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顧問 (122)

    一般認爲黑客只會向大企業埋手,發動網絡攻擊以勒索更多金錢,但這觀念其實大錯特錯。事實上,不只大企業,中小企每日都會收到大量釣魚電郵,當中包括惡意連結及勒索程式附件,一不小心隨時中招。去年本港有調查報告顯示,逾七成中小企在過去十二個月曾發生網絡事故或遭受網絡攻擊,愈來愈多黑客瞄準中小企攻擊。另外,根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發布的「SSH香港企業網絡保安準備指數 」的分析,中小企業繼續維持在基本(Basic)評級,反映大部分中小企管理者仍未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對有可能造成的損失掉以輕心。英國保險公司 Hiscox 早前發表的研究報告便指出,英國小企業一旦遭受攻擊,每宗事故平均造成約2.57萬英磅損失,包括用於交付贖金、修復數據或購置硬件等,可見中小企絕不可以輕視網絡安全問題。 捨難取易 黑客密食當三番 一旦受到黑客攻擊,中小企管理者第一時間普遍只會高呼不幸,慨嘆被「亂槍打中」。但想深一層,中小企真的沒有被攻擊的價值?答案肯定不是。首先,黑客傾向捨難取易,絕大部份的中小企都疏忽於網絡安全及缺乏備份的意識,就算有選購網絡安全工具,防禦力亦較為薄弱,自然很容易被攻破;更甚者公司內部的電腦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IoT)裝置被侵略而變成殭屍網絡,被黑客利用去攻擊勒索贖款對象。其次,黑客們洞悉商業社會的生物鏈關係,大企業為節省成本,將工作外判中小型企業,所以只要攻陷規模較細的承包商,絕對可成為入侵大企業的跳板。種種原因,都會置中小企於危牆之上,大企業亦不能倖免。 的而且確,沒有採用適當的防護措施,會令企業在多方面都曝露出安全漏洞,例如電腦設備、物聯網裝置、POS 系統,以及現時流行的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工作模式等,簡單的防毒軟件或防火牆,未必足以應付黑客日新月異的攻擊。另外,看似簡單的 Wi-Fi 無線網絡,卻可能因設定出錯而出現缺口,讓黑客可輕易進入公司網絡作惡。 尤其近來外圍因素多變難測,不少企業讓員工在家或遙距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有可能面對遙距網絡連接的防禦不足問題,包括數據傳輸未有加密、電腦或手提設備防護不足,未能夠發現和阻隔黑客精密的網絡攻擊等。此外,員工有機會在缺乏足夠保護的無線網絡上工作或在未有以多重登入身份驗證或登入權限界定不夠仔細的情況下,假若公司內部沒有做好網絡間隔(Segmentation),都可令黑客乘機長驅直入。黑客除了借助勒索程式要求贖金、盜取公司機密和暗中利用殭屍裝備發動分散式阻斷攻擊(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由拘捕孟晚舟嗰一刻開始,就知道侵侵政府下定目標,要打擊華為(同埋中國政府)喺電訊設備市場嘅地位,而且侵侵仲不斷拉攏盟友,向華為說不!不過,英國政府正式發新聞稿,表示會「有限度」採用華為設備,侵侵呢個算盤打唔響喇。 呢單消息公布之前幾個禮拜,美國政府已經派出副國家安全顧問 Matt Pottinger 組成嘅代表團出訪倫敦,出力做游說工作。國務卿蓬佩奧、財長努欽亦不停喺國內發表言論,指華為設備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英國國會亦熱烈討論呢單嘢,結果都係唔能夠令英國跟隨美國步伐,對華為進行制裁。 過去兩年,侵侵極高姿態向「五眼聯盟」盟友(澳洲、新西蘭、加拿大、英國),以及北約盟友(包括德國等歐洲國家)表示,唔應該採用華為設備嚟興建 5G 網絡,以免俾中國政府竊取數據,同時亦不停透過傳媒報導華為勾結北韓、協助打擊疆獨分子、向伊朗出售設備等新聞。而喺英國決定用華為設備後,都仲有三個參議員去信英國政府,話唔想喺英國脫歐之際,重新審視英美自由貿易協定,同埋兩國情報交換機制,希望英國政府三思。 但係睇返今次英國嘅決定,查實考慮得幾周詳:首先所有用嚟傳送數據嘅核心 5G 網絡設備並唔會採用華為,市民有機會用到嘅網絡,華為都只係負責少量機站同埋天線;至於敏感度較高嘅地方例如軍營等等,華為更係唔可以參與,總之英政府就將華為嘅市場佔有率限制喺 35% 以下,確保其他公司如 Nokia、Ericsson 等可以齊齊分一杯羹,算係平衡晒各方面嘅考慮,將潛在風險減至最低。美國嘅輿論就唔係太敢大肆抨擊英政府嘅決定,始終都對兩國緊密關係有所顧忌,同埋希望呢個唔係最終決定,英政府仲有機會改變主意。 唔單止英國,就連德國都陷於兩難情況,無論用唔用華為,就會得失中美其中一方,可能要承受巨大嘅經濟壓力,所以到呢刻都未決定到,而意大利亦傾向學英國「有限度」使用華為設備。歐盟同埋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亦一齊發出指引,點樣可以同高危廠商(冇指明道姓係華為嘅)一齊興建電訊網絡,仲提供咗可行方法俾其他國家去跟隨;就連美國自己都鬆咗手,國防部阻止咗商貿部禁止當地企業售賣零件俾華為嘅決定,話晒華為每年向美國企業買入110億美元零件,貿然禁賣會令呢批公司減少科研投資,變相令國家失去科技競爭力。 從以上事例可見,用定唔用華為,睇嚟真係唔容易決定,到底美國係唔係真係會制裁採用華為嘅國家?英美兩國關係跟住會點?就要看下回分解! 資料來源:https://bit.ly/2RSidC0 相關新聞:【侵侵入侵】大量侵侵主題程式蒲頭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轄下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早前發表2019年網絡保安事故報告,指整體事故達9,458宗,較2018年下跌6%!難道香港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大幅提升,同時又採用更先進精密的網絡安全工具?答案竟然是⋯⋯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開估,關鍵是惡意軟件事故大幅下跌,但他說原因是惡意軟件變得更隱密,難以被發現而且勒索軟件攻擊亦由漁翁撒網改變為企業鎖定,所以先出現下跌現象,但合共佔79% 網絡事故的殭屍網絡及網絡釣魚攻擊,就分別增加 30% 及 23%,可見實際上網絡安全意識未有太大改變。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左)與高級顧問梁兆昌早前發表香港資訊保安展望2020報告,為企業提出多項安全建議。 除了公布「全年業積」,HKCERT 亦發表「未來報告」,分析未來一年將會面對的新挑戰。他估計,2020 年借助人工智能如 Deepfake 等技術行騙的事故將會增多,罪犯會模擬企業高層的視頻或聲音,誤導員工執行轉帳或交出登入資料。另外,物聯網及 5G 的普及應用,亦令網絡接觸面及數據流量大增,潛在的漏洞將製造更多網絡安全事故。此外,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8 及 TLS 1.0/1.1…

