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可擋】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潛力 以 AI 制 AI 應對網絡安全挑戰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急速發展,為企業帶來了革新機遇,但同時也揭示了數據安全和合規方面的挑戰。早前中信國際電訊 CPC(下稱「CPC」) 舉辦的「Managing GenAI Risks with Proactive Cyber Resilience Measures」研討會,便邀請了 Blackpanda、SentinelOne 與 羅兵咸永道(下稱「PwC」)的專家到場,深入探討企業部署生成式 AI 的趨勢,以及分享如何平衡 AI 的應用潛力及其潛在風險,並交流透過 AI-SOC 服務緩解人才短缺及智能高效地應對網絡威脅。

    PwC CY Cheung 提醒企業在加快部署生成式 AI 技術時,必須進行全面的安全測試,才能減少漏洞出現。

    關鍵業務部署AI的趨勢及安全風險

    生成式 AI 已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應用技術,PwC 人工智能風險業務主管合夥人 CY Cheung 舉例說,目前金融業已在數據分析方面應用 AI,而零售業則在市場推廣和數據洞察等方面廣泛採用。他強調 AI 的快速部署會帶來多種潛在風險,例如生成出錯誤的答案導致決策偏差、隱藏歧視性演算法引發道德爭議;另外又如數據外洩風險、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及以 Prompt Injection 形式惡意改變 AI 的行為等,都是企業必須解決的安全風險問題。

    CY 說雖然企業管理層過往始終比較謹慎使用 AI,但在部署方面正逐漸由後台業務過渡到面向客戶的關鍵領域,他指出原因是後台服務難以評估投資 AI 的回報率(ROI),而面對這方面的資源壓力,企業不得不積極探索更高價值的應用場景。在部署 AI 的過程中,CY 特別強調全面的安全測試是不可或缺的。他建議企業應模擬非正常使用情境,從攻擊者的角度檢視系統漏洞,同時測試 AI 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以減少可能的風險暴露。他進一步提醒,生成式 AI 的應用雖然能帶來效率提升,但其背後潛藏的風險需要企業以審慎和全面的方式應對,才能真正發揮 AI 的最大優勢。

    SentinelOne Raymond Mok 認為企業在考慮為 EDR 工具加入 AI 技術前,首先應了解其裝置及系統是否支援新技術,否則只會白忙一場。

    從端點到雲端 AI 提升企業全面安全防護

    SentinelOne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工程師 Raymond Mok 認為現時由 AI 驅動的網絡攻擊手段已經改變了傳統的網絡安全格局,例如黑客已在利用 AI 生成各種傳統安全偵測工具亦難以檢測的惡意腳本,而且僅需幾分鐘便能完成,大大減低其攻擊的成本及技術要求。面對這種日益嚴竣的挑戰,他指出 SentinelOne 早在 2020 年便開始在端點偵測中融入 AI 技術,並在過去五年不斷升級,持續提升威脅偵測能力。

    Raymond 指出通過 AI 的介入,SentinelOne 的解決方案擴展到了 Windows、Mac、Linux 和雲端環境的全面保護。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工具還支持對容器化環境的安全防護。此外,SentinelOne 的 XDR 解決方案將端點數據與防火牆和雲端數據整合,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態勢視圖。配合最新推出的 Purple AI 平台,企業能夠以自然語言與系統互動,提出具體問題,例如防火牆內是否存在潛在風險,系統將自動生成詳細報告並提供行動建議,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安全標準。

    Blackpanda 的 George Wong 說以往單純用人手分析,每部電腦裝置大約要花 10 小時才能完成,但在 AI 的輔助下,最快只須數十分鐘便完成分析及提交報告。

    攻擊無遠弗屆 事故應變堵塞安全漏洞

    Blackpanda 業務發展總監 George Wong 強調,無論是跨國企業抑或中小企,一樣會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去年 Blackpanda 共接獲 90 多宗本地企業的求助個案,而隨著黑客以 AI 強化攻擊,他預計數字只會有增無減。George 在會上分享了兩個遭受勒索軟件攻擊的個案,其中之一儘管企業擁有昂貴的防禦工具如防火牆、EDR 和 SIEM,又定期為系統及設備更新安全韌體,但因缺乏人手監控,最終也被黑客加密了所有裝置及數據。

    Blackpanda 作為事故應變(Incident Response)的專家,George 強調事故應變不僅是恢復數據,還包括徹底調查黑客的攻擊行為,找出並消除所有後門,防止未來再一次受到攻擊。他說公司已將人工智能加入分析工具,而且亦特別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方式,訓練人工智能更快識別出各種網絡攻擊,有助他們在短時間內提供詳細報告,幫助企業儘快作出應變。

    CPC 的 Edman Tam 指出 AI-SOC結合了人工智能技術,因此能夠高效處理及分析大量威脅情報及數據,提升預測及響應能力,減少企業遭受網絡攻擊的風險。

    AI-SOC 應對人才短缺 實現智能預測、防護與應變一體化

    中信國際電訊 CPC 數字戰略官(信息與網絡安全)Edman Tam 認為安全專才及人手短缺是網絡安全的致命傷,因為傳統的安全運作中心(SOC)以人力為主,但面對複雜的網絡威脅,僅依賴人力已無法應對。CPC 引入 AI 技術,重新定義 SOC 的功能,實現從預測、保護到偵測和應變的全方位安全架構。

    Edman 分享說,CPC 的 AI-SOC 融合了多種自家研發及合作開發的解決方案,例如 TrustCSITM AI Pentest 便使用了獨家專利認證技術,利用 AI 進行滲透測試和漏洞評估,幫助企業在威脅發生前預測潛在風險;TrustCSITM EDR 端點檢測與回應工具結合了 SentinelOne 的偵測技術,有效加強企業資產的防護能力;而 TrustCSITM Incident Response(IR) 亦結合了 Blackpanda 的技術,實現自動化報告及回應,將網絡安全事故的影響降至最低。總括來說,面對當前層出不窮的 AI 攻擊,CPC 的 AI-SOC 服務能夠運用智能分析串聯起所有監測數據,快速構建完整的攻擊脈絡,幫助企業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應對決策,實現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護。Edman 亦指 CPC 將於下半年度提供第三個『自主研發』並備有 AI 技術的 SIEM 技術平台,賦能 SOC 更快速及更高效率應對網絡威脅。

    四位專家一致認為,生成式 AI 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為網絡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針對生成式 AI 的應用場景,還是黑客利用 AI 技術實施的攻擊,專家們均建議企業應採用整合性的解決方案,主動提升網絡韌性,構建出更強大的網絡防線。


    如需了解更多生成式 AI 風險及應對方案,請點擊以下連結收看:https://youtu.be/7ZpFz-MT1ZE

    #AI #AISOC #Blackpanda #CyberAttack #CyberSecurity #DICT #EDR #Hacker爆格 #IR #PWC #SentinelOne #TrustCSI #中信國際電訊CPC #人工智能 #嘥巴實Q #網絡保安 #網絡攻擊 #網絡警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