 第 3 方公司營運;有人提出本地的 SOC 無料到;有人話資訊安全人員很難聘請,有人話 SOC 的收費或運作費用好貴,本地公司不能負擔;有人話…
上網下載軟件使用,最忌貪快貪方便,因為下載到的軟件極有可能被藏入惡意程式。網絡安全公司 Minerva Labs 最近便發現,有黑客將惡意軟件 Purple Fox 加入特製的 Telegram 即時通訊軟件安裝檔內,再於不同渠道散播,以壯大黑客控制的殭屍網絡 (botnet)。 惡意軟件 Purple Fox 以往主要經釣魚電郵散播,當收件者誤信電郵內容及打開附件,Purple Fox 便能成功入侵電腦,將受感染電腦變成殭屍網絡的成員,供黑客隨時使用,例如用於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 (DDoS) 攻擊,又或於電腦內安裝挖礦 (crypto-mining) 程式。去年…
擁有跨境業務的企業,經常需要資料互通及傳輸,要確保數據能安全傳輸,不少公司會使用專用電路例如MPLS 或 Metro Ethernet 確保安全和連線穩定。然而 MPLS 令網絡流量多負荷大,在今時今日事事追求快捷的世代,效率不高隨時影響客戶印象。ICT 服務供應商 GoIP Aula 專為客戶提供 Managed SD-WAN 解決方案,擁有自家由國內到整個東南亞嘅跨境網絡,透過使用其網絡,就能享用更穩定、更可靠的 SD-WAN 服務,解決使用 MPLS 時網絡流量需回到自家網絡所造成的緩慢狀況。企業客戶更可以自由設定流量優先(priority),按需求設定網絡流量,提升網絡使用效率,能清楚望到正在使用的用戶、應用程式、數據等,享有更高可見性,快速提升營運效率。 現在網絡以雲端作為基礎,許多應用程式都會在雲端上運行,有些公司甚至發展私有雲平台。雲端帶來了史無前例的 WAN 流量,傳統網絡或會面對在自家的網絡上,面對樽頸阻塞狀況:當所有位處不同地點的分行或辦公室要返回自家 Campus,才能連接上雲端時,路程變長之餘,更有機會因為網絡擠塞,而令系統或應用程式出現延遲。而 SD-WAN 的出現,就解決了現時傳統電路上的問題,除了可以做到傳統的組網之外,亦支援local internet breakout,能夠從本地分支機構和遠程辦公室卸載互聯網的流量,並通過本地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 ,將其直接路由到達雲端平台上面,例如 AWS、Alibaba Cloud、Google 等等。 零信任架構:嚴密身份認證防入侵 另外,GOIP Aula 支援 的 SD-WAN 平台,如 Fortinet、Hillstone 等,均以 NGFW (New Generation Firewall) 為基礎,能有效提供網絡安全。除此之外,SD-WAN 更提供高保安程度,採用零信任(zero-trust)架構,並有嚴密的身份認證過程,保護資料免受黑客入侵,讓客戶節省開支之餘,同時得到安全的數據傳輸服務。而且 SD-WAN 具有可視化運維、擴展、應用程式管理,可做到 LAN/WAN 統一策略管理,亦支持多線路組合:如MPLS、Internet、4G/5G、V-Sat 等 network resilience,大大減低運維成本。 SD-WAN 相較 MPLS 能減輕網絡負擔,並將從源頭(source)分流。現時的應用程式多以雲端為基礎,而使用SD-WAN 就可以直接連上雲端服務,方便快捷。除此之外,更能解決客戶最大的顧慮:開支問題,因 MPLS 專線(last-mile)收費較貴,轉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 SD-WAN 服務,便不用再額外花錢購買其他服務,能大大節省企業開支。 國內分公司無縫使用國際版雲端平台 Gary 特別提到,SD-WAN 結構以互聯網為基礎,係互聯網連線有阻滯的國家,很大機會會令互聯網流量無法暢順及有效地通過,例如中國內地的網域設有國家防火牆,會把使用國外伺服器的雲端應用程式阻隔開。他舉例指,如果在內地使用國際版的雲端平台如 O365、AWS、SAP等,便可以使用 GoIP Aula 的服務,將網絡轉駁至 GoIP 骨幹(backbone)網絡連接,從而讓國內的分公司或分行,可以快速連接國外伺服器的應用程式,配合嚴密身份認證規格的零信任機制,安全提升公司營運效率,打破跨境數據傳輸的界限。 現時不少公司營運時都採用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
網絡情報組織 Cyberint 與英國 Financial Times 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有不斷擴充的黑客網絡,在 Telegram 上共享數據洩漏資料,有的頻道更擁有數萬訂閱者。研究更指,隨著這類消息應用程式成為暗網的替代品,Telegram 已成為網絡犯罪分子尋求購買、出售和共享被盜數據和黑客工具的中心。 Cyberint 的網絡威脅分析師 Tal Samra 表示,最近留意到網絡犯罪分子對 Telegram 的使用率大幅增加了 100% 以上,而對進行欺詐活動和出售被盜數據的威脅行為者中,Telegram 的加密訊息功能使其更受歡迎,因為它比暗網更方便使用。 今年初,WhatsApp…
上星期美國 FBI 及澳洲 AFP 公開 Operation Ironside 行動成果,透過製作一項虛假端對端加密通訊服務及手機 app,吸引來自全球超過 100 個地方的犯罪分子使用,最終拉到 800 個以上罪犯,破獲大量毒品、軍火、偷車。行動大成功,不過唯獨沒有美國國內罪犯落網,難道當地人特別醒?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 Operation Ironside 的內容,原來計劃早於 2019 年起動,美國 F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