    黑客成日都鍾意勒索屈錢,假扮或者真係鎖咗你部電腦嘅資料,然後叫你交贖金,呢啲我哋已經報導過無數次,唔係乜嘢新鮮事,但原來唔屈你錢,就算話有錢俾你都會出事,正如警訊都有教便宜莫貪,以下呢個就係假送錢但真呃人個案。 Andy係個兼職設計師,開咗個網站接設計生意,不過一直都未發過市,有一日終於有客搵上門,Dave話想搵人幫手公司設計個logo,唔知Andy幫唔幫到手,咁話晒終於有第一單生意,Andy點會唔接,於是傾好咗用3000蚊做設計費,Andy好快交出初稿,Dave亦讚Andy個設計夠晒正,公司一定收貨。 但係「問題」嚟喇,所有涉及今次設計嘅素材喺晒顧問K先生度,咁啱呢Dave就爭K先生少少錢,銀碼就唔係多,但係因為某些技術問題,搞來搞去佢都過唔到錢俾K先生,就問Andy可唔可以幫個忙:我俾4500蚊你,你幫我過1400蚊俾K先生,餘下嘅3000蚊就係設計費,仲有100蚊小費可以袋,當係多謝Andy幫呢個忙嘅小小酬勞,咁幫到人又有錢收,Andy當然一口應承,咁就出事喇! 當Andy收晒錢仲過埋1400蚊俾K先生,幾個星期後,先發現Dave俾佢嘅4500蚊被凍結,原因係呢啲錢係嚟自一張被盜信用卡,而Andy又無得取消嗰1400蚊轉帳,眼白白俾人呃咗! 以上只係其中一個例子,其實仲有好多人遇過類似招數,最常見係有陌生人,無端端話唔小心過多咗錢俾你,可唔可以做好心過返俾佢,大家都估到個結果係點……其實只要無視呢類請求,然後打俾自己間銀行備案,就唔會咁易出事啦! 資料來源:https://bit.ly/2E4JCcb

    乘著企業陸續作出數碼轉型的浪潮,雲端科技應用變得愈來愈多元化,企業的 IT 架構亦愈趨龐大,數據不單只穿梭於公私雲,更會跨雲轉移。在複雜的框架下,企業要作出有效率的營運及準確的部署,雲端數據管理自然成為重中之重。雲端數據管理備份解決方案供應商 Veeam,上星期便對 2020 年的科技趨勢作出預測,值得各位企業管理者參考一下。 數碼轉型改變科技需求 三度獲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評選為雲端數據管理方案領導者的 Veeam,全球客戶多達 36,500 間,當中更有 81% 屬於「財富 500 強」企業,了解大量企業的部署取向。上星期 Veeam 在香港舉辦了 VeeamOn…

    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近年業界最熱門的話題,能否成功轉型,幾乎已跟企業存亡畫上等號。企業解決方案供應商 ACW Distribution 早前舉辦的「Solutions Day 2019」大會,便以「Sustaining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with Cloud」為主題,邀請不同專家詳細講解企業將會在數碼轉型中遇到哪些問題,釋除企業管理者的疑問。 ACW group 行政總裁 Andy Lau 認為,如管理者能夠全面掌握轉型的歷程,預先確認未來每一步挑戰,自然便能釐清如何開展及持續營運等問題。 對於數碼轉型,企業管理者各有不同看法,部分認為純粹只是將數據移雲及以虛擬設備取代購買硬件;亦有管理者憂慮數據外移會削弱安全性,以至遲遲未敢踏出第一步。ACW group 行政總裁劉國威在大會上致辭時說,ACW一直與時並進,因應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作出轉變,除了ACWD以外,現已衍生出專業服務的 ACW Services、企業營運解決方案的 ACW Solutions、提供整合式雲端解決方案的 CloudHUB Asia,以及一站式企業項目顧問服務的 ASF Consultancy 等子公司。他表示,雲業務在這幾年已經作出迅速發展,市場人士應該及早了解市場需要,早著先機,他相信混合雲和相關的雲解決方案,將會在未來的5-10年持續增長;ACW定會與各客戶合作,以迎接IT市場的種種轉變和所帶來的挑戰。 快速付運迎雲端需求 針對企業轉型時普遍會遇到的問題,記者邀請了專門協助企業移雲的服務供應商 CloudHUB…

    很多朋友問我,做黑客要不要領牌 (專業證書 )。答案可以是「Yes」或「No」,綜觀全球著名黑客, 他們大多數都是從大量的實踐中煉成黑客技術, 他們專注研究軟件,從一些細微的弱點發掘出漏洞,嘗試發動攻擊入侵系統, 終於成功奪取權限。相反,修讀 CEH (Certified Ethical Hacker)專業認證資格,則是一門以正統方式把你培養成為一個「道德黑客」的課程。 CEH的EC-Council原來好打得 CEH 是由國際電子商務顧問委員會 (EC-Council)提供的網絡安全認證。CEH 是國際的頂級熱門安全證書,符合美國的 ANSI / ISO / IEC…

    原來發俾 iPhone 用家嘅多媒體訊息係刪除唔到㗎,仲唔係漏洞?Telegram 一收到通知即刻 take action 修補,WhatsApp 就回應話從來無保證過訊息一定可以刪除,所以唔會改……講呢啲? WhatsApp預設自動下載 講緊嘅係 WhatsApp 入面嘅 Delete for Everyone 功能,佢嘅作用係可以喺大約一個鐘之內,俾發訊人刪除傳送出去嘅訊息同埋相、片,而且可以連群組內所有成員收到嘅嘢都刪除埋,就算 send 錯咗啲有性命危險嘅訊息,都有機會掹得返。不過,原來呢個情況只適用於收訊人係用緊 Android 手機,iPhone…

    網絡安全事故頻頻發生,香港企業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特別是雲技術興起,重要數據或敏感資料未必會只儲存在內部伺服器,被攻擊的層面自然大增。為了減低風險,現時企業管理者已較以往願意將資源投放在「看不到實際回報」的網絡安全產品之上。不過,面對層出不窮的攻擊手法及難以防備的人為疏忽,企業仍有可能因而受損。 專為企業提供網絡安全保險服務的智咨詢集團執行董事盧子頴說,這類保險概念在香港屬起步階段,但在歐洲地區卻歷史悠久,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已有相關保險,因為當時大企業的電腦系統也會被黑客盜取數據。「美國的網絡安全保險亦發展成熟,不單只保障企業,個人一樣受保,例如經常拿著電腦到不同地方工作的自由工作者,保險選擇較有彈性。」 處理安全事故費用可索償 現時香港可供投保的網絡安全保險,主要的對象為企業。可能大家對人壽、醫療、意外、旅遊等保險會比較容易聯想到其保障範疇,但網絡安全保險就相對陌生。盧子頴解析,網絡安全保障範疇不難理解,當發生黑客入侵或資料外洩,善後過程中牽涉到的費用大都在保障範圍內。現時香港的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主要分為四個層面。 1.因個人資料外洩引致的費用 「事故發生後,企業必須聘請專家去證明這是否一宗網絡安全事故,進行調查及鑑證,分析對企業有多大影響。」盧子頴指出如果經營的業務需向監管機構如證監會、金管局通報,便有可能需向法律顧問諮詢意。除此之外,為免外洩的客戶資料被黑客用作申請信用卡或借貸,企業或有需要採用信貸監控服務,而這些費用都可索償。 2.業務中斷 因黑客入侵事件導致暫停營業,這段期間的損失可向保險公司索償。盧子頴說企業須提供合理證據證明損失的金額,例如過往的交易紀錄等,但一般都不難核保。 3.復原系統費用 系統受到黑客入侵破壞,又或受到勒索軟件攻擊,待專家取證後,企業便可以修復系統及復原數據,涉及的費用亦在受保範圍。 4.第三者私隱外洩所引起的損失 當企業洩漏的客戶私隱,導致客戶在名譽或金錢上出現損失,對方便有可能入禀追討賠償。 除了上述四項保障,盧子頴說因應市場需求,部分保險公司還會提供一些額外的保障,例如贖金索償,當企業遭受勒索軟件攻擊,有需要繳付贖金以取回解鎖方法,這些贖金便會獲得賠償。「另外,近年因外判商失誤造成損失的個案大增,所以亦有保險公司提供這類保障,例如一些業務涉及電子交易的企業,會委托外判商提供及管理網上交易平台,如證實導致資料外洩的失誤是出在對方身上,投保人便可獲得保障,而保險公司則保留向外判商追討損失的權利。」 事實上,網絡安全保險的保障範圍可以很全面,不過,盧子頴強調與其他保險產品一樣,投保的概念並非為了賺錢,而是減少損失。不過,是否所有企業也需要投保?他認為企業管理者應考慮三個元素。 高風險行業投保減損失 首先是企業的業務是否有需要儲存或使用客戶的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PII),而這些資料包括客戶的姓名、電話、住址、身份證明文件號碼或信用卡資料?如需管有這些敏感資料,受黑客攻擊的風險便會增加,企業管理者應認真考慮投保,特別是全球各地都開始為保障個人私隱立法,歐盟通過的 GDPR…

    欺詐之神話而家呃人,容易過 50 年前 4000 倍,唔好問點解,信就得。 《Catch Me if You Can》(港譯《捉智雙雄》)呢套經典犯罪電影相信好多人都睇過,喺戲內由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飾演嘅欺詐犯 Frank Abagnale,的確真有其人,多次利用人類心理漏洞扮成法語教師、醫生、律師、機師,又涉及偽造支票,被 FBI 逮捕及服役後,轉而為 FBI 服務及開設安全顧問公司,以自己嘅豐富詐騙經驗為企業進行培訓。 資訊發達「商機」處處 Frank 最近接受傳媒訪問時首先就話,造成資料外洩嘅唔係黑客,製造漏洞嘅永遠係受害者自己或公司員工,例如唔轉密碼、將唔應該拎走嘅工作帶返屋企做、無及時更新系統檔案、無做清楚身份核對就信以為真……各式各樣嘅前設令到人類掉以輕心,以為黑客唔會攻擊自己。Frank…